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痿软舌,中医怎么分析原因

 元宝妈qq2vxpf9 2018-03-23

舌萎

[概念]

舌形敛缩,无力自由伸缩转动,甚至伸不过齿,称为'舌萎',亦称'痿软舌'。

本症出自《灵枢.经脉篇》:'肌肉软,则舌痿'。临证较为少见,多属危重难治之证。

本症与'舌卷'同以舌体伸缩异常为主,但前者是舌体萎软无力转动,后者是舌体卷曲回缩难以伸长,二者概念不同,应予鉴别,详可参见'舌卷'条。

[鉴别]

常见证候

痰湿阻络舌萎:舌软无力转动,言语不利,面白唇青,胸脘痞满,呕恶痰多,肢体困重,心悸眩晕,脉沉滑,舌淡红,苔白厚滑腻。

心脾两虚舌萎:舌软无力,面色无华,唇爪淡白,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饮食减少,四肢倦怠,脉细弱,舌淡嫩,苔薄白。

肺热熏灼舌萎:舌干而软,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气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燥或不畅,脉细数,舌质红,苔薄黄少津。

肝肾阴涸舌萎:舌枯晦敛缩而萎,口干齿燥,昏沉嗜睡,神倦耳聋,两颧红赤,手指蠕动,甚或瘛瘲,心中憺憺大动,时时欲脱,脉微细欲绝,舌紫绛无苔。

鉴别分析

痰湿阻络舌萎与心脾两虚舌萎:痰湿阻络舌萎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司,尤以脾失转输运化之权,使津液停蓄不化,聚而生湿,凝而成痰,痰气闭阻舌络,则舌之经脉失养,而成舌萎。,「脾两虚舌萎是因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气血化源不足,久则心脾气血虚极,舌为心窍,又为脾之外候,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以奉养于舌,筋脉乏气之温煦,血之濡养,而为舌萎。前者舌萎略有硬感,必伴言语不利,甚而謇涩,苔必厚腻;后者舌萎软无力,言语声低,但无不利状,苔必薄白不腻。其它面色、唇爪,以及胸脘、痰涎诸方面,都有一定区别。痰湿阻络舌萎治宜燥湿健脾,涤痰开窍,方选涤痰汤;心脾两虚舌萎治宜补养心脾,方用归脾汤。

肺热熏灼舌萎与肝肾阴涸舌萎:肺热熏灼舌萎乃因燥热伤肺,或病后邪热未清,肺受热灼,阴津耗伤,津血不足以充养舌脉所致。盰肾阴涸舌萎乃为热邪久羁,劫灼肾阴,或伤精、失血之后,下焦阴精被夺,肾阴涸则肝失滋养,肝阴虚则下汲肾水,肾脉循喉咙,挟舌本;肝脉循喉咙入颃颡,肝肾阴凅,不能上贯经脉,而致舌萎。二者皆为虚证,前者病变在上,后者病变在下。在上者轻,在下者重。在上者有干咳、气喘、鼻燥等肺热阴亏之症;在下者有嗜睡、手足蠕动、齿燥、舌绛无苔等阴竭风动之征。究其舌萎,肺热熏灼者舌干而软;肝肾阴涸者舌枯而萎,如去膜猪腰子样。前者治宜清肺养阴润懆,力用清燥救肺汤;后者治宜育液养阴,方用加减复脉汤,虚风内动明显的,可用三甲复脉汤滋阴(水加替)阳,或大定风珠滋阴(水加替)阳熄风。

舌萎有新久、虚实之别。新病舌萎多见于急性热病的危重阶段,久病舌萎常见于内伤杂病。上述诸证,痰湿阻络舌萎属实;心脾两虚、肺热熏灼、肝肾阴涸舌萎为虚。施治之法,实证以涤痰开窍袪邪为主,虚证以补气养血、清肺润燥、滋补肝肾扶正为要。

[文献别录]

《辨舌指南.辨舌之形容》:'心清语涩,舌软无力难言者,营卫不足也。……舌萎软黄燥,腹满不得睡,将发黄也。声乱音嘶,舌萎声不得出者,因误发其汗也。舌萎,人中满,唇反者,脾经气绝也。在病后乏力之时,舌亦萎软不能言者,养胃益阴,则自复也。'

'舌痿者,舌软而不能动也。为舌神经麻痹所致。……暴痿多由于热灼,故常现于红干之舌,如深红者,宜清凉气血;紫红者,宜泄肝热,通腑气;鲜红者,宜滋阴降火。……淡白如煮熟猪肝而痿者,不论有苔无苔,皆为正败,死不可治。'

《温病条辨.下焦篇》:'热病经水适至,十余日不解,舌萎饮冷,心烦热,神气忽清忽乱,脉右长左沉,瘀热在里也,加减桃仁承气汤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