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宗师蒋兆和(上)

 简心渡惑 2018-03-26

本期东煜文化《我爱书画》史国良和春妮带我们来到了画坛艺术巨匠蒋兆和之子蒋代明家中,共同品读其父的传世之作《流民图。
蒋兆和先生如何用巧思完成这幅含有百位与真人等大形象的巨制?
这幅心血凝结之作曾不知所踪,又在怎样的巧合下失而复得?

蒋兆和是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集中国传统水墨技巧与西方造型手段于一体,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使之一跃而并立于世界现实主义绘画的行列。他毕生践行“为民写真”的理念,作品涉及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题材和人物,可谓“写尽苍生”,被誉为“美术界的杜甫”。


来自人民的呐喊
现实主义的历史画卷

当我们谈到蒋兆和时,就很难绕过他的经典代表性创作《流民图》。

《流民图》是1942年至1943年他在北京创作的巨幅长卷,诞生于沦陷区日军的眼皮底下,是“一位艺术家在沦陷期间所能做出的强悍回应”,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此图被誉为“中国现代画史上现实主义的历史画卷”。它高2米、长25米,是一幅记录着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充满血和泪的作品,称得上是20世纪上半叶最大的一幅真实反映民族悲剧的人物画卷。

当时日本侵略者已践踏中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遭遇,是激发他构思《流民图》创作的动机。1942年,蒋兆和曾去上海、南京等地搜集素材,画了许多素描、速写人物,但创作全图时,还是请了许多模特儿、其中包括画家的朋友如国画家邱石冥、木刻家王青芳等。

101位等大尺寸人物
细数巨幅画作是如何诞生?

画面中逾百位等大尺寸的人物,无不生气逼人。每组人物的衔接,如波澜涌动,全画的起承转合,无可变更,每一个形象都堪称经典。而点题角色予人的惊怵之感,则俨然入于神圣,徐悲鸿所标举的“悲天悯人”之境,唯《流民图》得以淋漓而尽致。

全图用毛笔、水墨画出,其形象描绘之具体、深刻,在现代绘画史上是鲜见的。传统人物画由于一味追求写意性,加上公式化,近几百年来很少有深刻描绘现实的作品。蒋兆和把西画素描手法引入中国画,每画一个人物都必求有生活依据,有相应的模特儿作参考。他适当吸取光影法刻画人物面部,但又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它虽是巨幅宏构,整个看来却类如群像构图,运用了许多可以互相独立的肖像、肖像的组合,展示了一幕历史的悲剧。作品没有直接把悲剧冲突诉诸画面,但却通过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性来揭示悲剧命运,具有深沉的悲剧气氛。


离奇曲折的流传之路
被损毁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1944年8月,得上海友人夏伯铭帮助,蒋兆和与新婚的妻子萧琼,携《流民图》赴上海,于法租界内举办的一个募捐展览会上展出。临行之前,他们于夜间悄悄地将裱背的一层纸揭去,将画折叠于一小箱内,避过了沿途日军的检查。但展出之后,一个在日军手下做事的中国人以某人借阅为名强行将画拿走。日军亦曾派人到夏伯铭处盘查,使夏家深感惊恐。此后,借画人失踪,蒋兆和曾委托友人四处追寻而杳无音信。直至1953年在上海发现,仅余前半卷,且已霉烂不堪。

七八十年来,与蒋兆和同代的若干同行诋毁质疑这幅画,不肯理解他。直到1979年9月,中央美术学院作出结论并报文化部党组批准,始获评定称其为“现实主义的爱国主义的作品” 。那年,距《流民图》诞生的1943年,过去三十六年,蒋先生已是一位老人。

身为富家千金的萧琼为何爱慕上这位清贫画家?
裱画的过程中又经历了怎样的惊心一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