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是皇帝又喜欢书法,李世民与武则天面对诱惑,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茂林之家 2021-11-16

李世民和武则天都是唐朝著名的两个皇帝,而且都很喜欢书法,但是当面对王羲之书法的诱惑时,二人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王羲之的作品,可是毕竟他的那个年代距离王羲之已经有三百年了。那些写在纸上、绢上的墨迹,不容易保存下来,所以,在李世民的时代,能看到的王羲之的真迹已经不多了。

而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可谓倾尽全力搜求,甚至于坑蒙拐骗的手段也用上了。李世民把这些作品收藏在内府,然后命令当时的高手名家临摹王羲之的帖。

同是皇帝又喜欢书法,李世民与武则天面对诱惑,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褚遂良临《兰亭序》

唐代名家对王羲之书法的复制手段,有临、摹两种方式,临,就是名家高手对照着原帖自己写下来,尽量接近原作。但是,这些名家多少都有个人书风,临写的过程中会不自觉把自己的书风带入进去,因此,会失去王羲之真迹的风貌。例如《兰亭序》就有欧阳询、褚遂良等人的“临本”,多少都会流露出唐代的书风。

同是皇帝又喜欢书法,李世民与武则天面对诱惑,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欧阳询临《兰亭序》

还有一种方式是“摹”,摹本也称作拓本,人处在暗室之中,用纸或者绢覆盖在真迹上,再铺在窗洞上,借助室外光线投射摹写,先用极细的笔勾出轮廓,然后再填墨书写,这就是双钩廓填,也叫“响拓”,俗称“影书”。李世民设“弘文馆”,里面就有专门的摹拓书法的人员,如冯承素、诸葛贞、韩道政、汤普彻等,著名的故宫博物院藏的神龙本《兰亭序》就是出自冯承素之手。

同是皇帝又喜欢书法,李世民与武则天面对诱惑,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冯承素摹《神龙本兰亭序》

这种摹本书法被后世誉为“下真迹一等”,可以说是最接近真迹的书法作品了。因此,如今虽然看不到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但好在还有这种双钩廓填的摹本,不过即使这样,唐硬黄纸的摹本也是极少的。

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唐代一位著名的皇帝,同样武则天对书法也是十分的爱好,对于王羲之的书法,当然也是想好好看看的。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武则天知道当朝宰相山东琅琊的王方庆家里有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因为王方庆是王羲之家族的后裔,于是下旨让王方庆把王羲之书法的真迹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同是皇帝又喜欢书法,李世民与武则天面对诱惑,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王方庆进呈王羲之《初月帖》

当时王方庆可以说是十万个不愿意,毕竟有李世民的前车之鉴,自己把这些宝贝献出去,估计又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但是,武则天也是个暴脾气,不献出去,以后还能好好玩下去吗?考虑了一宿,最后王方庆长叹一声,将家里的宝贝悉数拿了出来。

王方庆上朝的时候,献出了他十一代祖王导,十代祖王羲之、王荟,九代祖王献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王褒,王家一门二十八人的墨迹珍本,共十卷献给了武则天。

同是皇帝又喜欢书法,李世民与武则天面对诱惑,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王方庆进呈王荟《疖肿帖》

在唐太宗李世民极力搜刮之后,还能见到这些书法真品,武则天当然是十分高兴了,喜出望外。为此,她特别在武成殿召集群臣,出示书法真迹,并且命中书令崔融作《宝章集》,记录这件大事。

但是,让王方庆感到意外的是,武则天虽然十分喜爱这些书法作品,但是并没有像李世民一样,利用帝王的权威将这些作品据为己有,而是命朝廷善书者,用双钩廓填的方法复制了摹本,然后收藏于内府。把王方庆进呈的真迹,加以装裱锦褙,然后重新赐还给王家,并且再三叮嘱王方庆:这是祖先手迹,后代子孙一定要善加守护珍藏。

同是皇帝又喜欢书法,李世民与武则天面对诱惑,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王羲之《姨母帖》

可惜的是,王家的真迹也随着历史烟消云散了,而武则天内府的这十卷摹本,也历经朝代变革,不幸又遭到几次大火灾劫,最后只保留了王羲之的《姨母帖》《初月帖》、王徽之的《新月帖》、王荟的《疖肿帖》、王献之的《廿九帖》、王志的《一日无申帖》等书帖,目前收藏在辽宁博物馆,称作《万岁通天帖》。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搜刮真迹之后,临死占为己有,带入地下,留下摹本。武则天同样喜欢王羲之书法,但是得到真迹之后,却只留下摹本,奉还真迹。同样是皇帝,同样是书法爱好者,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所以,唐代窦泉在《述书赋》中,赞美武则天:顺天矜而永保先业,从人欲而不顾兼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