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中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是说如果将人比做一棵树,气就是树根,而身体是树干和树叶。根深才能叶茂,气长才会命久。老百姓把人死叫“断气”,指的就是人活一口气,人死则气散。 阳气来源,一为先天性的,二为后天性,主要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来的。保阳气,益阴精。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的一条重要原则。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得阳者生,失阳者亡”。“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 现代人常常会出现浑身无力,精神疲乏,失眠健忘,脾气暴躁等亚健康症状,有的女性不到四十便提前进入更年期,这些疾病都是由于阳气消耗过度所致。人的正常机体运转、工作、运动、性生活、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等各项活动都是需要消耗阳气的。 阳气为什么会不足 遗传 如果孩子的父母阳气不足,尤其是母亲的体质如此,则会将体质遗传给孩子,导致阳虚体质,这种遗传而来的,往往比较难调理,需要长期调养,保护自己。我见过很多孩子身体不健康,然后一看他们的母亲,就明白为何孩子不健康了,母亲是满脸蜡黄,瘦弱不堪,这是自己没有调理好身体,将体质给了孩子。 调理不当 天天吃冰冷的食物,导致脾阳不足,最终牵连肾阳不足。过度使用寒凉之药,比如西药里面的抗生素,比如中药里面的清热解毒的苦寒之药等等。还有是自己平时保养不当。比如,大冬天下雪,穿一条超短裙,丝袜,结果阳气受伤,导致阳虚。还有就是消耗过度,比如,夜夜笙歌,夜生活丰富,纵欲过度,这样的人,开始多是阴虚,然后阴虚累及阳虚,最终会导致肾阳不足。
自然衰老 随着人体的自然衰老,人们会出现正气不足的情况,其中有些老人,就会出现阳气不足的表现。 大家可以通过观察腹部的两条线来简单的辩证自己是否阳气不足: 1. 肾虚纹,后腰颜色发深,中间有横向的白色纹路 2. 腹横纹,即阻力线,是身体阳气不足引起的中焦瘀堵,导致肚子又大又硬 阳气不足如何调理 改变生活方式 注意饮食,不能随意吃寒凉之品,衣服要随时增减,不要受寒,节欲清心,不再耗伤肾精肾阳。 辨证滋补 平常可以有意地服用一点滋补之品,比如鹿茸酒等养生酒,这样的养生之品是可以用的,酒本身就有温阳的作用,加上一些滋补肾阳的中药,效果不错。
用艾灸灸督脉。督脉就是人体后背的正中线上,从颈椎到尾骨这段距离,贯穿着人体一身的阳气。加上灸法的温热作用,能很好补益阳气。 多用热水烫脚,脚上有很多穴位,特别是脚心上的涌泉穴,热水对这个穴位的刺激能很好地调整人体的阳气。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烫脚能很快消除疲劳,身体也很容易暖和起来。在寒冷的冬天,烫一下脚,身体就会感觉暖暖的。 用一根木棒,每天早晨起床后,拍打自己的督脉以及全身各处,感觉到全身温暖发热,舒服就可以了。这个方法也能很好温补阳气。刁主任也推荐了一个食疗方,阳虚的人可以经常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每次可以选用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放在锅里用小火炖。这个食疗方能很好地补益阳气,祛寒止痛,特别适合冬日或阳虚的人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