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势行功心解》也是“书法心解”

 太极通臂 2018-03-31

上海:小 米

2018.3.24

    拙作兴致发表的《书法论》深受很多书法爱好者喜欢,有的还以为我也是书法行家呢,其实写字如蟹爬,还远不及书法。之所以心血来潮创出《书法论》,还得益于《太极拳论》,小心翼翼,不敢离拳论之意丝毫,才不会被内行人笑话,不会误导初学者。
    此前,我亦曾依《太极拳论》“炮制”了《酒论》《茶论》《补论》《养论》《师论》《兵法论》等系列文章,写着写着,深感“万法归宗”之哲理。《太极拳论》运用《道德经》之哲理,《道德经》运用《易经》之哲理,依经循道,道法自然,才不会偏离事物的本源。因此,《太极拳论》至今仍是太极拳拳理的总纲,任何太极拳大师都无法逾越的门槛。包括《太极拳经》《十三势行功心解》《打手歌》等经典著作也不例外,都是太极拳理、太极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承传太极拳,不承传太极拳文化,轻文重武,离道远矣。

    再论书法,我想书法和太极拳一样。书贵写意,“以心行气,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笔,务令顺随,乃能便利从心。精神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虚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转换虚实也。运笔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十三势行功心解》是为太极拳而写,还是为书法而写,笔者认为,其理相通也。无论何事何物,至高之时,万法归宗,六艺通用。人生何处无太极,一花一叶一太极。学拳悟道是太极拳的高层次享受和运用。

    书法理论和太极拳理论几乎完全一样,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笔毫柔软,在书法家手里,不管是鼠毫、羊毫、兔毫,都如尖刀利剑,金钩银划,迸发金石之气,可以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力由脊发,锋随意转,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毫锋能粘纸。”
    “先在心,后在笔。掌松气敛凝锋。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纸,而透入纸背。”

    近日,我也曾兴趣地依《十三势行功心解》之理,试着“炮制”《十三势书法心解》。试了不同角度,实在跳不出行功之理,无奈,就此搁笔。喜欢书法的,想读书法秘籍,不妨多练太极拳,练拳悟道,《拳论》《心解》都也是书法秘籍。

    “以心行气,以气运笔。”是书法大师的大成之功。尤其是写大字巨匾。如:长城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五字有5.8×1.55m之大。没有充足的内气、扎实的桩功拳架、内劲整劲,如何能写出气吞山河的磅礴大字啊!书法的大成,就是气功武功的大成,就是内家功夫在宣纸上的神采展示。小字要功夫吗,小字也一样。“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小楷就是大楷的缩影,小楷的功力,用放大镜看便知高低了。楷书的工整,行书的灵气,草书的狂劲,有内劲,便能气韵生动,神采飞扬。

    看到上海《寿兴拳社》,将在5月6日举办《交流太极武术,展示太极书法》活动,感到由衷的高兴,特写此文以示祝贺。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也祝各位兼通书法的太极拳老师,延年益寿,青春永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