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芳草屋845 2018-04-07

儒家经典《中庸》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这段话讲得相当深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儒家思想家通过深入地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些思想家发现一些人为了修道而远离了社会(人群),他们希望通过在清静的环境里修身养性,思想家认为这种行为其实是进入了修行的误区。因为,真正的修行是要在现实的生活中进行的,否则将无法实现真正的修炼。

《中庸》引用了诗经中的一段话来说明上述的道理,《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中庸》讲到:“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这些话生动地说明了人应该如何修道的原理和方法。人要想真正的修行就要在社会生活中去发现人性的本质和表现,并根据人性的本质和表现来修正自己的言行。

《中庸》总结到:“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君子应该按照人性的规律来管理人、影响人和改造人,最终使人能够自觉和自主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和修正不足,不实现断地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