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我之间』客体关系理论与实务 第五章 2

 翛然的馆 2018-04-07

二、共生阶段( 2-6 个月)

 

第三章里,临床工作、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描绘出了成人的共生经验。Mahler 将这种类似的共生经验描述为人生第五或第六个月的时刻里真正的要素。

 

婴儿在共生阶段(symbiosis) 的早期会建立一个“对于能满足自己需求之客体的朦胧觉察”。一开始,他的行为就好像他和母亲是同一个“全能系统( omnipotentsystem ) ——一个在共有范围的二元整体(dual unity) ” 的一部分Freud把这称做“海洋般的”经验。

 

双人关系的觉察在经验的累积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之中露出了曙光。神经生理上,诸如记忆、认知以及运动协调等自我功能正逐渐开展。它们使得婴孩可以组织和回忆经验,像是饥饿或饱食、被抱着或被放着,还有看着、听着或着妈妈和自己身体的经验,在这些经验之中,与客体有关系的自体感正初露头角。孩童们此时从“自闭”——一个人的单元系统转变成“共生”——双极的自体他体系统。不过到目前为止,分化的程度还是不足以容许一个真正的双人关系建立起来。

 

自我功能容许了关系的展露头角,而另一方面与爱着他们的父母的关系也促进了自我功能的展。如果孩童没有拥有这样的关系,或是母亲没有充分注意孩童各种需要的迹象并且给予响应,孩童基因中原本设定好的自我功能程序便没办法建立起来。最极端的例子里,就像Spitz所描述的弃婴育幼院的院童一般,他们可能会退回一个无关系的或自闭的阶段。这些失去母亲的孩童,被放在婴儿床中以固定的瓶子喂食,他们并没有被拥抱、被摇动或被温柔地抚摸。在这种缺乏互动的情形下,他们开始躺着不动、瞪视着、对他们周遭的环境毫不在意。其中一些孩童太过消瘦,终因营养不良而死去。相反的,那些拥有适当互动的孩童,其能力开始逐渐增加,诸如对刺激的觉知、处理、记忆和反应。在母亲一孩童的关系以及自我功能的成熟之间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循环互动。

 

微笑反应预告了共生关系的来临,注意到,移动中的脸庞或甚至面具都可以引起婴孩微笑的反应和追寻的目光,这个社交性微笑是真正关系最先出现的征兆之一。Mahler 体认到社交性微笑的重要性,他强调,母亲对小孩的抱持是比较重要的“心理诞生的共生性组织者”。

 

Mahler 并没有强调正确和不正确抱持的对比,但就像Winnicott一样,她也把焦点放在“好的母亲” (good enough mothering)所提供对婴儿足的“抱持环境” (holding environment) 上。如同Brazelton,心理生理的平衡要在和谐的母亲与婴儿互动中遂成。这个模式被称为相互暗示。 Mahler (1965) 记下了这个暗示和塑造的过程。她描述婴儿对于母亲身体的温暖与触感的反应和对于无生命客体的反应有何不同(Mahler 1971 )。她同时也描绘了婴儿是如何采用或纳入母亲的抱持模式。她观察到一个过去曾有愉快哺乳经验而现在正在断奶期的男孩,开始撕扯着母亲的短衫。为了要抚慰孩子并同时保护自己,母亲把小孩放在膝盖上抖动。随后,这个小男孩学到了如何让自己缓和下来,之后甚至还可以用同样的抖动模样来玩猫猫。在与母亲只有部分分化的这个时候,所采用的抱持模式为将来更有建设性,适应性和更具分化的关系模式打下了基础。

 

即使在共生阶段,也并不一切完美。婴儿经验到寒冷、饥饿、腹绞痛、烦扰、坠落以及其它无数苦恼的事。因为小孩的自体他体分化不佳,在他的经验里,这些不舒服的事,像是要把他整个的自体和整个世界都包围了起来。当婴孩哭号和尖叫时,整个世界也仿佛就要被他的痛苦所吞没了。

 

这些不愉快的经验也有其在发展上的目的。Mahler 与Gosliner 提到与充斥着的愉快(好)经验相反且与日俱增的不愉快(坏)情绪经验的记忆轨迹,有助于使共生期以及其后含苞待放(budding) 的自体与客体影像有更清楚的轮廓。愉悦与痛苦、好与坏,成为自体他体双极体之外的第二个双极体,小孩就在这期间组织起他的世界。

 

这婴孩逐渐有了这样的察觉,察觉到外在存在着某些东西,察觉到有某个人在抱持着、抚弄着、喂养着他,这与有人会忽视和离开他的察觉相反。他同时也会感觉到他自己在抚弄和喂养着自己。这婴孩不清楚的自体他体分化也符合了这个混淆困惑。婴儿轻易地以为每次只要他移动眼睛找妈妈,妈妈就会神奇地出现;当他移向她的乳房,乳房便自动迎向他。当共生的母亲足地存在着,婴儿可以将他的需要、他的愿望、他需要被喂食的饥饿感与她的出现连结在一起就好像愿望和满足是同一件事一般。全能感充斥着婴儿的共生世界。当他移动时世界也移动了;当他感觉,世界也感觉着;当他呼吸,世界便也呼吸。

 

对父母来,他们孩子的共生阶段常使他们充满欢乐。母亲和父亲在这样和孩子的温暖亲密中都会感到欢欣,或许也回忆起他们自己的童年经验。尽管如此,喂食的问题、睡眠的困扰,以及一天廿四小时都必须在身旁的需要对年轻的父母而言可是很大的折磨。有时他们可能会因为个人的性格,而发现和共生期婴儿的紧密关系威胁了他们自己的自主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撤退。父母这种保持距离的作为,可以表现在他们强制婴儿接受过于僵化的喂食和睡眠的规律上。然而,一般来说父母亲都可以享受与孩子逐渐增加的连接。

 

虽然母亲通常会因为他们的孩子有反应而更加肯定自己的父母角色,但父亲有时却可能觉得被排斥在母亲和孩子强烈结合的二元关系之外。不过有些父亲会培养和支持太太的新角色,而间接地在共生阶段参与进来;一些母亲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在共生阶段里获得一些分担。另外有一些父亲会更积极地去分担直接照顾小孩的工作,会自己喂小孩和抱小孩,因而建立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强烈共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小孩会把父母视为一体,母亲——父亲因而成为共生二元体中一个部分分化的一极,虽然有一些证据显示婴儿在很早的时候对不同的照顾者己经有不同的反应。Mahler并没有再进一步去研究这个现象,转而只去探传统的美国中阶级家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