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幕遮》周邦彦

 江山携手 2018-04-06

切入: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苏幕遮》,大家把课本翻到第50页.先请大家一起诵读一下这首词.. (生读)

问题一大家诵读完这首词,下面请同学来说一说词人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回答)

(总结)表达了羁旅愁绪(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故乡遥,何日去).情感的基调是伤感低沉的.因而在语速上要缓慢,低沉,绵长.

串讲:大家都知道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所以词也是非常讲究韵律美的. 《苏幕遮》一词押仄韵到底,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韵脚和重点词的重读,结合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即气韵,读出作品音乐美和情韵美.下面我们结合刚才的分析,再来读一遍这首词吧.(生读)

串讲:很好,大家的这一遍朗读明显比初读好了很多,可见有意识的注重韵脚和情感基调对诗歌的朗读会起到指导作用.

问题二: 作者的情感是需要一些外在的景物来寄托的,所以我们先来看上片,请大家谈谈你对上片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生答)

板书:

燎香图     室内        燎沉香,消溽暑   沉闷

                                 潮湿,湿润的暑气

鸟雀呼晴图过渡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欢快

                                    拟人的手法

风荷图     室外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欣喜

                                            动态美,力度美

注意点:当学生涉及风荷图,结合提问三:怎么解读这几句对荷花的传神描绘呢?(学生三到四位)

总结:当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在红艳的初阳的照射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一一摇曳生姿,只一个字就将荷花的动态美,向上挺立的力度美刻画的十分传神.

串讲:“叶上初阳干宿雨”是词人来至户外之所见。“初阳,接“晴”“宿雨”承“溽暑”。荷叶上反映出旭日的光彩,进一步把“晴”字形象化、具体化了。“宿雨”的被蒸发、被晒干,不仅在点染“晴”字,同时还扣紧“溽暑”这一季节特点。

串讲:“燎沉香, 消溽暑”作者刚刚醒来,便嗅到昨夜点燃的沉香仍弥漫室内,那使人感到闷热潮湿的暑气,已经消失。

 “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溽暑消失,天气放晴,故鸟雀也十分活跃,从争噪的鸣声之中透露出雨后新晴带来的喜悦.“侵晓窥檐语”,是对“呼晴”作进一步的补充。作者听到鸟雀的欢叫之声以后,由于关心天气的阴晴,他立即睁开眼帘朝窗外望去,首先看到的便是雀儿们映着拂晓的晨曦,立在屋檐上往下窥视,一边彼此叫个不停。“窥”将鸟雀在晨曦微露中活灵活现的神情描摹地很到位;“语”,在这里不光是鸣声,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摇头张口与尾部翕张抖颤的动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赞美这几句说:“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提醒课文注释:富丽精工)                                                                              

学生回答完问题三后,教师进行上片小结

在一个闷热的夏初新雨后的清晨,作者由眼前的实景不断地转换而情随景异,情感变化巧妙:由燎香消暑的沉闷到鸟雀呼晴的欢快直至风荷摇曳的欣喜.

到上片结束,词人的情感已经发展到了高潮,那么他的下片情感走向还能怎么发展呢,我们一起来看下片.下片作者重在抒发羁旅愁绪(教师读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问题四:浓重乡愁词人需要有情感的依托,他是怎么排解这一浓重的乡愁的呢?(学生回答)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作者再现了童年时的结伴嬉戏画面,不直说自己思念家乡,而从友人角度落笔,反写不知道旧友是否记得,江南五月,众人结伴划船进入荷塘深处(即芙蓉浦).而今又是一年五月天,在外羁旅的词人, 只能“梦入芙蓉浦”,借梦境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使作者思归之心得到片刻的满足。

串讲:这种反写的手法是我们在古典诗词阅读中经常会遇到的,不防一起来看看:

问题五:举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分析这首诗的反写手法.

(学生回答)

作者宦游在外,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作者却不直说自己冬至日形单影只地思念家中的亲人,而是通过设想家中亲人深夜难眠念叨自己这个远行人来表达自己思家的复杂细腻情感.

串讲:至此我们可以理清作者的内在情感脉络了:由上片的沉闷到欢快再到欣喜,达到高潮,继而再由愁思到最终的排解,正是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再把全词按照感情基调的变化,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串讲:把握了这首词内在的情感走向,

问题六:作者上片的写景与下片所抒发的羁旅思乡之情是怎样融汇贯通的呢?(学生回答)

作者选用风荷作为了纽带意象,构建起上下片之间的桥梁,又和下片的芙蓉浦暗合,作者由眼前的实景风荷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吴门亦是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而著称,从而思绪纷飞,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词人的笔下本非北方特色的风荷竟也是如此的摇曳生姿,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 以我观物,外物皆着我之色彩。那梦中的芙蓉浦正是作者灵魂的栖息地,也是作者的梦中家园.

问题七:要求:从“荷”的意象分析入手,运用“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以下两首词.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学生回答)

赏析提示:这首《甘草子》是一篇绝妙的闺情词 乱酒衰荷,颗颗真珠雨,比喻贴切,句中字亦下得极好,它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色,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

杨慎《词品》谓张先的《系裙腰》薄而意优柔,亦柳永之流也。词人见到东池中的荷叶才刚刚泛绿,小如铜钱;便想到荷花生长的过程最终要结藕开花的,于是心中便有些许安慰,与心上人的见面,尚待时日,还没有到真正结藕开花的时候,但终究有结藕开花之日。(运用象征手法,藕断丝连谐音,古诗词中常用莲来表示爱情。)  

问题八: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结合“因声求气”的方法来鉴赏这首词.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学生回答)

课后作业:按要求将鉴赏内容形成不少于50字的文字.

赏析提示: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倚楼思念亲人的情形。在明亮的月光下,年轻的女子,凝望脚下着悠悠的流水,遥望着远处绵绵的群山,孤独无助的身影,充满了哀愁憔悴面容。思女的形象朦胧而又仿佛很清晰。
  词的上阙连用了三个字,写出了水的蜿蜒曲折,悠远绵长,也酿造了一种低徊缠绵的情韵。吴山点点愁” 为本阙点睛之笔。汴水流,似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如果没有后边吴山点点愁,则没人任何意义。而有了吴山点点愁,那悠悠的流水仿佛也就蕴含了绵绵的思念与哀愁。
  下阙连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与强烈。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了吗?了吗?没有,只是一个空想,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月明人倚楼。诗人运用浅显流畅的语言,和谐舒缓的音律,以,巧妙而又明了地勾画出了思女形象,表现出了思女复杂的感情。特别是那悠悠的流水和交接的月光,更烘托出了无限哀怨忧伤的情怀,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深、词义蕴藉的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