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18-03-28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欲不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医家辨证,开口一言太阳,瞩目即在少阴。须知太阳标热而本寒,少阴标寒而本热。太阳之标,即少阴之本;少阴之本,即太阳之标。

上章以发热、无热言,犹未畅明其义。兹请再申之,为辨太阳之证者辨到太阳之根。

病人身大热,为太阳之标热在外,而反欲得近衣者,为少阴之标寒在内,是热在太阳所主之皮肤,寒在少阴所主之骨髓也;

身大寒,为太阳之本寒在外,而反不欲近衣者,为少阴之本热在内,是寒在太阳所主之皮肤,热在少阴所主之骨髓也。

身之寒热不足凭,必以骨髓之寒热为主。阳根于阴,司命者不可不深明此理也。

此一章承前章阴阳寒热标本之旨,深一层立论。

上章言其所恶,此章言其所欲,皆探其病情。

程郊倩云:阴阳顺逆之理,在天地征之于气者,在人身即协之于情,情则无假。合之前三章,彼为从外以审内法,此则从内以审外法。

12、太阳中巳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蚥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取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取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救治之法,须辨脉证以立方.先以太阳言;

太阳中风,风为阳邪而中于肌腠,其脉阳寸浮而阴尺弱。

阳浮者,风势迅发,不待闭郁而热自发;阴弱者,津液漏泄,不待覆盖而汗自出。而且啬啬欲闭之状而恶寒。淅淅欲开之状而恶风,翕翕难开难合之状而发热,阳邪上壅而鼻鸣,阳邪上逆而干呕者,中风脉证的确无疑。桂枝汤主之。

此一节言风中太阳之肌腠,立方以救治也。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调阴阳、和营卫,为太阳中风之主方,而其功用不止此也。凡中风、伤寒、杂病,审系太阳之为病,医者必于头痛发热等公同证中认出。

汗出一证为大主脑。汗出则毛窍空虚,亦因而恶风者,桂枝汤主之。不必问其为中风、伤寒、杂病也。第审其汗出斯用之,无有不当矣。 此一节承上节而推广桂枝汤之用。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虽然病在太阳之肌腠,桂枝汤为切当,若太阳经输之病,专用桂枝汤原方,恐未能丝丝入扣。《内经》云:邪入于输,腰脊乃强。

盖太阳之经输在背。太阳病.项背不舒而强如短羽之鸟,欲飞而不能飞,其状几几,是邪入太阳之经输也。

夫邪之中人,始于皮毛,次及肌络,次及经输。

今者邪入经输,则经输实而皮毛虚,故反汗出而恶风,视桂枝证同而不同者,非得葛根入土最深,其藤延蔓似络,领桂枝直入肌络之内,而还出于肌肤之外者,不能捷效。必以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此一节言太阳经输之证,亦承上节推广桂枝汤之用而不泥其方。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桂枝汤为肌腠之主方。邪在肌腠,既可于汗出等正面看出,亦可于误治后反面勘出。太阳病,误下之后,则太阳之气当从肌腠而下陷矣。

若不下陷而其气竟上冲者,是不因下而内陷,仍在于肌腠之间,可与桂枝汤,方用前啜稀粥温覆微取汗法,从肌腠外出而愈矣。

若不上冲者,邪已内陷,不在肌腠之中,桂枝不可与之。 此一节,承上节以起下文五节之意。

16、太阳病三日,巳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张令韶曰:经云太阳之气由至阴而上于胸膈,由胸膈而出于肌腠,由肌腠而达于皮毛,外行于三阳,内行于三阴。气从此而出入。邪亦从此而之出入。师所谓其气者,指此而言也。读者知正气之出入如此,则邪气之出入亦加此,则于此道知过半矣。所以伤寒言邪即言正,而言正即可以识邪。

按:读熟此注,方知论中经气传行及一日、二日、三日五六日等,皆是眼目。 然而不可与者,又不止此。

太阳病三日,已三阳为尽,发汗,则肌表之寒自解。若吐,则中膈之邪当解;若下,则肠胃之邪当解;若温针,则经脉之邪当解。当解而仍不解者,此为医者误治坏病。

坏病不关肌腠,故桂枝汤不中与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或随其发汗之逆,或随其吐、下、温针之逆,分各证而救治之可也。 此一节承上节言、病不关于肌腠者,桂枝汤用之而不当。

且更有必不可与者,不得不重为叮咛。桂枝汤本为解肌,与麻黄汤为肤表之剂迥别。病邪之伤人,先伤肤表,次及肌腠。

惟风性迅速,从肤表而直入肌腠,则肌腠实而肤表虚,所以脉浮缓、汗自出。不曰伤而曰中也。

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明明邪在肤表,不在肌腠,不可与也。甚矣哉!桂枝汤为不汗出之大禁。当须识此,勿令误也。 此一节承上节,分别桂枝本为解肌,大殊发表之剂,重为叮咛。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桂枝本为解肌,以汗自出为据,然亦有不可固执者。

若酒客病,湿热蕴于内,其无病时,热气薰蒸,固多汗出,及其病也,脉缓汗出可知矣。然其病却不在肌腠之内,故不可与桂枝汤。若误与之,得此汤以助湿热,且甘能壅满。则为呕,盖以酒客喜苦而不喜甘故也。

推之不必酒客,凡素患湿热之病者,皆可作酒客观也。

此一节承上节“桂枝本为解肌”句,言湿热之自汗不为肌腠之病,又当分别。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桂枝本为解肌,若喘则为邪拒于表,表气不通而作,宜麻黄百不宜桂枝矣。

然亦有桂枝证悉具,惟喘之一证不同,当知是平日素有喘之人,名曰喘家,喘虽愈而得病又作。审系桂枝证,亦不可专用桂枝汤,宜加厚朴从脾而输其气。杏子从肺以利其气。佳。

此一节承上节“桂枝本为解肌”句,言喘不尽由于肌腠之病,不可专用桂枝汤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得汤则呕,请申其义,凡不当服桂枝汤而服之,不但呕,而且吐者,以其人内有湿热,又以桂枝汤之辛热以助其热,两热相冲,反能涌越,热势所逼,致伤阳络,其后必吐脓血也。 此一节申明前二节得汤则呕之义。“序例”谓桂枝下咽,阳盛则毙者此也。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太阳病,固当汗之,若不取微似有汗,为发汗太过,遂漏不止。

前云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故其人恶风犹然不去,汗涣于表,津竭于里,故小便难。

四肢为诸阳之本,不得阳气以养之,故微急且至难以屈伸者,此因大汗以亡阳,因亡阳以脱液,必以桂枝加出附子汤主之。

方中取附子以固少阴之阳,固阳即所以止汗,止汗即所以救液,其理微矣! 此章凡九节,承上数章言太阳证之变动不居,桂枝汤之泛应不穷也。

张令韶云:自此以下八节,论太阳之气可出可入,可内可外。外行于阳,内行于阴,出而皮肤,人而肌腠、经络,无非太阳之所操纵也。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 END -

回复“学习”两个字即可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