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624期)

 为什么73 2018-04-03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624期)

2018-04-03 大象中医 大象医友会

任某,女,26岁。2年前因情志不遂致精神失常。发病前先觉胸中烦乱异常,脘腹胀满,坐卧不安,时常悲伤啼哭不能自控,继而两目不睁,呼之不应,移时症消如常人。一周或半月发作1次,通精神刺激则发作更趋频繁。某医院诊为“癔病”,经暗示治疗稍有好转。

近月来诸症加重,精神恍惚,终日烦闷不安,哭笑无常,口渴纳差腹满,尿黄便干。经色黑量少,经期正常。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生姜泻心汤(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彭某,女性,30岁,1965年8月26曰初诊。

因吃葡萄而患腹泻已3天,每曰3次水样便,腹微痛,咽干不思饮,心下痞满,纳差,嗳气,腹时胀满而肠鸣漉漉,四肢乏力,舌苔白腻,脉弦滑。

解说:舌苔白腻,心下痞满、纳差、嗳气、腹泻、腹时胀满而肠鸣漉漉、四肢乏力、下寒。脉弦滑,咽干不思饮,上热。

综合分析:原本中寒,又值外邪相加,中阳不运,饮郁化热,与生姜泻心汤:

生姜12g,干姜3g,炙甘草10g,党参10g,半夏12g,黄芩10g,黄连l0g,大枣4枚。

结果:上药服1剂,腹泻,腹痛止,服3剂诸症好转。(胡希恕医案)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各家论述

 《伤寒大白》:泻心汤五方,三方皆用干姜、半夏、黄连、黄芩,两热两寒,豁痰清热。此方因汗出表解,胃阳虚,不能敷布水饮,腹中雷鸣而下利,故用生姜佐干姜和胃阳,此以痰热方中化出逐寒饮之法。

《伤寒论本义》:雷鸣下利,亦是中气运行不健之故,鸣则为虚,利则为实;痞硬少气为虚,干噫食臭为热。虚热二字,合成此证。此生姜泻心以苦治热,以甘补虚,以辛散痞,为对证之剂也。 

《医宗金鉴》:名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夏散胁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备乎虚、水、寒、热之治,胃中不和下利之痞,未有不愈者也。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