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锁骨骨折的固定方法及治疗 | 骨科基础

 昵称P2u81 2018-04-05

▲长按识别二维码,优惠报名


应用解剖


  •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是联系肩胛骨与躯干的支架。锁骨呈‘S’形。锁骨由外向内逐渐变粗,内1/3呈三角形,中1/3与外1/3交界处则变为椭圆柱形,而外1/3又变为扁平状。



  • 锁骨内侧段有胸锁乳突肌、胸大肌附着,外侧段有三角肌、斜方肌附着。

  • 近段上移

  • 远段下移

  • 彼此重叠



解剖特点


  • 锁骨的下方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静脉。



病因病机


1、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但以  间接暴力较多见。

2、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多因肩后外侧着地,多发生于锁骨中外1/3处,骨折呈斜形或横断形,近端向后上方移位,远端向下移位,两骨折端重迭。



3、幼儿骨质柔韧,多为青枝骨折,骨膜仍保持联系。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骨折端往往向上成角,状如弩弓。

4、骨折片向下向后移位时,可压迫或刺伤锁骨下的重要组织,造成血管、神经损伤或血、气胸。

5、锁骨内1/3骨折少见,多为直接暴力造成。



诊断


1、有肩部外伤史。

2、主要症状:伤后患肩内收下垂,头部偏向患侧、下颌偏向健侧,多见用健侧肢体托扶患侧肢体。

3、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骨折分型


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弧形。

2、横断型骨折:多见于成年人,骨折端可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前下方移位。

3、粉碎性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并发症


1、锁骨下动脉损伤----上肢血循障碍,桡动脉博动减弱或消失。

2、臂丛神经损伤----(1)外侧索损伤:胸大肌、上肢前面肌肉麻痹、萎缩,前臂桡侧皮肤感觉障碍,屈肘、屈腕和前臂旋前肌力减弱。–(2)内侧索损伤:前臂屈肌和手内在肌萎缩,上肢内侧、手部尺侧皮肤感觉障碍,手指不能屈伸、拇指不能对掌、对指。–(3)后侧索损伤:三角肌、上肢伸肌萎缩,肩部外侧、前臂和手部背侧皮肤感觉障碍,肩关节不能外展,肘、腕关节背伸无力。


治疗方法


1、治疗思路:锁骨骨折的复位不必强求解剖复位。大多经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很少需要手术治疗。


2、治疗方法:无移位或小儿青枝骨折用三角巾悬吊1~3周。有移位骨折应行手法复位、外固定。


手法复位


1、体位: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

2、扳提术者以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胸伸肩,此时骨折移位可改善,如有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矫正。


固定方法


1、三角巾悬吊固定:适用于幼儿青枝骨折或其他不全骨折,悬吊2-3周。



2、横“8”字绷带固定法:腋下垫以棉垫,用绷带从伤侧背部经肩上、前方绕过腋下至肩后,横过背部,经对侧肩上、前方绕过腋下,横回背部至患侧肩上、前方,如此包绕8~12层。



3、斜“8”字绷带固定法:固定时两腋垫以棉垫,用绷带从患者伤侧肩上经肩前方绕过腋下至肩后,回至肩上方,横过胸前,绕过对侧腋下,横过背部,绕回至患侧肩上、前方,如此反复包绕8~12层。



4、双圈固定法:将事先准备好的2个固定圈分别套在两侧肩部,从背后拉紧固定圈,用短布带将两固定圈的后下部紧紧扎住。用另一短布带松松扎住两圈后上部,用一长布带在胸前扎住两圈前方。



内固定术


适应证 

1、锁骨外骨折伴喙锁韧带断裂。

2、骨折块压迫邻近的血管神经如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者。

3、锁骨开放性骨折。

4、伴有多发性损伤的锁骨骨折,尤其伴有同侧上肢创伤、双侧上肢骨折或者有移位。

5、不能接受可能存在畸形愈合后的隆起外观要企业手术者。

6、闭合复位后不稳定或复位失败者。


主要:克氏针,钢板螺针,钢丝。


手术步骤


1、切口:以骨折为中心,在锁骨前上缘作横切口。



2、沿皮肤切口切开皮下组织及颈阔肌。


3、平行于锁骨切开骨膜,将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及斜方肌由锁骨上缘作骨膜下剥离,再沿其下缘剥离胸大肌及三角肌,即可显露骨折端。



4、牵开骨折端,探查锁骨下血管、神经压迫及损伤情况,如有压迫给予解除,如有血管、神经损伤作修补缝合。游离外侧骨折端后,用2枚克氏针逆行交叉钻出肩峰,复位后再将此2枚克氏针由外向内顺行钻入内侧骨折段。




5、用钢板固定时,在骨折复位后,依锁骨的外形将选择好的钢板折弯,使其跨越骨折线并置于锁骨的前侧。用挡板或骨膜剥离器保护好锁骨下血管、神经及胸膜顶。用持骨器固定后,用手摇钻钻孔,螺钉固定。螺钉长度以穿过骨皮质为易,不可过长。 



术后护理


1、病人固定期间,站立行走时要求病人双手叉腰,昂首挺胸,这样骨折断端在外固定及病人的配合下才能稳定。2、睡觉时头部不能垫枕,要把枕头垫在背上,不能患侧卧位。3、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患侧上肢血运情况,防止神经及血管的压伤。

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