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亲身经历,我来简单说几句吧。我就是干餐饮的,坐标天津市。 干了六年了。个中心酸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起初就是一个小路边摊 刮风下雨的辛苦真的是不言而喻,下雨时踩在砖头上,水都能没过脚面。冬天更是难过。 后来租了一间一楼的民房,但是干了三个月,房东就找各种理由不租给我们了 后来在一条繁华的街道上,租了个窗口,周围都是干夜宵的,所以我们也只能干夜宵。 每天下午三四点起床,晚上五六点开门,早上五六点收摊,上点货回来,大概早上九十点钟能睡觉。那酸爽…… 后来熬不住了,这时候外卖火了起来。我就租了个居民房做纯外卖。 但是那年的3.15……纯外卖又做不下去了。 后来我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正式的店,办了各种证照。 后来我家的卤肉饭,卖的不错我们就专门卖起了卤肉饭。 后来我们又开起了第二家店。 我来说说干餐饮店的利弊吧。 先说说好的吧,餐饮店不像干服装店之类的,需要大量囤货。凭本事,靠力气吃饭。只要你用心钻研,把味道做好了。做的干净卫生,价格合理,服务态度好,就一定能有回头客。但是挣钱嘛……饿不着,但是想挣大钱,那就别想了。 说说弊端吧,累,真的很累。再有就是,现在太多人想进入这个行业,大家都信奉一句话“无论社会怎么发展,人总是要吃饭的吧?”这话有个逻辑错误,人是都要吃饭,但是不见得非要吃你家的饭吧,除非你够优秀。所以每年餐饮业的倒闭率接近100%。能留下的人很少。 为什么说挣不到大钱呢?餐饮业有句话,叫开店三要素——地点、地点、还是地点。大家都知道好地点能带来天然客流,但是好地点会有一个困局,就是房租和人工成本,客流上来了就需要多雇人,按现在的房租和人员的成本来说,想要挣钱不大可能。很有可能热热闹闹干了一个月会发现,交了房租,给工人发了工资,就没剩下什么了。 不要看北上广的某些传奇品牌,几年之间在闹市区开了几十、上百家店,那些老板玩的不是餐饮,玩的资本运作。是靠投资人的钱活命的,这个一般人真的干不了。就像LV卖的不是包,是品牌理念是面子。宾利卖的不是车,是尊贵感是一种生活方式。至于你想模仿海底捞、西贝之类的,也不要想,那个只要做的好吃,就会火,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过去了。现在“酒香”的店多了去了,为什么人家要费力气跑到巷子里那家呢?餐饮企业能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了。 现在干一个即使像我这样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店,也不是单单看你做的饭是不是好吃。考量的是你的营销能力,采购能力,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如果雇人多,团队的管理更是学问。其实干什么都一样,白手起家,学费少交不了,坚持住,发大财看命,混个温饱没啥问题。 至于题主所说的“开餐饮,死的快”我理解是,餐饮店的死,很明显。其实现在社会处于大变革,大洗牌时期。社会从工业化时代转变成信息时代,甚至有的地区还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而北上广已经处于从信息时到向人工智能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转型。前人的经验已经不好使了,很多规则和玩法都在变,即便是古老的餐饮行业。你不依托于大数据,一样会死。有很多人没变过来,所以死掉了。其他行业也许更惨烈,只是他们不在大街上,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到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