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囗内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怎么办

 水墨烟山 2018-03-31

口淡无味


[概念]

口淡无味是指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囗内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而言,一般皆伴有纳榖不香,食欲不振等症状。前人又称本症为''囗淡''、''口不知味''。

[鉴别]

常见证候

脾胃虚弱口淡:口淡,食不知味,不欲饮食,神疲短气乏力,脘痞腹胀,便溏,舌淡苔薄,脉缓弱。

湿阻中焦口淡:口淡黏腻,饮食无味,纳呆,胸脘痞闷,恶心欲吐,便溏,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

鉴别分析

脾胃虚弱口淡与湿阻中焦口淡:前者由饮食失节、大吐大泻?久病失养等原因,致使脾胃之气虚惫,运化转输失职,故不欲饮食,口淡无味;后者或因外湿入侵脾胃,或因饮食所伤,脾运不健,湿浊内生,湿阻中焦,故口淡黏腻,纳榖不知滋味。前者为脾虚不运,后者为湿阻不运。鉴别时,前者除口淡外,尚有祌疲短气乏力、腹胀便溏、舌淡脉弱等脾虚症状:后者兼有口中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两证不难区分。脾胃虚弱者,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焦榖麦芽等;湿阻中焦者,治宜芳香辟浊,化湿醒胃,方选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等。

人之味觉,与脾胃有关,《灵枢.脉度篇》所谓''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榖矣''。口淡无味多与脾胃失于健运有关,其病因或脾胃气虚;或脾胃湿阻,临床从证候表现特点上不难作鉴别。

[文献别录]

《景岳全书.卷二十六》:''即如口淡一证,凡大劳大泻大汗大病之后,皆能令人口淡无味,亦岂皆胃火使然耶!故凡临此者,但察其无火证火脉则不宜以劳伤作内热,而妄用寒凉。''

''思虑劳倦,色欲过度者,多有口苦舌燥饮食无味之证。此其咎不在心脾,则在肝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