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届“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选登之31 教育的温度

 新用户0055Uznz 2020-08-12

教育的温度

---读《做有温度的教育》有感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以爱为圆心,师生手牵手为半径,共同走向圆满。在我们的一生的教育事业当中,应当把“爱”放在心尖,和我们的孩子一同走向美好的未来。前辈如云,魏书生、于漪、余映潮,他们一生耕耘三尺讲台,从无怨言并且用自己的一生实践出教学理论的新高度。在巨人的肩膀上,我看到了自己的无知,更加看到了自己应当拼搏奋进的地方。而今天,当我手捧《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的时候,深刻反思自己浅浅的几年教学是否将“温度”落实到每一处。“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在这本书里,看见了前辈的光芒,也剖析了自身的缺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遇见此书,如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灯塔,指引我前行。

方华说:“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会有温度,才能称为为了孩子的教育,才不是生存技能的训练场。”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依据这些规律因材施教,让孩子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和成长,这样的话语我们平时都在说,甚至都成了一种“职业术语”,达到了朗朗上口的地步。问题是,当我们在说这些的时候,是否认真思考过,我们真的了解孩子的生长规律吗,我们是按照规律来实施教育的吗?

方华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孩子画画的故事。孩子通过笔、纸、墨等材料绘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内心对外界的看法给表达出来的过程。绘画作品呈献给我们的,可能是线条、色彩、人物与景色等的构图,但其背后承载着的是孩子的思维,是他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方华的好友平时喜爱画画,也经常教孩子们画画。这位朋友的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让孩子们在一起玩,给孩子们提供纸和笔,让他们随意绘画和表达,孩子们在画画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每个人拿笔的姿势不一样、对一件事物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他们之间就会有讨论、有争执,希望老师能够给予指点。这样的教学方式看起来比较费事,效率比较低,孩子在一段时间里也不会有让人眼睛一亮的作品出来,但每一件事情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探索和尝试。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做法、想法。

这位老师的教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给孩子设定统一的标准和模板,让孩子尽最大可能是表达自己的内心,也借此去发现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很赞同这位老师观点:“孩子画画首先是因为好奇,好奇自己能画出不同的画。其次是出于自豪,自豪自己能画出独一无二的画。最后是展示,展示自己脑海中的人、景、物、色彩、形状。”因此,当我们看到孩子画的黑太阳、竖着长的眼睛,两个嘴巴、水往高处流的河、没有轮子的火车、长在地上的苹果时,请不要嘲笑他们,也不要去帮助和教育他们,因为和不仅仅是画,里面还有故事,有他们的梦想和创造。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孩子小的时候,孩子学的是国画,在初期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很有兴趣的。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之后,老师就开始让孩子们临摹了,隔上两三周的时间,教师就会在课堂上展示出一幅作品,让孩子们“比葫芦画瓢”,画的好的作品还会帮助裱出来,以此来让孩子获得一种成就感。在老师的“启迪”下,我在家里陪着孩子画画,也常常会要求孩子临摹的要越像越好,至于孩子内心的思考,他的创造性的表达方式等,都会受到批评和制止。时间长了,孩子感觉到这不是自己在画画,是在实现老师和家长的意图,绘画的热情也就降低了。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我觉得如此的环境部适合孩子,换了一个别的画画老师。另一个画画老师教孩子们画自己心里想画的东西,让他们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更加喜欢画画了。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片云推动一片云,一颗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上天的恩赐,是无数孩子的信任。做一名教师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是一把希望之火,若想要这火苗生生不息,就应当用你、用我、用他的温度细心呵护、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你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当学生喊你第一声“老师”的时候,为人师表为职,予人温暖为责。

 作者系:浦江县中余乡中心小学 周晨幻


做有温度的教育 
方华 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