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

 冬可燃冰 2018-03-21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

编辑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是2007年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钱德拉塞卡
书    名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
作    者
(美)钱德拉塞卡
译    者
杨建邺,王晓明
类    别
图书 > 科学与自然 > 自然科学总论
页    数
245
装    帧
平装
开    本
16

目录

  1. 1
  2. 2
  3. 3

图书信息

编辑
丛 书 名:第一推动综合系列 出 版 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9787535718549 出版时间:2007-06-01 版 次:2

内容简介

编辑
本书收集了杰出的天体物理学家S·钱德拉塞卡教授的七篇演讲。它们阐述了作者对于科学研究的动机以及科学创造模式的一般观点。钱德拉塞卡认为,追求科学的过程就是追求美。美是各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固有的和谐。他描述了几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创造和体验美的经历,如海森堡发现量子理论,爱因斯坦完美其著名的方程式以及魏尔提出引力规范理论等等,它们都涉及到共同的问题:动机、创造和美。

图书目录

编辑
一、科学家(1946)
二、科学的追求及其动机(1985)
三、诺拉和爱德华・赖森讲座(1975)
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
四、美与科学对美的探求(1979)
五、米尔恩讲座(1979)
爱德华・阿瑟・米尔恩和他的现代天体物理学
发展中的地位
六、纪念A.S.爱丁顿诞辰一百周年讲座(1982)
(1)爱丁顿:当代最杰出的天体物理学家
(2)爱丁顿:广义相对论的阐述者和倡导者
七、K.史瓦西讲座(1986)
广义相对论的美学基础
词条标签:
出版物 书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