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之心、理、意、气、志与中和解

 tjboyue 2018-04-02

心、理、意、气、志、中和皆源于道 

太极拳号称内家拳,到其后来必定要进入内修的阶段,所谓内,即人体之内,或含五脏六腑,或有精气神。且不论内修修什么,至最高境界当以合道为目标。道之道尽于天,天之道尽于地,天地之道尽于万物,天地万物之道尽于人。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所以谓之理者,物之理也,所以谓之性者,天之性也。所以谓之命者,处理性者也。



心者,人之理心也,道之理存于心中,须臾不离,理为心之主宰。为人之中,天元也。人皆有心,唯视能操不能操尔,人之一身,心为主,而宰乎于内,故修心之操守即为修内,此为内家拳也。天地之间人为万物之灵,而心又为人之五官百骸之灵,心一动,五官百骸无不顺从,官骸不循规矩者非官骸之过,实心之过也。



理者,物之理也,天地日月花草鱼虫皆视为物,此万物也,万物之中所含之理何解?曰规矩规律也。万物生长之规律,万物之间生化之规律,如日月交替之必然,纯种夏长秋收冬藏之同然,若以太极之规律存乎于心,以太极之理行于拳者,此拳名太极拳也


意者,吾之心意也。心之所发谓之意。而人之手足所动,所思皆发于心,故心正,所发之意皆正,心邪,所发之意皆邪,故人之运动必先正心,若欲正心必先诚意,意诚,心之所发有正无邪。人心平气和,则发于言者和顺可听。此诚意由和而发。人能平心静气,则手法身法自然端正。心平气和,而后四肢百骸自然中规中矩。使理灌注期间再由气而载,故吾之心意可知,彼之心意可晓。


中和者,出自中庸,中即喜怒哀乐生于心中而未发,所谓喜怒不形于色是也。此一状态也。发之皆中节谓之和也。即喜怒哀乐生于心而不留于心,发于外使人能见但对己又不尽兴,留有余地。此也一状态也。中和者皆状态,心意之发放的程度也。



气者:体之充也天以阴阳五行生化万物,易曰:天行健,天之所以行健者,气也。人之运动亦然,不用气何以能运动乎?理无气无以行,气无理无以宰,就人之一身而言理没有气便没有可以承载的介质可以运行,气没有理的支撑便是没有主宰的运行是乱行。言气必言理,理顺则气亦顺,故善学者以理为尚,不言气而气自在其中,故拳论有云: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志者,心之所知也,志藏于肾,意念一发而志即随之,是意之所向而能坚意者谓之志。拳理有云:意由心发,肾志承志,气方可行。可见无志气不能行。



由此,修练太极拳,应从心开始,有理心,即心为理主宰,然如何能有理心?必先明理懂理,然后能存于心。耳闻目染口问脑思以明太极之理,而后静思做足静的功夫,将已明之理存于心中,使心刻刻与理不离,视为敬。唯其心静,脑中所思所悟方可下行存于心中成为浑然。


太极拳行功打拳即或与人交手以保性命,皆以心构形而生意,意生后由肾志承载以使其随意而行,充于四肢百骸显于形迹,四肢百骸周身何处不顺,非骨骸之过,实心之过也,或心不能与理相合,或意不能与理心相合,或肾志不能承载心意,即意不能与气相合,或四肢百骸不能与心气相合也。故太极拳者应向内中求,练意不练形不练力。如何能有上述所合?唯有松一途。先松体后松意再松气、松心、松神。唯有静敬一法。能敬能静然后能打太极拳。


快戳我!快戳我!快戳我!㊋㊋㊋


 
点击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