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寒瘀堵是万病之源吗?

 看不懂不要进来 2018-04-02

是,但这个说法没说到根上,就像供养好--植物吸收多--植物茁壮长大,你不能说是植物吸收多导致的植物茁壮长大,根上还是供养好。所以弄清前因才能更好的了解后果如何。关于湿寒瘀堵,软组织外科学角度分析如下:

(病理分析烧脑,没耐心的读者就绕过吧)


湿寒瘀堵何来?

在人体的软组织中,发力单位是肌肉,骨骼只是做为传导力度的硬件之用。

久坐久站或重复劳动姿势等持久持续一个动作,就会劳累为维持这个动作的相关肌肉,使得肌肉排泄不及而导致代谢废物浓度暂时性超标,一次两次没事,日久多次如此劳累,使得肌肉排泄废物能力下降,导致肌肉需要更长时间休息才能排泄完毕。由量变到质变,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后,肌肉代谢废物排泄不及又开始劳累产生代谢废物,从而使得肌肉内代谢废物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基础浓度,进而导致肌肉根附着的骨面产生无菌性炎症,从此开始肌肉劳损的病理损害,这个炎症就是肌肉病损的物质基础。

炎症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疼度在人体感受阈值之下时人体感受为酸胀困乏等),疼痛刺激肌肉痉挛缩短。这个疼痛就是慢性劳损的疼痛来源,是炎症刺激神经末梢,而非压迫神经产生的。

一块肌肉痉挛缩短,就会牵拉其所附着的骨头,该骨头上附着的其他肌肉就会被动牵拉,日久也进入劳损的病理损害流程。如此,首发一块肌肉病态,逐渐蔓延至二级肌肉病态,再三级、四级.....直至远端,从而形成一条或多条明显的病理发展路线。肌肉病态后肉根骨面处炎症的多寡,决定疼痛程度和肌肉痉挛程度,在病理发展路线上,有的部位不疼,该一级肌肉耐抗,病态轻微产生症状就轻微或者没有形成病态就没有症状,但可以传导上一级病肌的病态牵拉力度。

大面积肌肉病态痉挛,肌肉缩短僵硬,除了可以导致肌肉本身内部的微循环变差,还可以导致病肌周边各组织受到夹持而微循环变差,微循环提供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的作用,从而导致这些组织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从而加速老化或病态。

血液带着养分和氧气遍布周身,有大血管分布于小血管中,在微循环中,动脉毛细血管附着供给氧养,滋养各级组织,受阻后会减缓滋养,降低热量产生,组织饥饿抗逆性下降,宏观上表现为人体的病肌局部温度下降,肌肉萎缩趋势中耐力不足,易疲劳;静脉毛细血管和淋巴毛细管负责回收失养氧的血液也就是静脉血液和体液,以及排泄代谢废物作用,当受到夹持受阻之后,静脉血液和体液不能正常回收,代谢废物就会累积,宏观上表现为肌肉水肿和肌肉酸困感。在这个循环中,哪个环节表现重,其症状就相对明显。

在病理发展线路中,一级一级肌肉痉挛牵拉缩短僵硬,除了疼痛,可明显感受到一条紧束带发凉牵扯感。类似中医经络,这就是中医上所讲的湿寒瘀堵来源。


湿寒瘀堵怎么表现?

1、微循环变差,肌肉不受滋养,还废物累积,导致炎症累积,表现为疼痛渐重,病肌温度低,有萎缩趋势,肌力不耐,易疲劳,酸困乏疼。

2、多条肌肉病态后,痉挛僵硬可明显改变人体该处局部的压力状态,局部非肌肉组织受压,微循环变差,滋养不及,加速老化或加速病态改变。如腰疼日久腹痛,腹痛包括肠胃不佳,就是因为腰部肌肉病态痉挛改变微循环,使穿行其间的神经受到干扰,神经下辖腹腔器官功能就会出现紊乱,消弱这些器官的抗逆性,假设这些器官健康状态下可抵抗十级使用的刺激,但现在只能忍受五六级的使用刺激,负荷不起原有的使用力度。日久,这些器官就会发生器质性病变。

3、肌肉病态痉挛牵拉,其牵拉力施加于骨头,在关节处上下骨面受力加大,日久就会出现相应骨病。如椎间盘突出,各种关节炎,就是上下关节骨面压紧日久,使得骨骼开始病理改变。所以,治疗也是先要祛除施加于骨头上的超额的非正常的牵拉力,而这个力源于病态肌肉的痉挛。


湿寒瘀堵何去?

随着病态演变进展,病肌范围扩大疼痛范围扩大,人体大面积肌肉病态痉挛压迫,进而影响到其他组织微循环,使得其他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开始失常,失常日久开始器质性病变。如下图:


治疗方向:

万事有源,病也如此。表面看是湿寒瘀堵问题,其实湿寒瘀堵源于肌肉病态,而肌肉的病态源于肌肉的劳损。治疗,从改变肌肉病态开始,因此慢性劳损导致的肌肉病态才是万病之源。临床统计,人体80%疾病源于肌肉等软组织劳损。

查体,查相关肌肉根附着的骨面处有无压痛,有炎症巨疼,无炎症不疼。治疗,也是针对病肌根骨面处炎症做驱散处理,只有驱散炎症才能解除肌肉痉挛,使肌肉复健,不再产生病态痉挛牵拉,进而打断后续一系列的病理演变。

按摩,主要是采用压揉动作,来按摩病肌根骨面。摆好姿势松弛目标肌肉,这样便于压揉到肉根骨面,尤其是深层肌肉不松弛下来就压揉不到。就像洗一块脏抹布一样,压到位揉搓要比抚慰牵拉更有力度更有效果,肌肉根骨面处的炎症,人为助力的帮助其微循环,经过挤压,挤走老血带走炎症,换入新血营养病点,才能有效的修复肌肉病点,为肌肉复健打下坚实基础。


后结:

病理分析短了说不明白,长了累人,我尽量简述还这么长。涉及理论,比较烧脑,无耐性的读者看不到这里,有缘的读者认真看了必有所获,最起码心中有数了,这就达到这篇科普文的最低目的了。

软外科普:通俗与严谨并重,科学与实用齐存。再复杂的疼痛和慢性疾病,用《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来指导分析治疗,必能发现疼痛的来龙去脉,也必有仅非止疼的去根治痛办法。若您觉得有用,请按点赞+转发+留言+关注。头条号/微信号:太原疼痛科学。欢迎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