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不仅造就了名酒“杏花村”,也产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清明节前后必下雨。那为何清明时节爱下雨呢,今天就为大家说道说道。 传说古代山东即墨(也有说山东栖霞的),一户姓李的农家,夫妻俩辛勤劳作,家境殷实,就是人到中年,还没有一儿半女。这一日,女主人外出,看到一个大如鸡卵的李子,吃了之后,没过多久就有了身孕。可把老两口乐坏了。 所谓怀胎十月,一朝分娩。终于等到临盆的日子,李老汉焦急的等待着,满怀欣喜。可是随着一声啼哭,生下来的不是一个婴儿,而是一个肉球(像哪吒),李老汉一时气愤,看不得这个怪物,一斧头下去,劈开了这个肉球。里面蹦出了一条小青龙,小青龙出生之后,就盘在房梁之上。李老汉更是气愤,又是一斧头,把小青龙的尾巴砍断了。 不管是人还是妖,都是娘的心头肉啊。看着孩子的尾巴在滴血,当娘的心疼。抚摸着孩子,给孩子搽拭伤口。小青龙在娘的怀抱里待了三个时辰,见风就长。没多久就长大了。由于母亲刚临盆,受到惊吓,几个时辰之后,小青龙的母亲就去世了。小青龙给母亲磕了头。由于李老汉把小青龙的尾巴砍断了,小青龙不愿待在家里,离开了山东老家。 小青龙先过黄河,再过渤海,来到了东北黑龙江。小青龙在投胎之前,就知道这里有一条无恶不作的白龙。当时江边住着很多山东人。小青龙就打算为山东老乡除掉这条恶龙。 他托梦给当地的山东人,他跟白龙打斗时,如果翻白色的浪花,就是那条白龙,就往里扔石头。如果翻的是黑色的浪花就是他,就往里仍馒头。沿岸的百姓受够了这条白龙。家家户户做馒头,准备石头。第二天来到江边。 果然,看到江里两条龙在打斗。按照约定,白色浪花就扔石头,黑色浪花就扔馒头。就这样一直打了三天三夜。小青龙吃了馒头之后越战越勇,在百姓扔石头的帮助下,战胜了这条白色的孽龙。从此,风调雨顺。这条江也因为这次打斗而得名“黑龙江”。据说,在山东人在黑龙江里撑船那是一帆风顺。其他地方的人就不好说了。只因为这条江的龙是山东的。 这条没了尾巴的龙,因为父亲姓李,因此也得了个绰号:秃尾巴老李。 好了,故事到此告一段落,下面解释为啥“清明时节雨纷纷”吧。秃尾巴老李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每年清明节都会回山东老家给母亲上坟。龙只要一动,那就要携风带雨,因此,没到清明节,都会因为秃尾巴老李给母亲上坟的缘故而下雨。 春雨贵如油,农人们也是格外期盼这个秃尾巴老李给母亲上坟的日子。 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的解释。清明是春天的倒数第二个节气,距离立夏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正是热气上升,冷热气流交替频繁的季节。冷热交替自然就容易下雨啦。 今年的北京是特例啊,别的地方都是雨纷纷,北京是雪纷纷。这个季节下雨是难得的,欢迎来北京看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