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岐山——那个萦绕心头千万重的家

 一揽天下好文章 2018-04-01

岐山是我的故乡,以境内文化名山岐山而得名。在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诗经》里走出的千年古县,我生活工作了整整三十年,与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人生满打满算也只有三个三十年,三分之一的生命有幸能在家乡度过,何尝不是种命运的垂青和钟爱!在这块周室肇基之地的青铜器之乡,岐山县城所在地凤鸣镇便是我生命至今继蔡家坡镇、曹家乡的第三个人生主要结点,在这块曾经魂牵梦萦、儿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整整生活了四个年头。在一个农业县乡下人出身的干部眼里,能有机缘在县城谋一份差使,是当时极为风光和荣耀的事情。许许多多像我这样无背景无机缘又天生傲骨的人一辈子都在乡村学校、政府了此一生的,充其量是从极为偏远的乡镇至你退休时,一站一站调到离家较近的乡镇,退休后回单位办事便捷些。一个人的命运转机有时就是在三番五次努力之后心生绝望之时产生的,在曹家乡那个隔山渡河的荒凉小乡工作,总之还是有诸多不便的,去了不想回,回了不想去,若不是老娘和家的揪扯,真还不知道自己和那个小乡镇有着那么深远的陌生感。

县城机关的工作自然闲散舒适许多,起码工作条件好了许多,办公住宿在楼房里,虽然有些如炮楼般狭小,但毕竟是发生了质的变化,起码下乡有车坐,再也不用蹬着个自行车满山乡瞎跑,雨衣胶鞋这些乡下干部必备的装备也彻底的下岗了。现在回想在岐山县城的那四年时光,应是我人生最消闲最惬意也最人性的时期。在那个宽泛、优雅而又不失严谨认真的工作环境中,我那狂躁不安二十多年的心终于安静了下来,一直影响我至今的几个与日俱增的人生习惯也是在那个宁静自然的氛围中养成的。

环境有时真的很重要,重要到有一天你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发展方向的。十五年过去了,一想起那个短暂而又充盈的美好时光,依然十分的眷恋和向往。我思考学习写作的习惯便是在那个安然而又朴实的单位收获的。工作是写材料,文科底子的我两个月后便入了门道,有了第一篇信息在市报发表,紧接着省报、中央级报纸,包括调研材料发了个遍。汇款单每周好几份,那种自得和踏实感就像菜农割韭菜般源源不断,且每割每新,天天充满着新的期望,到最后就像老农般自信,哪篇文章哪里能发能发几版都了如指掌。

岐山县虽说是个文化大县,但其县城规模在关中充其量只能算个中等,半个小时你便能在主街上打个来回。半年光景,县城的人你便能认识个八九不离十,哪种性质的饭局你都会遇见几个熟人,不管你去大大小小哪个饭馆摊点,老板总会笑容满面迎上来,有种随性串门的温暖感。凤鸣市场的面皮、锅盔、酥饺、饸饹、搅团、甑糕,岐山宾馆的小吃宴臊子面自不言说,太平巷的羊肉泡馍,县政府门口的那家豆花鱼是我几乎每天都光顾的场所,往往是一碗饭吃成了一桌,一桌吃成了几桌,谁买的单往往到最后都不知道。夏天的时候,总有位老大爷挑着一担沁人心脾的酒麸子在卖,老大爷从不吆喝,择一阴凉处一圪蹴,旱烟袋便兀自吧嗒开来,一副孤独求败的气质,姜太公钓鱼般的淡定,一碗五毛钱,钱自放自找,谁喝谁自舀,眼都不眨一下,仿佛施舍饭似的慷慨。我通常会喝两碗,给老大爷还发支香烟,很真诚地奉承两句,然后乐呵呵地蹿进那几家古玩店,看一下是否有新收的好玩意儿。若遇古会或逢集之日,街道上会平添许多走街串巷铲地皮的古玩商,这些人手里一般有较便宜的源头货,但一般假货居多,十瓷九假,我就花了一百元当时三分之一的工资,买了件假花瓶,现在成了我书房鸡毛掸子的家。当然也有运气好捡漏时,正月周公庙古会,就几十元钱曾收了套光绪版的康熙字典,还收了套乾隆年间的官墨,为这几样小打小闹的小宝贝可是自鸣得意了好几个年头。

小城时光慢,在那个不经意间就被日月遗忘的地方,每至傍晚和公干闲心时,总爱和同事一起无所事事散散悠悠地行走在北干渠北边那条小径上,没有喧闹没有行人,只有不倦的小鸟、拂面的杨柳和那绿森森的渠水。每次在那条小径上漫步时,总会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总爱思谋些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小城还是太小,许多不着边际的或隐或现的妄想只能眼睁睁看着若北干渠的水溪般流走。当所谓的生活有一天终于格式化后,你会自然而然陷入一种无人和鸣的煎熬中。也很认命地在县城花了六万元买了一套单元房,准备踏踏实实在那个很安逸的小城生活,但总觉少了些什么,虽然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但就是感到有一种不时袭来的孤独感和憔悴感在不舍分秒地敲打着自己,呼唤着自己。生命在那个时期的岐山县城终于不失时机地停顿下来,啥都想要,啥都没有,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痛苦和不安,心很疼,却一言半语都说不清。

为了排遣焦虑,曾经几乎跑遍了岐山境内几乎所有能找见的寺庙,想在孤灯、佛像、清静所宣泄的智慧之海中找到答案,一切都是枉费心机,一切都是自我作茧。也是在那个身心俱疲的时候,我仿佛脱胎换骨似的,纯粹了许多,彻悟了许多,终于认清了那个真实小我的真实欲求,生命不易,遁入空门做不到,归于流俗太痛苦,必须找一个夏有空调冬有暖气的地方,有几位随时随地说知心话的朋友。也是在那种极度不舍和无奈中写了首小诗《如果可以我们一起留在岐山》,十五年后被好友推向尘世,有上万人点击,无数个版本模仿。故乡真是把剜心的刀,近不得远不得,轻不得重不得,只好埋在心头自怨尤。

——《今晨心语》十八


如果可以 我们一起留在岐山 
李巨怀

如果可以
我们一起留在岐山
不要想那遥远的北京上海
不要想那多彩的苏杭佳地
如果可以
我们就一起留在这座熟悉的小城
每一条小巷我们都熟识它的乳名
每一间小铺
我们都能唤出它的主人
如果可以
我们就留在娘的身边
想咥臊子面抬腿间就到了北郭村
想吃擀面皮一溜烟就进了八亩沟
如果可以
我们就一起留在这梦见周公的地方
想念你的时候
一个电话 十分钟 我们趿拉着拖鞋
就聚在了一起
如果可以
我们就一起在这座小城里颐养天年
嘴馋的时候
踩过北干渠边的那条小径
背着手都能走到你家门口


(《如果可以 我们一起留在XX》的原始版本,后被改编为多个地方版本在微信中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