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会】麦卡效应:七分饱节食可以长寿

 营养师糖糖 2018-03-27

长寿之道,在于养生;养生之本,在于饮食。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在谈到上古之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经验之一,就是“饮食有节”。

隋唐时代的医学家孙思邈,享年101岁,他对饮食有节的研究更深了一步,在《千金要方》中写道:“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癖。”

所以说,中国人以直观的感觉和实践的经验得出了一个科学的结论:节制饮食,拒绝暴饮暴食可以长寿


"GOOD

在西方有一种“麦卡效应”同样说明了控制饮食和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大名鼎鼎的麦卡效应

"GOOD

20世纪30年代,美国营养学家麦卡教授做了一个动物实验:


他将小白鼠分做甲乙两组,都保证必要的营养供应,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对甲组小鼠限制热量,乙组小鼠则不加限制,可以每天敞开肚皮吃。结果,乙组小鼠175天后骨骼就停止生长,而甲组小鼠在1 000天后,骨骼还在缓慢生长。乙组小鼠不到2年半全部死亡;甲组小鼠却活了三四年,且患病率低很多。


只可惜,麦卡教授的这项伟大发现,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直到30多年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老年学家马克登诺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


他用含22%蛋白质和5%植物油的饲料,喂养两组小白鼠。甲组每天供应含20千卡热量,属于正常饮食;乙组每天只供应10千卡热量,为限食组。结果乙组小鼠中,有2/3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最长寿命是甲组的2倍以上。


他的实验证明了麦卡的发现。由于这一实验最早是由麦卡做成功的,因此,医学上把这种“节食可以长寿”的现象称为“麦卡效应”。从而推翻了以往科学界普遍认为的“遗传左右寿命”的说法。

          

 



长寿秘诀的发现
"GOOD

经历30年的“老化”研究后,华福特和洛杉矶加大医学中心的同事们宣布自己已经发现了长寿的秘诀,就是延迟衰老过程,使人的青年期与中年期拉长。如何达到这一点呢?他们提出了一种被称为“斯巴达方式”的方法:只吃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且热量低的饮食,即饮食上营养不足,但并不是营养不良。


他们通过老鼠实验,证明了这个方式,以这种方式饲养的老鼠,原先只有两年左右的寿命,现在可以活到四年以上,并且还维持了青壮年的行态与外貌。


华福特还发现,体温较低,有助于增加寿命。一种原产巴西,寿命很短的鱼类,当它到温度更低的地方生活时,寿命则加倍。如传说中印度的瑜伽信徒,就是通过自己的意志升降自身体温,以达到长寿的目的。但另一个更可行的办法,那就是节食、断食:吃得少些,也能略微降低体温。


马里兰大学的汉森博士,花了15年的时间研究限食对猕猴寿命的影响。到1994年,结果显示:随便吃的猴子中,有一半已经死亡,而限食的猴子中只有12.5%死亡。


这再次印证了“节食可以长寿”的观点。有关研究报告指出,在保证必要营养的前提下,采用低热量饮食,能有效地降低血脂、血压,预防动脉硬化。因而可以有效预防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脑出血等在内的各种疾病,还能预防肥胖、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胆囊炎等疾病,并减少一些癌症的发病率。

 
 



麦卡效应对糖友的启示

"GOOD

麦卡效应证明的是节制饮食对于健康长寿的重要意义,但是同样对于糖友来说,节制饮食也是获取健康血糖,获取健康的必然路径!

尤其是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大会公布了一项维持一年的研究成果,通过饮食控制体重逆转糖尿病。该研究成果同期发表在世界最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

对于糖尿病来说,这是一项意义非凡的结果公布。因为,在过去人们的信条当中(包括医生、患者和主流媒体)糖尿病是需要终生用药的。

用香港大学流行病学教授唐金陵的话说:“它(这项研究)戳破了医学这个长期的信条:不可治愈的糖尿病可以通过非药物方法得到缓解甚至逆转。”

这无疑是一种彻底颠覆很多人三观的一种结论,而且是通过世界上对权威的糖尿病联盟组织和最顶级的医学杂志期刊发表。这是一种确认,也是我们糖友应该有的一种信心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