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儿,每到冬天,许多人家就都开始酿酒,准备过年的时候招待客人。 开始酿酒的时候,最开心的是小朋友。一酿酒,蒸熟了的糯米最早可是进了他们的嘴巴。你看他们不顾烫手,接二连三地撮出一些糯米,等稍微凉去了些,马上混上白糖或者红糖,那可是在家难得吃到的美味。 之后,在糯米将凉未凉之时,把它和红曲拌得均匀了,就装入有水的大水缸里,在缸口罩上一个竹筛。等到发酵差不多了,用筷子在酒料上横竖划上一个“十”字,再把还没浸入水中的酒料压进水中,接下来的事情可就交给时间去完成了。 酒酿得差不多了,主人就会在酒缸的中间塞进一个竹子做成的酒篓,那些佳酿就汇聚在酒篓中了。 这个时候,“酒”字就出来了。其实“酒”的本字就是“酉”。甲骨文的“酉”还清楚地展现着酒篓伸进酒缸时的情况呢!你看: 甲骨文·酉 “酉”是个指事字,那个三角形其实就是一个酒缸,里面下边的一横是一个指事符号,表示缸里有酒汁,而两横两竖组成的“工”字形的图案就像伸进酒坛、过滤酒糟的酒篓。在酒篓里的当然就是美味的酒了。 没想到古老的“酒”字在我看到农家酿酒的时候又复活了! 后来,“酉”字被借去表示时间了。酉时是每天的十七时至十九时,这正是吃晚饭的时间,或许是古人认为最适合喝酒的时候是在晚餐时间吧。 那“酒”字怎么办呢?加上水字旁就行了呗!你看,甲骨文里就这么办了。 甲骨文·酒 米酒放的时间长了会酸,于是“醋”字就出现了,你看“醋”字:酉(即“酒”)加上昔(过去),不就是陈年老酒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变酸的意思吗?这个字在许慎(汉代文字学家)的时代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 作者简介: 朱之辉,男,七十年代笨小孩,八十年代中师生,九三学社社员。斋号和安精舍、和菴。好读书、好书法、好写作、好诗词、好文史、好歌吹;兼喜品茗,惜同牛饮;雅遇同好,虽有千言而不累;浪得浮名,岂如枯吟可遣怀;性厌觥筹交错,皆因缘绝杜康;每夜晚独坐,兴与古会,内境日新,不亦乐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