分享

她出生便是脑瘫,38岁凭一首诗成名,老公索偿100万才肯离婚:女人不读书,连老公都甩不掉。

 茶境 2018-03-18



来源:书味女人(ID: shuweiMiss)

人间有许多悲伤,我承担的不是全部,这样就很好。 —— 余秀华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这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曾在2014年末一经出世,便获得了超百万的点击。

谁都没想到,如此惊世骇俗的诗句,来自一个40岁的农村妇女笔下。

诗人余秀华就这样一诗成名了。

01

我喜欢这蓝色的,明亮的忧伤

这从云朵里缓缓落下来的光

我喜欢自己身体里破碎的声音和愈合的过程

那些悲喜交替,那些交替的过程里新生的秘密

余秀华,这个传奇女人的成功之路,让人难以置信。

出生时,她因难产缺氧,落下了脑瘫的毛病。

这意味着她无法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时不时会抽搐,总流着口水,口齿不清,走路不稳。

8岁余秀华才勉强开始上学,却只能由父亲背着去学校,直到10岁她才学会摇摇晃晃地走路。

艰难地读到高三,她却因为语文老师给的一次0分,再也不愿意上学了。

回家之后,她甚至一把火,把学校的书都给烧了。

她热爱读书,她不惧怕老师的冷眼和同学的嘲讽,可她不能接受读书还要接受他人的评判,被分出三六九等。

从小便被打上了“残疾人”标签的余秀华,退学后被父母安排嫁给了大她十几岁的尹世平。

因为没有收入,她遭受着尹世平的侮辱,曾被谩骂为“只知道读书的蠢货,不如外面的三陪小姐”。

丈夫看不上她,见她读书写诗就厌烦,觉得一个脑子不好的农村女人在做着无用功,常常对她恶语相向。

可在读书这条路上,余秀华是一个不愿妥协的战士。

她与疾病为战,与群嘲之声斗争,她只愿与书为伴,不悔此生。

虽然将学校的课本付之一炬,可她的书柜中,保留着更多不舍得丢弃的珍贵好书。

她在空旷的田间读诗,沉浸于优美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愫中。

她在黝黯的屋内看小说,流连于每一个让她心醉的角色和跌宕起伏的故事中。

她在阅读中碰到了千回百转的爱情,见识了无穷无尽的命运,也终于理解了内心的不满因何而生,自我的索求缘何而起。

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

书籍是她的人生挚友,她的精神导师,她坚持不懈地读书,只为了让自己无望的命运,能有幸转一个弯。

02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食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命运待她宽宥,终究为她的热爱与坚持回以厚报。

读书,让她暂时摆脱现实生活的黯淡与不堪,犹如出现了一个酿着暖意的拥抱。

写诗,又让她亲手为自己创建了一个新的世界,似乎铺就了一条闪着微光的路。

“我也不知道那另一个世界在哪里,那太虚无缥缈了。”

她不知道在哪里,可也从未放弃追寻。

余秀华日复一日读着鲁迅、巴金、朱光潜、海子的诗和沈复的《浮生六记》。

每本书都像是一扇门,每过一处,便离“另一个世界”近了些。

余秀华从中学时便以诗的方法写日记,她双手活动有障碍,写字慢,诗的篇幅小,字也较少,便于书写。

不甘于被庸碌生活磨损消耗的她,曾在一个又一个诗意流淌的夜晚,写下了一首首关于自我、爱情与生活的诗篇。

抱着一颗尝试的心,她将其中一篇寄往当地的一家报社,让她受宠若惊的是,诗歌很快见报。

她开始向多家媒体投稿,出没在各个文学论坛,在自己的QQ空间、博客上恣意地谈论着自己热爱的诗人和小说。

当《诗刊》刊登了她的8首原创诗歌后,她第一次受邀去了北京,参加诗歌作品朗诵会。

在那里,她听见了更多撞击灵魂的诗作,遇到更多的同类,与她一样对文学寄寓了满腹深情的“读书人”。

她后来写到那群人:“这是我额外的收获,我更愿意说它是人们敞开怀抱拥抱我的一次美意。”

她庆幸着,原来自己所遭遇的精神上的困惑,关于婚姻的挣扎,注入生命的痛苦,都有人能懂。

如果她敢打破牢笼,去做一只冲破牢笼的鸟,外面将是更广阔的、任她遨游的自在天地。

这只冲破牢笼的鸟,成为了聚光灯下被称颂的“脑瘫诗人”、“农民诗人”和“草根诗人”。 

余秀华成名了,以读书之名。

03

噢,今夜!今夜有依旧到来的星河

有星河之下在爱里放纵的人群

有毒品,有花朵

今夜有丢失的马匹重新丢失

今夜有愈合的疾病重新溃烂

令人大吃一惊的是,成名后的余秀华,最想做的事,不是从贫苦的农村生活逃离到城市,不是享受名利场带来的愉悦与快感,而是离婚。

离婚这件事,她想了近二十年。

可在父母看来,残疾的女儿配不上健康的女婿,甚至一直觉得对尹世平有所亏欠。

他们认为,离开尹世平的余秀华,这辈子再也不会遇到更好的人了。

他们再三劝阻、恳求甚至打骂女儿:“死都不能让他们离婚。”

父母的举动让余秀华身心俱疲,而丈夫尹世平的小人之心更见可耻,他索要100万元的精神损失费,想让她死了离婚的心。

就连法院的工作人员都劝她:“不如拿起诉的钱去买几件好衣服吧。”

网友们也集体倒戈尹世平,同情他娶了脑瘫老婆,辛苦照顾多年,他们攻击余秀华,说她是忘恩负义的“名女人”。

可只有余秀华自己知道,丈夫尹世平是一个只知道干活赚钱、闲时喝酒、不高兴还会对她动手的野蛮人。

“在这人世间你有什么,你说话不清楚,走路不稳,你这个狗屁不是的女人凭什么,凭什么不在我面前低声下气。”

余秀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转述了丈夫眼中的自己。

“他从来没进过我的世界。生活习惯,思想体系,认识世界的方式都不一样。”

过去,她以为,读书仅能让自己与不如意的现实分割开来,活得没那么痛苦。

现在却发现,读书除了赋予她精神的解放与自由,也让她有了独立谋生的可能,让她不再只是一个丧失劳动能力的脑瘫患者,让她活出了一番新模样。

无力谋生,这曾是她一边厌恶自己的婚姻,一边又只能忍受着苦难的根源所在。

这一次,她不惜与父母闹翻,与世人为敌,甚至最终协商给了尹世平15万元的补偿,又为他在村里买了新的房子。

她愿意付出更多,只为了离婚,一旦开了闸,那洪水便一泻千里,无可回头。

积累了二十年对于自我的清醒审视,爱情的美好憧憬以及生活的诸多感受,都是离婚的理由,谁都无法阻止。

她斩钉截铁地向所有人说:

“结婚是她这辈子做过的最后悔的事情,而离婚时她这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

那些质疑她因为成名、有钱才想离婚的人说,她就是读了太多书,才不守农民本分,将离婚闹成人尽皆知的丑事。

“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夫,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她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

读书绝不是武器,它只是某种力量,让一个绝望的脑瘫农妇,长成了一个敢于抗争、自主命运的独立女性。

读书化作了余秀华的拐杖,“让她在这摇摇晃晃的人间有所依傍。”

“地里的一朵花,我说好看,他说不好看,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

有人行了万里路也不见得知世界一二,可余秀华早已在读万卷书的路上,阅遍了世间万象,洞悉了人心百态。

读书教会她的,不是一朵花是否好看,而是漫山遍野的花开中她为哪一朵折心而醉。

读书教会她的,不是应该何时离婚,应该怎样离婚,而是心之所向的究竟是哪一个爱人,哪一种生活。

读书是她的眼睛,让她穿透生活粗粝的表象,洞见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

读书是她的手脚,让她触到现实的边界,丈量出真实人生无穷的可能性。

读书是她的心灵,让她不畏艰难,和命运抗争到底,并且最终获得了胜利。

女人为什么要读书?

如果不读书,即使你身处生活的沼泽,与厌恶至极的丈夫同处一室二十年,你也无法挣脱它,甩掉他。

这便是余秀华读书的意义,也是女人最应该懂得的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