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筷子的规矩,老北京人不能不知道

 MAY的学习簿 2018-03-26

用筷子的规矩,老北京人不能不知道

BTV这里是北京 2018-03-26 18:06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四九城


“老辈儿”留下来的规矩

对外国人叫文化

对自己人叫礼貌
用筷子的规矩,咱不能丢


老北京人在饭桌上立的规矩很多,其中大都涉及动筷子。因为筷子是吃饭吃菜的主要家伙什儿嘛。


饭桌上用筷子的老规矩,可以用十二个忌讳来概括。


一忌“竖筷”。所谓“竖筷”,就是把筷子直接立在碗里的饭上或盘子里的菜上。

北京的老规矩是:饭桌上,筷子只能平着放。筷子立起来,像在供桌上焚香,这是非常不吉利的。同时,也是在“方”(咒)同桌吃饭的人。所以这是大忌。


二忌“敲筷”。所谓“敲筷”,就是用筷子敲饭桌上的盘子碗。生活中,有这种现象,在饭馆就餐,上菜慢了或晚了,有人便用筷子敲盘子敲碗,表达自己的不满。

北京的老规矩是:在饭桌上,筷子只能用来吃饭吃菜的,没有其他功能。在饭桌上乱敲,一是反映自己没教养,不文明。二是对同桌吃饭的人不礼貌,不友好。三用老北京的话说,证明自己命苦,是要饭的命。因为从前要饭的人才敲盘子敲碗。四在饭桌上敲盘子敲碗,“方”(咒)自己家的老人。所以,这是饭桌上的大忌。


三忌“跳马筷”。所谓“跳马筷”,就是手里拿着筷子,看着是奔那道菜去的,但手里的筷子在那道菜上面,像体操运动员跳鞍马似的,“跳”了过去,又奔了别的菜。

老北京的规矩是:想吃哪道菜,拿着筷子就直奔主题,别三心二意。

四忌“半途筷”。所谓“半途筷”,就是拿筷子夹住了这个盘子里的菜,但夹起来觉得不好吃,赶紧放了回去,又到另一个盘子里其夹菜。

北京的老规矩是:只要您夹了哪个盘子里的菜,就不能再往回放。您琢磨呀,筷子是沾了您的嘴的,您用您的筷子夹了菜,再往回放,别人还吃不吃了?


五忌“游动筷”。所谓“游动筷”,就是拿着筷子“巡城”,这个盘子里扒拉一下,那个盘子扒拉一下,筷子来回游动,挑挑拣拣,也不知道到底要吃那个盘子里的菜。

北京的老规矩是:下筷子夹菜要果断,不能二二虎虎,犹豫不决。


六忌“抬轿筷”。所谓“抬轿筷”,就是拿着筷子,在菜里找自己喜欢吃的,为了找爱吃的,甚至用筷子在盘子里“抄底”。

北京的老规矩是:拿筷子夹菜,只能搛盘子上面的菜,不能再菜盘子里翻来翻去,更不能“抄底”。


七忌“窥筷”。所谓“窥筷”,就是手里拿着筷子,两只眼睛来回踅摸着桌上的饭菜,轻易不下手。

北京的老规矩是:在饭桌上两只眼睛不能盯着菜,想吃就拿筷子夹。手里拿着筷子,看看这个,瞧瞧那个不动手,表示您对桌上的饭菜不满意。对饭菜不满意,就是对主人的不满意。


八忌“碎筷”。所谓“碎筷”,就是盘子里的“菜”块儿大,比如整块的炖肉和大块的鱼肉,单夹着费劲,便用筷子把它撕碎,便于大伙儿夹着吃。

北京的老规矩是:在饭桌上用筷子的动作要文雅,不能站起来动筷子。用筷子把盘子里的大块肉撕碎,方便大伙儿吃,说起来是好事,但用“碎筷”,人要站起来,这就破坏了坐着用筷子的规矩。此外,站起来,用筷子在盘子里斯肉,也不雅观。按老规矩,您可以把盘子拿到一边去撕,撕碎之后,再拿回饭桌。


九忌“刺筷”。所谓“刺筷”,就是把筷子当成西餐用的叉子,刺盘子里的菜肴,直接进嘴。有时刺不起来,用单只筷子当“枪”,去挑盘子里的菜。

北京的老规矩是:拐子只能成双成对用,不能单只用。此外,只能用筷子去夹菜,不能把筷子当“刀枪”。这种“刺筷”,失之文雅,且有“鲁莽”之嫌,用北京话说:“吃相儿狼虎。”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夹不起来,改用勺子或其他餐具。


十忌“泪筷”。所谓“泪筷”,就是盘子里的菜带卤汁,夹起来往嘴里输送的过程,筷子上的菜像掉眼泪似的,往下滴答汁儿。

北京的老规矩是:用筷子夹菜,不能滴答汤汁儿,看上去实属不雅。有两种办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一是右手拿筷子夹菜,左手拿布碟接着;二是改用勺子。


十一忌“签筷”。所谓“签筷”,就是用筷子当牙签。这是一种习惯动作。牙塞了东西,一时找不到牙签,便想到了筷子。于是把筷子撅折,取其较细的部位权当牙签。

老北京人认为,筷子是吃饭的家伙什儿,所以,吃饭掉筷子,是不吉利的事儿。您想筷子掉地上都犯忌,把筷子给撅了,那不更是大忌吗?其实,要想不犯忌,身上备根牙签不就行了么?拿筷子当牙签,用着也费劲呀!


十二忌“吮(shǔn)筷”。所谓“吮筷”,就是用嘴吮吸筷子上蘸着的汤汁儿。通常小孩儿爱做这个动作。

虽说现在不少人觉得

年轻人普遍不怎么懂规矩了

但您别忘了老舍先生在《正红旗下》感叹过,

旗人就陷在了规矩的一潭死水里。

没规矩,不是好事儿,

但是太多规矩,也未必是好事儿。

理性看待规矩吧~

这里是北京


本期看点

几道中国菜,各个有传奇,

当北京烤鸭遭遇“人肉搜索”,

祖宗四代都是名门之后,

当看家菜品遭遇珍惜动物,

稀有食材竟被永久收藏。

饭桌上品出一部经典名著,

炒勺里掂出几段名人往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