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林涔涔 2018-04-02

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其结构非常复杂,也因此会存在各种骨骼、肌肉、韧带损伤而造成的肩关节疾患。其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肩关节疾患,占所有因肩关节疼痛就诊患者的44~6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今天,我们就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评估与治疗出发,为大家梳理肩关节相关解剖结构及其肌动学分析。


文章导读

1、什么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2、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肌动学分析

3、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4、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处理手法

5、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运动训练及注意事项

什么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指盂肱关节在进行外展或上举动作时,肩峰下的空间结构受到肱骨头与肩峰的撞击和反复摩擦,引起的肩峰下滑囊和肩袖肌腱炎症、退变,甚至肩袖撕裂,引起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肌肉力量下降等。


从病因角度可以把撞击综合征分为两类:


▼ 内源性撞击

是指因过度使用、肌腱张力负荷过大、肌腱创伤引起的肌腱退行性病变,或是因骨或软组织结构异常,造成出口部狭窄而发生的撞击征。


▼ 外源性撞击

是指肩关节稳定结构破坏或动力装置失衡,而导致的肩峰下撞击征。主要包括肩胛骨与盂肱关节的异常运动模式、不良姿势造成的肩胛骨位置异常、肌肉力量不均衡等。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肌动学分析


「喙肩弓」是指在肩关节的上方,由喙肩韧带、喙突与肩峰共同形成的弓状骨韧带结构,主要功能是防止肱骨头向上内方脱位。


「肩峰下空间」是指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间隙底部为肱骨头,顶部为喙突。存在于肩峰下空间中的内容物主要有冈上肌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肩关节囊上部分以及肩峰下囊。


肩峰下空间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身高、喙肩弓的形状、肩胛骨位置等。


「肩关节的肩肱节律」指肩关节在进行运动时各关节间的协调运动。正常的肩胛胸壁关节有60度活动范围,盂肱关节有120度活动范围,两者总和为180度。肩胛骨如固定不动,上臂只能主动抬起至90度,被动抬起至120度,丧失肩胛骨活动时,其肩部活动至少减去正常活动的1/3。


肩峰下综合征的肌动学,与盂肱关节进行运动时肱骨头向对于关节窝的滚动与滑动密不可分。一般来说,凸面相对于凹面关节在运动时通常合并滚动与反方向的滑动,肩关节进行外展时,肱骨头相对于关节窝进行向上滚动的活动,同时合并向下滑动的活动。向上滚动由使肩关节进行外展的肌肉用力形成,向下滑动由肩袖肌群中的冈下肌、肩胛下及以及小圆肌用力形成。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鉴别是较为困难的,我们常用关节造影、超声波、MRI检查、肩胛骨侧位X线片(冈上肌出口位)等影像学检查配合特殊检查以进行诊断。


这里我们重点为大家介绍4个阳性率较高的诊断试验:


▼ Neer撞击试验

检查者用手向下压迫患者患侧肩胛骨,并使患臂上举,如因肱骨大结节与肩峰撞击而出现疼痛,即为撞击试验阳性。


▼ Hawkins-Keenedy撞击试验

检查者一手握患者肘关节,一手握患者腕关节,使患者肩前屈90°,被动内旋,如患者出现疼痛及恐惧,试验呈阳性,提示为撞击综合征,特别是冈上肌。


▼ 疼痛弧

患肩外展未到60度时疼痛较轻,被动外展至60-120度范围时,疼痛较重,当上举超过120度时,疼痛又减轻,且可自动继续上举,即为疼痛弧阳性。


▼ 封闭试验

肩峰下滑囊封闭注射,如疼痛弧消失、外展有力,为肩峰下滑囊炎,与肩袖撕裂鉴别。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处理手法


在肩峰下撞击征的处理中,要重点进行肩胛骨下回旋肌(胸小肌、肩胛提肌、菱形肌)松解、冈上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松解等。


Ⅰ 胸小肌


▼ 解剖

近端附着点:第3~5肋的外面

端附着点:喙突的内侧缘

▼ 功能

下回旋肩胛骨,上抬肋骨


▼ 治疗手法

Step 1 患者仰卧位,要治疗侧向上,上臂向斜上方抬起。治疗师站在患者胸部后方

Step 2 将治疗用的一只手放在患者的胸廓上

Step 3 用指尖按压胸大肌内侧,在乳头水平上触及胸小肌下方连接处,按压肌肉直至放松

Step 4 将手向头侧移动2.5~5.0cm至一个新的位置,重复以上治疗过程

Step 5 随着向上移动,开始向外侧滑动指尖,在肌肉所有部分的每一水平上寻找敏感点或激发点

Step 6 继续这一操作过程,使指尖逐渐斜向移至肩胛骨喙突。这一移动最终将使指尖深入腋窝部,在此处仔细寻找在腋窝深部的喙突连接处


Ⅱ 肩胛提肌


▼ 解剖

近端附着点:C1与C2的横图以及C3与C4横突的后结节

远端附着点:肩胛骨上角



▼ 功能

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回旋


▼ 治疗手法

Step 1 病人俯卧位,治疗师站在病人需治疗一侧的头端,面对肩部

Step 2 将用于治疗手的拇指放在病人颈部颈椎横突的上方

Step 3 按压内侧和深部,将拇指沿着肌肉向下滑动,直至肌肉连接至肩胛骨上角的部位


Ⅲ 菱形肌

▼ 解剖

近端附着点:C6-T4棘突

远端附着点:肩胛骨内侧缘



▼ 功能

后缩并下回旋肩胛骨

▼ 治疗手法

Step 1 病人俯卧位,治疗师站在病人的头旁,面对病人的背

Step 2 将支撑的手指尖放在C6棘突的外侧

Step 3 向深部按压,向斜向慢慢滑动指尖直至碰到肩胛骨的内侧缘

Step 4 将指尖移至前次开始点的下方,重复以上治疗过程

Step 5 重复以上过程,直至肩胛骨下角。


Ⅳ 冈上肌


▼ 解剖

近端附着点:肩胛上窝

远端附着点:肱骨大结节的上面、盂肱关节囊的部分


▼ 功能

外展肩关节


▼ 治疗手法

Step 1 病人俯卧位。治疗师站在病人头部需要治疗测的旁边

Step 2 将用于治疗的手的拇指放在肩胛骨的上角肌肉的内侧端

Step 3 向深部和下方按压,沿着肌肉向外侧移动拇指,向肩胛冈形成的凹槽方向按压,直至拇指碰到肩峰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运动训练及注意事项


除了手法松解,对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还要配合相关强化运动训练,具体包括:强化肩胛骨的上回旋、强化肩袖肌群和体态的调整。


使肩胛骨上回旋的肌肉包括:前锯肌以及上、下斜方肌。


前锯肌的主要功能为当近固定时,可以使肩胛骨前伸,下部肌纤维可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远固定时,可提肋助吸气。锻炼前锯肌的主要方法有:俯卧支撑肩胛前伸、单臂哑铃侧举、仰卧哑铃提拉等。


斜方肌上部肌束与下部肌束收缩分别可以上提肩胛骨与下拉肩胛骨,同时收缩可以使肩胛骨向上旋转,全肌收缩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锻炼斜方肌的主要方式有:杠铃耸肩、俯身杠铃划船。


肩袖肌群的强化是为了加强肩袖肌群的稳定性,同时恢复肱骨头在关节窝中滚动时的下滑功能。肩袖肌群主要包括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以及小圆肌。肩袖肌群的强化主要方式有:哑铃外旋、拉力器内旋、斜板测举等。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


研究表明,肩关节外展60°-120°时,肩峰下空间距离比较小,此时容易发生肩峰下撞击,临床上肩峰撞击患者应避免此类运动,防止病情加重恶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