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明到端午,我们这都有吃“艾粑粑”的习俗,每到这个时候,出门踏青的都喜欢摘上一大把艾草,拿回来自己做糍粑。往年都是别人做好叫我吃,今年我也想自己去做,于是兴冲冲地跑到野地,看见艾草就摘,很快就摘了一大袋。 拿回来后,去请教师傅怎么做,遭到了别人的一顿嫌弃,说我摘的不对。我顿时傻眼了,这不是艾草吗?我手上还有浓浓的艾味呢! 野艾蒿 师傅说,这是苦艾,做出来很苦,不好吃。于是我虚心地听了好几分钟,说叶子怎样、梗子怎样,听得我这整天“之乎者也”的人晕乎乎的。看我这么愚钝,师傅干脆带我去找,轻车熟路地到了一片野地,指着艾草对我说,就是这种! 艾草 没有对比就没有知识,一对比,马上就看出区别了:两种的叶子很像,单凭叶子很难区分,区分度大的就在梗子上。红色梗子的我们叫做“苦艾”,拿叶子一揉,味道很大;青色梗子的我们就叫“艾”,梗子硬度不大,轻轻一折就断,揉叶子味道也不大,用来做“艾粑粑”没这么苦,艾草的清香正合适。 艾草 看我一脸的满足,师傅又说了,这还不是最好的,最好的艾草在田里。这个季节有些农田还没种稻子,去找可能还有。 就这么随着师傅走啊走,到了一片还没犁地的农田,到处都是野草,师傅不一会儿就找到了一株拿给我看,哦,原来是它,小时候到田里熏老鼠,见到很多。 田艾 师傅说,这种田艾拿来做艾粑粑最好!只是现在近清明,它开始开花变老,其它的野草长得比它高,很难找,如果是二月间随便就可以摘到一大把。 个把小时,就认出了三种艾草,涨姿势了!您呢,摘对了吗?就算没摘对,也不用担心,这几种都能食用,只是口感上有差别而已。 |
|
来自: 书中淘乐 > 《花草蔬菜苗木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