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看老夫如何爱才

 老刘tdrhg 2018-03-28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在诗中他反复咏叹了对于人才的渴慕,尤其是最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四句,卒章显志,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点明此诗的主题:我和周公一样求贤若渴啊,希望人才都来归附我!

曹操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三国志·武帝纪》中就记载着很多曹操求才爱才的事迹。

他在起兵之初就认定“得人才者得天下”。

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争夺天下,可能成功,也可能会失利,袁绍以为靠地理优势固守一方能够化解不利,争夺天下。曹操希望任用天下有勇有谋的人,用正道治理天下,他认为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袁绍注重的是地利,但太过求稳,有些死板。曹操看重的是人和,可随机应变。曹操的想法明显高过袁绍,后来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也绝非偶然。

曹操着眼于用人的长远之道,来处理“问题”,不会改变自己既定的“大政方针”。

吕布偷袭刘备,攻打下邳的时候,刘备前来投奔曹操。谋士程昱跟曹操说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程昱看出了刘备的“野心”,劝曹操对刘备早下手。但是曹操说:“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刘备虽然可能是个可以在将来与自己相抗衡的劲敌,但是如果杀了前来投奔的他,以后谁还敢来投奔自己呢?岂非因小失大?曹操着眼于用人的长远之道,可谓深谋远虑。

曹操积极颁布政令,广揽人才,并且能够“识其大体,观其大略” 因而“唯才是举”,

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看得很明白,开国或者中兴的君主都是在贤人的帮助下共同治理天下的——曹操深知汉朝气数已尽,自己这时候实际上已然以一个“君主”来自诩。贤人往往深居简出,当政者必须搜求才行。他很需要人才,他举孔子的话,举贪财的管仲、地位卑微的吕尚、蒙受偷盗嫂子黄金恶名的陈平的例子来说明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人总会有缺点,过失,不能求全责备,否则,齐桓公、周文王、刘邦这些霸主或者开国之君又怎能会成功?所以,他希望大家帮助他发现那些出生卑微的贤人,只要有才能,就举荐出来,任用他们。

东汉末年,那么多豪强,笑到最后的就是曹操、孙权、刘备,而三个统治者无一例外地都能广泛搜集、延揽人才。在众多贤人猛士的帮助下,他们才开创出一片基业的,形成鼎足之势的。那些有人却不知道用,只知道自私自利的家伙最终都成为他们三人成功路上的垫脚石。而曹操能鲜明地提出“唯才是举”,更是目光独到,尺度最大,所延揽的各类人才也最多,而最终魏的实力在三国中也无疑是最强,这不能不说还是有点关系的。

曹操不斤斤计较于别人的小缺点、小错误、小问题,甚至对于从“敌营”来的贾诩、许攸、关羽,对于那些想“投敌”的部下都能体谅、信任对方从而赢得人才的“心服口服”。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毕谌、魏种,两个并不出名的“人才”,在风云际会的三国时期,在众多光彩照人的英雄人物里面简直不上档次,而且还都背叛过曹操,可是曹操不但不怪罪他们,反而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并且还继续任用他们。就像燕昭王重用郭槐一样,曹操可能用意也是如此:这样的人才我都重视,更优秀的人才我会更重视!这种示范作用,效果自然很好,而曹操对人才的爱惜由此也可见一斑!

最让人佩服的是官渡之战的时候:

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对此,《魏氏春秋》中说:“公云:‘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曹操确实能体谅别人!他虽然多疑成性,甚至残暴的一面,可是他也有大度无比、胸襟过人的地方,对于那些暗中向袁绍抛媚眼的属下,对于他们的背叛,他选择了宽容,把所有通敌的书信付之一炬。这份气度,千古以来,几人能及?那些通敌的人,在官渡之战后肯定会悔不当初,又惊又怕。而曹操的一个举动,会让他们如释重负,在自我反省后从而对曹操感恩戴德,甚至肝脑涂地!曹操这一手玩得真是漂亮!

当然,他没有忘记有功劳的时候,他也会和参与其中出谋划策、勇于征战的人才一起分享。

十二月春二月,公自淳于还邺。丁酋,令曰:“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于是大封功臣二十余人,皆为列侯,其余各以次受封,及复死事之孤,轻重各有差。

虽然天下还没有平定,但是曹操也明白得及时给功臣们封赏才能继续得到他们的支持与厚报,他隆重封赏了二十多人,都被封为列侯,其余人按功劳大小,依次受封,还免除了阵亡者子女的徭役,封赏的轻重也有一定的差别。都说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曹操封赏功臣不同样是在收买人心吗?只是曹操做得更为务实而已。

历史上多少君王下什么求贤令,搞什么访求遗贤的过场游戏,能真正广揽人才又知人善任的又有几人?能做到继续任用背叛过自己的人有几个?能做到始终如一地和功臣们有福共享的又有几人?即使从这个角度来看,曹操都是都甩历史上所谓的那些明君们好几条街啊!

曹操还会积极兴办教育,着眼于未来人才的培养,为政权的未来做好准备,真可谓惨淡经营啊,无所不用其极啊!

秋七月,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

曹操能这么成功地广揽人才,肯定有驾驭人才为我所用征霸天下的意图,这些人才也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自己只是曹操称霸一方的“棋子”,但是他们又为何心甘情愿地追随曹操呢?

除了这些人才本身有希望投身社会经国济世的强烈意愿外,曹操知人善任,能够让这些人才有“知遇”之感可能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了。诸葛亮为何死心塌地地跟着刘备?刘备三顾茅庐的至诚是重要原因,诸葛亮感受到了被赏识的成就感。曹操也深知其中滋味。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人才!受到过别人的赏识!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曹操在年轻时,喜好任侠放荡,所以为一般士大夫所不齿。但当时名士桥玄却慧眼识英才,认为他是安定天下的不世奇才。他慨叹自己年纪衰老,看不到曹操大展雄风的一天,于是把妻子儿女的未来托付给曹操,曹操由此名声鹊起。也许,正是桥玄的期许和激励让曹操内心涌荡出了一股温暖和激情,并影响了他一生。他也比着葫芦画瓢,把送温暖做为对待人才的手段施之于更多的人。当然,他岂会忘记桥玄?也许正是桥玄启发了他,他又岂能不对桥玄感恩戴德?所以,汉献帝建安七年(202),刘备在下邳大败,袁绍也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垮,曹操在志得意满之中班师凯旋。当率军经过故乡谯县时,特地去桥玄的墓地祭祀。在《祀故太尉桥玄文》中,曹操表达了自己对桥玄赏识的由衷感激,并且说“怀此无忘”。曹操也是个好玩的人,还提及当年和桥玄的一段往事:

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怀旧惟顾,念之凄怆。

说是当年桥玄曾和他约定:“我死去之后,路过坟墓时,如果不以一斗酒一只鸡相祭祀,车子过了三步,别怪我让你肚子疼。”桥玄的玩笑,表明了两个人是最亲密无间的忘年交,不然怎么会说出这样的玩笑话呢?曹操并不相信桥玄的魂灵发怒能使他生病,他回首旧日的交情,觉得很悲伤。看来,曹操也是个重情义的人啊!

但曹操也有杀才的时候,孔融、杨修、华佗、吕布被杀掉了,祢衡被借刀杀人……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不但杀人才,还杀了恩人吕伯奢,还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为什么呢?

除了小说家的虚构和夸张之外,就是从正史上看,曹操用人也并非没有原则。孔融经常对曹操讥讽、诋毁,祢衡甚至当面辱骂曹操,不能为曹操所用;吕布虽勇但是之前恶名昭彰——他两次背叛了自己的主子丁原和董卓,曹操不能养虎为患;杨修辅助的是曹植,而曹操属意曹丕,为后代政权考虑,自然不惜痛下杀手。华佗不服曹操征召,曹操以为他只是个“鼠辈”,并没有把他当成人才,一直到自己儿子曹冲病危,曹操才意识到华佗的重要,后悔杀了华佗。由此可见,曹操所杀“人才”基本都是不能为他所用的始终孵不化的蛋,既然不能“为我所用”,一旦为别人所用,岂非就助长了他人的力量,在争夺天下之极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那么,找各种借口除掉这些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更何况,像杨修、孔融、祢衡这样的人总爱卖弄点文人的小聪明,看不清天下大势,甚至本身就有点神经病——祢衡“好侮慢权贵”,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沦为刀下之客。虽然可惜,虽然有点冤,但是也不能全把罪责全归结到曹操头上,他们自身也是要负一部分责任的——而且可能还是主要责任。

 

附录:《三国志·武帝纪》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觽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

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遂至浚仪,治睢阳渠,遣使以太牢祀桥玄。进军官渡。

秋七月,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

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十二月春二月,公自淳于还邺。丁酋,令曰:“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于是大封功臣二十余人,皆为列侯,其余各以次受封,及复死事之孤,轻重各有差。

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冬,作铜雀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