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人七绝压卷之作”是指这一首诗,大家觉得呢?

 快乐老年435 2018-03-23

前面读过王昌龄的诗,提到了这首《出塞》但却忽略了对这一首的解读,现在忽然发现,王昌龄的诗里,要说“七绝”,这一首是不能错过的,因此,翻过头来,重新再读。原因就是:这首诗太有名了,它被明代大诗人李攀龙认定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而到了后来的杨慎编选《唐人绝句》时,将这首诗排为“全唐第一”,其实,就算放在现代,读过唐诗的人,这一首,算是“必背”一类的,人人会背的。先看全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人七绝压卷之作”是指这一首诗,大家觉得呢?

(秦时明月汉时关)

我们知道,因为唐时兵制的改革,王昌龄是为了谋取功名,因此才有了边塞之游,也正是因为有这一番边塞之游,才有了唐诗里最壮阔的边塞诗篇(王昌龄的介绍见“已报生擒吐谷浑”那一篇)。

“秦时明月汉时关”,既然到了唐朝,为啥不能说“汉时明月”,“晋时关”?这一句,是时间和地点的交错辉映,天边的一轮明月还是秦朝时的那一轮,脚下的关隘则是汉代的关隘。意思很直白,但秦和汉两个时间点的选择,却有十足的典型意义。

中国是农耕文明为主的国家,北方则是游牧民族,边塞的国家级争斗起源于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朝,之前或者北方少数民族也与中土农民发生争斗,但不具备国家级的典型意义,顶多是部落与部族之间的争斗。只有到了秦代,这种争斗才上升发展成为国家之间的斗争。因此,王昌龄说,“秦时明月”!

那为什么又必须是“汉时关”呢?理由是在汉一统期间,除了汉初短暂的一段时间,汉王朝对于匈奴的战争几乎是压倒性的胜利,因此,“汉时关”就带来了一种战争获胜的象征意义,汉时的关隘就是固若金汤的,就是不可攻破的,这跟后面的诗文在情绪上是贯通的,也是爱国情绪的一种铺排,由此句开篇,壮丽而辉煌!

“唐人七绝压卷之作”是指这一首诗,大家觉得呢?

(万里长征人未还)

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由景写到人,而人未还的原因,或者仍有戍边,或者已经战死,因此这里提到“人未还”是对边塞将士的人文关怀,一首雄阔壮丽的边塞诗因此有了人文情怀,不再是一味的“铁边兵河”和“风掣红旗”,既温情又壮丽。

第三句,“但使龙城飞将在”,其实是一句假设,假设那位奇袭龙城的飞将军在。有两种理解,一是这位飞将军已经不在了,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二是只要”龙城飞将“在,匈奴就永远是战败方。龙城是指匈奴祭拜上天的祭坛所在地,因此,占领龙城,基本上就等于打败了匈奴。这一句里的”飞将“有争论,最常规的理解是指李广,因为李广曾经有一次不小心被匈奴俘虏,匈奴士兵用网将他困住,然后用马拖着他走,李广看准时机,猛然近处的一名匈奴士兵身上夺过一把弯刀,将网割破。当其它匈奴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广已经连杀了数人,跃上快马,逃离了匈奴的阵地。迅雷不及掩耳的一连串动作,让匈奴人认为李广是神,他能飞天遁地,自此便称李广为“飞将军”。甚至传说,因为李广的名字威震边疆,匈奴人的婴儿如果夜晚哭啼,只要在婴儿耳边说出李广这个名字,婴儿哭声立止。

但有个问题,李广终身没有到过龙城,因此,这里的“龙城飞将”,很可能是指的另一位汉代大将军:卫青,因为卫青的确有一次“奇袭龙城”的优秀战例。

“唐人七绝压卷之作”是指这一首诗,大家觉得呢?

(龙城飞将卫青)

卫青出任将军得益于他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宠爱,卫青首次出征就是奇袭龙城,这次出征,共分四路,结果只有卫青一路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虏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封卫青为关内侯。因为龙城之战是自汉初以来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为以后汉朝的进一步反击打下了良好的士气基础:匈奴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意义就像”平型关大捷“。

王昌龄的“飞将”究竟何指已无从考证,我们认为,以两件事相综合论,这里的龙城飞将,指卫青的可能性大。

诗的第四句“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阴山指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山脉,东西走向,阴山山脉是中国北部东西向山脉和重要地理分界线。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因为是地理及气候分界线,自然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当然也就是汉军与匈奴主要争夺线。不教胡马度阴山,如果龙城飞将在,“胡马”就无法越过阴山一线,这显然又是爱国主义情怀的展露。

“唐人七绝压卷之作”是指这一首诗,大家觉得呢?

(阴山牧场

这首诗的优点在于,时间上跨度大,有点上下五千年的意思,秦汉到唐;地理上又纵横南北,跨度阴山南北,像是纵横八万里的意思。英雄人物又是典型的,呼之欲出的飞将军;又把人文情怀,爱国情怀与这些内容镕铸在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之中,词句简省,气象宏大,称它“唐人绝句之首”并不为过。有意思的是,2011年王兆鹏的《唐诗排行榜》里,这首诗仅排在第25位,就算只计七绝,也堪堪勉强挤进前十,唐人的好诗,实在是太多了。

(【唐诗闲读】之21,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