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心学》与《道德经》,哪一个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cqyuanye 2018-04-05

如果拿儒释道说法来套的话,《论语》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阳明心学》属于玄学,应该受益于佛教玄学的影响,可归类于“释”;下意识会做不算,老子以后2500年就没几个真懂为人无为的自然之道,《道德经》被普遍解读为关于清静个人的养生之道,离道德伦理差了十万八千里。

一切传统文化的思想来自群经之首《易经》,易经总结了自然万物阴阳两素纷繁变化的八八六十四个经典模式。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发现了自然之道的不变模式,抑阳杨阴、无为而不争,动机与易经的趋吉避凶相一致,老子恰恰选择了无为而不出门,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搓其主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有几个文人学士读出了老子不出门遂无去死地的谜语?与不出门或者潇洒出世的仙人相反,孔子是个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圣人。事实上,没有孔子,你我都不会懂得或下意识会做老子之道,因为孔子之道就是入世有为地实施无为之道。仁就是社交言行不害人,怎样才能做到绝对不害人不伤人?礼让、无为。义就是社交礼仪助人、立人、达人。为什么儒家用仁、无为来管制义、有为?因为义控制不好助人可以转变为害人。不妨去找个现实生活甚至国际外交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道家和儒家的自然伦理之道。

王阳明是位明代建功立业的儒学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心学与宋代理气学一样,属于超越了先秦道学、儒学自然伦理范畴的新儒学。要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还需正本清源,回到易经原教旨和先秦的道德经、论语。与佛学一样,宋明理气心学均为超自然的玄学。算心学一经,三经相比,如果道学是语气玄乎的道德确定,论语应该是社交妥协的伦理确定,而理气心学则都是语气确定的真玄乎。现代文人学士不见得共享如此认知,因为他们至今还看不懂西学的本质。西学是中国学界小房间里的一头大象。西方神学,特别是形而上学才是货真价实的超自然玄学,因为它可以逻辑论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