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实之说与阴阳之理相比,哪个好懂一点?

 文苑书店66 2018-04-04



《和美太极》中国专业太极微刊



陈雄聊太极

太极拳昔称绵拳、沾绵拳或软手、化拳,以其动作绵软而又能化解对方来力。根据现有文献得知:陈家沟陈氏家谱档案均无“太极”两个字,太极之名首见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相传太极拳宗师杨禄禅去北京教拳,其高超的技艺让光绪帝的老师、大学士翁同龢折服,他对王公大臣说:“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如猿猱,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圆一体也”,并题写了“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的联句。自此,太极拳之名得以大定和流传。

作为追求体用结合的太极拳爱好者,不妨了解一下绵拳的技术情况,我认为这样由朴化玄对练功习拳有好处,据相关资料介绍:绵拳以柔为主,绵绵延长,是一种均匀柔和、圆活连贯、刚柔相济的拳术。它的运动柔似棉花,形意相随,连绵不断,动作运行处处为弧形,同时劲力寓于其中,舒展沉实,得势则刚,击人以寸劲。在实打中手掌随对方的活动延伸,随对方的劲力柔化绵进,故又称为延手。该拳在精神上要求纯静专一,姿势要舒展自然,动作要轻松柔和,绵绵“延长”,劲力要“柔化绵随”。发力时要沉气猛呼,以胸腰带动两臂,要先肩后臂,完整有序。绵拳技击上的特点是在对方进攻时柔而化之,防后发招。由于这个基本特点,无论在动作上和劲力上都要求先吞后放:吞有收的意思,是防,又称蓄力;放即是发,在吞之后接着进行放而发招。

绵拳的拳理见有虚实之说,没有什么“阴阳”之理。从史料看到,流传陈王廷的主要著作《拳经总歌》中没有“阴阳”之理,见有“缠绕螺旋,柔中寓刚,避实击虚”的阐述。也看到虚实之说能使绵拳出了不少武功精湛的脱俗高手。太极拳先贤认为用“阴阳”之理解读太极拳的核心问题比绵拳的“虚实”之理更透切更完整,所以在太极拳的每招每势中都体现了虚实与阴阳的内在联系。从大道理上说,太极拳的阴阳在拳中表现的形式就是虚实,但虚实不是阴阳,代表不了太极拳的阴阳,只能说虚实是阴阳的外在表现形式。观察客观现实,得知不是很多人都能以正确的“阴阳”之理来指导和印证练功习拳。绵拳在运动中,式式势势皆有虚实,而虚实就是绵拳之根本,亦是太极拳之根本。运行时产生的虚、实,必须有人体的意念、气息、四肢、躯干、肌腱、韧带、骨骼、肌肉等一系列的松弛、扩张、舒展;收缩、松沉、下塌、摺叠等错综复杂、连绵不断、彼此吻合,综合运行才组合成各种各样的虚、实形态。运动中,虚以实为本,实以虚为根,虚与实既对立又统一,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使虚实转化自然,运用自如。为了手、身、步和体内都要分清虚实,首先要认识如何区分虚实。虚与实是相对的,是相比而言的。在太极拳运动中,所谓虚,就是假、空、无或比较轻松灵活的意思;所谓实,就是人们所理解的实实在在或比较沉着充实的意思。这是区分虚实的一般原则。实际上区分虚实的方法多种多样,是个十分细致的问题。

1、以承担体重的多少来区分两脚和两腿的虚实。承担体重较多的脚和腿为实,承担体重较少的脚和腿为虚。

2、以着力的大小来区分虚实。着力较大者为实,着力较小者为虚。

3、以外形的开合来区分虚实。身肢伸展外开时为实,身肢收缩内合时为虚。

4、以内气的收放来区分虚实。内气从丹田外发达于手足,则手足为实,内气从手足内收,归于丹田,则手足为虚。

5、以意念的倾注与否来区分虚实。意念倾注于某部位,则该部位为实;意念不注于某部位,则该部位为虚。当练到吸气能随丹田开合循环时,就体会到了身体内气是实的,骨肉是虚的。

杨澄甫在《太极拳说十要》中指明:“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绵拳也好,太极拳也好,都得明白“虚实”之理。困扰不少太极拳爱好者的阴阳学说,在用阴阳学说的哲理指导练功习拳中,有着诸如“阴推阳,阳带阴”等这样或那样含糊不清、之乎者也的疑惑。而绵拳、太极拳的虚实,是实实在在、两个完分割的实体,虚就是虚,实就是实,根本不存在相互依赖、彼此影响的同一体的概念。对于太极拳初学者而言,讲虚实交替相对容易懂,说阴阳互转就不是那么容易明白了。前辈指出:“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一虚一实。”由此可见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有虚实,通常分为两脚的虚实、两手的虚实、手与脚的虚实、胸部与腹部、胸前和脊背等等,行拳走架和推手对练中始终有虚实的转换。值得注意的是:练功习拳的“虚”,在灵活、松软、轻灵、含蓄的动作中,同时具有灵活多变的游动性的张力,瞬间可以演变为坚不可摧的支撑力,这就是,虚中有实、虚虚实实。练功习拳的“实”,在紧张(不是蛮力拙劲的状态,而是合理运用劲力的状态,比如太极拳名家牛春明说“裹裆的作用在使两腿保持紧张姿态”的那样)、坚实、沉稳、厚重的动作中,同样能随机应变,通过反复的摺叠,就可以顿时空如无力的使对方如临悬崖;引进落空是实中有虚,实实虚虚,变化无穷。在推手当中,明确自己的虚实和判断对方的虚实是较为重要的,适应对方而及时变换虚实的功夫要细练苦练。比如“避实就虚”,理解起来并不难,然而真正做好却绝非易事。

说称谓是绵拳也好,说称谓是太极拳也好,另有重要东西之一的松软还真的不好练呢,不是松懈,亦不是软塌;而是松了沉下,沉了生轻,轻了变灵。比如:两臂如绵裹铁异常松沉,有如软节钢鞭又软又重。身势松得软若无骨的样子不是瑜伽、舞蹈的姿势动作,而是松中有弹力,软中见韧劲。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有个太极拳明师说:“练时紧中松,用时松中紧”;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太极拳理论家陈鑫说:“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难练就难在刚多少柔多少的准确把握上,谓之相济中和,正如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对此深入浅出的说:“用劲不对,不用力不对,绵而有刚对”从练习太极拳的实践可以看出,刚柔相济是运用虚实的较高层次。

 

修改补充于2018年3月2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