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者的盲区在哪?是没有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

 张福涛lu70kpm9 2018-03-27




学生的眼光与管理者的眼光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往往是最有价值的,可能也是我们管理者的盲区所在,是有机的补充,最值得重视。


学校眼中的大事VS学生眼中的大事

 

我们如何看待学校?如何看待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我们管理者的视角与老师的视角是否一样?我们成人的视角与学生们是否一致?我们和学生的视角差异有多大?

 

有一件事让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按照学校惯例,2012年元旦,学校发布了2011年本校十件大事,这是官方的发布,主要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总结去年一年的大事:

 

1.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2.荣获“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光荣称号。

 

3.荣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单位”光荣称号。

 

4.办学质量继续提升,高考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学科竞赛成绩稳居全省第一,我校学子巫与天获得第4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银牌。

 

5.获得2012年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2012年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质、2012年复旦大学“望道计划”推荐资质。

 

6.获得第21届(2012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承办权。

 

7.成功举办全国“新学校研究”年会、安徽省“六校研究会”年会、安徽省“中学语文校长论坛”等大型会议,广受好评。

 

8.成立学生事务中心,实现学生事务一站式办理服务;竞选产生马鞍山二中首届学生校长助理两名。

 

9.建成教师书屋;成立教师奖励基金,首批募集资金134万元,启动“最受学生欢迎十大教师”评选活动。

 

10.汪正贵校长赴美参加第二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



 

不久,学生会在全校学生中评选“我心目中的2011学校十件大事”,并公开发布:

 

1.每周五成为“自由着装日”。

 

2.学校获得第21届(2012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承办权。

 

3.学校获得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质、复旦大学“望道计划”推荐资质。

 

4.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推行无人监考。

 

5.课程调整,取消早读课,每节课调整为40分钟,每天9节课。

 

6.举办“暖冬映象”2012元旦大型文艺汇演。

 

7.举办第四届“阳光心灵,和谐校园”校园心理剧创作、表演比赛。

 

8.举办首届学生校长助理竞选活动并产生两名学生校长助理。

 

9.学校开展119消防演习并荣获“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光荣称号。

 

10.举办2011年秋季运动会。



 

两项对照,发现吻合度不高,只有30%基本吻合

 

很显然,学生关注的是和他们相关度大的事情;学生关注的是给他们印象深刻的事情;学生觉得是大事我们也许觉得是小事;我们觉得是大事他们却并不在意。原来,我们之间的视角差异居然有这么大!



是什么造成我们看问题的差异?

 

这引发了我新的思考:学生关注的事究竟是大事还是小事?

 

比如自由服装日。从2011年秋季开始,学校规定学生周一着正装,参加升旗仪式,周二至周四着校服运动装,周五为自由服装日,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着装。

 

这在我们看来觉得是小事一桩,只是一项接受学生的合理化建议而作的调整。但在学生看来,他们的着装权得到部分尊重,他们的爱美之心得到表达,他们的个性化要求得到展示的机会。

 

所以这一条被学生选为2011年头条大事,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比如无人监考。这是我们推选诚信考试的一项尝试,学生可以自行申报参加诚信考试,编入无人监考考场。

 

实践证明,这些无人监考考场的考风端正,不仅节约监考人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自尊得到激发、自律得到褒扬。所以在学生心目中是件大事。

 

比如元旦文艺汇演。这是学生的节日,是他们狂欢的时刻。当年的元旦活动完全由学生们策划、组织、执行,从广告宣传到舞台搭建,从节目安排到邀请佳宾,从拉赞助到选服装,整个流程的所有事宜均由学生会独立操作,他们还别出心裁,向家长限量出售100张佳宾票,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学校爱心社,用于资助家庭困难学生。

 

我们发现学生策划组织的活动充满着青春的气息、时尚的元素、大胆的创意,为学生们所喜爱,为我们成人所不及。

 

是什么造成我们和学生之间看问题的差别?究其根源,乃是我们视角的不同。

 

管理者的视角更多地是俯视,是远观,自上而下去看学校的管理,甚至有时候可能是偏视、漠视。在管理者的眼中,我们可能觉得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还不错。但在学生眼中,也许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到处都存在问题。

 

学生是生活在其中,冷暖自知,他们的感受最具体也最深切。学生们看问题是从内向外,他们的视角更多地是内视,是平视。我们与学生之间的差别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位置不同,对问题的感受不同。



借用学生的眼睛来看我们的管理

 

能不能把学生关注的事引入我们的视野?能不能借用学生的眼睛来看我们的管理?

 

2011年我们采取了一项措施,聘请学生做校长助理。其目的就是想请学生作为我们管理者的另一只眼睛,借用学生的视角来打量我们的学校,改善我们的管理。

 

经过半年的发动、竞选,最后我聘请了两位同学做我的助理。每个双周二的上午大课间,我和他们一起讨论工作。

 

他们的工作方式有多种:

 

每周五中午在学生事务中心接待学生,设立学生校长助理接待日,面对面与学生交流,收集问题和建议;

 

通过校园网和学生事务中心收集学生意见建议;对一般性问题通过学校职能部门予以解决;对学生反映突出的问题进行深度调研并提出解决办法,参加学校行政会专题汇报,集体研究解决;列席学校涉及学生问题的各种会议等。

 

同时处理好学生校长助理与学生会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工作有分有合,学生会的定位主要是学生的自治机构,在团委指导下依托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校长助理主要是为校长提供学生对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并通过调研提供相关决策参考,是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生参加学校民主管理的尝试。

 

学生校长助理实行的第三个月,他们经过调研,向学校行政会提交了十个问题的报告。

 

问题包括很多方面:学生电动车充电问题;食堂小卖部商品明码标价问题;学生午休时间调整问题;阴雨天大课间调整问题;校服不合身问题;图书馆及相关馆室开放问题;厕所异味重问题;教学区域学生热水饮水问题;校内设置指引地图问题;实验班校本课程设置问题等。

 

这些问题均为学生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学校两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除了阴雨天大课间调整问题以外,其他问题均得到解决,解决方案由学生校长助理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公开回复。

 

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然已有时日。但是还没有人提交到行政会,似乎也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的重视。也许在管理中眼中,这些并不是什么大事,也非重要问题,或者长久如此,熟视无睹。

 

在学校行政会上,学校管理干部与学生校长助理热烈讨论、交锋,有些问题双方也有不同意见和答案。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与学生之间的视角不同,感受不同。

 

比如老师上课拖堂,老师觉得是想多讲一些知识,是为学生好,而学生觉得老师占用了他们的课间休息时间。

 

比如校服问题,学生觉得校服春秋装的裤子面料不好,走起路来有沙沙的摩擦声,学生建议可不可以以同样深色的裤子代替,或者对下装不作要求,学生们甚至愿意放弃周五的“自由着装日”来换取这一项诉求。很显然学生管理部门不会同意学生们的要求,只能让同学们理解克服,但承诺将与厂家联系,下一年新校服要做必要的改良。

 

我们和学生意见相左之处,有没有感同身受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在其中,不知其味?有没有怕麻烦的问题,因为有些问题的解决就是要增加管理的负担?有没有管理者的面子问题,因为有些问题恰是我们管理者制造的,感觉改之不妥?

 

2011年我们举行了“2012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选活动,两轮投票,第一轮由学生海选,在全校220名教师中评选出第一轮晋级入围人选50名,然后收集学生、家长、同事对这些老师的评价,加上这些老师自己的教育感悟,制作成宣传展板,在校内广为宣传一个月,然后进行第二轮投票,产生十位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并由学生为十名教师分别冠名,学校表彰。

 

整过过程均由学生会策划、组织,学生自主投票。产生的十名教师与我们管理者心目中的名师不尽相同,但都在情理之中。学生喜欢的理由也不尽相同,但也有比较共性的地方,比如学生相对比较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喜欢和尊敬也不完全相同,但凡热爱学生的教师同样受到学生的热爱。

 

这也是我们借用学生视角的一次尝试,完全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教师,学生的眼光与我们管理者的眼光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往往是最有价值的,可能也是我们管理者的盲区所在,是有机的补充,最值得我们重视。

 

同时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有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力;也让老师接受不同维度的评价,让更多的不同类型的教师都有被关注被肯定的机会。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教师,教师评价也和学生评价一样,应该有多元的评价维度、多元的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方法。并在师生的评价互动中,建构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校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


 

儿童是成人之父

 

我们的确并不知道,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究竟是什么样子,比如我们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存在哪些问题;我们也不能确切知道,学生在学校的真切感受,比如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我们更不知道,校长、老师在学生心中是什么样子。这并不是代沟和隔膜,而是视角不同。

 

我们做老师时间长了,早已忘记了当年自己做学生的心理状态;我们做管理时间长了,早已忘记当年自己是个普通老师的心理状态。我们已久不做学生,早已不太习惯用学生的视角来看待学校的一切。

 

让我们重新放下身段,以一个学生的视角来打量我们的学校,以平视的眼光来感受学生的感受。让我们成人借用孩子的视角,让我们老师借用学生的视角,让我们管理者借用被管理者的视角,借用学生们的一双慧眼,重新打量我们的学校,改善我们的管理。

 

一百多年前,英国湖畔诗人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有一首诗《彩虹》,早已给了我们同样的启示: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And I could wish my days to be

 

Bound each to each by natural piety.

 

儿童是成人之父,

 

我希望在我的一生里,

 

每天都怀着(对儿童)天然的虔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