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序的前世今生

 大海无水吗 2018-03-29

修禊在古时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尤其是在江南富庶地区,人们的重视程度更是要高一些,生活在浙江绍兴的山东琅琊人王羲之自然也会不可避免地重视这件事。彼时羲之是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且为东晋贵族,交游之人自然非富即贵。于是他要修禊,邀约之人,自然非比寻常,都是当时的达官显贵。

东晋的文人士大夫性情风流旷达,极有闲情逸致。即便是平时聚会也要以清雅为第一要务,更遑论修禊这样的大聚了。于是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的这次修禊,他们便玩了一种叫做流觞饮酒的游戏,以此来提高聚会的档次。所谓流畅,就是将杯盏盛入盘中放入蜿蜒的流水之中,参加聚会的人们列坐其次,杯子停到谁那儿,谁就要作诗一首,做不出来的就罚酒一杯。类似于我们今天喝酒时的成语接龙、明七暗七游戏,只不过这玩法难度系数较高。于是一番“流觞曲水”下来,诗作频出者有之,时有时无者有之,更有甚者,有的人竟然一首诗都没做出来。这些都有清晰的历史记载,在浙江绍兴的兰亭,至今还清楚地记录着当时参加聚会诸人诗作的情况,情况具体到某某人写了几首,内容是什么,写得好不好。

当然,总体来说,诗作的数量还是不少的,否则就不会有《兰亭集》这本诗集了,没有诗集,王羲之的序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故而,关于兰亭序的更准确说法应该是兰亭集序,因为这毕竟是王羲之为这部诗集写的序嘛。然而想必王羲之当时也是没做几首诗的,因为众所周知,他喝醉了。喝醉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做不出诗来被罚酒,罚得多了,自然也就醉了。那既然诗没做多少,就得干点别的活儿。当时大家都知道他字儿写得好,于是就把为诗集写序的活儿交给了他。作为书法家的王羲之当然也不便推辞,趁着酒兴,一挥而就,神品兰亭序也便应运而生了。

第二天羲之同志酒醒了,看看昨日写的作品确实不赖。但毕竟是酒后所做,有诸多错讹、涂抹之处,就想再重新认真写一下。可奇怪的是任凭他怎么写,再也写不出当时的感觉了。也就是说清醒时写得还不如喝醉时呢。于是只好作罢,就这样了。

细看这幅兰亭序,字都很小,也没落款。完全是一种天然的模样,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但却法度森严、气象万千,里面所蕴含的字法、笔法、章法,没有高超的书法造诣很难参详其精妙。尤其是每个字都暗含了很多复杂的动作,翻来搅去,神采飞扬,令人叹为观止。

于是这幅作品就被作为王氏的传家之宝流传下来了。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对于兰亭序更是垂涎已久,后经多方打听,得知真迹在一个叫辩机的和尚那里,就派御史萧翼乔装打扮,用计骗走了这幅真迹。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这兰亭序也如那后宫佳丽一般,再也没有出得这宫门。后来太宗病重,弥留之际专门交代太子李治,一定要将这兰亭序陪葬。孝顺的李治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但历史的疑点就在这里,这李治虽然孝顺,但同时还有个更加显著的特点——怕老婆,而他的老婆武则天本也是一位书法家,自然也对王羲之推崇备至。所以李治虽然答应了,但有没有照做就只有天知道了。很有可能将其送给了心爱的老婆大人。

到了五代时期,著名的职业军阀、兼职盗墓贼温韬打开了唐昭陵,然遍寻陪葬之物,文玩珍宝倒是不计其数,唯独不见兰亭序。于是他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将矛头指向了武则天的乾陵,觉得既然昭陵没有,那一定是被武则天私藏了。然而历史就是这么神奇,不想揭开的谜团,任凭人们怎么折腾,他都不会告诉你正确答案。温韬就是这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人定胜天本就是一句骗人的鬼话。这位仁兄连续三次率领大队人马去开掘乾陵,然连续三次遭遇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原本天不怕地不怕的温盗墓贼打心眼里怕了,他觉得这是武则天显灵,要给他点儿颜色看看。被吓得屁滚尿流,夺路而逃。

既然是温韬以军阀的身份,率领大队人马都不能完成的盗墓事业,后世的盗墓同行们自然也就不敢再做此想了。于是时至今日,乾陵也没有被打开过,兰亭序究竟在不在武则天那里自此成迷。

在这种情况下,后人的想象力便再度充分地发挥了起来。最天马行空的说法是,兰亭序本就没有,我们所见到的兰亭序其实只是唐人假托王羲之之名创作出来的,什么东阳兰亭、定武兰亭、神龙兰亭不过是欲盖弥彰罢了。毕竟,王羲之的传世真迹不是很少,而是没有。换言之,王羲之的字究竟什么样,没人知道。就连一些所谓的羲之墨迹,也不过是唐宋诸人的摹本而已,甚至连羲之的《长风贴》也有人说本就是米芾根据羲之的书风自己创作的,连摹本都不是。

然而所谓无风不起浪,羲之的书法当是不错的,否则不会天下共宝之。尤其是李世民同志,几乎搜罗了由晋至唐所能流传下来的所有王书真迹。刚才说羲之真迹我们是见不着了,但是世民同志绝对是见过的,不仅见过,他还做到了一件更绝的事情,那即是我李世民见过就行了,其他人就不必再见了吧。当然,为防激起众怒,他还做了一些补充工作,让当时的书法家们都来临摹王氏书法——真迹我自己留着,你们想看就看摹本吧。而这,也是时至今日,我们还能依稀看到羲之书法形迹的唯一原因。有人说,这是太宗对于书法最大的贡献。然而换个角度去看,这也是对书法最大的破坏。众所周知,太宗本人也是大书法家,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大书法家,与其见过那么多的羲之真迹有很大关系。结果是他因为学过真迹而成为大家了,没有见过真迹的后世诸人就只有盯着摹本苦思冥想了。然而摹本本就与原作有差异,有时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很有可能就与书学要义背道而驰了。所以自唐以后,书法再无发展,当与此大有关系。

说着说着有点偏激了,然而毕竟,兰亭序在书坛的地位是无出其右的,多少人趋之若鹜,终生临习而不能得其精妙。聊作此文,以表敬仰之情吧。但愿有一天,真迹能够重见天日。让众多爱好书法的人们能够了却这桩心愿,得见神品真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