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新的几期《奇葩大会》,有一个身价200亿的富二代戚帅讲述他自己的烦恼。 讲真,如果不看这期节目单听这件事我会理解不来,一个家里拥有全国一半航母的富二代,到底能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呢?看完节目发现,原来很多人的问题本质上也差不到哪里去。 高晓松老师最后是这样对戚帅说的,“我们要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世界观真的很重要,比如,你可以自己选择西方方式,西方方式自己选择大学,自己养自己。要么东方方式,父母选大学,父母来养你。你不能选大学的时候说自己是西方世界观,是自由的人,向父母要钱的时候,又变成以东方人了,必须来养你,同理类推。” 醍醐灌顶。 富二代想要摆脱父母的光环,想要绝对的自由,那你就要真正地脱离父母给予你一切的便利,包括资源和位置。 当然我们普通人也一样,大部分的不快乐,全是因为自己没有要找到并且坚持一个世界观价值观,只能在左和右里来回徘徊,找不到快速前进的路。 就比如我们很多人都在思考大城市的床还是小城市的房一样,你想来大城市享受更多的精彩,那就要舍弃你觉得安稳很重要的价值观,投身波澜起伏的城市之海,不怕起伏不怕跌宕,如果做不好这样的准备,那就在小城市里稳扎稳打。 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也是,肤浅一点来说,就是我们不能总是双标— 有人总是评论别人整容,结果到了自己这里就坚持只是微调,也有人总是觉得别人嫁了有钱人就是物质,到了自己这里坚持是真爱。 尤其很多只身一人在大城市里的女孩,如果没有一个可以一以贯之的世界观,就会面临很多危险的诱惑,整个人也会活得特别拧巴。 说实话,很多《奇葩大会》上那些特别人类们分享的事情都算不上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但是没听到他们分享的时候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有注意过,等看完节目又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件事是这样的。 我们的人生就是由这些我们不在意甚至忽略的问题组成的。 我前两天还看了蒋方舟的分享,这个7岁写书的别人家的孩子,讲她自己治愈讨好型人格的经历。 听到蒋方舟说自己有讨好型人格,其实我是很诧异的,毕竟在我看来她天赋异禀,从小就生活在光芒里,难道不应该是异常自信十分有主见的人吗? 可是蒋方舟说,她从小就和各种有名的人在一起,比如余秋雨这样的文学巨匠,她很这些很优秀的人相处时,即使对方阐述了一些她不同意的观点,尽管心里积累了一定的不满,她还是会隐藏真实的想法,朝着让对方满意的那个方向走去。 但是当她治愈了自己的讨好型人格之后,整个人觉得开心了很多,不用遮掩不用隐藏,真实的自己非常愉悦,她甚至为自己敢于和别人争吵感到快乐。 很多人都和蒋方舟一样,在亲密关系里的表现也一样,会尽量避免争吵,会尽量避免让对方不开心。但是这样并没有让这段关系有所改善,反而积累了更多问题。 前一段时间我说我一个好朋友在谈恋爱的短短两个月里被对方榨取了25万,不是她多有钱,而是对方在利用她的讨好型人格。 她的这种人格让她没有原则和底线,彻底在这段关系里处于被动地位。 一边痛苦一边投入。 而我另一个闺蜜遭遇过同样的问题,男友借她的钱还为前女友刷下的信用卡账单,虽然不爽,但是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懂事的女友,宁愿自己不开心也不想让对方觉得自己小气,我借给你。 但其实她的心里咨询师给她的建议是,根据她心里设定的不开心限额去做事,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哪怕你的底线让对方不开心。 而我呢,我之前讨好型人格也很强烈,很多时候我的讨好都会展现在我的文字里。 你们知道为什么我到现在都不火吗,甚至还没有火过就过气了,就是因为我的讨好太盛,一旦我觉得我的真实观点可能会被大家批评,那我就会隐藏不说,年纪轻轻就变得中庸。 但是一个真正独立且自由的人,是应该勇敢坚持自己的真实想法的,甚至要勇敢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就像蒋方舟说的那样学会跳脚学会争辩。 当我们真的这样去做了,整个人也会轻松很多,这不是向世界展现戾气,而是挖掘完整的自己。 蒋方舟的这期分享也很及时,很多人也会从中找到自愈的方法。 除了蒋方舟,我发现节目中的选手与其说是在分享自己的生命体验,不如说他们是在分享自己解决各种生活问题的经验。 我那个同行小妹告诉所谓的差生们,别因为别人的评价就放弃自己;90后的躁郁症女孩可乐让我们知道,我们不必格格都入;而武志红老师帮我们直面原生家庭,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命力...... 我身边有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是《奇葩大会》的铁粉,因为我们都能在这个节目里寻找到和自己相似的特别人类,能在他们的分享里感悟到一些我们未曾注意过的东西,也会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 如果你一直在被自己的不明的情绪所困扰,那我建议你也看看《奇葩大会》,或许下一个奇葩,就能帮你解决问题,治愈我们的拧巴人生。
|
|
来自: 培培zbzq99ud9h > 《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