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日观灯 暖雨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蝶恋花 宋 李 清 照 1 雨:一作“日”。晴:一作“和”。破冻:冰雪融化。 2 眼:一作“润”。腮:一作“轻”。 3 花钿(diàn):用金银制成花形首饰,多贴于额前。 4 乍:刚刚开始。衫:一作“衣”。 5 山枕:即枕头。中间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山:一作“鸳”。欹( yī):通“倚”。斜倚,斜靠。 6 钗头凤:古代妇女的首饰。因其形如凤,故名。 这是李清照前期的一首小词,抒写春闺闲情。 首三句由春景落笔,写冰雪融化,柳眼初开,红梅如腮的景象。“柳眼梅腮”四字历来伟人激赏,被称为易安奇句,充分体现出李清照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柳眼”化用苏轼“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句,生动地刻画出柳芽初萌的可爱情态。“梅腮”形容梅瓣微红,如同美人含羞的面颊,十分传神地描绘出梅花醉人的姿色。 “已觉春心动”是双关之语,一说,女主人公看到如此美妙的春光,心中产生了赏春的冲动;一说,“春心”是男女相思爱慕的情怀,春天草木萌动,于是压抑许久的相思也随之生发。 这三句的笔调十分轻快,洋溢着春日的活泼与欢愉。而紧接着的一句,却将女主人公的情绪降到最低。“酒意诗情谁与共”,原来是她一人在游春,来了兴致,欲小酌几杯,想写诗遣兴,却找不到可与之浅醉低吟的人。此中滋味,恐怕说不出道不尽。于是,两行清泪夺眶而出,和着双颊上的残粉重重地落下。 “泪融残粉花钿重”句,与下阙的“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都着重刻画女子孤独寂寞的心境。她初试春装,一身轻松,心中却无比沉重,再提不起半点的赏春兴致,只是懒散地倚在山枕上,就这样躺了许久,到最后连精美的钗头凤头饰都压坏了。 末两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把这种慵懒之态、无聊之心、愁闷之情进一步深化。 “独抱浓愁”造语新奇。愁是无形之物,不可捉摸,更无法“抱”住。而词人却说“独抱浓愁”,表明心中的愁情十分浓稠,有了重量,甚至有了形状,可以抱得住。当然,“抱”在这里,也可能是“心里存着,怀有”之意,这样一来,就显得平淡无奇了。 胸中有浓愁,自然难以入睡,更不会有情人相会的美梦。可是长夜漫漫,该如何打发无聊的时光呢?“剪灯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李商隐诗中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美好情景,体现出夫妻二人相处之温馨。这里的“剪灯花”也是“剪烛”之意,可以想见,女主人的这个举动,就不只是为了排遣忧愁,还有一种对丈夫早归的热切期盼。故清贺裳评此二句为“入神之句”。 图片来自:如梦霓裳 欢 迎 关 注 看久了 会写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