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的铁规

 建华1968 2018-04-02



秋季天气越发干燥了,不少人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等秋燥症状。可以通过艾灸肺俞穴来温肺润燥、止咳平喘。

秋季艾灸肺俞穴,调理呼吸系统疾病效果非常好!

燥为秋季之主气。燥邪为干涩之病邪,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而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涩等症。而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易受燥邪所伤,使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司,出现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甚至喘息胸痛等症。深秋时节的秋燥与初秋的秋燥又有不同。夏秋之交的燥为“温燥”,大都偏热;秋冬之交的燥为“凉燥”,大都偏寒。,艾灸肺俞穴可以起到温肺润燥、止咳平喘之功效,可有效预防和改善凉燥的各种症状。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因此,艾灸肺俞穴,还可温肺润燥、强壮皮毛、开通鼻窍,防治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瘙痒等病症。

艾灸肺俞穴调理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

肺俞穴为足太阳经背部的腧穴,俞同输,因其内应肺脏,是肺气转输、输注之处,为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故名肺俞。

肺俞穴是主治肺脏疾患的重要腧穴,《针灸甲乙经》说:“肺气热,呼吸不得卧,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胸满胁膺急,息难,……,肺俞主之”,《针灸资生经》云:肺俞治疗“喘与哮”。近人指出,艾灸该穴主治肺脏病变,对改善肺脏功能,消除肺脏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理证候,具有一定功效,故有解表宣肺、肃降肺气的作用。艾灸可以调理咳嗽、哮喘、咳血、肺痨及过敏性鼻炎等症

秋季艾灸肺俞穴,调理呼吸系统疾病效果非常好!

取穴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先找到颈项部最突出的棘突,即第7颈椎棘突。向下沿棘突逐个触摸至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就是肺俞穴(见上图)。

操作方法:

1、悬灸法: 取穴时俯卧位或低头正坐。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使局部有舒适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2、按摩法:患者取舒适俯卧位,操作者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肺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大鱼际紧贴于穴位,稍用力下压,来回摩擦穴位,以局部有热感、皮肤微红为度,再轻揉按摩放松。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注意事项:

1、深秋季节,早晚应注意保暖,以免加重症状。

2、秋季干燥,平时多喝水,食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

新手艾灸,请记住这八句话!

艾灸虽然已经深入普通老百姓家中的养生方法,但是依然有很多小白灸友,对于艾灸的基本常识不是很了解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艾灸的口诀,简单好记!适用于日常艾灸!让大家也能成为艾灸大神!

艾灸口诀总章:【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 ,腿疼阳陵透】

第一个穴位,“ 肚腹三里留 ”

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足三里穴位在这个地方,人腿 的膝盖、膝盖的半月板,半月板有凹陷,凹陷下面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

足 三 里

新手艾灸,请记住这八句话!

艾灸

位 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主 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 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第二个穴位,“ 腰背委中求 ”

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委中穴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条腿,腿 腘窝横纹线中间。腰背这个部位有什么疾病,你像腰痛。过去有句话讲:病人腰疼,大夫头疼。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腱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 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位,委中穴,这是第二个穴位。

委 中 穴

新手艾灸,请记住这八句话!

艾灸

位 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

主 治: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适用于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

感 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


第三个穴位,“ 头项寻列缺 ”

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 (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列 缺 穴

新手艾灸,请记住这八句话!

艾灸

位 置: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或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 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第四个穴位,“ 面口合谷收 ”

首先就指出来,嘴周围和脸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疗,合谷穴在这个地方,人的拇指和食指 (虎口)连接部到指骨连接部,划一条竖线,中点这是合谷穴。

合 谷 穴

新手艾灸,请记住这八句话!

艾灸

位 置: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 治: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

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位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

合谷穴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位的疗效。


第五个穴位,“ 心胸取内关 ”

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刚才讲“肚腹三里留”,腹部以上的这部分,有病找内关穴,内关在腕 内侧横纹上两指,找这个部位,这个能治什么病呢?像心脏病、心悸心慌等等,包括妇女的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闷也都是属于心胸疾患,要找内关穴。

内 关 穴

新手艾灸,请记住这八句话!

艾灸

位 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主 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


第六个穴位,“ 小腹三阴谋 ”

小腹咱刚才讲了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现在人的正面,就差这块了,小腹部位。小腹部位得了病,就要找这里面。请大家看,在这条腿的内侧,这是踝骨以上三寸,踝骨以上三寸这个穴位叫三阴交穴,“小腹三阴谋”就说凡是小腹的疾患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疗,小腹什么病呢,有的时候,小腹疼痛,男子的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的月经不调、 经量过多或者过少,还有白带等等,一些属于在小腹方面发生的病都要考用三阴交穴,这是第六个穴位。

三 阴 交

新手艾灸,请记住这八句话!

艾灸

位 置: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 治: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补阴除烦。适用于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对心、脑病有一定的作用,为主要保健穴。

感 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小腹部发散。


第七个穴位。“ 坐骨刺环跳 ”

环跳穴在人的背面(臀部),在这个地方,现在坐骨指的是什么呢,并不是指西医概念上的坐骨这一个部分,而是从腰到腿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由坐骨神经引起来各种疼痛可以找这个环跳穴,上可以治到腰,下可以治到脚,所以在这里发生疼痛要考虑环跳穴。

环 跳 穴

新手艾灸,请记住这八句话!

艾灸

位 置:股骨大转子和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

主 治:袪风除湿,强腰通经。适用于风湿痹痛、下肢瘫痪、药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感 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痛感,同时向下肢发散至小腿外


第八个穴位,“ 腿疼阳陵透 ”

腿疼要针刺阳陵泉穴,阳陵泉穴在什么地方呢,大家看膝盖骨,这是人的腿的前面这个大骨头叫胫骨,后面还有一个小骨头叫腓骨。它就在这个地方 。为什么叫腿疼阳陵透,就说这个阳陵泉穴是整个腿,上至大跨、下至足跟的一个总的开关。发生疼痛了要考虑到打开这个开关,使它的气血流通。这里面有很多病,像老年人的风湿老寒腿,肌肉拉伤,静脉曲张等等,都要用阳陵泉穴来治疗。

阳 陵 泉 穴

新手艾灸,请记住这八句话!

艾灸

位 置:膝外侧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 治:清利肝胆,疏筋活络,滑利关节。适用于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或麻木、膝关节炎、胆囊炎、口苦、呕吐等病症。

感 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

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这三个穴位已经把人的胸腹的一些疾病都包括在内,掌握这三个穴位,首先胸腹的任何疾病你先心里有根,找到这三个穴位。再看看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个又把头部都包括了,头部的疾病这两个穴位要重点考虑。后面腰背部“委中”,坐骨这个部分“环跳”,腿疼“阳陵泉”一个人整个的人体除了手没有包括在内以外,基本上 ,你掌握了这八个穴位,就等于人体的大部分疾病,你首先心里有了数,也就是说都有地方来治疗它。

立秋撞三伏,这样的天气也是十分多变,有些人的身体就吃不消了,掉发、口腔溃疡、上火问题随之而来,在这个夏末秋初的季节,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夏末秋初,人体四个变化该如何艾灸养生!

艾灸知识讲堂:guipu555

立秋之后有4变化

1、天气变干了

—当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中的温度会逐渐降低,变得干燥起来。鼻燥、唇干口燥、咽喉肿痛等现象也会随之而来。这个时候的身体所要提升的应变力是:提升自己的储水功能,在任何天气中都能保证正常循环,不会被空气湿度所左右。

2、代谢变慢了

秋季时分,身体的代谢能力开始变慢,许多头发代谢、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无法传递到发根,最终的命运就是脱落。不仅如此,继续生长的头发也会失去光泽,断发、分叉现象频频发生。此时,身体需要提升营养输送的“应变力”,即使代谢变得缓慢,也能将营养按时送达,还自己一头顺滑乌发。

3、食物变腻了

秋天一到,我们的饮食习惯悄然发生改变,蔬果减少,而油腻加重。当身体内缺乏蔬果中拥有的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时,口腔粘膜的健康就会受损,溃疡面接连出现。提升身体对于频发溃疡的“应变力”,营养均衡非常重要。

4、火气变大了

秋季上火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成了“理所应当”的事儿,但其实,这是秋日里身体器官的活动能力没有春夏那样“活跃”,身体毒素无法排出才会出现的现象。要想提升身体对于火气的“应变力”,加速排毒最为重要。

立秋艾灸培补元气

现在的天气虽然有了些凉意,但还有些"暑气"没散,暑热中人的毛孔是张开的,皮肤的纹理比较疏松,容易受外界的邪气侵袭,出现头痛、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阴暑"症状。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脾胃容易在这种冷热刺激中发生不适。中医养生理念认为,这段时期不要贪饮凉食,多灸在大椎,关元,神阙,足三里等,不但有助于调理脾胃,也有利于阳气提升。减少秋燥的症状,初秋晚上睡觉时不要通宵吹空调和电扇,腹部和膝盖最好加盖薄被或者毛毯。

1、大椎穴

夏末秋初,人体四个变化该如何艾灸养生!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2、太白穴

夏末秋初,人体四个变化该如何艾灸养生!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取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3、关元穴

夏末秋初,人体四个变化该如何艾灸养生!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鹊心书》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有的人在艾灸的过程中,往往会大汗淋漓,湿透床单,艾灸一次出一次大汗,有许多顾客很顾虑,如此出汗身体是否会虚脱?会不会对身体有害?这种现象是艾灸改善体质、扶正祛邪、祛病疗疾的效果反应,无需顾虑继续施灸,随着施灸的药力不断增强,排出的浊水、浊气、废血越来越多,脏腑逐渐恢复功能,许多顾客伴随疲劳、头晕、失眠、旧病复发、疼痛、上火、长痘、起泡、全身长红疹、肌肤瘙痒、发烧、长时间类似感冒症状、怕冷、全身浮肿、脾气越来越急躁,等许多不舒服的难受症状。

这是艾灸之火力、药力使隐藏在脏腑深处疾患,功拔到体表,但还没有完全排出体外的表现症状,是非常好的效果体现。正所谓《扁鹊新书》所说:“温养阳气,禁戒寒凉。以灼艾为第一。”用艾之火力艾灸,能透入到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肺脏,能温通人体十二经络,经络通畅,气血运行,病邪自然退去,身体康复如同反手掌一样简单。

艾灸疗法使人体大量出汗,排出的是脏腑、血液和细胞里的浊水,与桑拿、烤电、运动…等发热出汗完全不同,排出的汗水深度位置完全不同。

三伏天艾灸养生,这些问题你必须要了解清楚!不能马虎!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这个时期进行艾灸也是很好的补充人体阳气的方式。在三伏天艾灸你需要全面了解艾灸的注意事项, 方法 ,穴位,以及三伏天饮食问题!

三伏天艾灸的注意事项:

艾灸前注意事项!

1、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空气对流不能太强。三伏天艾灸,更不可吹电扇不可开空调。

2、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艾灸中注意事项!

1、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2、艾灸中必须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三伏天更要注意,不可以喝冷开水.

3、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

艾灸后注意事项!

1、艾灸完1小时内,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脸。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不可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3、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三伏天艾灸的方法:

1、艾灸顺序问题

传统规矩:先上后下,先背面后正面,先左边再右边,先身躯后四肢。有些个别穴位会有个别顺序。

2、艾灸频率问题

刚开始艾灸的时候要慢慢来,讲究循序渐进,刚开始可以天天艾灸,灸半个月左右,也就是十五天,之后中间休息两天,之后再天天艾灸,如果前半个月艾灸感觉身体好很多,或者时间不充足,那么可以选择隔天艾灸的方法,或者一个星期灸两次到三次!

平时身体没有病痛的话,每隔3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25分钟左右。如果身体寒症较重,或者其它需要治疗的病症,那么还是按照以前的方法,每天必灸!无病痛的情况下,不要每天艾灸,易上火(口干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如果艾灸有上火的现象,可以艾灸涌泉穴引火下行,或者多喝温开水水!

3、艾灸时间问题

有很多灸友问,什么时间艾灸最好?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可以艾灸吗?原则上一天任意时间都可以艾灸,上午是艾灸的最佳时间,上午>下午>晚上,如果睡眠没问题,晚上是可以艾灸的,如果睡眠有问题,就尽量在晚上10点前结束艾灸,否则容易影响睡眠。人体保健养生一定要顺应天时!晚上主收敛,而艾灸主生发。

三伏天艾灸的常用保健穴位:

三伏天艾灸养生,这些问题你必须要了解清楚!不能马虎!

大椎人体最大的穴位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三伏天艾灸养生,这些问题你必须要了解清楚!不能马虎!

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由于足阳明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有气血双补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

三伏天艾灸养生,这些问题你必须要了解清楚!不能马虎!

元阴元阳交关之处:关元穴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

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用。

常常用于调理:

A、元气亏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

B、男科疾病: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

C、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各种妇科疾病。

D、还有就是下焦疾病:如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大家不妨试试。

三伏天艾灸养生,这些问题你必须要了解清楚!不能马虎!

专治一切脾胃之疾: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简便取穴,自己手脐上四横指。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胃的各种疾病具有良效,总之以治疗消化系统为主,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如有脾胃不好的朋友,赶快行动吧。

三伏天艾灸养生,这些问题你必须要了解清楚!不能马虎!

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穴

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前方平神阙穴。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命门穴的功能体现了肾阳的作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消化、吸收与运化,以及水液代谢等都有促进作用。

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三伏天艾灸养生,这些问题你必须要了解清楚!不能马虎!

肾经大穴,引火下行:涌泉穴

涌泉穴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常按摩涌泉穴可治疗多种疾病,但在三伏天进行三伏灸时,涌泉穴最大的作用是降火!建议进行三伏灸的灸友每天晚上泡脚后再睡觉,这样可以引火下行!

以上这些穴位,在三伏天艾灸,会极大的提升你身体内的元阳!

三伏天饮食问题:

1、三伏天饮食不宜吃燥热食物

2、三伏天饮食要注意少糖

3、三伏天饮食应注意补气去火——苦瓜、西红柿、牛奶、鸭肉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补气去火的食物,大家可适当的选择。

4、三伏天饮食应注意祛除湿气——薏米、红豆、绿豆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排湿食物。

5、三伏天饮食应多食甘凉

6、三伏天饮食应以开胃为主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根据《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节气艾灸之小暑艾灸健脾养肺气调肠胃效果杠杠滴!

7月7日是小暑节气,“暑”即炎热,小暑意即小热,是在提醒我们夏天最炎热的时候(也就是三伏天)快要到了,这段时间我们养生需做到以下三点:

1、谨防暑湿致水肿,健脾祛湿是关键!

2、心火伤肺,小暑需养肺气!

3、夏季肠胃多虚寒,怎能不调肠胃?

1, 暑湿致水肿,健脾祛湿是关键!

天气炎热高温酷暑,除了热还有“湿”!这时外界湿度大,人体易受湿邪侵袭,出现浑身无力、脾胃不和、头身困重等症状,中医将这称为“夏日伤寒”或“湿热病”,由此可能引起水肿。之所以强调夏季养生的饮食里要多吃祛湿、健脾胃的食物,正是因为湿气阻遏了人体内部的气机,影响体内气的运行。

祛湿消肿、艾灸穴位:

1、脾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背俞穴适用于治疗相应的脏腑病证及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疾病与健脾祛湿的要穴。

节气艾灸之小暑艾灸健脾养肺气调肠胃效果杠杠滴!

2、中脘:在胃的中部,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对脾胃问题的调理效果是最好的,所理所当然地成为脾胃病的常用穴。刺激中脘穴之后胃的蠕动会增强,能够加强水湿的排出。

节气艾灸之小暑艾灸健脾养肺气调肠胃效果杠杠滴!

3、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它能够健脾益气,促进脾之运化水谷功能得以恢复,使气机顺达,腑气通畅。同样,刺激阴陵泉亦可通过健脾益气,促进脾之运化水湿的功能。

节气艾灸之小暑艾灸健脾养肺气调肠胃效果杠杠滴!

4、丰隆穴:位处胃经下部,胃经及脾经湿浊之气汇合于此,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经及脾经各部,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节气艾灸之小暑艾灸健脾养肺气调肠胃效果杠杠滴!

5、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肌肉分成“人”字形的中间。虽然承山穴不是脾经上的穴位,但它却是去除人体湿气的最好穴位之一,承山穴可振奋膀胱经的阳气,加速湿气的运化排出。

节气艾灸之小暑艾灸健脾养肺气调肠胃效果杠杠滴!

2,心火伤肺,小暑需养肺气!

心火太旺,火能熔金,容易伤肺,另外,夏天总吹空调或者好吃冷食,也容易寒气入肺,而伤到肺。而阴阳五行中,辛味是入肺的,因此养肺气需增辛。

养肺穴位:

1、肺俞: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故肺俞穴是治疗肺脏疾病的要穴,除可用于治疗颈肩疼痛等局部病证外,还善于治疗肺系疾患如感冒、咳嗽、气喘等。

节气艾灸之小暑艾灸健脾养肺气调肠胃效果杠杠滴!

2、膏盲: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多用于调理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节气艾灸之小暑艾灸健脾养肺气调肠胃效果杠杠滴!

3、鱼际:属手太阴肺经,位于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血管当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主治肺系热性病证,掌中热,小儿疳积。

节气艾灸之小暑艾灸健脾养肺气调肠胃效果杠杠滴!

3,夏季肠胃虚寒,怎能不调?夏季人体外热内寒,最容易出现怕热多汗、胃部胀满、胃口不佳等脾胃虚寒症状,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

调理肠胃,艾灸取穴:

①中脘

节气艾灸之小暑艾灸健脾养肺气调肠胃效果杠杠滴!

②天枢

节气艾灸之小暑艾灸健脾养肺气调肠胃效果杠杠滴!

③关元

节气艾灸之小暑艾灸健脾养肺气调肠胃效果杠杠滴!

④足三里

节气艾灸之小暑艾灸健脾养肺气调肠胃效果杠杠滴!


7月7日为小暑节气,夏季为心所主,所以艾灸时要顾护心气,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艾灸养生之支气管炎艾灸穴位详解!

艾灸

出现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且连续2年以上称为慢性支气管炎。本病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量增多。早期症状轻微,多发于冬季,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常年存在,不发季节。疾病进展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以及风、寒、热、燥等外邪的侵袭有关。外邪从皮毛、口鼻而入,肺气闭竭不通,肺气上逆咳喘。病症以咳嗽为主,肺脾两虚者见自汗气短,遇风寒而咳喘加重。脾肾两虚者见咳喘久作,呼多吸少,畏寒肢冷。

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艾灸疗法是最安全且有效的。中医艾灸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数代医者的研究才确定了艾灸的防治疾病的作用。

主穴:

大椎、艾灸养生之支气管炎艾灸穴位详解!

大椎

肺俞、艾灸养生之支气管炎艾灸穴位详解!

肺俞

膻中、艾灸养生之支气管炎艾灸穴位详解!

膻中

天突艾灸养生之支气管炎艾灸穴位详解!

天突

配穴:

急性:风门、身柱;

慢性:膏盲、脾俞、肾俞、足三里;

痰多:丰隆穴;

喘:定喘穴;

发热:曲池穴。

用法:温和灸:每穴10-20分钟,每日1-2次,10次1疗程。

痰湿,一种病症名,指人的体质的一种症状。亦称为迟冷质,多由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而导致。

这里的“痰”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湿”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指空气潮湿、环境潮湿,如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饮食水分过多,或因饮酒、乳酪、生冷饮料,而使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内湿。

此种体质者多伴有脾胃功能失调、内分泌失调等。

艾灸养生之检查自己是否是痰湿体质?痰湿体质的特点

艾灸

1.体形面色: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四肢浮肿,按之凹陷,性格比较温和,面部皮肤油脂较多,面色淡黄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面少血色,白中常发青,且少光泽

2. 舌头:舌体胖大,苔滑腻,舌苔白腻或甜,舌边常有齿印成排

3. 口手和脚:口中粘腻,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出后皮肤多凉,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易出现耳鸣,年过60 岁者中耳聋者多见

4. 感觉及睡眠:人体好倦缩,手足冰凉,胸闷,痰多,容易困倦,有关节酸痛、肌肤麻木、肠胃不适

5. 脉象:脉濡而滑

6. 喜好: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喜食肥甘甜黏,夏天好过,冬天难熬

7. 大小便: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尤其是早晨大便急,一泻为快,一夜三四次小便,且尿量多而色清如水

中医方面认为,人体之中由于正气不足,这就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一些湿邪就会入侵我们的身体,导致生病。所以说,想要令身体恢复健康,那么就需要去除体内的湿气。下面分享分享一下祛痰祛湿艾灸的方法。

祛痰祛湿灸哪些穴位?

中医认为,艾灸具有很好的补阳祛湿的作用,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治病手段,在正确的穴位之中进行艾灸,不仅能够有效的去除身体之中的湿邪,同时还具有预防各种各样疾病的功效。具体的艾灸穴位如下:

第一:关元穴艾灸养生之检查自己是否是痰湿体质?

关元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使用艾灸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

第二:中脘穴艾灸养生之检查自己是否是痰湿体质?

中脘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腹部的正中线,也就是肚脐上面大约四寸左右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是食用艾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15~20分钟。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拉肚子以及胃溃疡等等。

第三:丰隆穴艾灸养生之检查自己是否是痰湿体质?

丰隆穴

在这个穴道的位置在小腿前外侧,也就是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约八寸的位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祛湿的穴位,每天食用艾灸条进行艾灸大约十五分钟左右,能够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对于身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第四:解溪穴艾灸养生之检查自己是否是痰湿体质?

解溪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祖辈和消退交界的位置中,横纹中间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这个穴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最好能够每天进行艾灸十五分钟左右。

第五:足三里穴艾灸养生之检查自己是否是痰湿体质?

足三里

这个位置在外膝盖下面三寸,也就是在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将艾条使用10~15分钟;艾罐则是进行艾灸20~30分钟左右,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第六:合谷穴艾灸养生之检查自己是否是痰湿体质?

合谷穴

中医认为,这个穴位是大肠经的一个总开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脸部的皮肤出现了红血丝,那么可以在合谷穴进行艾灸,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缓解作用。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浊以及疏通气血的作用。但是,如果是一些体质比较差或者是怀有身孕的女性,那么在进行这个穴位艾灸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最好能够禁止使用。

这个穴道的取穴方法主要就是将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对着另一只手的虎口,然后屈曲按下,指尖的位置就是合谷穴了。十天为一个疗程,每天进行大约10~15分钟左右,直到穴道微微发红就可以停止了,每天进行一次。

第七:曲池穴艾灸养生之检查自己是否是痰湿体质?

曲池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屈起肘部的时候出现横纹的外侧段,是大肠经的合穴,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对位置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很好的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如果身体容易出现烦闷以及手麻的情况,对这个穴位艾灸能够很好的改善血液循环,改善不适应的情况。

第八:隐白穴艾灸养生之检查自己是否是痰湿体质?

隐白穴

这个穴道在脚上大脚趾末节的内侧,距离脚趾甲的距离大约是0.1寸左右。隐白穴是脾的重要穴道之一,和身体之中的小虎功能密不可分。则个时候可以在隐白穴中进行艾灸,用艾条大约5~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能够起到很好的祛痰祛湿的作用。

通过上文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对于祛痰祛湿灸哪个穴位都具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好保健身体的工作,并且密切注意身体的变化,避免病邪、湿邪进入我们的身体,引发湿症以及各种疾病。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湿症分为两种,一种是内湿,另一种则是外湿。除了上面所说的使用艾灸的方法令身体恢复健康之外,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饮食宜清淡,千万不能够过度的服用烟酒或者是食用一些生冷寒凉的食物,这对于脾胃功能、消化能力以及身体健康情况等等都具有非常不好的影响。另外,还应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身体素质。

艾灸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家里经常准备一些艾灸的器具,对中老人的健康很有好处!

经络研究的专家们针对年龄在50—77岁符合健康标准的36例男性中老年代,选用以下穴位进行艾灸治疗:

①膻中、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双)

②大椎、脾俞(双)、肾俞(双)

研究结果表明,受试中老人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I(IL—2)的活性有明显提高,而静息期淋巴细胞的白细胞介素II受体的水平有所下降,这说明适当的艾灸对中老人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整作用,这也是临床上用艾灸疗法治疗中老年性疾病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中老年人保健养生五大穴位】

关元穴

关元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此穴是体内阳气所在之地,更是精气化生之所。从古至今,人们都将此穴置于起死回生的重要穴位。

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说每年的春秋之交,艾炷灸关元穴,每次3~5壮,则能够保持体内温煦而不畏严寒。人到30岁,坚持每3年艾炷灸脐下300壮,人到50坚持每2年灸脐下300壮,人到60每1年灸脐下300壮,可保人身体健康长寿。

艾灸知识讲堂:感恩父亲,我想要的您有个健康的身体,继续陪我玩耍下去!

艾灸

肾俞穴

人到中老年,容易气息不畅、肾气不足,每天散步的时候,若能够双手握拳,边走边轻轻敲打肾俞穴30~50次,则能降低血压,强健体魄,改善肾功能。每天睡觉之前,舌头抵住上腭,眼睛看向头顶,两手摩擦双肾旁俞穴,每次10~15分钟,一样可以达到相当好的效果。家庭艾灸时,温和灸此穴20~30分钟,每天1次,效果更佳。

艾灸知识讲堂:感恩父亲,我想要的您有个健康的身体,继续陪我玩耍下去!

艾灸

命门穴

命门穴是中医保健要穴,命门穴该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这里是保健强壮要穴,灸疗有补肾壮阳之功。经常按摩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能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男性遗精、阳痿以及女性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并能延缓人体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其在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艾灸知识讲堂:感恩父亲,我想要的您有个健康的身体,继续陪我玩耍下去!

艾灸

足三里穴

唐朝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将足三里穴称为“长寿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属足阳明胃经。艾灸足三里穴最直观的功效则是养脾胃、滋补气血,并且能够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人的消化、吸收、免疫功能,还能消除疲劳、防病健身、延年益寿。艾灸时可采用回旋灸或者雀啄灸,每次15~20分钟,每天1次。

艾灸知识讲堂:感恩父亲,我想要的您有个健康的身体,继续陪我玩耍下去!

艾灸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顾名思义,是指三条阴经运行的气血交汇于此。这三条阴经是指:脾经,提供湿热之气。肝经,提供水湿风气。肾经,提供寒冷之气。这个穴位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是应用相当广泛的养生保健之穴。除了每天温和灸此穴15分钟之外,还可以辅助按摩,用拇指按压三阴交穴1分钟,之后以手掌心反复搓擦足底中央部位,以足心发热为佳,以达到健脾益气、柔肝养血、益肾固本的功效。

艾灸知识讲堂:感恩父亲,我想要的您有个健康的身体,继续陪我玩耍下去!

艾灸

【中老年人艾灸注意问题】

1、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有些患者局部寒气大,初灸时,对艾火的忍耐力强,常常不知不觉将艾火靠近皮肤,结果将皮肤灼痛。实际上,以灸至皮肤发红为度。

2、每次灸10-15分钟为宜。

3、选择质量好的艾绒。劣质艾绒,生硬不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痛,甚至熏烤时石粒脱落,灼伤皮肤。

4、环境应保持通风,避免艾烟过浓,伤害人体。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

5、颜面五官、阴部、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头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

6、体质壮、病情轻、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体质差、病情重、病程长者,可灸数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时,每日1次。长期灸治者,后可改为2-3天1次。

九毒日艾灸清洗大肠毒,美丽看得见!

艾灸

“不老女神”赵雅芝60岁素颜照依然美艳仍在,风韵犹存。有人问起赵雅芝的保养之道,她笑着说:“保养的第一要务就是排除体内毒素。几十年来我一直坚持不让自己体内毒素积累,这就是我保养的方式。”

1、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浊物,就是我们常说的宿便,而肠毒则是浊物中的顽固派!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往往更容易导致有害物质在结肠中堆积,这些牢牢依附在肠壁上的毒素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伤害。

2、体内肠毒,沉重如山!

比较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若感冒生病了,就会好几天没有排便。而若好几天不排便,肤色就会看起来暗淡无光,而且还长痘,当你排便后就会感觉特别轻松舒畅!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便秘使人老得快。

3、大肠乃百病之源!

长期便秘,会使大量便渣会滞留在肠道内腐烂、大量毒素和有害菌被肠道反复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人体各部位,成为我们健康和美丽的罪魁祸首!

二、肠毒---人生的“锈”!

九毒日艾灸清洗大肠毒,美丽看得见!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人的肠道有8-10米长!并且千褶百皱,平均每隔3.5厘米就有一个弯折,人们即使每天都排泄,也总会有一些食物残渣滞留在肠道的褶皱内,它们在细菌的作用下干结、腐败、发酵。

日积月累,这些食物残渣最终形成厚达5-7毫米,重达5-6公斤的黑色、恶臭、有毒的物质,并像“锈”一样牢牢地粘连在肠壁上,其坚硬程度与轮胎相似,它们慢慢侵蚀着我们的身体,人们称之为肠毒!


肠毒自我测试:

1、口干,喉燥,喝水也不解渴

2、皮肤较干燥、缺少光泽,常发痒

3、大便干燥容易便秘

4、脸色黯淡没有光泽,有时还易浮肿

5、体态偏胖,且体重容易增加

6、眼泡浮肿,容易出现眼袋

7、身体常有憋闷不舒服的感觉,不过运动或活动后憋闷感减轻

8、照镜子,常发现舌头有一层厚厚的苔覆盖着

9、出汗多且黏、体味较重

10、脸上和身上容易长斑点、斑块

11、常嘴巴发苦,口臭,喜欢冷饮

12、容易对某些药物、食物、花草植物及粉尘等物质过敏

13、饮食稍不注意就容易上火,长痘痘,咽喉发炎等

若有三种以上,就要开始清理肠毒了!

三、艾灸排肠毒

艾灸温热刺激可对肠内宿便和肠壁皱折内的秽物和毒素能起到直接的清理作用,不仅能帮你彻底清肠洁道,排出毒素,而且能恢复正常蠕动功能。

由于毒素和油脂等毒素的排出,人体内分泌得到调整,肠道功能得以改善,进而能达到消除面部等处浅色表色斑、暗疮和美肤美容、局部减肥的功效。

祛肠毒艾灸主穴:天枢,大横,大肠俞,支沟,足三里

九毒日艾灸清洗大肠毒,美丽看得见!

天枢


九毒日艾灸清洗大肠毒,美丽看得见!

大横


九毒日艾灸清洗大肠毒,美丽看得见!

大肠俞


九毒日艾灸清洗大肠毒,美丽看得见!

支沟


九毒日艾灸清洗大肠毒,美丽看得见!

足三里

配穴:气机郁滞胀气加太冲、气海;津液不足、干涩加曲池、上巨虚、照海。脾肾双虚、寒气重加脾俞、肾俞、太溪。

艾灸时间:肢体每穴15-20分钟,腰腹每穴30-40分钟,一个礼拜内休息1-3分钟。

按摩方法:点按、搓揉、顺时针揉腹。

四、食疗消浊散气,重拾清爽年轻态

从年轻时重视自己的肠道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及早重视,及早调理,肠毒越早祛除,就越早让自己美丽。而多摄取碱性食物,是改变肠毒淤积和酸性体质最直接的方法!下面有个食疗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它是清理宿便,调理肠道酸碱平衡的佳品!

排肠毒四虎将——木耳、猪血、绿豆、蜂蜜。

排肠毒君子——苦瓜、苦茶。

排肠毒使者——海带,海藻。

排肠毒众勇士——日常蔬菜(西红柿,冬瓜,丝瓜,竹笋,芹菜,胡萝卜,大蒜,蘑菇,红薯,芋头,土豆









艾灸

汉族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是最要注意的一个月份。古代汉族民俗称毒月期间夫妻不能同房,君子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 此时节应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心气。

农历五月伴随雨季与高热, 湿热之邪较盛,一旦“立夏”之后 ,天气逐渐转热雨量增多,空气闷热潮湿由于有了适合的温度和湿度,各种细菌、真菌、蚊蝇幼卵及微生物等,也进入大量繁殖期和活跃期。毒虫肆虐、瘴气流行等于是为炎热添了一把毒火。另外,人体在这个时候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阳气外散时,内里虚弱,容易湿热内积,心火重,于时就极易引起口舌生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等,从而提醒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要好好保养身体,不适合进行泄耗的活动!

农历五月,是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月份。能全月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

农历五月也是一年之中排毒的最佳时间段。又属于在三伏节气前,九毒日给自己排毒养生,辟邪驱毒。提前为三伏天艾灸做好准备。

九毒日,汉族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其中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而端午之日为九毒日之首。

初毒日

五月初五(阳历 5月30日)

五月初六(阳历 5月31日)

五月初七(阳历 6月1日)

中毒日

五月十五(阳历 6月9日)

五月十六(阳历 6月10日)

五月十七(阳历 6月11日)

末毒日

五月廿五(阳历 6月19日)

五月廿六(阳历 6月20日)

五月廿七(阳历 6月21日)

九毒日:艾灸养生

九毒日开始时间正值端午时分,端午节是夏至的源头日,也是中医气节病“暑病”的开始,早在《内经》中就有暑病的病名、发病气节、症状等描述,并认为暑病乃冬季寒邪伏藏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在此时进行艾灸,通过夏令节气阳气开端旺盛,加上经络的穴位跟艾绒的激发体内阳气,使脾胃之阳振奋,风湿暑之邪不易侵犯体内之阳,阻断了发病途径,从而到达伏邪不能触发。常利用于各类风湿之邪等疾,如夏季体虚易病、骨质蓬松症、脊柱炎、寒性关节病、胃肠功能混乱等症。

九毒日艾灸穴位

九毒日用艾灸排毒可以排水毒、湿毒、寒毒、痰毒、血毒、瘀毒.

通过艾灸督脉的大椎,命门,至阳可以振奋全身阳气排寒毒。

可怕的“九毒日”你只需要这么艾灸,就可以排除五毒!

大椎


可怕的“九毒日”你只需要这么艾灸,就可以排除五毒!

命门


可怕的“九毒日”你只需要这么艾灸,就可以排除五毒!

至阳穴

配合艾灸阴陵泉,丰隆,三阴交可以排水毒,寒毒,痰毒。

配合艾灸血海,委中穴可以排血毒,瘀毒。

晚上做艾灸,犹如吃砒霜?

艾灸

请输入标题 bcdef

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清楚地记载着: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向上后下的原则。中国古代先民多以农耕为作,脸朝黄土背朝天,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

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有些疾病的调理灸疗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可以先缓解症状,比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点穴位等。总之是以人为本,患者舒适为宜。

据《内经·灵枢》记载: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

一般来说,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早晨人的精气神开始生发,病易入体;日中人的精气神最旺,能战胜病邪。所以在一天中灸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午时之前或者之后。

所以,药物加穴位,再加上一个较为恰当的治疗时机,三者完美地结合,才能让灸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晚上做艾灸,犹如吃砒霜?

艾灸

1、艾灸顺序问题:

总原则:先上后下,先背面后正面,先左边再右边,先身躯后四肢。

2、艾灸频率问题:

平时身体没有病痛的话,每隔2-3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10钟左右。(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如果有伤风感冒等病痛,或身体寒症较重,可以艾灸相应的穴位,时间可以长一点,15-30分钟都可以。无病痛的情况下,艾灸频率以及量不要过高过多,易上火(口干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艾灸后多喝温热水防止上火!

3、艾灸时间问题

上午(包括中午)是艾灸的最佳时间,上午>下午>晚上。晚上10点后最好不好艾灸。晚上适宜养阴。

重点说一下晚上适不适合艾灸?

《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需,气门乃闭。”意思是: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密切相关,早上阳气生发;中午阳气最盛;晚上阳气潜藏,毛孔闭合。人体要根据自然界的这个变化来安排饮食起居。

中医养生讲究的“顺天时!”这是完全正确的。晚上艾灸实际上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

晚上艾灸会影响:睡眠、养阴,影响睡眠事小,伤阴事大!

大家都知道“阴虚火旺”。会出现的症状:五心烦热、面红、失眠盗汗、口燥咽干、眩晕、耳鸣、舌红少苔、大便干结、鼻腔热、口腔溃疡、神疲消瘦等。

特别是上班族早出晚归,下班后吃饭、洗刷完后已是9、10点了,还灸不灸呢?!灸,又怕伤阴!

这里告诉大家:可以继续灸!

我们只是说:晚上灸不好,但并不是说绝对不能灸!只要你懂方法,晚上艾灸不仅补阳还不伤阴!

《黄帝内经》中讲“寒热虚实,火自当之。”所以不管是寒症、热症、虚症、实症都可以进行艾灸。中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阴阳平衡!

实际上我们在每次艾灸过后,只要灸灸滋阴的穴位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在我们中医艾灸里的每一个穴位图里的最后面,都有一个“注意事项”,其中就有泡泡脚后、搓脚、然后艾灸:涌泉穴、太冲穴、太溪穴。

实际上:泡脚;搓脚;再艾灸涌泉穴、太冲穴、太溪穴、三阴交是最好的滋阴的方法!

大家一定要重视,我们不管是晚上艾灸也好,还是那些长期长时间的艾友也好,一定要学会艾灸养阴!

晚上做艾灸,犹如吃砒霜?

艾灸

养阴步骤:

1、泡脚:

每周挤时间,泡脚3次,有时间多泡;每次20分钟左右;温热水、艾草水、盐水、醋水均可。

2、搓脚:

搓整个脚底板各50个以上,泡脚后搓脚很容易出汗,这时要忌大汗,自己灵活调整搓脚个数。

3、艾灸:

取穴“涌泉穴、太冲穴、太溪穴、三阴交”,各灸10分钟。

如时间有限,可免去泡脚、搓脚的步骤。

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温上升,中国南部雾气少,北部风沙消失,空气通透性好),因此得名。”

清明节艾灸|清明节艾灸养生的重要穴位解析!

艾灸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二十四节气中又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节】

清明之际身体问题: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

清明是养生的重要节气,一方面气温渐升,需要适当减少衣物;另一方面,在祭祀的环境之下,要注意消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清明的灸疗宜阴阳平调,以足少阴肾经与足厥阴肝经的穴位为主。

清明之际,体内肝气最旺盛,如果肝气过旺,则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而这段时间是高血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需要大家对其重视起来。

清时艾灸,适合所有女性、男性、老年人、儿童等人群,即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疗,还是一种自然而高效的保健方法。

清明艾灸时间:4月4日-6日

艾灸穴位:

督脉:大椎,至阳,命门;

清明节艾灸|清明节艾灸养生的重要穴位解析!

大椎


清明节艾灸|清明节艾灸养生的重要穴位解析!

至阳


清明节艾灸|清明节艾灸养生的重要穴位解析!

命门

任脉:足三里,合谷,关元,神阙,鬼哭穴(见《针灸大成》捷要灸法“鬼哭穴,治鬼魅狐惑,恍惚振噤。以患者两手大指相并,缚定,用艾柱于两甲角及甲后肉四处骑缝着火灸之,则患者哀告:我自去,为效。”简单来说就是,绑定两个大拇指,灸内侧甲根和旁边的肉。)

清明节艾灸|清明节艾灸养生的重要穴位解析!

足三里


清明节艾灸|清明节艾灸养生的重要穴位解析!

合谷


清明节艾灸|清明节艾灸养生的重要穴位解析!

关元


清明节艾灸|清明节艾灸养生的重要穴位解析!

神阙


清明节艾灸|清明节艾灸养生的重要穴位解析!

鬼哭穴

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

春季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逐渐升起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因此,不难看出24节气灸的重要意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艾灸知识讲堂之胃寒病症的艾灸疗法!

艾灸


胃寒主要是由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

谈到因寒而导致的疾病,无论是哪种寒导致的,都是非常适合艾灸的。因为艾灸驱寒不仅仅是表皮驱寒那么简单,艾灸的穿透性是其他热疗所不具备的功能。另外艾灸的灸感也是做其他热疗所不能体会到的。

胃寒最适合的调理方法就是艾灸,因为艾灸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是温补阳气、散除寒湿:胃寒就是冰,而艾灸就是火,火融化冰,艾灸克制胃寒!

艾条燃烧的热力具有超强渗透力,可深入胃部祛除寒湿之气,这也是艾灸和烤火的区别的区别所在,像普通之火的热力只在皮肤表面,而艾灸的热力能走经络,可以把因寒造成的冻结及淤血都化掉,使气血运行通畅,化解疼痛。

胃寒的危害

(1)首先就是胃疼

胃寒的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所以我们会发现许多胃寒的人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或天气一变冷,气温下降,胃就痛。

(2)还有人会呕吐

因为寒气入胃,胃动力不足,脾胃不能运化水谷,所以导致呕吐,症状同样是畏寒喜热,再加上不思饮食,遇冷即呕,四肢清冷,二便清利,口不渴,唇不焦,食久不化,吐出不臭。

(3)气血不足,免疫力变弱!

胃暖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胃寒导致吸收不好,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就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随之滋生,若胃寒持续的时间较长,上部的心肺也会出现寒的症状,如容易感冒,面色苍白,血压偏低,气血不足等。

(4)代谢不足:喝凉水也长胖!

胃寒导致气血不足,没有足够的能量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这些垃圾逐渐堆积,人就慢慢的胖起来。也就是说胃寒导致代谢水平过低,造成身体消耗的热量小于摄入的热量,代谢不了的热量堆积在体内,身体就会渐渐发胖。

胃寒艾灸方法

脾俞、胃俞:腹为阴,背为阳,脾俞、胃俞是脾和胃的背俞穴,是阳气进入脾胃的通道,调理胃寒首先就要灸它们。

艾灸知识讲堂之胃寒病症的艾灸疗法!

艾灸

中脘:中脘穴处于胃的中部,有温中健脾、行气止痛的功效,胃寒必灸,可直接取到直接温胃的作用。

艾灸知识讲堂之胃寒病症的艾灸疗法!

艾灸

神阙:热力承受强,常灸可补中气。

艾灸知识讲堂之胃寒病症的艾灸疗法!

艾灸

足三里:足三里是胃之下合穴,此穴和胃之间有一条直达途径,艾灸它可补充胃气,以对抗胃寒。

艾灸知识讲堂之胃寒病症的艾灸疗法!

艾灸

胃痛、呕吐时加:内关、梁丘,此二者可止胃痛。

腹部:可以使用4~6孔艾灸盒,基本上在上腹部全覆盖移动艾灸。肢体可以使用单孔艾灸盒或艾灸罐来艾灸。

背部俞穴:也可以使用4~6孔艾灸盒,基本上在背俞穴全覆盖移动艾灸,每天轻者一次,每次40分钟;重症,每天一到两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时间不要拘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施灸的时间。

寒症无论是宫寒还是胃寒,都是遇寒则痛,遇热则舒,所以由于寒凝导致的胃病,应该说最适合艾灸了。在艾灸期间,切记不要再吃寒凉的食物和冷饮,要管住嘴,疾病才有可能好的更快一些。

治胃寒的小偏方

①鲜姜、白糖治胃寒痛:鲜姜500克(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坚持吃一个星期,一般都能见效;

②白酒烧鸡蛋治胃寒:二锅头白酒50克,倒在茶盅里,打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熟了,早晨空腹吃。轻者吃一、二次可愈。注意鸡蛋不加任何调料。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农耕时代,春分就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春分时节 艾灸养生的重点!值得推荐!

【奇点艾灸】春天主生发,人体的肝气也会随着春天的生发之机易升、易动。人们也更容易出现急躁或焦虑的症状,出现情绪波动,有些人则表现为失眠和头痛。阳损及阴,肝阴内耗,还会有头晕、眼睛酸涩、腰膝酸软的症状。在这一时节,除了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外,还要注意调整心情,把心态放平和,以使肝气调达,脾气顺畅。

春分时节的养生重点:

1, 五更晨泻:春分本来应是阴阳平衡的时期,但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于是阳虚的本质更易显露出来,所以常发生五更泻又叫鸡鸣泻,特点是餐泄,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泄。

2,腹痛腹泻:因春天风大,中医认为风木克脾土,平素脾虚舌苔白好拉肚子的,更易出现腹痛腹泻,其特点是腹痛明显。

3; 易感冒、流涕:春分时期风多、风大,易感冒流涕,养生要多到户外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因此养生上要注意:平衡阴阳,泄肝火,疏肝,理脾胃培土,防止肝气生发过度是这个节气的主要任务。为夏天阳气涨养,做好准备。

春分时节的艾灸调养所有节气的艾灸调养,最好在节气当天和前后3天每天坚持一次进行艾灸。

春分时节艾灸取穴仍主要着重于疏肝,养脾胃,为阳气生发和夏季做好准备。 如果身体寒湿比较严重,在春季容易长疙瘩或者荨麻疹,可以艾灸百虫窝,以去湿,去风。

艾灸的取穴主要考虑疏肝理气,调理脾胃:

1,泄肝火疏肝 可以着重灸:肝俞,期门,太冲

2,养脾胃则着重调理:脾胃俞,中脘,足三里

春分时节 艾灸养生的重点!值得推荐!

如果湿气重痒症还没有解决,可以继续就百虫窝,肾俞,八髎,太溪,以去风,去湿,滋补肾气。日常保健应注意:早起早睡以养肝防止旧病复发每天梳头百下少吃补品和盐

奇点艾灸春季艾灸 肝经穴位 效果更神奇!

奇点艾灸

春天里百花开,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令我们意气风发,但我们往往在春季会出现春困、乏力、旧病复发等。这是因为春季肝火最旺,身体阳气一旦充足就会自动冲击潜藏了一冬的病灶。所以春季一定要坚持艾灸肝经穴位来养生保健。

春天灸肝经,养肝血,除春困艾灸肝经穴位适合:所有女性朋友、亚健康人群、贫血患者、体内毒素过多者等《黄帝内经》把春、夏、秋、冬对应生、长、收、藏。春天万物复苏,都在生长,此时我们身体的肝气最足(阳气),肝火最旺,身体阳气一旦充足就会自动冲击潜藏了一冬的病灶。春季人最容易偏头疼、口苦、肩膀酸疼、乳房及两肋胀疼、臀部及大腿外侧疼等,都是肝经造成的后果。

奇点艾灸春季艾灸 肝经穴位 效果更神奇!

奇点艾灸

肝经在身体中没有从头到脚的完全通道,故其排散淤血和气都得借助身体的胆经通道,所以反应到身体的症状大都在胆经沿线。肝在身体里的重要,不言而喻,中医讲,肝乃将军之官。肝主魂。肝经上有14个穴位,起于脚大拇指内侧趾甲缘上,沿腿的内侧(内裤线)向上到达肋骨缘期门穴。我们可以用手按压肝经上的穴位,你会发现诸多的疼点。说明经络堵塞,或因怒气、或因血淤,这与个人一生的性情状况有关。

一般女生有月经,如果走大的血块,还可排泄一些,男生多怒造成的淤堵就很麻烦,随着时间易发肝硬变,甚至转性。故男人肝癌多于女人,这该是一个因素。肝经要每天艾灸2到3个穴位从上到下,时间每个穴位15分钟,起初可10分钟左右,贵在坚,肝主血脉 主筋,长期坚持养血脉,补肝血!女人主肝,对女人来说肝是主要的哦! 肝经十四个穴位里,有几个非常神奇有效果!

如下:

行间穴——第一、二脚趾缝纹端。

奇点艾灸春季艾灸 肝经穴位 效果更神奇!

奇点艾灸

该穴属火,“主身热”是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疼、面热鼻血、心里烦热、燥咳失眠,酒精脂肪肝,对生殖器方面也有效果,对痛风的脚踝肿疼也很有奏效。故称“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每天二次强烈刺激,向下按压。

太冲穴——在行间上二寸的凹陷中。

奇点艾灸春季艾灸 肝经穴位 效果更神奇!

奇点艾灸

为人身之大穴也。它能在有气无力时补足血气;能在头晕脑胀时降压气爽;能在身体虚寒时增加温度;能在怒发冲关时泻火入眠;能在月经不调时调理周到。总之它算肝经上的命门了,所以每天常常揉它二分钟,只有大好,没有不是,坚持数月必见奇效!

期门穴——位置源自肝脏附近

奇点艾灸春季艾灸 肝经穴位 效果更神奇!

奇点艾灸

长期每天坚持刺激,对急慢性肝病会有很大的改善。

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奇点艾灸春季艾灸 肝经穴位 效果更神奇!

奇点艾灸

针对气郁不舒的妇科症,闭经、疼经、崩漏、更年期。男科的阳痿、尿频失禁,疝气等。(就是经常多揉、多刺激自己的大拇脚指头,用爱艾灸熏也很好)

中封穴——位于人体的足背侧

奇点艾灸春季艾灸 肝经穴位 效果更神奇!

奇点艾灸

为人体保养精血之要穴,为肝经上的“金穴”它可抑制肝火过旺,利通小便,即“溺窍开则精窍闭”,故是固精之妙法。

曲泉穴——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处。

奇点艾灸春季艾灸 肝经穴位 效果更神奇!

奇点艾灸

它为护膝要穴,还可平压,并适用各种肝虚之症。多揉多收益。

在冬春交接的这个阶段,气温的变化较大,很多人容易患上感冒,

下面奇点艾灸就来给大家讲讲春季感冒的艾灸疗法。

春季感冒艾灸法:

1.风池穴: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春季感冒 艾灸穴位解析!

2.风府穴:取穴时,顺着我们的后脑勺往下会摸到凹陷,这就是风府穴。春季感冒 艾灸穴位解析!

3.合谷穴: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虎口”。春季感冒 艾灸穴位解析!

4.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屈膝后,从膝盖下缘外侧的小凹陷处,向下量出三寸,便是足三里。春季感冒 艾灸穴位解析!

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每穴灸20分钟,各穴依次施灸。

注意事项:

1.风池、风府两穴都有头发覆盖,艾灸时应将艾条稍稍抬高,并以另一手拨开头发。

2.艾灸治疗风寒感冒应越早越好。若出现高热、咽疼、流黄涕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在中医里,脾是运化水湿的,脾脏受伤,体内的水湿就会失调,无法及时运化,堆积在身体,就出现了“湿”的症状。

有句古话就有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之所以让所有医生头疼,是因为它从不单独出现,而是会跟其他的邪气一起,对身体产生更为严重的危害,如跟暑在一起则为暑湿,跟寒在一起则为寒湿。

这几个信息 证明你身体湿气很重!

湿气

【身体为什么会有湿气?】

1. 内在原因

脾是运化水湿的,脾胃功能出现异常,水湿运化就会受阻,自然就形成了湿。而日常生活中,影响脾胃功能的原因有很多,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饮食。现代人饮食习惯大多不健康,暴饮暴食、三餐不定、过油过碱等等这些都在伤害肠胃,长久下去就会使体内湿气堆积,影响健康。

2. 外在原因

之所以有湿,跟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经常淋雨、穿半干衣服、头发不吹干、着凉、居住环境过于潮湿,这些都会让你染上湿邪。

【你是否“湿”了呢?】

1. 脾胃问题

湿邪会阻碍脾脏的功能,无法正常运化五谷,因此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出现食欲不佳、口淡口渴等症状。还有一些人会出现腹泻、大便粘腻的症状,这是因为湿气停滞在人体下部所致。

2. 关节问题

体内有湿气的人,关节也会出现一些毛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无法正常伸展。

3. 皮肤问题

身体常有湿的人还会出现皮肤问题,如湿疹、痤疮。另外,水肿也是体内有湿的表现,湿气聚集,影响脾的运化,水液不能及时排出,就会滞留在细胞中,形成水肿。

4. 其他问题

体内有湿的人还会出现舌苔厚腻、身体乏力、四肢沉重、小便不畅等症状。

这几个信息 证明你身体湿气很重!

艾灸

【除湿,不妨试试艾灸】

艾灸是中医推崇的养生方法,只需把艾条放在固定穴位,就能强健身体,养生祛病。对体内有湿的人而言,用这法子再好不过了。

1. 艾灸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坚持灸此穴能起到调理气血的效果。

这几个信息 证明你身体湿气很重!

关元穴

2. 艾灸大椎穴:位于七颈椎棘突凹陷,体内的湿气容易使人患上肩周炎,甚至出现头昏脑胀的症状,艾灸此处即可缓解。

这几个信息 证明你身体湿气很重!

大椎穴

3. 艾灸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它是人体元气所在之处,坚持艾灸,能强身健体,强固元气。

这几个信息 证明你身体湿气很重!

命门穴

4. 艾灸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灸这个穴位能很好的去除下肢水肿。

这几个信息 证明你身体湿气很重!

解溪穴

5. 艾灸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灸此穴能缓解各种胃部不适。

这几个信息 证明你身体湿气很重!

中脘穴

【食疗去湿:红豆薏米粥】

这几个信息 证明你身体湿气很重!

红豆薏米粥

红豆薏米粥是很好的去湿食物,红豆能健脾益胃,利尿消肿;薏仁可以健脾除湿利水,两者同煮,除湿效果非常好。而且做法也简单,直接把这两样放水里熬成粥即可,既可当甜品也可当早餐。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煮红豆薏米粥时切不可加大米,否则不利于祛湿。

一段感情和感冒的病发季!

春季是感情与感冒咳嗽的多发季节!

立春后人体阳气升发,新陈代谢增强,能在这个大自然“发陈”之时,釆用科学的养生方法,对健身防病十分有利。但是,春季温暖多风,适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存和传播。人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下降,稍不注意,极易受寒,寒邪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所以预防流感和感冒是关键。

寒邪入侵机体可引发肌肉酸痛、头痛、肩背僵硬等不适症状。采用“温和灸”疗法可取得满意效果。用艾条,在人体穴位或患处的皮肤表面,直接或间接的温灸,以温运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和保健目的

一段感情和感冒的病发季!

美女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点儿关于感冒,咳嗽的艾灸方法!

春季防感冒艾灸穴位!

1、艾灸合谷穴

一段感情和感冒的病发季!

合谷穴

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时灸合谷对鼻塞流清涕特别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左鼻塞则灸右合谷,右鼻塞则灸左合谷。每次灸5分钟即可。

2、艾灸大椎穴

一段感情和感冒的病发季!

大椎穴

主治发热、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引起的四肢发、肩背冷痛、身体虚弱等。每晚灸一次,或隔日灸一次,每次10~15分钟。

3、艾灸风池穴

一段感情和感冒的病发季!

凤池穴

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等。灸之可解表散寒,治风寒感冒引起的头颈疼痛。此穴有头发覆盖,所以艾条需远些。每次10~15分钟。

4、艾灸风府穴

一段感情和感冒的病发季!

风府穴

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等头项病症。感冒灸之可解表散寒,缓解颈项强直。此穴有头发覆盖,所以艾条需远些。每次10~15分钟。

感冒严重者可增加以下穴位:

风门穴(第二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肺俞穴(第三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足三里(屈膝垂足,在犊鼻下三寸),

这些穴位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阳明胃经穴位上,具有振奋阳气、活血通脉、激发人体正常抵抗力的功效。

二春季咳嗽艾灸穴位!

春季感冒反复出现的同时往往伴随的就是咳嗽,嗓子痒等症状!

如果痰多,日久不愈,灸天突。咳嗽多,人体之气会减少,灸足三里、曲池、中脘穴可强化脾胃功能。

咳嗽的根在于肺,灸肺俞、膏肓可强化肺气。灸元气聚集的气海穴可补足下腹的阳气,咳嗽则不易发生。

咳嗽多,偶尔有胸闷、胸痛的症状,此时需要灸膻中和巨阙。咳嗽引发肩膀疼痛时可灸肩井。

春季防感冒食疗方法:

研究人员发现 ,大蒜、生姜、干辣椒、柠檬、柑桔以及可以食用的花卉对医治感冒有很好的疗效。专家认为 ,柠檬和柑桔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生姜、干辣椒既可作祛痰剂 ,又有助于人体驱逐感冒病毒 ;大蒜不仅可以杀死细菌 ,还能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祝大家都能远离感冒咳嗽”

“拥有一段美好的感情”






五脏是人体之根本,善养生者养五脏。

五脏怎么养其实很简单,一种食物配合一个穴位,吃吃喝喝、揉揉按按,轻轻松松就能养好五脏。

五谷配五穴,调理五脏的艾灸方法,值得偷看!

五谷

养心:小麦+内关穴

哪些人心脏不好长时间睡眠不好,总是失眠,感觉胸部像是被大石头压着。夜里睡着后,容易做恶梦。

具体表现: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或经常打嗝,干呕,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嘴唇颜色暗。

养心五谷:小麦

小麦在秋天播种,生长期主要在冬季,夏天收割。心气通于夏,小麦在这个时候成熟,不仅具备了四季的精华,还具有通心气的特点,所以可用来治疗因为心血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

中医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

推荐吃法:用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有助消除烦躁情绪;女性的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时,可以到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服用。另外,除烦助眠,可以取炙甘草粉10克、淮小麦50克、大枣10枚、酸枣仁30克、小米适量,煮稀饭喝,每日早晚喝200毫升。

养心穴:内关穴

五谷配五穴,调理五脏的艾灸方法,值得偷看!

内关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的作用,是中医治疗心脏疾病的首选穴,对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按揉此穴不必大力,微有酸胀感即可。

运动中一旦发生心率失常或者出现心慌时,患者可以立即用手指按压内关穴(位于腕臂内侧,腕横纹下近肘2寸处,两筋之间)几分钟,能起到抑制心率的作用。平时保健按摩时,可以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手上的内关穴,左手的食指同时按压在同一侧的外关穴(手臂外侧相对内关穴而言)上,按捏10-15分钟,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反复操作几次即可。

养肝:高粱+肝俞穴

肝脏受累群体表现:情绪多变,经常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心烦不能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

养肝五谷:高粱

高粱有养肝益胃、收敛止泻的功效,对于经常喝酒及有慢性腹泻的人来说,经常吃点高粱非常合适。

推荐吃法: 高粱有红、白之分,红高粱主要用于酿酒,我们吃的多是白高粱。高粱比较粗糙,不太容易消化,所以适合做“软”,可以把高粱磨成粉后加入泡打粉、白糖、鸡蛋及适量水,揉成面团,将面团按平蒸熟,下油锅稍炸,撒上芝麻即可食用。民间还有用高粱、甘蔗汁一起入锅熬粥的吃法,有益气生津、止咳祛痰的功效。

养肝穴:肝俞穴

五谷配五穴,调理五脏的艾灸方法,值得偷看!

肺部俞穴

肝俞穴听名字就知道是管理肝脏的穴位,如果按压此穴位出现疼痛等不适感觉,就应去医院查查肝脏。

取穴时以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为准,用力不可过大,手法要轻柔缓和。每次持续10秒左右再放开,然后再按,时间以5分钟为宜,每天1-2次,如在起床或睡觉时按摩。如果你觉得麻烦,还有一个偷懒的方法,那就是用背部撞墙,离墙根10-15厘米处站立,撞5到10分钟也可以。

养脾:小米+天枢穴

哪些人脾胃不好? 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消化功能不好是失眠常见原因,多发生在饮食后,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

养脾五谷:小米

小米是五谷之首,对补益脾胃有很好的作用。

推荐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小米粥容易搭配,加蜂蜜调和,可加强润肠通便功效;放入红枣、桂圆,可补养心血;加入银耳、百合,可润燥除烦。

养脾穴:天枢穴

五谷配五穴,调理五脏的艾灸方法,值得偷看!

天枢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正好对应肠道(取穴位时以肚脐为参照),按揉此穴,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可用大拇指按揉,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养肺:大米+太渊穴

哪些人肺脏不好?最典型的症状是易惊易醒。有些人一旦入眠却噩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睡醒之后还是感觉乏力,大多是因为体内痰湿内热引起的失眠。

主要症状:有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此时需要养肺去热。

养肺五谷:大米

大米包括稻米、薏米等,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皮肤干燥等不适。

推荐吃法:有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可以喝一些大米熬煮的米汤。煮粥时若加点梨,效果更好。

养肺穴:太渊穴

五谷配五穴,调理五脏的艾灸方法,值得偷看!

太渊穴

气温急剧变化,呼吸系统不好的人会出现咳嗽,哮喘发作的患者也在增多。按摩太渊穴,可以起到补气养肺、止咳平喘、养心通脉的效果。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太渊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缓慢屈伸活动右手腕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二三十秒后渐渐放松,再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进行,每次每穴按压5分钟-10分钟,每日一两次。

养肾:黑豆+肾俞穴

哪些人肾脏不好? 最典型的表现是彻夜难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

养肾五谷:大豆

黑豆是补肾佳品。豆被古人誉为肾之谷,黑豆味甘性平,不仅形状像肾,还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患者。

推荐吃法:黑豆最好煮粥、煲汤、磨成豆浆等食用,比如做黑豆紫米粥,用紫米75克,黑豆50克,浸泡四小时。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烧开,加紫米、黑豆煮沸,转小火煮一小时至熟即可。

养肾穴:肾俞穴

五谷配五穴,调理五脏的艾灸方法,值得偷看!

按摩肾俞穴补益肝肾、填精益髓,能缓解遗精、腰膝酸软等。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节背面为着力点,或手自然展开,以拇指腹作为着力点,在穴位上绕圈按揉。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

在艾灸期间,一定不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过肌过饱、不要房事,要吃清淡的食物,还要保持心情愉悦,多到户外运动或散步,光艾灸不锻炼也是不行的。要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的锻炼,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养腿就是养命!冬季艾灸10大腿部穴位,你可能还不知道!

归朴艾灸

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人的腿就好比树的根,根好树才能活着,腿好人才能健康!

一、养腿就是养命!

1、腿是“第二心脏”!人体血液运行包括动脉和静脉。对静脉来说,肌肉收缩产生的压力是血流动力之一,腿部静脉回流就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缩,把小腿照顾好,就等于在身体下部加了一个“泵”,可助心脏一臂之力,堪称人体“第二心脏”。

2、腿是“交通要道”!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在双腿,小腿上还分布着60多个穴位,足三阳经、足三阴经这六条重要经络也从小腿经过,是人体的交通要道,维持着气血的上下通达、循环往复。

3、衰老从腿开始!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人老后,腿部和大脑间指令的准确性和传导速度都有所下降,不像年轻时那么默契。且双腿承受上身的所有重量,如果不注意保护,自然就“年久失修”了!

4、腿是“疾病反映区”!很多疾病都会反映在小腿上,比如小腿抽筋可能和缺钙有关、肿胀说明脏腑有病、发凉意味着体质虚寒等,及时发现症状,利于早期防治疾,治未病。

二、冬季灸腿,好处多多!

(1)引火下行:最近很多灸友反馈艾灸后上火的情况,因为冬季寒冷多夹杂干燥,艾灸后容易出现上火的现象,所以每次艾灸要兼顾腿部穴位,把上半身的火气引到脚上,也叫引血归源(涌泉),可清虚降火,缓解灸后上火。

(2)润肺濡肠: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与肺腑相对应的反射区,且脾、胃、肝、肾等重要脏腑的经脉都经过此,艾灸通过经络传导刺激,能达到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的功能,滋润干燥的脏腑以及器官。

(3)滋阴补肾:腿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都是阴经,艾灸即可滋阴,尤其是那些阴虚的灸友,要多灸腿部的三阴交、太溪、涌泉。

(4)解决手脚冰冷:最近很多灸友反馈手脚冰冷,是因为此时外界寒气凝重,连带着身体寒气也加重,而寒则凝,气血凝滞就传递不到四肢,就容易出现手脚冰冷,而艾灸腿部穴位可以化解寒气、促进气血循环,解决手脚冰凉。

三、10大腿部穴位,养身少不了!

以下穴位不是我们常见常说的那些,而是拥有少见且拥有独特作用的穴位,一直讲足三里、三阴交之类大家都知道的穴位也是没意思,是吧。艾灸的话每次艾灸15-20分钟,每次艾灸3-4个即可,除了艾灸还可以按摩,这里我们介绍的是按摩方法。

1、风市穴:通经络,瘦大腿按摩风市穴可运化水湿、舒筋活络,除了能排除大腿多余水分,使大腿变苗条,还能缓解治疗下肢麻木、脚气、遍身瘙痒。按摩方法:对着风市穴位敲100下为宜(或用拇指关节按压圈状按摩),力道由轻到重为好,效果出来会让你大吃一惊,原来肥肉都被敲走了!
养腿就是养命!冬季艾灸10大腿部穴位,你可能还不知道!

风市穴

2、阴陵泉:祛湿,瘦小腿阴陵泉属于脾经穴位,按摩阴陵泉可以促进代谢、促进祛湿,修饰腿部的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等。按摩阴陵泉穴时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
养腿就是养命!冬季艾灸10大腿部穴位,你可能还不知道!

阴陵泉

3、阳陵泉:调理腰腿常拨动阳陵泉穴,可调理腰腿问题、扭筋、月经不调、岔气、肝胆有郁气。按摩阳陵泉穴的手法: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两手掌心、掌根、指端一起用力,上下揉50下,常按可防治膝关节炎、膝冷痛、鹤膝风、老寒腿、下肢不遂、瘫痪等。
养腿就是养命!冬季艾灸10大腿部穴位,你可能还不知道!

阳陵泉

4、丰隆穴:祛湿化痰丰隆穴是祛湿效果非常好的一个穴位,适当的按摩丰隆穴能够祛湿化痰,长时间按摩此穴还能够将脾胃上面的浊湿排出,找到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作用,能够帮助我们祛湿化痰,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
养腿就是养命!冬季艾灸10大腿部穴位,你可能还不知道!

丰隆穴

5、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经常的按压此穴能够帮助我们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每天坚持按压,按压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5-10分钟就行了,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
养腿就是养命!冬季艾灸10大腿部穴位,你可能还不知道!

照海穴

6、内庭穴:祛胃火内庭穴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功效就是可以帮助我们去胃火,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口臭、便秘等不适都可以按摩内庭穴进行缓解,平时也可用指端按多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养腿就是养命!冬季艾灸10大腿部穴位,你可能还不知道!

内庭穴

7、大敦穴:清醒头脑大敦穴属于足厥阴肝经,可祛肝火,主治肋胀痛、腹泻、疝气、女性小腹痛等。经常的按压大敦穴,能够提神醒脑,缓解眼部疲劳,方法: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次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不想起床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养腿就是养命!冬季艾灸10大腿部穴位,你可能还不知道!

大敦穴

8、厉兑穴:通调肠胃历兑穴具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2分钟为好,以后用相同的方法掐压另一只脚上的厉兑穴。非常有效果的!
养腿就是养命!冬季艾灸10大腿部穴位,你可能还不知道!

厉兑穴

做艾灸时,有时会在灸过的地方会出现水珠,水泡甚至化脓现象,是邪气外排的表!

当在家庭中使用艾艾贴艾灸保养时 会出现不同程度颜色的水珠或者水泡,这样表现在皮肤上的现象说明身体内湿毒的严重程度!

水珠和水泡的现象:

出现水珠和水泡是根据体内湿毒的严重程度表现在皮肤上的现象,水珠一般比较轻微,用纸擦掉即可!
艾艾贴艾灸出水珠和水泡的原因及处理办法!水泡就说明体内湿气比较重如果水泡是无色的,说明是寒湿,如果水泡是黄色的,说明有郁热的表现,如果水泡是血水样,说明体内湿毒很盛!另艾灸的地方发痒,是该部位是有风邪的
艾艾贴艾灸出水珠和水泡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处理办法:

水珠一般用纸擦去即可!

水泡的话,如果是小的水泡,可以不用处理 现在其他穴位艾灸 小水泡一周内可自行消退,如果是大的水泡需要用无菌注射器抽干,涂上消炎药,或者艾灰涂上去!——切忌水泡部位碰水,以免感染!

三候闭塞而成冬——所以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艾灸,你准备好了?

严寒、阴冷、昏暗、情绪低落、节气变化、阴阳交替,此时做什么对你最好?

当然是艾灸!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激发经络之气,温壮元阳!

小雪艾灸重点

因为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过肾、膀胱的气化作用,除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外,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这样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而肾又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盛,生命力就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盛就是这一时节艾灸疗法的关键。

此外,一般的小雪节气里,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人体容易出现失眠、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保持形神合一的健康状态是小雪节气的养生要点。

小雪艾灸取穴

1、督脉:大椎、至阳、肾俞、心俞;

大椎穴是诸阳之会,灸之有通阳解表、清热解毒、疏风散寒等功效;艾灸至阳穴有助于缓解腰背疼痛、胸胁胀痛、心慌、胸闷等症状;艾灸肾俞穴可补肾益精、温阳散寒、化气利水、聪耳明目、壮腰止痛等;心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灸之可防治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等心与神志病变。

2、任脉:涌泉、关元、神阙、膻中;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灸之可治疗失眠;持续温灸关元穴可使腹内寒气消散,小肠吸收功能增加,既补气又补血;艾灸神阙可补气血,温脾肾,培补元气;任脉之气在膻中穴吸热胀散,灸之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

3、胆经诸穴。

胆经是沿身体侧面运行,从头到脚贯穿全身的一条阳经,共有44个穴位,运行着少阳之气(如体内初升的日头),中医说“十一脏腑取决于胆”,艾灸胆经的穴位,打通胆经,可通调全身脏腑的生机。

小雪--艾灸,你准备好了?

具体灸法

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穴位主灸之;若有时间,也可以坚持全身灸 。最好在小雪节气当天(22日)或前后三天内(21日、22日、23日)进行艾灸保健。体弱多病患者艾灸的天数要更长一些。使用艾灸器具、手持艾条熏灸、隔物灸均可,以局部皮肤发热、不烧伤皮肤为度,时间需要自己灵活掌握,不同灸法的施灸时间也不同,一般每次每穴10-15分钟左右。

小雪起居饮食

1、晚上热水泡泡脚,白天追着太阳走:有阳光的冬日,千万不要辜负了,多晒晒太阳是此时的养生重点哦!

2、运动还是要做滴,户外活动不方便的话,可在室内做平板支撑、仰卧起坐、八段锦等,女士们可以跟着视频练练瑜伽、跳跳郑多燕的小红帽健身操,效果都很不错!

小雪--艾灸,你准备好了?

3、多听音乐以舒缓情志。正如清代医学家吴尚所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小雪--艾灸,你准备好了?

小雪--艾灸,你准备好了?

最后,还有个建议:

秋衣扎进秋裤里,秋裤扎进袜子里,是对这个冬天最基本的尊重……

小雪--艾灸,你准备好了?

冬季时节是各种疾病的易发期,如果不注意保健养生,那么很多的疾病都会侵扰你的生活,威胁你的健康。

冬天寒冷,而且空气干燥,尤其在降雪少的情况下,病毒和细菌活跃。冬季时节我们需要谨防呼吸道疾病的出现!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艾灸帮你及时预防!

一般讲呼吸系统是一个整体的一大块,主要是我们的肺功能,还有上呼吸道包括:鼻子、鼻腔。比如像咳嗽、咽干、扁桃体发炎等上呼吸道疾病都与肺部有关。冬季天气干燥容易上火伤肺,应注意把握时机润肺除燥。哮喘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类别,哮喘发作的症状有: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

所以在冬季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祛寒,还要调理我们的呼吸系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艾灸保健,对冬季出现的手脚冰凉,连续感冒,身体乏力、关节酸痛、等虚寒症状,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其操作方法方便、简单,适合家庭养生保健之用。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艾灸帮你及时预防!

呼吸系统疾病:

1、找到迎香穴,就在鼻子两翼,窝这边,艾灸是可以直接用艾条悬于迎香穴上方,艾条应与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烫伤。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艾灸帮你及时预防!

2、艾灸完迎香穴后用手指点摁穴位,感觉发麻有胀即可。

3、现在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可能会在老年阶段,老年人年纪大心肺功能衰退,更容易出现咳嗽支气管炎等症状。所以我们可以灸我们的天突穴,此穴位位于我们的颈部、胸骨上窝中央,对于咳嗽哮喘有治疗作用。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艾灸帮你及时预防!

4、除此之外从天突穴往下有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这么几个穴位。也是可以艾灸的!

艾灸这些肺部穴位时会出现嗓子痒、咳嗽等症状是好转反应不用担心。同时艾灸过程中皮肤上也会出现汗状小水珠或者皮肤发痒这是是体内寒湿渗出的表现,是一种很好的现象。

腰背酸软: 双手背在身后所接触的腰背部位置,就是重点灸疗位置。
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艾灸帮你及时预防!

颈椎不适 : 艾灸风池穴(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以及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两肩峰连线的中点),可以迅速缓解颈椎不适带来的肩部紧张、手麻头昏等症状。
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艾灸帮你及时预防!

连续感冒: 灸鼻翼两侧的鼻沟以及虎口处(迎香穴为主),可迅速减轻症状。
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艾灸帮你及时预防!

腿软无力: 可以持续艾灸膝关节的凹陷处(血海穴为主),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艾灸帮你及时预防!

归朴君建议:冬天室内环境相对密闭,空气污浊,如使用空调、有地毯的房间,空气质量较差,因此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建议在午间温度相对高时开窗通风。


冬季驱寒保暖就靠艾灸这五个穴位啦!

归朴君 建议大家 趁着双十一,赶紧采购保暖工具把我们自己严严实实的武装起来!!!

除了要武装好自己的,还要把我们自己的身体保暖起来!这个冬季使用艾灸驱寒保暖 是最好的选择之一!冬季驱寒保暖就靠艾灸这五个穴位啦!清代吴仪洛著《本草从新》中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冬季缓缓而来,中医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属阴,人的身体受到天气的影响也会出现阴盛阳衰状态,各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也随之变化,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中医认为,冬季艾灸养生,能温经通络、补阳藏阳。

这个冬季不太冷,就靠艾灸保养了,特别是女性 ,手脚冰凉的情况 最适合艾灸这五个穴位,过一个暖暖的冬季!

足三里: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崇备至。

冬季驱寒保暖就靠艾灸这五个穴位啦!

因此流传着“若想胃里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 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 不干”因此而来。有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冬季驱寒保暖就靠艾灸这五个穴位啦!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 、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大椎穴: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 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冬季驱寒保暖就靠艾灸这五个穴位啦!

神阙: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冬季驱寒保暖就靠艾灸这五个穴位啦!

都说一灸神阙暖全身,看来灸神阙,有沟通上下之功效联系任脉之上下。而且灸神阙还可以治疗胃肠疾病,妇科疾病,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所以阳虚体质灸神阙可以很快得到改善就是灸了神阙可以打通任脉。

命门:补肾壮阳灸命门,人体生命之门,先天之气蕴藏所在,人体生化的来源,生命的根本。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

冬季驱寒保暖就靠艾灸这五个穴位啦!

临床上,命门火衰(见命门火衰证)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之象。

所以要长灸命门和大椎可提高督脉之阳气,大椎和命门艾灸,补足督脉元阴元阳,补命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灸命门给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起到温煦,生发和推动作用,故灸命门是推动生命之火。

希望这个冬季,大家不再冷!!!

艾灸过程中, 或者是艾灸之后,出现的各种异常反应都是常见现象,并且,它们也是用来判断艾灸是否有疗效的依据。下面归朴艾灸给大家分析一下,,各种灸后反应分别是表明了什么含义?

1、红白相间斑点——需要继续艾灸
各种艾灸反应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如果灸后皮肤潮红不均匀,潮红中间夹杂大小不一的浅白色斑点,有的甚至白色多红色少!这是由于局部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提示要继续进行艾灸治疗,直到灸友灸处温热感增强,灸后皮肤白色斑点消失,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为一个疗程的充足剂量。

2、皮肤成片潮红、出现水气——灸量够了
各种艾灸反应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在艾灸过程中,穴位周围皮肤还会出现成片的潮红,甚至有水气,手摸起来有潮润的感觉(一般在用灸盒或灸罐施灸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艾灸悬灸较少出现这种反应),这种反应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经相对足够,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3、出现皮疹,发痒——湿气外排
各种艾灸反应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

如灸友体内湿气较重,灸治过程中面部或身体上会出现小皮疹,并且发痒,这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此种情况可继续施灸以观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则罢,不退或加重则可加灸曲池、大陵穴。

4、穴位深处出现响动——经络疏通的表现
各种艾灸反应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有时在施灸过程中,特别是在施灸一定疗程之后,灸友会感觉在穴位深处有响动,这是达到一定灸量之后,长久积滞的经络得以疏通的表现。久病和难治性疾病多在灸友体会到穴下深处有响动之后明显好转。

5、出现水泡: ① 施灸过量 ②排病反应
各种艾灸反应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这点在刚开始艾灸,或者,开始试着加大灸量的灸友身上经常出现,原因主要有两种:

①施灸过量 。表明这次艾灸时间太长了,灸量过头了,这种情况应该减少施灸的次数或缩短单次的艾灸时间;

②排病反应。出现水泡也可能是疾病邪气较重,发水泡是机体正气恢复、祛邪除病的过程,所以这种水泡的出现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古人提出艾灸起效的标准是机体的反应,这个反应就是灸疮,所以古人将灸疮作为判断灸量和治疗效果的一个主要指标。

关于水泡的处理:若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从下方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也可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再涂以艾灰,预防感染。

6、皮肤灼痛—— 分四种情况

①初灸时不适应。当然,也有些疾病在初灸时很痛,当灸至一会儿之后,局部皮肤适应了灸感,反而又不痛了;

②艾灸火力太大 。当施灸时局部穴位皮肤灼痛,原因可能是艾灸火力较大,此时可减小灸火或增加灸材和皮肤之间的距离。其次,艾灸时灸友感觉疼痛也可能是取穴不准确造成的,此时需要再对穴位准确定位。

③此穴不需要多灸。另外,艾灸时灸友若感到有烧灼、疼痛,表明施灸部位不需要多灸,应重新选择穴位。

④疾病本身症状就很痛。也有的疾病本身症状就很痛,在初灸时疼痛明显,当灸一定时间之后疼痛即减轻,这是疾病好转的表现。

如带状疱疹,疱疹本身症状皮肤灼痛,初灸时灼痛,当灸至一会儿之后灼痛减轻,当灼痛感减轻甚至不痛时表明一次施灸量充足,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7、艾灸的返病现象——疾病治愈的现象

部分灸友在初次施灸或施灸一定次数之后,有50%以上的人,但不是所以的人,会有病气加重,或者其它异常反应,我们称之为排病反应,也就我们开始讲到的。

比如在艾灸的时候出汗,或者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排病反应。还有人艾灸过程中或艾灸后,流鼻涕,打喷嚏,这是体内寒气外排的表现。

经过几次艾灸,或一段时间的艾灸后,有的人会表现出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的季节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的厉害,需要继续艾灸。

最后要说的是:

越是出现多次排病反应,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拨争状态,也体现正气正在一点点积累。说这么多,只是想告诉留言的这位灸友,有排病反应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排病的反应。

11月7日,农历十月初八,立冬。

立冬为十月节,冬为终,万物收藏。立冬,朔风起,水始凝冰。地始冻,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冬季艾灸——女性与艾草之滋阴补阳的艾灸方法

立冬意味着冬季开始,立冬后,人体的阳气也顺应季节的变化而潜藏于内,养生保健也要注意护好阳气。中医认为,此时除了可采用传统药膳食疗来调整身体外,还可适当借助艾灸顾护阳气、扶正固本,从而调整和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增强冬季的抗病能力。艾灸可以在家做,简单易行,归朴艾灸 给大家聊聊这个冬季女性艾灸的方法!

冬季艾灸——女性与艾草之滋阴补阳的艾灸方法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可以生龙活虎,离不开血和气两种东西,以气带血,以血养气,阴阳平衡,人才能健康而无疾。女性体质为阴性,容易因寒凉而生病。寒邪进入身体后消耗掉女性体内本就不多的阳气,使得血液循环不畅,脏腑得不到滋润。身体沉重、僵硬、酸痛,正是身体中有寒邪作祟的表现。

艾草为纯阳性,可以迅速补充人体内的阳气,使之气血充足,从内至外的散发活力与魅力。可以说,女人与艾草,天生是一对。据医书记载,大家所熟知的端午节又名“女人节”,每年的端午,女性都要去采摘艾草并用煮艾草的汤泡澡,既可延年益寿又可美容养颜

女性身体上有五个穴位是最适合滋阴补阳的重要穴位!

1.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这是任脉经过的地方,主管女性的生殖;
冬季艾灸——女性与艾草之滋阴补阳的艾灸方法

2.血海——位于髌骨内缘二寸,这是脾经经过的地方;
冬季艾灸——女性与艾草之滋阴补阳的艾灸方法

3.足三里——这是胃经所经之处;
冬季艾灸——女性与艾草之滋阴补阳的艾灸方法

4.三阴交——肝、脾、肾经都要从这离交会。
冬季艾灸——女性与艾草之滋阴补阳的艾灸方法

5.神阙——该穴为人之生命根蒂,灸之可温阳散寒、温经逐痹、行气活血、祛湿通络、回阳固脱、扶阳培元.!
冬季艾灸——女性与艾草之滋阴补阳的艾灸方法

这五个穴位对于女性的月经、白带甚至生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保养、调养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经常的用艾条灸之,可以迅速补充女性体内的气和血,从而达到气血通达,身体舒畅,各个功能器官运转正常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保健灸法简便易学,但一定要坚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时要谨慎操作,以免灼伤皮肤。

聪明的女人知道,好皮肤,一部分天生,一部分需要后天的努力,后天努力,外调你需要选择适合的护肤品,内调调的是脏器,重点调理脾气,艾灸调脾气让你更显年轻。

秋季到来,女人如何通过艾灸保持好的气色?季节交替时节,肌肤就变得格外脆弱,不但容易干燥泛红,甚至还会出现红疹、刺痛脱皮等现象。你可以通过艾灸、按摩、沐浴等方法,唤醒你的肌肤,让你的肌肤清新动人。

中医认为肌肤润泽与健脾、润肺、固肾有关。

传统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气血旺盛,人体才能有充足的水分,皮肤才能得到濡润。脾胃功能失常,津液生化不足,皮肤就得不到滋养,自然会变得干枯萎黄。所以,要想肌肤润泽要先健脾,只有健脾益气,才能化生津液,通达阳气,才能保证充足的津液随阳气散布,为滋润皮肤打下良好的基础。

归朴艾灸推荐艾灸穴位:合谷穴、内关穴、肾俞穴、滑肉门穴、足三里穴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秋季到来,女人如何通过艾灸保持好的气色?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秋季到来,女人如何通过艾灸保持好的气色?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
秋季到来,女人如何通过艾灸保持好的气色?

滑肉门穴:属足阳明胃经,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秋季到来,女人如何通过艾灸保持好的气色?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左右腿各一。
秋季到来,女人如何通过艾灸保持好的气色?身处季节更替气候,女性更要懂得如何保养自己!

有位更年期的老妈,大家都懂的!今天归朴君给大家一剂良药,希望能帮老妈们更好的走过这个阶段!

更年期,是妇女卵巢功能逐渐退化乃至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年龄一般在47~52岁之间。由于内分泌的改变,使部分妇女在这一时期出现一系列以自主神经失调和脏器官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医学上称之为更年期综合症。寄给老妈的一封信!(艾灸养生)

自我诊断:常带有五心烦热,面色潮红,烦躁易怒,口干便燥,多为阴虚之症。常有腰膝腿酸,畏寒肢冷,面色晦暗,面肢浮肿,而食少腹胀者为阳虚之症。

自我灸疗穴位:

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处。寄给老妈的一封信!(艾灸养生)

主治:《针灸大辞典》称:“主治脾胃虚寒,心腹胀满,不思饮食,食不化,食后吐水,月经不调,经闭等。”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足三里穴:犊鼻穴下3寸,胫骨外一横指出。寄给老妈的一封信!(艾灸养生)

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便秘、高血压、眩晕、贫血、神经衰弱等。《针灸学》道:“具有强壮人体的作用,是保健的第一大要穴。”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太溪穴:内环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寄给老妈的一封信!(艾灸养生)

主治:《新医疗法》指出:“主治失眠、痛经、尿闭、肾炎、月经不调、经闭、白带多等诸虚百损等。”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30~40分钟。

归朴艾灸提醒: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贵在平时的保健调理,应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积极运动,保证睡眠充足。运用灸法调理,有很好的疗效。施灸时以足三里、三阴交、肾俞为主穴。阳虚者配以关元穴,阴虚者配以太溪穴。

归朴艾灸建议: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器具用单孔艾灸盒,五年陈艾条既可,每天或隔灸天一次,15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隔3~5天再开始灸下一疗程的治疗,初期试用治疗需单孔艾灸盒一个,五年陈艾条4盒,该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才会有明显效果。

人体有许许多多的穴位,如何找穴位是门很有讲究的学问。很多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以后,才会熟练地掌握这门学问。至于艾灸新手,归朴艾灸觉得大家则应该遵循以下这些方面来寻找!

计算穴位位置的术语;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穴位的找法中,经常会出现“两指宽”、“三指宽”等字眼,这是计算穴位位置时的基准,有“同身尺寸”之说。

“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为1.5寸等。

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以此法确定穴道位置时,务必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如何能真正的找到艾灸穴位?人身上的穴位,并不像黄帝内经里面说的那样“在固定的地方”。比如关元穴,就肯定在人身上肚脐以下三寸,然后你用手量出那个位置就肯定是关元穴——其实这是现在人的误区!

具体找穴位的方法是:

1、首先在书上或者网上查出要灸的穴位位置,如果有兴趣深入钻研的也可以买一个经络小铜人来研究。

2、活用手势,量出精确的位置:

3、用点燃的艾条在身上的那个位置上面动作小一点,左动动,右动动,上动动,下动动,具体范围不要超过1厘米,来回找,找到能发动“感传”的具体的地方。也就是放到这个地方,感觉到“不仅仅是这个皮肤烫热,而是其他地方也开始热了”。找到这个地方之后就可以开始放在上面灸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千万千万,不要“太执着”于书本上面的那个穴位的具体位置,但一定要以这个书本上的穴位的位置为出发点,在它旁边不超过一厘米的范围内寻找最佳的敏感点。

可能你一开始的时候仅仅感觉到艾条下面皮肤热、灼热、烫热,不要慌,你来回动动,可能就会在这个穴位的旁边不远的地方,能发现即使放在上面,也感觉不到皮肤热,而是里面发热,或者其它地方发热,那么就在这个位置艾灸。尤其是在灸“关元”和“气海”的时候,你可以好好体会,虽然这两个地方相距不是太远,但感觉很不一样。如何能真正的找到艾灸穴位?

艾灸时候,心情平和是非常重要的哦。另外,艾灸的时候用心去感受灸火的流动,不仅能够提高艾灸的疗效,还能放松自己的心情给自己一个乐观的心态,可谓是一举两得哦。

要想艾灸的疗效好,很简单一句话:“灸之要,气至则有效”。

什么是“气至”? 
如何能真正的找到艾灸穴位?

“气至”又称“得气”,指的是:灸的表面不热深部热,局部不热远部热,此处不热其他地方热或者麻,或者胀,或者痛,或者其它的非“烧灼皮肤”的热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灸疗的要点,是通过艾条灸某一个敏感的地方,并且这个地方发生了“感传”的现象,传到了其他地方去了,那么就是针灸所谓的“得气”了,那么如果发生了这种感觉,那么就算是“气至”,就是有效的。

如果没有发生这个感觉,仅仅是感觉到艾条下面的皮肤感到了“烧灼”烫痛的感觉,那么这就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地方。

记住:一定要找自己身上最能发生“感传”的地方,这是关键

艾灸是我们老祖先传承下来的保健良方,它能温经散寒、消淤散结,除了日常保健,还能协助高血压、盆腔炎等病的治疗。

艾灸是要坐,要躺,关键得看取穴位置!

"艾灸取穴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灸治效果,灸前必须选好体位,坐点坐灸,卧点卧灸,使体位与点相统一。"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营卫,振兴机体功能的作用,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更由于艾灸保健功效显著,而受到世人的推崇。

艾灸是要坐,要躺,关键得看取穴位置!归朴艾灸法除对哮喘、肺结核、痢疾、疟疾、肠炎等有显著疗效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防治。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施灸能提高白细胞的功能,加速抗体形成,增加机体防御力,对呼吸、循环、消化、生殖等系统有调节作用,起到一定的保健防病作用。

我国已故著名中医研究员刘炳凡老先生在《颐年金名·预防提要》中强调:“有疾宜先治,无疴应早防。”“关元足三里,常灸保安康。”保健取穴一是关元穴,二是足三里穴,三是整体调节备用穴。如下病上取之百会,上病下取之涌泉穴,中病旁取之天枢穴即是。

1、关 元 穴位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三寸(即本人三横指)。古人说灸七壮,具有补肾培元、强壮益寿的作用,常灸有明显的保健作用,能增强神经、泌尿、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可防止早衰。

艾灸是要坐,要躺,关键得看取穴位置!

2、足三里 穴位在膝下三寸。以手掌心按膝上,中指尽处向外侧横开一指即是此穴。古人说,灸三壮。可主治消化、神经、泌尿、血液等系统多种疾病,经常灸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可增强胃肠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能力,保持机体生理机能平衡。每日或隔日一次,清晨或睡前皆宜,用艾条温和灸或雀啄灸,每次10~15分钟。终年灸此穴,可达到长寿的人屡见不鲜。

艾灸是要坐,要躺,关键得看取穴位置!

家庭保健常用的归朴艾灸术有艾条温和灸、艾条雀啄灸、艾条熨热灸等。施灸的程序,《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由头向右而渐下。”即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背后腹(胸前)。归朴艾灸法一般比较安全可靠!艾灸是要坐,要躺,关键得看取穴位置!若坐着点穴,躺下施灸,受骨骼、肌肉牵动变化,必影响取穴准确。灸肢体的穴位:以正坐为主灸胸腹部的穴位:取仰卧位灸背腰部的穴位:取俯卧位要点:体位须摆放平直,肌肉放松,让准备施灸的穴位暴露而出,既防烫伤,亦增加疗效。

自我保健可选择温和灸.艾灸有艾炷灸、艾条灸等多种方法,最常用、操作简便的是艾条灸还有专用的药艾条,如哮喘病药艾条、冠心病药艾条等,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










崔大爷从电视上看到,老寒腿患者通过艾灸,竟神奇地治愈了,69岁的他也按捺不住,自己在家做起了艾灸。可是只做了两次,就烫出不少水泡,有的还往外流脓。但听说越起泡越有效果,他还是坚持做着。

那么艾灸时要不要烫出泡?
艾灸时到底要不要出水泡?“传统中医认为,艾灸起泡或流脓是排毒的表现,确实能有更好的疗效,但由于自行艾灸难以把握起泡的程度,对皮肤损伤过大,可能造成其他问题,所以现在普遍推荐温和的艾灸,以不起泡为宜。一般,时间在半小时左右,与身体相距约3—5厘米,具体以个人耐受能力为原则,不必强忍疼痛。如果灼烧感很明显,应该随时调整,比如离身体再远一些或停止治疗,以免弄伤皮肤。还可借助艾灸盒等外用器具来减少损伤。”

归朴艾灸常用的艾灸疗法分为艾炷灸和艾条灸:

艾炷灸的操作:将厚约0.3厘米的鲜姜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处,将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艾炷多为锥形,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
艾灸时到底要不要出水泡?

艾条灸目前多用悬起灸,即将艾条燃着端悬起,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在灸治过程中只觉得施灸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
艾灸时到底要不要出水泡?归朴艾灸提示:艾灸是以艾绒为灸材,点燃后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熨。在温热和药物的共同作用下,温通气血、扶正祛邪,可以防病治病,对关节炎、老寒腿、痛经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一般女性多数寒性体质,夏天的时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到了冬天那可是很受罪的,基本上一天的时间手脚都是冰凉的,到了每月例假的时候则是更加的痛苦,下面归朴艾灸给大家推荐一种中医疗法艾灸,帮大家脱离寒性体质!艾灸轻松拯救女性寒性体质!

寒性体质的女性很多,像宫寒、手脚冰凉、痛经、胃寒胀痛、怕冷等都是女性体寒的表现,宫寒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不孕。

现代女性承担了越来越多和男性一样的高负荷工作,身体负担增加,再加上不规律的生活饮食还有穿衣习惯(如露脐装暴露“神阙穴”而易感风寒),冬不着棉衣而寒易侵体,常食不暖之食而寒宫,久而久之,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女性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诸多由于寒冷而引起的亚健康问题,甚至一少部分人还出现了卵巢囊肿、附件炎症、习惯流产等生育问题。艾灸轻松拯救女性寒性体质!

很多人认为年轻就是资本,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不用太在意,其实不然。长期的亚健康会导致严重的疾病。现代的女性又除了不懂养生基本知识外,更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成本在解决身体问题上。

有一种养生方法对寒性体质非常有效,那就是艾灸。艾灸轻松拯救女性寒性体质!

艾是纯阳植物,艾灸时温热并为身体补充阳气将寒气排出体外。艾灸特别适合现代人养生调理亚健康。长久以往,对女性的养生意义重大,除了可以解除月事疼痛烦恼外,还可以慢慢的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对将来的结婚生育,甚至是中晚年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利用艾灸选择合适的穴位,长期坚持,对于改善寒性体质具有很明显的效果。一般选择穴位为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节气)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三伏撞上立秋节气,艾灸培元固本!

“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禾谷成熟之时,天气炎热”。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很多地区会处于炎热之中,一直持续到九月中下旬,天气才会真的凉爽,所以,大家不要忘了有时后面还有“秋老虎”。

但是虽然时至立秋,但现在仍处于二伏之中,还没有进入最热的三伏。此时还是应该以防暑和除湿为主,别着急“贴秋膘”!

【立秋归朴艾灸最佳穴位】

大椎穴: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三伏撞上立秋节气,艾灸培元固本!

太白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三伏撞上立秋节气,艾灸培元固本!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三伏撞上立秋节气,艾灸培元固本!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三伏撞上立秋节气,艾灸培元固本!

【立秋食补——健脾清热】
三伏撞上立秋节气,艾灸培元固本!

刚刚立秋之后酷夏的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立秋前后大多数地方的天气还是依旧炎热,往往一些又人偏爱生冷刺激的食物,如冷饮、冰糕、生冷瓜果等,加上湿邪的侵袭,势必会损伤脾胃,一旦引起脾失健运就会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体倦乏力等一些不适的症状。因此,在立秋之际应注意对脾胃的调养立秋之时的调养应遵循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疗养生原则。

【立秋艾灸——培补元气】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三十而立的你,需要再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古代医术记载:

《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

《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

《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的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穴,在距皮肤2~3厘米处固定,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

2.回旋灸:在施灸时,手持艾条,使点燃的一端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

3.雀啄灸:使艾条燃着的一端与穴位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上,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垂直穴位一上一下移动施灸。三十而立的你,需要再灸足三里!

唐代王焘在其所编著的《外台秘要》中如是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则令人气上眼暗,以三里下气。”日本古人有“莫与不灸足三里者同行”之说。中国民间甚至流传着“灸一次足三里等于补一只老母鸡”的说法。可见艾灸足三里的养生保健作用已深入人心。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艾灸足三里之法获得健康长寿,关键的关键是要亲身实践,持之以恒,方能凑效。

坐骨神经是人体中最大的神经干支,从第四、五腰椎,第一骶椎的脊神经出发,经臀部、下肢的后外侧,直至足部。坐内神经痛多由于椎管内病变及椎间盘、脊柱病变,或盆腔及骨盆疾患引起。

自我诊断沿臀部、大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有持续性、放射样疼痛,并伴有下肢行动困难,疼痛可表现为钝痛、刺痛、胀痛、烧灼样痛等形式。坐骨神经痛的艾灸调理方法(图解)

艾灸取穴位置及疗法:

肾俞穴在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艾条炙15分钟,主治:腰膝酸痛
坐骨神经痛的艾灸调理方法(图解)

大肠俞穴在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艾条炙15分钟,主治:腰脊强痛
坐骨神经痛的艾灸调理方法(图解)

环跳穴在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上的外1/3与2/3交点处《针炙甲乙经》:“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瘈,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艾条炙15分钟
坐骨神经痛的艾灸调理方法(图解)

承扶穴在股后区,臀沟的中点。腰、骶、臀、股部疼痛,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艾条炙15分钟
坐骨神经痛的艾灸调理方法(图解)

委中穴: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主治腰夹脊沉坠疼痛,风痹疼痛炙法:炙条炙10-15分钟。
坐骨神经痛的艾灸调理方法(图解)

承山穴: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与肌腱交角处。

主治:腰背疼、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炙法:艾条炙10-15分钟。坐骨神经痛的艾灸调理方法(图解)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医宗金鉴》道:“阳陵泉穴主治半身不遂,腰背重痛,起坐艰难……”炙法:艾条炙10-15分钟。坐骨神经痛的艾灸调理方法(图解)

老中医按语:坐骨神经痛,中医认为是由“风寒湿邪气客于分肉之间”所为,寒湿入里、气血痹阻,所以在患病期间,切不可过食生冷之品,或外感风寒湿气,注意下肢的防寒保暖;可以将粗盐炒热装入布袋中,沿着坐骨神经的分布区域进行热敷熨烫,以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归朴艾灸建议: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器具用三孔艾灸盒,五年陈艾条(疼痛灸)既可,每天或隔天一次,15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隔3~5天再开始灸下一疗程的治疗,初期试用治疗需三孔艾灸盒一个,五年陈艾条四盒,该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灸治才会有较好的效果,贵在坚持治疗。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在心肺之气共同作用之下,内至脏腑,外达筋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气与血相依相存、相互作用,二者互不可缺。血虚是由于气虚所致,而血虚又反过来加重了气虚,导致气血两虚,如果缺了任何一样,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故障。因此,只有气血调和,人才健康无病。但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证。 
气血两虚是怎么引起的?该怎么防止?

艾灸疗法治疗气血两亏的疗法:

取穴位置:脾腧、肝腧、肾腧、神阙。每穴10~15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改善后,休息3~5日,可以继续下一个疗程。

肝俞:在背部,为足太阳经经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为足太阳经经穴,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旁开1.5寸处。

肾腧: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血两虚是怎么引起的?该怎么防止?

神阙: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气血两虚是怎么引起的?该怎么防止?灸法;悬灸,每穴10~15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改善后,休息3~5日,可以继续下一个疗程。

由于长久元气大伤而导致脾胃功能减弱,精微不足,生化无源,久则出现血虚。血虚则可进一步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常。所以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连锁症状,这时正好给病邪以机会,他就可以明目张胆地进入,而且可以长期占领这个阵地。体内病邪聚集较多的时候,就是有点正气也不足以能把病邪驱赶,必须逐渐调整,在正邪不断地交战中,正气逐渐战胜病邪,而使疾病痊愈。你妈妈的治疗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在调整的过程中,也是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调整,都给相互之间一个机会和信号。使正邪之间都做好准备。

胃痛了,不一定要吃止痛药,长期下肯定是或多或少会产生副作用。对身体健康不好,尤其是对有胃肠方面疾病的人,有可能还会引发一些并发症。所以,平日,可以试试艾灸疗法。再加上长期的饮食调理。相信胃痛很少会再来困扰您了。怎么用古老艾灸方法治疗胃病!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

归朴艾灸提示:胃脘痛灸治当以中脘、足三里为主穴,肝气犯胃的加期门穴,脾胃虚寒的加胃俞穴,奇穴辅助。灸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物。

足三里穴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怎么用古老艾灸方法治疗胃病!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
怎么用古老艾灸方法治疗胃病!

主治:胃痛,反胃吞酸,呕吐,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期门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方,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怎么用古老艾灸方法治疗胃病!

主治:胸肋疼痛,乳腺炎。《中华针灸学》说:“主治肋下积气,伤寒心痛,呕酸。”灸法:艾条灸3~5分钟,艾罐灸10~15分钟。

归朴艾灸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艾灸做为中国千年的养生疗法,必定有存在的道理!希望大家能慢慢的学习艾灸的养生疗法!

高血压是引起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可导致脑循环功能失调,因此,控制高血压便能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怎样用艾灸法防治高血压?艾灸降压用之得当降压很迅速,有时比药物降压见效更快,且不致使血压降至过低。因艾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使高血压下降,使低血压升高。

那么,怎样用艾灸法防治高血压?

艾灸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艾条悬灸足三里、绝骨,每次取一穴双侧灸20分钟,两穴交替。每日一次,待血压稳定于正常水平后,改为每周2~3次。或灸涌泉穴,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血压稳定后改为每周2~3次,巩固疗效。

取穴:足三里位于屈膝时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缘一横指处,或屈膝,手掌按膝,中指尽头处;

绝骨穴位于外踝上三寸,腓骨后缘;

涌泉穴位于足底中,足趾屈时凹陷处。
怎样用艾灸法防治高血压?

归朴艾灸提醒您:灸降血压的速度是极快的,又没有副作用,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希望大家最好都能认真掌握,养成针灸降压的意识,这个对人对己,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归朴艾灸对关节炎的作用 !艾灸对关节炎的作用:

(1)研究表明,艾灸有镇痛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腰腿痛,镇痛效果大多显著。

(2)艾灸能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快,提高血氧饱和度。施灸时及灸后,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可出现明显的充血,从而使这些部位的营养加强,加快了组织修复。

(3)艾灸对血行有促进作用。艾灸可使血行旺盛,新陈代谢加快,既可全面增进健康程度,又可对由于血行障碍而产生的炎症、肿胀起到较好的疗效。

(4)艾灸可使组织的吸收能力旺盛,加快炎症物质吸收。

(5)艾灸能加强机体自然治愈能力,使全身的生理机能好转,促进疾病的恢复。

总之,灸法施于人体,不会使患者感觉疼痛,又不受晕针、折针,或因针具消毒不严引致其他感染的威胁。灸法无不良副作用,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有很好疗效。

艾灸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成效通过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种关节病,总有效率达九成以上。这一成果日前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研究发现,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局部的关节疼痛,用艾条灸治特定的穴位,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同时避免了许多西药存在的毒副作用。

.风湿性关节炎的艾灸疗法风湿性关节炎艾灸

取穴主穴大椎、膈俞、血海、足三里。
归朴艾灸对关节炎的作用 !
归朴艾灸对关节炎的作用 !
归朴艾灸对关节炎的作用 !

配穴:肩髃、肩髎、外关、膝眼、悬钟、阿是穴(二)治法衬垫制备:取适量干姜、草乌煎汁与面粉调成浆糊,涂在数层白棉布上,粘好晒干剪成小方衬垫备用。

主穴每次取2~3穴,配穴据部位而加,总穴数以4~8穴为宜。将衬垫置于所选穴区,艾条点燃后按压在衬垫上4~8秒钟,至患者感到局部灼热难忍,即提起艾条作1壮。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7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

艾灸治疗肠炎会有非常好的效果,这点毋庸置疑。绿色艾灸疗法,对宝宝拉肚子效果更好!

如果是初得的肠炎用艾灸的方式更是手到病除。对于宝宝拉肚子,我认为最好的方式也是艾灸,记得前几天一个网友的宝宝拉肚子,顺着屁屁流屎,打得饱嗝都有臭味,可能是孩子伤食了,这个宝宝三岁。

于是,家长找了一个老中医开了几幅中药给孩子吃,结果是适得其反,孩子拉稀不仅没有止住,反而还呕吐,一点食物都不能进食。这个时候,这个家长问我,:“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让孩子止住吐泻?家人已经十分恐慌了。”我告诉他停掉一切药物,专门给孩子艾灸。

艾灸神阙、关元、足三里、内关、每天在宝宝熟睡的时候艾灸,她就用这种方法治愈了宝宝的吐和泄。
绿色艾灸疗法,对宝宝拉肚子效果更好!
绿色艾灸疗法,对宝宝拉肚子效果更好!
绿色艾灸疗法,对宝宝拉肚子效果更好!

绿色艾灸疗法,对宝宝拉肚子效果更好!

所以我就想告诉家长们,你们的孩子如果有病,你应该第一时间选择艾灸,因为这是一种绿色疗法,对人身体不会有伤害的。

艾灸能治疗颈椎病吗?颈椎病是一个对于长时间工作于办公桌前职工的常见病,颈椎疼痛附带的全身麻痹以及行动不便,是办公室职员谈之色变的病症,对其是避之不及,该病十分顽固而且不易治疗,所以常和肺炎、腰椎肩盘突出并称为三大杀手。艾灸能治疗颈椎病吗?艾灸疗法作为我国传乘上千年的医学国粹,汇集古今中医学精华,其特殊的治疗手段和显着的治疗效果成为患者为之信赖的解决办法。使用艾灸熏烤穴位可以有效的刺激人体的生理感官,并且延缓部分病变的恶化性,持续治疗对于病症具有良好的恢复效果。

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椎间盘、后纵韧带、黄韧带等,发生病理改变导致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综合征群。艾灸能治疗颈椎病吗?

自我诊断头颈、肩臂麻木疼痛、怕寒怕冷,重者肢体酸软乏力,甚则大小便失禁,瘫痪等。

家人炙疗穴位穴位名称位置主治炙法阿是穴在病变局部找压痛点《圣济总录》云:“颈项强不得回顾,炙以年为壮。”艾条炙20-30分钟!

大椎穴在脊柱区,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头痛、眩晕、肩背痛、落枕等。艾条炙5-15分钟 艾罐炙20-30分钟
艾灸能治疗颈椎病吗?

风池穴在颈后区,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处。肩胛痛,项强《圣济总录》云:“颈强项不可俯仰……可炙七壮。”艾条炙3-7分钟。
艾灸能治疗颈椎病吗?

大杼穴在脊柱区,第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头痛、颈痛、肩背酸痛。艾条炙5-10分钟 艾罐炙20-30分钟自我炙疗穴位奇穴肩背穴:位于侧颈部锁骨上窝中英上约2寸,斜方肌上缘中部。
艾灸能治疗颈椎病吗?归朴艾灸提醒:避免长时间紧张劳累,注意防寒,多进行局部功能性锻炼,积极配合治疗。

归朴艾灸建议:脊椎综合症的治疗,灸具用四孔艾灸盒,五年艾灸条既可,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隔3~5天再开始灸下一疗程的治疗,初期试用治疗需四孔艾灸盒一个,五年艾灸条六盒该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灸治才会有较好的效果,贵在坚持治疗。

颈椎病的艾灸取穴常用主穴有颈夹脊、天柱穴、后溪穴、申脉穴、风池穴、大椎穴及颈椎压痛点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紧张,思想压力加大,不良生活习惯,外界精神刺激,饮食不节等因素造成失眠随之增多。失眠属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严重者属于神经官能症范畴。失眠日久可以造成人体各种损害,应该调治并举。治疗失眠,其实很简单!

艾灸治疗失眠的穴位:涌泉,神门,百会 艾灸治疗失眠有养心安神的作用,每晚临睡前1小时,用较热的温水先泡脚15分钟然后将艾条点燃,对准双侧涌泉穴,如果你的失眠用这种方法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你还可以艾灸肓募穴,用隔姜灸的方法,每次艾灸5-10状。主要调和阴阳,安神健脑。肓募穴位于腹中(肾经),为脏腑气交通的重要穴位,灸此穴能调和脏腑气血,故可艾灸治疗失眠。

失眠的虚症分为三种:难寐多梦、彻夜不寐、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面色无华,饮食无味,心烦不寐,噩梦纷纷,易惊易醒。失眠的实症:难以入睡,腹胀不舒,大便不畅。

取穴:神门(心经)、三阴交、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每次每穴灸 5~ 10分钟, 10次为一疗程。睡前灸治效果较好。

老中医按语:失眠多由于思虑太过,心肾不交,血虚无以养心,或有烦恶,灸疗应以百会、三阴交为主穴,心肾不交配内关,胃不合配足三里。

百会穴: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寸约当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处。
治疗失眠,其实很简单!

灸法:艾条灸5~7分钟。

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处,胫骨后缘。
治疗失眠,其实很简单!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内关穴: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两筋之间。
治疗失眠,其实很简单!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15~20分钟。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治疗失眠,其实很简单!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15~20分钟。晚上梦多,是以前有生气或闷气,肝阳上越,压太冲、膈俞。

上述穴位可以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艾灸保健常用养生要穴――关元穴、中脘穴和足三里穴来温补脾肾,有补益肾气,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功效。日常艾灸养生保健的三大穴位(全图详解)

关元穴该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要穴,长期施灸可使人元气充足,具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日常艾灸养生保健的三大穴位(全图详解)

中脘穴:该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对胃部疾病的全部症状均有比较好的效果。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日常艾灸养生保健的三大穴位(全图详解)

足三里穴:该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简便取穴,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常灸足三里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之功效。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日常艾灸养生保健的三大穴位(全图详解)

对于现在的女人,有两种养生方法一定要有所了解,一是精油,再就是草药。对于草药,现代人大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要想更好地发挥草药的养生功效,就需要花些时间去深入了解。最早的草药时尚——艾草在这股草药养生风潮中,最早被关注和应用的是艾草,也让这一有着深厚民间使用底蕴的草药,成为潮流的前锋,再次让人认识。一些推崇高科技美容养生的美眉,也是从艾草开始重新审视草药的功能。

以艾草为主要成分,制成艾条或者艾柱,通过熏灸的方法进行熏疗,这是时下美容院流行的养生项目。最早的草药时尚——艾草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体内淤积各种毒素排泄缓慢,肌肤对化妆品、营养品的吸收减慢,引发一系列面部问题。现代女性脸上出现的好多问题,都是跟她们的生活特点密切相关的。许多女孩、中年妇女爱贪凉,吃冷饮、凉水果,随便节食又暴饮暴食。这会使脾脏受到一定伤害,表现在脸上就是长出黄褐色的斑。而白领女性和更年期女性的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则会引起肾脏功能不好,从而可能导致眼袋、脸上长黑斑和面部水肿的情况。
最早的草药时尚——艾草日常生活中艾草是离我们最近的草药之一。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艾草株体泡水熏蒸,可以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

常见的有面部温灸和肾部保养:

面部温灸通过热原理与中草药艾草的作用,美容师在面部进行排毒滚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打开毛孔,温补气血,增强肌肤的免疫力及对产品的吸收。

肾部保养则依从中医经络的理论,以纯植物精油按摩的手法,由皮肤渗透至皮下毛细血管及循环系统,同时辅以热石直接贴合肌肤带来的刺激,令整个经络活跃,刺激雄性激素的分泌,激发下丘脑,也促进荷尔蒙的分泌、恢复。在精油按摩后使用的也是艾熏,以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
最早的草药时尚——艾草

针对这些最常见的问题;

艾灸美容是采用先在头部的主要穴位(太阳穴、睛明穴、百会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再在身体上的穴位(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等)施灸的办法,从身体和面部靠近穴位一同对证调理女性的身体体质,可以说是给女性朋友整个身体“做美容”。当然,美丽的成果也自然会明显的体现在脸上。

一般脸上的每个穴位施灸3~4分钟,身体上的每个穴位施灸5~6分钟,一个治疗下来大概1小时左右,如果能用艾灸坚持这样做几个疗程,女性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皮肤红润光洁,身体很舒服,精神也更加饱满。

三伏天“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运用艾灸祛湿法,取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穴,用艾条悬灸或艾灸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器每穴施灸30—50分钟,能起到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的作用。三伏天艾灸,可以预防和治疗夏季常见疾病!

三伏天艾灸,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行气活血,祛寒逐湿,驱散疲劳,恢复元气。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伏天做艾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伏天艾灸,可以预防和治疗夏季常见疾病!

下面为您分析几种夏季常见亚健康问题,并且教您如何利用艾灸守护阳气,健康养生。

症状一:空调病炎炎夏季,很多人会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然而走到室外又瞬间被强烈的热流包裹,冷热交替,温差极大,很容易引发感冒及周身酸痛,这种情况以肩颈部最常见。
三伏天艾灸,可以预防和治疗夏季常见疾病!

可运用艾灸温阳法,取大椎穴用艾条悬灸或艾灸器,艾条悬灸施灸15—20分钟,艾灸器施灸30—50分钟,能温阳散寒。

症状二:咳喘对于慢性咳喘患者来说,如果患者有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可以在伏天时做艾灸来进行治疗。
三伏天艾灸,可以预防和治疗夏季常见疾病!可采用艾灸温肺法,取肺俞穴用艾条悬灸或艾灸器,艾条悬灸施灸15—20分钟,艾灸器施灸30—50分钟,有温肺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

症状三:暑湿证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三伏天艾灸,可以预防和治疗夏季常见疾病!运用艾灸祛湿法,取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穴,用艾条悬灸或艾灸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器每穴施灸30—50分钟,能起到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的作用。

症状四:慢性腹泻夏季腹泻的病因多为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从而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发生。而素来就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则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阳气。
三伏天艾灸,可以预防和治疗夏季常见疾病!可以从夏至起每日艾灸,使用艾灸温阳法,取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穴,用艾条悬灸或艾灸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器每穴施灸30—50分钟,温补脾肾,散寒止泻,以保护自己的阳气。

症状五:宫寒女性每到经期就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的,或者宫寒不孕,伴有月经后错、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
三伏天艾灸,可以预防和治疗夏季常见疾病!趁三伏天阳气旺盛时赶紧艾灸,运用艾灸温宫法,取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穴,用艾条悬灸或艾灸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器每穴施灸30—50分钟。具温补肾阳、温宫散寒之功。

艾灸同样讲究辨证施治,不同病症艾灸对症穴位,方能取得显著疗效。

孩子消瘦或过胖、脸色发青或黄、易流口水或口水过多、舌苔白厚或黄厚(黄为有热)、口唇干或裂(多为脾虚有热)、易出现湿疹(湿疹的病根在于脾胃虚弱、生湿化热)、厌食或饮食过多(无节制)、腹部胀大或腹胀有气、排气多或放屁有味、腹泻(包括大便次数多,大便质地不好如蛋花样便或便水或水便分离)、便秘(包括大便干如球状、大便几天一次、大便头干后正常、排便困难,多为有热,也有单纯脾虚的)、尿床频繁或小便偏多等。以及孩子主诉的腹痛等。小儿脾胃虚弱用艾灸疗法试试!艾灸治疗取穴:大椎,身柱,中脘,神阙,胃俞,等。

小儿常灸大椎,身柱可提高免疫力,促进孩子生长发育
小儿脾胃虚弱用艾灸疗法试试!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身柱穴在背部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采取俯卧位或者俯伏坐位,先定大椎穴,然后定身柱穴。
小儿脾胃虚弱用艾灸疗法试试!

身柱,身体的支柱之意,适用于脑力不足出现的眩晕,中气不足出现的喘息,大气下陷出现的脱肛,督脉之气升举无力出现的腰背疼痛等症,还常作为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被认为通治小儿之病。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肺,脾二脏较弱,因此小儿易患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诸症。灸身柱穴就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身柱穴在日本医学界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孩子们艾灸身柱一个月,大多是孩子食欲和体重都有明显增加。

中脘和神阙治疗脾胃虚弱也经常会收到很好的疗效。

很多家长更注重给孩子的施灸时间,这个没有一定的时间,要看自己孩子的年龄,配合程度。

关于时间,不要看得很死,要灵活运用,如果宝宝配合的很好,那么我们就多灸一会,如果宝宝不配合,那么我们就只能少灸一会。少灸了,热度还不够,效果肯定会打折扣,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等到宝宝睡觉的时候,我们可以抓紧时间,帮助宝宝施灸。

如果你想用协助治疗快速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那么可以配合捏脊。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

施灸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小儿脾胃虚弱用艾灸疗法试试!

还可以提捏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这些手法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看到疗效后在坚持治疗10天左右,孩子还会有更好的状态,到时候可以改为保健灸,隔天一次或一周2-3次,这样巩固治疗一段,在从饮食上,锻炼上给予调整,长期施灸也没有副作用!

因为时常被邀回答一些“什么是艾灸,该如何艾灸”这样那样的艾灸基础性问题,所以所以今天特写一篇教程,简单讲下艾灸小白到大神之路必须要了解的一些问题。新手教程只讲一些浅显易懂的东西,高手请自行忽略以下内容!

【认识艾灸】

确实有不少人不知艾叶是什么东西、艾灸是怎么回事。按习俗端午节挂在门上辟邪的一种是艾叶,一种是菖蒲,都是新鲜的。新鲜艾叶晒干,放上至少一年,就是陈艾,一般老人都知道陈艾。大多数情况,我们所说的艾叶就是陈艾,是一个中草药。网上和中药房可以买到。用大量艾叶,机器敲打,把叶子中的茎杆全部去掉,加工出来的就是艾绒。如下图↓↓↓千年艾灸该怎么用?

把艾绒卷起来包上纸,就是艾条。艾条点燃,就像香烟点燃一样,烤皮肤,就是艾灸。

【80%的新手都会问】

问:那会不会烫着自己?

答:你会拿着火自己烫自己吗!(如果是别人帮你灸,当你感到烫的时候不会躲不会喊啊)

问:火离皮肤多远呢?

答:一般距离1-2cm,以皮肤能够感受微烫最好,

问:是不是对穴位要求很准,我怕我找不准穴位?

答:日常养生用并不需要很精确地对准穴位,另外艾灸的火覆盖的面积也比较大,并不是和针灸那样要插准穴位才行的。

问:什么都不懂的艾灸新手,该如何开始?

答:建议先买艾条练练手。

为什么推荐新手先用艾条练练手!简单的说,随身灸方便但效果比较差,很多新手灸一段时间看不到效果就放弃了。

【艾条怎么用?】

①雀啄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像鸟雀啄食一样,一起一落,一远一近。

②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厘米处,左右移动,往返回旋。千年艾灸该怎么用?

如果手拿着艾条灸怕累人,可以用木质的艾灸盒
千年艾灸该怎么用?艾灸盒多为竹木制作,从单空到多孔,和随身灸一样方便使用。同时艾灸盒也比较接近手持艾条灸火力与皮肤接触较为直接。多孔能够带来大面积和大火力效果。

【艾灸取穴问题】

常常有人问,我该怎么找穴位呢?足三里在哪里?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一般会说,亲,百度一下可否!不是我不想回答,而是这样的答案百度随便搜一下都会出来成千上万条的答案。

关于害怕艾灸取穴不准的问题,其实是大可不必要担心的,就像做菜一样,刚开始总会遇到油盐酱醋不上手的情况,但是慢慢实践总结自然就练的得心应手了。前面也说过艾灸也并不需要找穴非常精确。

【阿是穴】什么是阿是穴呢,就是病患部位,艾灸里有流行的一个灸法,就是那痛灸哪里,这个痛处就是阿是穴。

【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的功效有很多,但是艾灸并不是万能的,要想艾灸效果好,除了要用好的艾条(施灸材料)正确的手法艾灸,还需要我们注意很多灸中后灸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艾灸的疗效很慢,很多人没灸几天不见效果,放弃了!

2,有人艾灸中出现不舒服的情况,感觉艾灸不好,放弃了!

3,艾灸后上火或者生病,害怕了艾灸,放弃了!

4,还有受不了艾灸烟熏,也放弃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让你发现艾灸,认识艾灸,让你准备艾灸的,那么在艾灸之前一定要对艾灸的一些基本的可能会出现的以及艾灸一些瑕疵的问题要有所了解并接受,否则不如不艾灸。

艾灸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而有很多人用艾灸是治疗痛经的和一些女性疾病,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不孕症等等很多妇科疾病。
月经期间可以艾灸吗?哪一类人不适合艾灸?

那么,经期是否可以艾灸? 经期可以做艾灸吗?

现在是很多人用艾灸治疗妇科病,如子宫肌瘤、盆腔炎、宫颈糜烂、还有功血等等。

那么在治疗这些病的时候,经期是否艾灸,这就要因人而异了,这些治疗都不能给一个死套路。

至于经期是否可以艾灸,专家的观点也各有不同,经期艾灸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如果你经量比较大,那么你经期就停一停,免得你自己因经期艾灸了,使经量更多或经期延长,心存疑虑。如果你经量不是很多,经期可以艾灸,这样在经期艾灸有艾的作用会提高活血化瘀的功效,也许会增加你的经量。但经期一定要因人而异,慎重选择是否要艾灸!

建议:(伴随月经来临的痛经该如何止痛)

每个月在月经前的10余天开始治疗,临来月经的时候停止等待月经的来临,这样需要治疗几个周期,会达到治愈痛经的目。

具体可以艾灸 内关穴 三阴交 关元穴 子宫穴 归来穴 八髎穴

月经期间可以艾灸吗?哪一类人不适合艾灸?

月经期间可以艾灸吗?哪一类人不适合艾灸?

月经期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外阴清洁,在月经期每天要用温开水清洗外阴;洗澡时不要用盆浴,最好用淋浴,以免脏水进入阴道,引起炎症。

2、月经期绝对不能过性生活,因为性生活容易把细菌带入阴道而引起炎症,同时也引起月经过多,月经时间延长等。

3、月经期要有充足的睡眠,少吃生冷的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不要受凉,淋雨等。

4、月经期虽然有些不舒服,但可以照常工作,学习及参加一般的家务劳动,但太剧烈的劳动应尽量避免,不要在潮湿的地方久待。

不适合做艾灸的人群 ;

1、高血压患者,虽然在各种专业书籍上都有灸法介绍,但是要视严重程度来定,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先控制血压,再辨证取穴。

2、良性肿瘤,需要严格辨证。

3、恶性肿瘤,不建议艾灸,艾灸会导致热血妄行。

4、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5、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6、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7、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针灸单穴治病

针灸单穴治病(上)

经外穴

  • 1.内迎香

针灸单穴治病(上)

【取法】鼻孔内上部外侧之鼻粘膜上。

【主治】⑴扁桃体炎 ⑵咽炎

【机理】内迎香位于鼻内,肺开窍于鼻,胃经起于鼻,大肠经挟鼻孔,三经均与咽喉关系密切,取本穴放血,可清泻肺与手足阳明之热、消肿止痛。

【刺灸法】竹针刺放血

此法来源于一老中医家传秘方。笔者运用内迎香放血治疗各种急、慢性扁桃腺炎和急、慢性咽炎,取得满意的效果。急性发作者,一般针刺1-2次即可明显好转或痊愈。特别是对慢性扁桃腺炎及慢性咽炎,属痰热火毒瘀阻,久治迁延不愈者,针刺3-5次后,大都可痊愈,且一般不再复发。

操作:取一支2cm×0.3cm之竹签,将一端削成三棱针样尖端,制成竹针,常规消毒后备用。从竹针尖端起,向下量取相当患者中指1同身寸长,做一标记。针刺时,令患者坐位,背及头的后枕部靠于墙上,以免针刺时移动位置。将竹针尖端向上,伸入患者鼻孔中1同身寸深,使针尖一端紧贴于鼻孔外侧之粘膜上,针尖所到之处即是穴位。医者左手持针,用右手拇指弹击针柄,针尖迅速刺破鼻粘膜使之出血,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不同,出血在数滴或数10滴后自止。如出血过多,以消毒棉球塞入鼻孔压迫止血。咽部一侧患病,只针患侧鼻孔即可,咽部两侧患病两鼻孔都针,3日针l次,一般不超过5次。

  • 2.金津、玉液

针灸单穴治病(上)

【取法】伸舌,当舌下系带两侧静脉上。

【主治】⑴急性胃炎呕吐 ⑵舌肿胀 ⑶急腹痛

【机理】穴位舌下,故凡瘀血阻于舌窍者刺之有效。呕吐为胃气不降,舌为心苗,胃之经别属胃散脾,上通于心。故刺舌又有调理脾胃、和胃降逆之功用。

【刺灸法】放血

对急性呕吐患者,用金津、玉液放血,1-2次可愈;对重舌肿胀、喉痹失音的患者,用此法大都在1-3次治愈。

操作:患者把舌伸出口腔,术者左手用消毒纱布捏住舌体向外向上翘起,右手持三棱针在舌下正中两侧静脉上点刺出血。

  • 3.安眠穴

针灸单穴治病(上)

【取法】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之中点取穴。

【主治】失眠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失眠,治当辨别虚实,虚证针用补法,实证针用泻法,主取安眠穴,疗效甚捷。

按语:安眠乃经外奇穴,其特点是治病针对性强,疗效甚捷。本穴临近于脑部,针用补法,可获益气养心、补脑安神之良效。若于针治同时,适当加以口头暗示疗效更佳。

注意事项:此穴位于脑部附近,不易直刺过深,亦不要作大幅度提插动作。

  • 4.海泉

针灸单穴治病(上)

【取法】舌系带根部正中。

【主治】中风后手指不用

【机理】心开窍于舌,主神志、主血脉,故该穴可醒神清脑、通经活络。

【刺灸法】点刺、合谷刺

【治疗经验】

中风偏瘫手功能不用者,不论病情轻重均可用海泉穴针治。

操作:患者正坐张口,倚靠椅背,自然伸舌,医者立于患者右前方,左手隔着消毒纱布抓住患者舌体,向后上方拉起,充分暴露舌底舌系带根部。右手持28号1.5寸毫针先点刺海泉穴,然后于其穴位两侧,应用合谷刺手法,左右成30度斜刺进针,稍加捻转提插,当患者有强烈刺激感或闪电感时即出针,出针后令患者运动舌体1-2分钟。

  • 5.耳尖

针灸单穴治病(上)

【取法】折耳,耳廓尖端。

【主治】⑴麦粒肿 ⑵眼睑部肉芽肿 ⑶眼烫伤 ⑷急性结膜炎 ⑸蜂窝组织炎 ⑹急性腰扭伤 ⑺顽固性失眠 ⑻口唇疱疹 ⑼腮腺炎

【刺灸法】点刺放血;封闭;灸

按语:用火柴灸耳尖穴,能引内部郁热邪气透达体表泻而散之,加之耳尖穴能流散风热,解热毒之邪,则病自愈。

人体自带治痛穴,如果只是单独应用某一个治痛穴,有效,但是遇到一些突发性的疼痛时,可能会略选力度不够,效果不佳。这时我们只要找到与之相对的一些辅穴,效果会倍增10倍!

  • 1、合谷 + 太冲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具有镇痛、镇静、镇痉,疏肝利胆的作用。

按:合谷与太冲相配称四关穴,二穴均为原穴,前才为手阳明大肠经,后者为足厥阴肝经。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肝与胆相表里,太冲疏肝利胆,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止痛,合谷调和气血,气调痛止。

合谷穴可以治疗头面部的病症,称之为“面口合谷收”。

合谷配合太冲穴,还可以调节人的情绪。

合谷、太冲,合称为“四关”。合谷配太冲,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上一下,一手一足,重在调气调血,通畅经脉气血,对人体气机不畅,经脉气血不通有明显的效果,不通会痛,也会出现郁滞的情况。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三阴交穴和合谷穴,具有催产下胎的作用。所以孕妇尽量不要去刺激这个穴位为好。

  • 2、内关 + 足三里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的作用。

按:内关穴为心包经的腧穴,又为该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想通,宽胸理气之功为主。而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治内腑,疏通中焦气机,健脾和胃止痛。

  • 3、梁丘 + 公孙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具有解痉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

按:粱丘为胃经的郄穴,郄穴是经脉之气深居之处,治痛作用最强。公孙为足太阴脾经输穴、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它的别出分支,入腹络于肠胃。所以实证的胃肠道疼痛的患者,取此穴更为适宜。

  • 4、支沟穴 + 阳陵泉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具有疏肝理气,清除肝胆之湿热,通调腑气的作用。

按:支沟为三焦经输穴,可疏通三焦气机,通调腑气。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又是八会之一的筋会,可疏肝利胆通调少阳,清泄肝胆湿热,特别对胆道疾病,有其特殊之功。

  • 5、外关 + 悬钟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具有疏通三焦之郁热,泻肝胆之火,通调经络之气这作用。

按: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这络穴,以是八会之一,通于阳维脉,有清热解毒之功。悬钟为足少阳胆经之输穴,以是八会穴之一的髓会,主要为清泄肝胆之郁火,通调肝胆之气机,对胆囊和胆管均有其特殊的作用。

  • 6、气海 + 三阴交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具有通调下焦气机,调冲任补肾涩精的作用。

按:气海为任脉经之输穴,为一身元气聚集之处,本穴能助全身百脉之沟通,凡气之所至,血乃通之,所以本穴有调气活血之功。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交会穴,调理肝脾肾三经气机为主,善治下焦湿热,兼以健脾补肝益肾,调理冲任。

  • 7、合谷 + 内庭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具有泻胃火,降呕化积滞,理气止气止痛之功。

按: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清热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内庭为阳明胃经荥穴,具有清热 泻火作用。所以胃肠二经之热,本对穴有清泻之功。如对风火牙痛及口腔粘膜糜烂的病人,取本对穴,按揉、刮痧、艾灸,可起立立竿见影之效。

  • 8、中脘 + 足三里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具有升清降浊,健脾和胃,消积导滞,行气止痛的作用。

按:中脘为胃的募穴,又是八会穴之一的腑会。意为胃之纳水谷的仓库,所以它是调理中焦之要穴,治疗胃病的必用穴。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合治腑病,为胃病患者远道循经取穴之一。

  • 9、中渚 + 足临泣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可疏肝胆之气滞,解少阳之郁热。

按: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脉气所注,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脉气所注。在经居半表半里,其症可见寒热往来,口苦,胁痛;在脏为胆,胆与肝相表里,搜索关注公众号学艾灸,胁肋为肝之分野,肝脉布两胁,所以本对穴治疗肝胆疾病引起的胁肋疼痛,效果非常显著。

  • 10、人中 + 委中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可醒脑开窍,安神定志,通经和络止痛。

按:人中为督脉的输穴,位于口鼻之间,口通地气,鼻通天气,天地相通,窍开脑醒,督通络畅。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在舒经活络,行气活血,善治腰痛之功。因腰为肾之府,足少阴肾经之气,由内踝上行至膝、腘内侧,折向腘中央,二经于委中穴相会,太阳下行,少阴上行。

  • 11、膻中 + 内关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可宽胸理气,强心安神,通胸阳,止心痛。

按:素问灵兰秘典 谓'膻中为臣使之官。’以说'膻中者君主之宫城也’。心者君主之官,说明本穴与心的关系甚为密切,为心包络这募穴,以是八会穴之一的气会,调气之功较强,凡气病有之甚佳。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宽胸理气,温通心阳。

  • 12、鱼际 + 复溜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生津止咳。

治痛范围:1、咽喉肿痛,由于肺阴不足,水津不能,咽喉干燥疼痛。2、咳嗽引起的胸痛。

  • 13、外关 + 后溪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可疏风清热,调气止痛,通经和络。

按: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输穴,以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主治三焦邪热,疏风解表,和解表里,散寒清热。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又是八脉 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所以本对穴可治疗以热 痛为主的头痛,而后颈小肠经为所过之外,对肩胛上、颈椎部位的疼痛,效果较好。

  • 14、印堂 + 合谷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可和络止痛,疏风清热,宣通鼻窍。

按:印堂为经外奇穴,实居于督脉上,有宣通阳气和络止痛之功。“面口合谷收”,说明合谷对头面部疾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二穴相配,疏风泄热之功相得益彰。

  • 15、归来 + 三阴交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可通调下焦气机,行气止痛,利湿消炎。

按:归来虽为阳明胃经输穴,但与女子输卵管的位置靠近,所以二穴相配对治疗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效果非常明显。

  • 16、太溪 + 太冲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可平肝降压,补肾泻肝,调气止痛。

按:太溪与太冲均为原穴,前者属肾经,后者属肝经。王冰:肾脉与冲脉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凡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所出现的疼痛,均可用之。

  • 17、阳谷 + 侠溪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通经和络。

按:阳谷为手太阳小肠经火穴,侠溪为足少阳肝经荥水穴。搜索关注公众号学艾灸,根据五行学说,水克火,所以临床应用本对穴时补侠溪、泻阳谷。

  • 18、足三里 + 三阴交

功 用:二穴相配可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按: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本经由头到足为降但足三里一穴为降中有升。三阴交为脾经之输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由足至脾为升,但三阴交一穴升中有降。阳不降则阴不能升,阳之降,阴之引也,阴之升,阳之伸也,这样一升一降,维持升降平衡。升清除浊的功能得以正常。

  • 19、曲池 + 上巨虚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可清热 利湿,行气止痛,制止泻痢。

按: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上巨虚为其下合穴,合治腑病,所以本对穴善治大肠诸疾,针后能消炎止痛,清热 利湿,改善肠道的蠕动功能。

  • 20、风池 + 昆仑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可疏通经络,以少阳、太阳经为好,祛风解表,明目益聪。

按:风池为足少阳肝经与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阳维、阳跷脉的交会穴,所以偏正头痛均可取之。又是眼部疾病治疗要穴。对降低眼压有较好的作用。昆仑治头痛为远道取穴。

  • 21、头维 + 列缺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可祛风止痛,解表祛邪。

按:头维为阳明胃经的输穴,一般针刺时向后沿皮刺1.5寸,列缺是手太阳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 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所以可以治胸腹部疼痛,一般向上斜0.5-1.0寸。

  • 22、命门 + 委中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可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按:命门是生命之门,有助阳固精,强壮之功。本穴属于全身补穴之一,没有泻的作用,通常用灸法为主。委中属全身泻穴之一,没有补的作用。这样一补一泻互用,虚实腰痛均可用之,委中以刺血为主。

  • 23、中渚 + 后溪

功 用:二穴相配可舒通经络,调和气血。

按:中渚与后溪相配,对治疗颈椎综合症所引起的疼痛感和后颈部侧不灵活,有其特殊的作用。但必须注意,使按压感向上传导至肩部效佳。

  • 24、百会 + 涌泉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可引阳下行,平息肝阳。

按:涌泉为肾经井穴,肾水涵养肝木,如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发为头昏眩晕,头痛易怒,用涌泉有病在脏取之井之意。百会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交会穴,本穴属补穴,与涌泉泻穴同用,一补一泻,补不恋邪,泻不伤正。

  • 25、少商 + 历兑

穴位配好对,治疗翻十倍(配图)

功 用:二穴相配可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按:少商一般采用点刺出血,厉兑针1分。

风池穴出自《灵枢·热病》篇,别名热府,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和阳跷脉之会,是临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据文献记载,风池穴可主治多种疾病,尤其对风邪引起的疾患更佳。临床应用也很广泛,如治疗感冒、头痛、颈椎病、三叉神经痛、高血压、中风、神经衰弱、癫痫、视神经萎缩、近视、耳鸣、足跟痛等。关于风池穴的针刺角度和进针深度,各家说法不一。多数古籍记载风池穴宜直刺3-7分,《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提出可针1寸2分,《循经考穴编》提出透刺1寸5分。

上海市名中医严君白教授认为:针刺或艾灸(间接灸)风池穴,可以振奋人体一身之阳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阳气盛,气血通,风寒之邪自然容易消散。因此,风池穴的临床运用绝不限于上述这些疾病,只要患者出现阳气不足、正虚邪恋的证候,都可以从风池穴入手。

严教授对风池穴常施以下7种刺法。

风池穴,七种刺法治病各不同

  • 常规浅刺法

1.针尖向鼻尖方向斜刺,主治多种疾病。用1.5寸毫针向鼻尖方向刺入0.5-1.0寸。感应要有局部酸胀,或向头顶、颞部、前额及眼眶扩散,可主治各种头痛、颈性眩晕、耳性眩晕、感冒、不明原因的发热、过敏性鼻炎、副鼻窦炎、耳鸣、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癫痫、颈淋巴结肿大、甲状腺功能紊乱等多种疾病。鼻为肺之窍,向鼻尖方向针刺可增强其祛风散寒、宣肺解表、宣通鼻窍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效果更为显著。

  • 特殊深刺法

2.针尖斜向内上、对侧眼窝方向深刺,主治头面部疾病。取2.5寸毫针,用小幅度捻转法,向对侧眼窝方向靠颈椎深刺,可达2寸以上,针尖所到之处相当于眼窝下1寸。此时多出现较强的针感,循胆经向上,传至耳颞部及头顶部,再向前传至前额,直抵眼部。患者得气后,可感到头痛、头晕、头沉、目眩、面痛、耳塞等症状减轻或消除。

3.针尖向同侧鼻旁平直刺入,治疗中风后遗症。刺法同2,针尖所到之处相当于

眼窝下2.3寸,针感或同2,或向上、下肢及躯干传导。对于中风后偏瘫或半侧肢体麻木等疗效较好。

4.针刺向咽喉方向,主治假性延髓麻痹等症。取2寸毫针向咽喉方向刺入1.5-2

寸。风池穴深层解剖示丰富的血管、神经分布,故针刺可改善椎动脉供血。另外,风池为胆经要穴,“胆主决断”,向咽喉方向深刺,可增强其醒脑开窍,通利咽喉之功效。

5.针刺方向微向外(颞侧),主治偏头痛、重度失眠等症。取3寸毫针,针刺方向对喉而稍向外,进针2.5寸,针感向头部同侧阳白穴放射。风池穴向外斜刺,直达病所,有行血祛风止痛之功效,不仅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效果显著,对肝阳上亢、瘀血阻滞、痰浊上扰、气血亏虚之头痛亦有极好的疗效。

6.针尖向同侧口角下方刺入,治疗躯干、颈项、四肢以及咽喉、气管等疾患。针刺向同侧口角下方,过颈椎,深度可达2-3寸,针尖所到之处,相当于眼窝下3.3寸,此时针感除循胆经上传外,向下可达同侧上、下肢和躯干,局部可传到喉部附近。

  • 透刺法

7.针向对侧风池(风府)透刺,主治颈椎病等症。取2.5寸毫针向对侧风池(风府)透刺,进针1.5-2寸。向对侧风池(风府)透刺,类似于颈椎夹脊穴,可疏通经脉,调和气血,改善脑供血,故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更为显著。

严教授经验:施针者宜气定神闲,抱元守一,仔细感觉针下气血之流动和患者的反应,深刺进针后若无针感,可退针稍变方向再刺入,随着针刺的逐渐加深,可出现第1次针感(浅刺),第2次针感(深刺),后者较前者更为强烈。深刺法对顽固性疾病疗效较好。但是,在进针时,要时时与患者沟通,针感过于强烈的,或患者有眩晕、恶心、出冷汗、心悸等不适症状出现时,要及时停针。

风池穴,七种刺法治病各不同

风池穴的安全深度

针刺风池穴不当所致医疗事故,虽然不及风府、哑门两穴多,但也有报道。针刺过深,位置偏斜可以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风池穴的中间深部为生命中枢——延髓,如针刺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对于风池穴的安全深度,人体解剖学家也做了很多研究。

杨占林《关于风府、哑门、风池穴直刺深度的研究》结果表明:针向对侧眼球方向1-2寸,无进颅危险;②针向前方直刺和针向鼻尖同样深度,以及左右透刺(横刺)更深(50-75mm),亦无进颅危险;③针向对侧耳屏或耳屏前缘方向,最易进入颅腔,此方向与椎动脉从枕骨大孔进颅腔方向相对应。针向对侧耳屏至颅腔的深度如下,左风池(向右耳屏):男性均值(41.21±3.82)mm,女性均值(43.88±4.61)mm;右风池(向左耳屏):男性均值(41.21±3.6)mm,女性均值(43.19±4.71)mm。安全深度应在此范围内。但数据只作为参考,临床运用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考虑个体差异,对瘦人适当减少进针深度,经验不足者还可使用艾灸和推拿手法,假以时日,也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严教授在实践中总结:风池穴的进针方向、深度不同,针感将随之而异,所获效果亦不相同,换言之,要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应采用不同的进针方法。想要验证是否达到治疗要求,则需通过“气至病所”的客观反映来判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