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太极》中国专业太极微刊 陈雄聊太极 伸筋拔骨与抻筋拔骨都是内家拳的练法,有人把伸筋拔骨与抻筋拔骨混为一谈,这是各人理解认识有所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认为伸筋拔骨与抻筋拔骨在太极拳的技术要求上不完全相同,所以在练法上是有所差别的。 骨是人之架,筋是骨之束。筋缩而骨节粘,筋拔而骨节开。通过伸筋拔骨能将骨架周围的韧带拉开,同时保证了筋的弹性,可以使骨架周围的血循环改善和畅通,骨架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同时,可使椎骨周围的神经舒展不受压迫,骨架舒展灵活,为学练太极拳打下相应基础。抻筋拔骨表面上锻炼的是筋骨,实际上也能起到护养肝肾的作用。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功能被激发.对身体与筋骨的健壮当然是非常积极的因素。“伸”(拼音:shēn)是舒展开的意思。“抻”(拼音:chēn)的基本字义是扯、拉长的意思;抻筋拔骨,不是硬性拉伸,要有意识地放长,松开肌肉与关节与肌肉、筋膜。练法上“抻”与“伸”是有内涵差别的,“抻”在自然放松之下比“伸”扯、拉长更长一点,更厉害一些。 在此以恩师林墨根传授的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收势合太极后的收功动作为例,介绍动作中抻筋拔骨的练法。如下所述: 收功第一组动作中有二个抻筋拔骨的环节: 一、两手由风市穴(大腿外侧)经腿前往内相向置于腹股沟前面变成掌心向上好像捧气球的捧势动作,在脚与头的下上(以往下的松沉来推动向上的对拔松去,比如沉提、沉顶对拔劲等)对拉拔长再加上颈部与手掌背的下上对拉拔长,两手松开下沉,由连接胳膊之肩到肘到腕到掌背节节贯穿的往下松落,有点关节脱开的感觉。首先肩关节松开一点,接着肘关节松开一点,腕关节又跟随松开一点,最后推动掌背往下松一点,一点一点的放松,松到尽为止,会有手掌沉甸甸、锁骨与掌背竖向对拉拔长的感觉。 二、两掌心由向上变为向下翻转的掌心向下随着松沉之身势像降落伞下去那样将要结束的定势,在脚与头的下上对拉拔长再加上颈部与手掌心的下上对拉拔长,两手松开下沉,由连接胳膊之肩到肘到腕到掌根节节贯穿的往下松落,有点关节脱开的感觉。首先肩关节松开一点,接着肘关节松开一点,腕关节又跟随松开一点,最后推动掌心、手指往下松一点,一点一点的放松,松到尽为止,会有手掌沉甸甸、肩井穴与掌心竖向对拉拔长的感觉。 收功第二组动作中有三个抻筋拔骨的环节: 一、两手交叉于身体前面分别向上往外侧划弧置于头前上方(手掌心向前),在脚与头的下上对拉拔长再加上肩胛骨与手掌的下上对拉拔长,两手往上松,由连接胳膊之肩到肘到腕到掌心、手指节节贯穿的往上抻,有点关节脱开的感觉。首先肩关节松开一点,接着肘关节松开一点,腕关节又跟随松开一点,最后推动掌心、手指往上抻一点,一点一点的放松去抻,松到尽为止,抻到不能再抻为止,会有肩胛骨与手掌心竖向对拉拔长的感觉。 二、两手臂分别左右平伸(掌心向下),在脚与头的下上对拉拔长再加上胸与手掌的对拉拔长,两手分别左右松开伸直,由胸到肩到肘到腕到掌心、手指节节贯穿的伸直,有点关节脱开的感觉。首先左胸、右胸分别松开一点,接着对应的肩关节松开一点,肘关节跟随松开一点,腕关节又松开一点,最后推动掌心、手指平伸,一点一点的放松去抻,松到尽为止,抻到不能再抻为止,会有胸部与手掌横向对拉拔长的感觉。 三、动作将要结束时两手掌心向内的分别置于大腿外侧(中指贴着风市穴),在脚与头的下上对拉拔长再加上颈部至手掌的对拉拔长,两手分别左右松开垂直,意念手指往地面松,与肩形成对拉。首先连接胳膊之肩关节松开一点,肘关节跟随松开一点,腕关节又松开一点,最后推动掌心、手指垂伸,一点一点的放松去抻,松到尽为止,抻到不能再抻为止,会有手掌沉甸甸、肩部与手掌竖向对拉拔长的感觉。 收功第三组动作中有三个抻筋拔骨的环节: 一、两手臂分别左右平伸,在脚与头的下上对拉拔长再加上胸与手掌的左右对拉拔长,两手分别左右松开伸直,由胸到肩到肘到腕到掌心、手指节节贯穿的伸直,有点关节脱开的感觉。首先左胸、右胸分别松开一点,接着对应的肩关节松开一点,肘关节跟随松开一点,腕关节又松开一点,最后推动掌心、手指平伸,一点一点的放松去抻,松到尽为止,抻到不能再抻为止,会有胸部与手心横向对拉拔长的感觉。 二、双臂上行头前上方时两手掌背对应相向,在脚与头的下上对拉拔长再加上肩胛骨与手掌根的下上对拉拔长,两手松开往上举,由连接胳膊之肩到肘到腕到掌背节节贯穿的往下松落,有点关节脱开的感觉。首先肩关节松开一点,接着肘关节松开一点,腕关节又跟随松开一点,最后推动掌背往上举一点,一点一点的放松,或抻或举到尽为止,会有肩与掌背竖向对拉拔长的感觉。 三、动作结束时定势是双手松垂似直非直的掌背相对,在脚与头的下上对拉拔长再加上颈椎与手掌的下上对拉拔长,两手松开垂落,由连接胳膊之肩到肘到腕到掌心、手指节节贯穿的往下垂落,有点关节脱开的感觉。首先肩关节松开一点,接着肘关节松开一点,腕关节又跟随松开一点,最后推动掌心、手指往下松一点,一点一点的放松,或垂或抻到尽为止,会有手掌沉甸甸、肩部与手掌竖向对拉拔长的感觉。 收功第四组动作有三个抻筋拔骨的环节: 一、初始时两手掌心向内的分别置于大腿外侧(中指贴着风市穴),在脚与头的下上对拉拔长再加上颈部与手掌的下上对拉拔长,两手分别左右松开垂落直下,意念手指往地面松,与肩形成对拉。首先连接胳膊之肩关节松开一点,肘关节跟随松开一点,腕关节又松开一点,最后推动掌心、手指垂伸,一点一点的放松去抻,松到尽为止,抻到不能再抻为止,会有肩部与手掌竖向对拉拔长的感觉。 二、两臂往上抬至平肩,在脚与头下上对拉拔长再加上两手向前伸的同时脊背往后松,首先连接胳膊之肩关节松开一点,肘关节跟随松开一点,腕关节又松开一点,最后推动掌心、手指向前伸,一点一点的放松去抻,松到尽为止,抻到不能再抻为止,会有脊背与手掌横向对拉拔长的感觉。 三、两手往下划“八”字似的两掌向下随着松沉之身势像降落伞下去置于腹股沟前外侧,在脚与头的下上对拉拔长再加上颈部与手掌心的下上对拉拔长,两手松开下沉,由连接胳膊之肩到肘到腕到掌根节节贯穿的往下松落,有点关节脱开的感觉。首先肩关节松开一点,接着肘关节松开一点,腕关节又跟随松开一点,最后推动掌心往下松一点,一点一点的放松,松到尽为止,会有手掌沉甸甸、肩井穴与掌心竖向对拉拔长的感觉。 说伸筋拔骨也好,说抻筋拔骨也好,初学者在对拉拔长的过程中,都得难免用一点力气,有人说这与放松有些互相矛盾啊,然而正是在那个所谓的矛盾中练出了支持太极拳内功的肢体基础,练者得在紧中求松,把所用力气减得尽量少一点。 以上收势合太极后收功动作的抻筋拔骨练法,如能运用到行拳走架中的多数拳势动作,则能提高拳脚的软、韧、弹功夫;还对治疗五十肩痛、亚健康的颈椎炎、肩周炎等关节与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内外粘连的骨科疾病,亦带来好处,比一般的打针吃药和针灸按摩的疗效更好。 再以弓步桩为例,介绍其中抻筋拔骨的练法: 正身弓步在身前松腰落胯、身后松腰塌胯的状态下,在脚与头的沉顶对拔劲再加上后腿髋骨尖与脚的下上斜向对拉拔长,意念以膝腘(俗称膝窝)为中心,小腿松开往斜下伸的同时大腿松开向斜上,一点一点的对拉松开,松到尽为止,抻到不能再抻为止,最后会有腿更有力、脚根入地更深的感觉。在练到位时,如有人细心用手贴摸后腿阴面,他会感觉到小腿肌肉往斜下挪动的同时大腿肌肉向斜上挪动,松沉又挺拔,体现了下盘以垂直的松沉劲为主、斜向撑力为辅的特点,这对于入门阶段的练功习拳是较为实用的。 2018年4月2日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