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九节 补脾益寿法

 学中医书馆 2018-04-05
第九节 补脾益寿法 [概述] 补脾益寿法,是根据。虚者,正气虚也”的理论而立 法。历代养生学家在运用补脾益气、培补后天以登上寿方面,积 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诚如明代太医、养生家龚廷贤云:。四时宜 制健脾理气补养之药。。所制“阳春白雪糕”一方,用山药、茯苓、 芡实、莲肉,糯米、陈仓米、白沙糖共为糕饼。并谓“凡老年之 人,当以益元气,健脾药为主。每日3次,不可缺此糕也。”因 此,运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扁豆、山药、黄精、大枣、 炙甘草等补益脾胃药物组成方剂,防治老年虚损性疾病,延缓衰 老过程,达到抗老益寿作用是有效的方法,也是脾胃学说广泛应 用于防治老年虚损性疾病方面的具体体现。 [常用方剂] 1.四君子汤(见健脾益胃法) 2.补中益气汤(见补气升提法) s.补益资生丸(《清官廷保健医方}) 本方由党参、白蔻、谷芽、建莲、桂枝、藿香、川连、泽泻各 60克,炒白术、炒苡仁各180克,陈皮、山楂、神曲,茯苓,山 药,芡实、扁豆各120克,甘草30克组成。焙干研细末,蜜制为 丸,每服9克,早,晚白开水送服。功能健脾胃,益气血,和五 脏,理诸虚。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多因食少,体倦面黄, 纳呆腹胀,大便不调,虚损劳伤等证. 本方乃由参苓白术散合资生丸加减而成。老年人正气亏虚,脾 胃元气不足,抗病力弱,往往出现气血阴阳失调,诸虚不足的证 候。故本方以党参,白术,茯苓、薤米,芡实,山药、扁豆健脾 益气,苡仁、白蔻、泽泻健脾渗湿,山楂,神曲,谷芽,藿香, 陈皮开胃健脾,桂枝调和营卫,黄连清热燥湿,甘草调和诸药, 实为调理脾胃,抗老益寿之良剂。它如参苏饮、小建中汤,香砂 六君子汤等调补脾胃之剂,也可根据不同防治需要,以化裁选 用。 . (主治病证) 1。老人感冒 《养老奉亲书}云:“上寿之人,气血已衰,精神减耗,风邪易 乘,百疾易攻。”外邪一旦袭表,正虚无力抵抗,风伤腠理,便成 疾患,感冒发生。 老人感冒的治疗,不同于青壮年,因青壮年感冒可发汗解表, 疏风宜邪,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是也,惟对老年之人则不 尽然,前贤有训可鉴。如{续名医类案》载一老妪,风寒客表,服 发散之药,至气息奄奄。伤寒客表,服发散之药,何以致人于 危?《伤寒论}多有警句,并设禁汗条文,告戒后人虚而误汗,损 其真气也。是以对老人感冒的治疗,最相宜者,乃补土生金,扶 正解表,方可无虞。明。虞天民有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补 中益气汤,从六经所见之证加减用之”,诚为老人外感辨治,金针 暗度之法。 2。老人咳喘(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老人常见疾病,多由反复感冒或急性气管炎 迁延失治而来.发病之困乃脾虚及肾,上损于肺.临床以咳喘咯 痰,呼吸气促,动则加剧,畏寒背冷,腰膝酸软,纳食不香,舌 淡苔白,脉沉少力为主要表现。治宜健脾温肾,补土生金,摄纳 平喘。药如党参,黄芪,茯苓,陈皮、山药,附片、熟地、冬花、 巴戟。喘甚加沉香、五味子、胡桃肉,蛤蚧之类。 3.老人胃痛(消化性溃疡) 老人胃痛,以脾胃虚寒居多。空腹疼痛,得食则减,喜温喜 按为主要特征。乃由脾阳不振,寒从中生,脉胳失养所致.治宜 虚则补之”,“寒者温之”。小建中汤加良姜、吴芋之类。若伴有 出血,加血余炭、阿胶、儿茶,反酸加乌贼骨,煆瓦楞子。 4.老人胸痹(冠心病) 老人胸痹之作,多由年老体虚,久病中气受戕,脾胃纳化无 权,以致营血亏虚,脉道不充,脾病及心,血流失畅,胸阳不振, 心失所养所致。临床以胸闷心痛,心悸气短,纳食减少,肢重困 倦,舌质淡胖,脉濡细或结代为主要表现。治当健脾益气,通阳 化瘀。黄芪建中汤合括蒌薤白白酒汤或枳桔姜汤化裁。尤其在恢 复期,调理脾胃健脾养心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用之适当,不仅可 控制症状的复发,增强抗病能力,延益寿命,而且对心功能的改 善,也有良好效果。 5.老年眩晕(高血压) 高血压是老年病之一,属中医“眩晕”范畴。年老之人,脾胃 虚弱,运化无权,不仅直接影响气血的盛衰,而且还会导致湿痰 内生,脂质代谢紊乱,发生本病。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发生,不外风,火、痰、虚四因,然究 年老之人分析,仍以虚、痰两因居多。虚者脾胃虚也,痰者脾虚 生痰为患也。是以高血压因于脾病及心,或心累及脾者,宜调理 睥胃为主。笔者对脾虚痰湿所致眩晕、乏力,纳差、肢体麻木, 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之高血压,常以六君子汤加草决明18~ 24克,丹参30克,钩藤15,-'20克,胆南星5克,天竺黄3克,夏枯 草30克,炒山楂18克,投之常获良效。 6。老人中风 老人中风之治,应把握病机于病现之先,方为高手。痰瘀未 作,气火未升之际,应予培补脾胃之元气,佐以补血填精,顺气 活血通络之品,对于截断病变的发展或控制疾病发展很有裨益。 笔者常以丹参、党参各30克,黄芪、制首乌、白芍、稀莶草,茯 苓各15克,焦白术12克,熟地18克,枸杞21克,地龙10克,炙甘 草3克,可获一定疗效。如治张某,男性,64岁。素体脾弱,眩 晕不已,血压180-240/110一160毫米汞柱之间。诊前3天,因 情志不遂,头晕脑胀加重,左侧肢体及唇舌发麻,步履不稳,神 疲纳减,舌淡苔白,脉弦细弱。证属中风先兆。遂以上法,药进 工。剂,眩晕大减,除左侧肢麻外,余症基本消失。原方加嫩桑枝、 秦艽各18克,续进7剂,诸恙悉除,血压136/88毫米汞柱。 7.老人水肿(慢性肾炎) 水肿一病,多重治肾,然老年之体,脾,肺两脏也不可忽 视.尤以脾土更为重要。盖脾主中州,灌溉四旁,老年脾胃已衰, 运化水湿无权,土不制水,水气泛溢,水肿发生。脾病及肾,肾 阳亏虚,又可出现火不暖土,脾失温煦,脾虚益甚,导致病机上 的恶性循环,水肿反复不愈,这便是老人水肿的病理特点。因 此,补脾制水.不可忽视.前人谓补肾不如补脾,于此亦有指导 意义。但究临床而宫,水肿每脾肾两虚多见,故在治疗时,或以 补肾为主,或以补脾为治,总以病机审因而论,不可固执一端也。 笔者常以党参、黄芪、炒白术、茯苓、益母草,赤小豆、泽兰, 枣皮,熟地、枸杞,玉米须、防己、熟附片等组成验方,治疗老 年慢性肾炎水肿,多能获效。 8.老人虚淋 对淋证的治疗,前人谓“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 补而愈盛。”(《证治汇补})此即淋证忌补之说,笔者认为,淋证忌 补,指实证,虚者不在此列。老人之体,其淋虽貌似实证,多由 中气下陷,或肾虚下元不固,导致膀胱气化不及所致,与湿热蕴 结迥然不同,治当以补为用, 以补开塞,补脾利窍,老人淋证总 以补而通也。补中益气汤加补骨脂之类。 9.老人便秘 老人便秘,除责之肺气亏虚,不得肃降,大肠传导失职,或 肺津不足,大肠失润外,中气不足,脾胃虚弱,升降失司,腑气 不行乃是老人便秘之主因。因脾胃虚弱,土不生金,则肺金亏虚; 一则脾升胃降,脾胃不足,当升不升,当降不降,中焦斡旋气机 失司,导致腑气不通,大肠传导不力,便秘之证发生。故治疗大 法当健脾益气,气机通畅,复脾升胃降之职,大便自通也。 [临证心得] 目前认为人体衰老的原因和机理是十分复杂 的,不可能以单一原因或单一机制予以解释,而是由许多因素加 诸全身器官,互相影响的结果。 中医理论认为,衰老与心、肝、脾、肺、肾五脏相关,其中 尤以脾、肾最为密切。<医宗必读》云:“后天之本在脾,……谷入 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生者 也。”人至老年,脾胃已衰,纳化少权,气血少生,五脏六腑必受 其影响,衰老由此发生,《内经》说的“五七阳明衰,面始焦,发始 堕”,便是人体由强壮向衰老发展的过程。 人体的生命活动靠营养物质的供给,这种营养物质,中医称 之为“水谷精微”,即现代医学所指的蛋白质、脂肪、糖、各种微 量元素之类。这些水谷精微的来源,全赖胃的受纳,脾的运化, 可见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一一水谷精微的吸收和散布。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体衰老的发 生,与某些蛋白质的缺乏与变性,以及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如 锌、铁、铜等的摄入不足及减少相关。如通过补脾的方法,运用 补脾的药物如黄芪,党参,山药,炒白术等,俾使中焦纳化有执, 气血能生,脏腑得养,则可延缓衰老,防治疾病的发生。 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是五脏六腑之根,生命之 本。元阴足,肾气充,则正气强,不易衰老,衰老的过程也缓慢; 反之,肾气弱,肾阴亏,衰老往往提前,且速度亦快.所以<内 经}云:“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 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 脾之与肾,一为后天,一为先天,先天之精靠后天化生的水 谷精微充养,后天又赖先天肾阳的温煦,后天养先天,先天滋后 天。因此,从调补脾肾入手,不仅能防衰老,治疗各种老年性疾 病,而且还能延年益寿。 衰老的表现,受体质禀赋,疾病的有无,以及精神因素,饮 食的调节等诸因素的影响。从脾肾而论,脾虚则食少纳差,肠鸣 腹胀,大便稀溏或便秘,四肢乏力,肌瘦而干,舌淡胖嫩,边有 齿印。肾虚则筋骨酸软,腰膝无力,记忆力减退,头晕耳鸣,耳 聋,头发枯脱,牙齿松动,若偏于阴虚,则见五心烦热,失眠、 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若偏于阳虚,则见面色眈白,畏寒肢 冷,喜热饮,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迟。笔者体会,治疗老年 虚证,在补肾的同时,尤应注意扶脾。因为高年肾亏,一时难复,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不仅人体脏腑组织器官有赖于 脾胃生化的水谷精微以濡养,而且所施的补益药物,也必依赖脾 胃的受气取汁,才能发挥疗效。从这个角度出发,补脾应重于补 肾,补脾得法,也有利于肾。所以,<养生奉书》指出;防老延 寿,注重调脾,注重食疗,“此养老人之大要也”。清代何梦瑶 {医碥》亦提出“老人尤以脾胃为主”的观点,亦是此意。常用药物 如人参、党参、黄芪、炒白术,山药、黄精、玉竹、莲米、苡仁、 枸杞、甘草等,使脾胃得补,中气充旺,上交于心,下充于肾, 肝肾得养,心肺能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