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节 补中益气法

 学中医书馆 2018-04-05
第二节 补中益气法 [概述]补中益气法,又称补脾益气法。本法是根据“损者益 之”、“劳者温之”的理论立法,故临床常选用党参、太子参、炒白 术、陈皮、黄芪、茯苓、升麻、当归、柴胡、甘草等药物组成方 剂,以治脾气不足,运化失司所致诸证。凡少气懒言,肌肉消瘦, 肢倦乏力,腹泻便溏,气虚便秘,中虚眩晕等证,皆可用本法治 疗。 [常用方剂] 1.参苓白术散(见健脾益胃法) 2.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净) 本方由炙黄芪(劳役、热甚3克)、当归、白术各10克,人参、 柴胡各6克,升麻、陈皮各5克,炙甘草3克组成。功能补中、益气, 升阳。主治中气下陷,气虚发热,自汗出,渴喜热饮,少气懒言, 体倦肢软,面色既白,大便稀溏,脉虚无力或脉洪而虚,舌质淡, 苔薄白,以及一切中气下陷之证。 本方为中气下陷,以及由此而并见的中气不足,摄纳无力所 致诸证而设。故方用黄芪、党参(人参)、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 当归补血,陈皮理气,柴胡、升麻升举下陷之清阳。诸药合用, 共奏补中益气,升举清阳之功。诚如李东垣说;“内伤脾胃,乃伤 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 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 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盖甘能除火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 今立补中益气汤。”李氏这一论述,不但阐明了补中益气汤之作用 除补中益气外,还体现了升阳、甘温除热,以治气虚发热之功效, 而且对于区别外感与内伤发热的辨证、病机、治则以及用药禁忌 都作了原则的论述,这对理解补中益气汤和指导临床用药均有俾 益。 [主治病证] 工.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乃指排便次数增多,便溏或水样便。现代医学的慢 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肠激惹综合征、小肠吸收 不良综合征等疾病往往亦多以慢性腹泻为主要症状者。 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肠,大小肠的受盛、传导功能又与脾 胃相关,因为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主通降,脾升胃降的 功能,亦就是消化、吸收、排泄功能的概括。中医认为“大腹属 脾”,故言脾胃者,即包括大肠,小肠在内的腹腔脏器消化,吸收、 排泄功能,故通常谓泄泻不言肠而言脾胃,正如张景岳说:“泄泻 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对于腹泻的辨证,首当分虚实,虚者病势缓,病程长,腹痛 轻,痛时短,腹柔软,痛喜按,实者病势急,病程短,腹痛重, 痛泻交作,腹痛拒按。临床上慢性腹泻多为虚证。若论治疗,实 者以祛邪为主,虚者以补虚为要。《医宗必读》虽有淡渗、升提、 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等治泄九法,然概 言之,不越虚实两途。因此,对于慢性腹泻的治疗,当以补中益 气,健睥止泻为法。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加减,确是中的。 但就临床而言,病证有轻重,体质有差异,故又务必随症加减。 大抵泄泻稀水、肠鸣、小便少者,加车前子、防己、蚕砂、防风, 矢气粪遗者,加诃子、肉豆蔻,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者,重用黄 芪、党参,加赤石脂、罂粟壳、五倍子、乌梅,虚寒俱重,完谷 不化,腹痛隐隐,四肢不温,加附片,干姜。笔者体会,本病久 焉,虚多实少,难图速效,应宗有方有守的原则,按疗程用药治 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2.眩晕(原发性低血压) 原发性低血压又称体质性低血压。临床以血压低于90/60毫 米汞柱,伴头昏眼花,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 无力为主要表现,属中医“眩晕”范畴。 本病的发生乃脾虚为由,气血不足使然。当补中益气,助脾 运化,脾胃得健,纳化有权,气血能生,心脑得养,眩晕可除, 血压可升。笔者曾用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加砂仁6克(后下),治 疗体质性低血压眩晕18例,升压效果良好。 3.狐惑(白塞氏综合征) 白塞氏综合征又称口、眼,生殖器综合征。临床以口腔损害 (复发性口疮)、虹膜睫状体炎,生殖器部位疼痛性溃疡为主要特 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狐惑”、“口疮”、“阴浊”范畴。 本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过 敏、感染及内分泌和精神因素相关。中医则认为乃湿热内蕴,损 伤元气所致。盖湿热内蕴,不得透泄,郁而生火,火性上炎,灼 蒸于上,则口疮发生,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湿热下流,灼伤阴 部,则会阴部疼痛溃疡,热伤阴液,肝阴不足,目失滋荣,则眼 目昏浊。疾病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元气损伤,。火与元气不两立。, 脾虚“阴火。上冲,则更为缠绵难愈。 本病的治疗,可选用《金匮要略》甘草泻心汤合赤小豆当归散 加减,外以苦参汤煎水洗患处,内外合治,可收良效。若因于脾 胃虚弱,元气损伤,“阴火”上冲所致者,又宜补中益气汤重用土 茯苓、加赤小豆,生甘草等。 4.脾虚舌纵症 舌纵一症,乃舌常伸出口外,内收困难,或者不能收缩,流 涎不止,谓之舌纵。本病的发生,多由内火炽盛所致。如<中医 临证备要}云;“伸舌长吐出口外不收,名曰‘舌纵’,由内火炽盛 所致。”但临床所见,并不尽然,亦有因中气不足所致者也,其证 舌淡不红,脉虚不数,可资鉴别,宜补中益气法。 5.脾虚便秘 便秘一证,多责之脾胃。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为气机斡 旋之枢纽。脾胃虚弱,升降失常,大肠传导无力,腑气不通,则 便秘发生。可用生白术健脾益胃,升降脾胃,酌加升麻、火麻仁之 属升脾阳,降浊阴,投之则效。笔者用此法治疗气虚便秘79例, 一般投药1-2剂,大便即通,3—5剂则愈。 应用生白术治便秘,古书早有记载。如《大明本草}云.生白 术。治冷气痃癖气块,妇人冷症瘕”。若临床根据个体差异及兼症, 或佐以润下,或兼以行气,或与补气之品,升阳之属同用,可奏 同功异曲之妙。如治男性余某,36岁,患胆结石术后损伤中气, 遂觉腹胀,乏力,术后3日大便一直不通,虽有便意,但排便困 难投生白术45克,党参、火麻仁各12克,2剂便通,腹胀除,四君 子汤调理善后。 6.白浊(乳糜尿) 本病临床以小便混浊,白如泔浆,尿时多无疼痛为主要表现, 辨证论治多从虚实两途。实者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行,证见脘 痞口渴,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宜清脾化湿,萆藓分清饮化 裁。虚者阴虚、肾虚、脾虚也。肾阴亏虚,热灼膀胱,证见心烦 口渴,舌质红,脉细数。宜滋阴清热,知柏八味丸加减。肾阳亏 虚,气化不行,证兼面白肢冷,舌淡脉迟。宜温肾固涩,《沈氏尊 生书》鹿茸补涩丸加减。脾虚者,中气不足,精微下流,证兼少 气懒言,舌淡脉弱,宜补中益气法,补中益气汤增损,笔者用此 方加芡实、五味子、石菖蒲、益智仁、萆藓等,常获良效。 7。产后癃闭 产后癃闭,又称产后小便不通。临床常分气虚、肾虚、气滞 三型辨证论治。补中益气法适用于气虚癃闭。 ‘ 气虚癃闭,多由体质素弱,产时失血过多,气随血耗,损伤 中气,中虚则运化无力,气化失司,水液不化,故小便不通也。 其证小腹胀满,小便不通,或点滴难下,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面色少华,舌淡脉虚。治宜补中益气,通利小便。笔者常以补中 益气汤加通草、肉桂,治疗产后气虚癃闭,一般3—4剂获愈。 [临证心得]治病之道,以证立法,以法统方,以方选药是也。 补中益气汤原方诸药均在一钱以内,全方以黄芪为主药,也仅五 分之多,病甚热甚也只不过用了一钱,此剂之轻之原因,乃李氏谓 之脾主升清,药以轻剂助脾升清之功矣。东垣组方之旨,可谓良 苦。据考正,东垣用脾药之轻,与剂型有关;观东垣补脾诸方, 多系散剂,丸剂,故用量见轻。后人用药,有剂量增加的趋势, 如从补中益气汤化裁的。举元煎”,张锡钝氏的“升陷汤”,剂量大 至数倍,乃是根据临床见症和习惯用药而定。笔者在使用黄芪为 主药时,其量也有达30克以上者,它对升提中气,确有独到之功, 若与升麻,柴胡、桔梗配伍,则提升之功更为显著。 关于补中益气汤退热,则功在柴胡、黄芪台用。盖柴胡乃少 阳发热良药,与黄芪同用,则能退气虚发热。气虚发热,若单用 柴胡对脾虚发热则少有退热之功,而伍以黄芪,则有神功,此乃 中药配伍之妙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