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静心诀,“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如何得神?

 刚开始7ezvf36d 2018-03-24

首先要说的是《黄帝内经》并没有静心诀一说,而“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只是望诊的一个心得,不过是后人根据这句得出了如何调养精气神从而多了个静心诀来,这点很重要,不要搞混了。

中医学理论中,有关“神”的阐述颇多,它与封建迷信所渲染的神学有本质的区别。

可见只有气血调和,五脏功能健旺,精力充沛,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体现出生机蓬勃的生命之神。

中医所说的气,既是物质,又是功能。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维持。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谓:“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其道。”书中还归纳出古人养气的一些经验:“一者,少语言,养气血;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此七者强调了“慎养”:但由于气是流行于全身、不断运动的,所以人体也要适当地运动,促进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才会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古人提倡“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可使之极(过度)。”我国流传下来的多种健身运动及气功,就是以动养气的宝贵遗产。

《黄帝内经》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语出《素问·移精变气论》、《灵枢·天 年》等篇。

其涵义有二:一强调神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二 说明通过望神可以知虚实、测预后、决生死。显然这句话还是在于望诊的心得,而不是得神后如何,失神后如何。

黄帝道:怎样问法? 岐伯说: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关好门窗,与病人取得密切联系,耐心细致的询问病情,务使病人毫无顾虑,尽情倾诉,从而得知其中的真情,并观察病人的神色。有神气的,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预后不良。

黄帝问岐伯说:人的生命形成之初,是什么筑起它的基础?是什么建立起它的外卫?失去什么就死?得到什么就生? 岐伯说:以母为基础,以父为护卫,失神则死,得神则生。这里的以母为基指的就是母亲给你提供的精血,是构成你这辈子的精的基础,而你身体的屏蔽外邪、保护自己的气——“楯”,来自于父亲给你提供的精血。已经失去精气神的人即使还活着也离死不远了,而精气神尚存那还有生的希望。

神既是一身之主宰,又为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则人体的形 态以及眼神、面容、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无不蕴涵着“神”。换言之, 凡流露于外的“形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神气”、都是测候其内在生理或 病理状况的线索和依据。其中,神之流露最突出地表映在人的目光。眼睛 为心灵之窗,人的精神活动,往往无意中显现于双目,所以眼睛是可以传神 的。

有本小说《黄连·厚朴》里面儿描写一个老中医给人看病的故事,有个人活生生来找他看病,他说你准备后事吧,你已经死了。那人最后要给他钱,他说对不起,我不收死人的钱。他看到的是那人神已经走了,虽然那个人意识还在。还能算计,还能开会,还能吃,还能喝。但是其实已经离死不远了。反之如同在英国火车出轨事件中受重伤的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大脑严重缺氧,引起了脑水肿,脑部急剧肿胀,脑疝,使得刘海若的昏迷等级降到了3分,也就是濒死状态。但在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带领医疗团队利用中西医结合让她奇迹般恢复健康,也就是神犹存尚有一线生机。

那么我们平常人如何养神呢,其实开篇我就已经讲过了那就是气血调和,五脏功能健旺自然可以得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