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香炉底款

 来来永胜 2018-04-08

明清时期铜香炉底款鉴赏

香炉的製作歷代香炉製作以金、银、铜、锡、陶、瓷、景泰蓝,乃至玉、石、竹、木等為最多,铜中又有青铜、白铜、黄铜之分,其中以汉的铜陶香炉、唐的鎏金鎏银香炉、宋的汝、官、哥、钧、定窑香炉,永乐及宣德的铜香炉

明清时期铜香炉底款鉴赏[编辑本段]香炉的製作

歷代香炉製作以金、银、铜、锡、陶、瓷、景泰蓝,乃至玉、石、竹、木等為最多,铜中又有青铜、白铜、黄铜之分,其中以汉的铜陶香炉、唐的鎏金鎏银香炉、宋的汝、官、哥、钧、定窑香炉,永乐及宣德的铜香炉為最有名,而宣德的製作,举全国之力,筹划周详,规模庞大,製作精美,為歷代之冠,今且以宣炉為例略述其梗概!

(一)材料:使用暹罗国王刺迦满靄所贡之风磨铜,另备赤金、白银、红铜、锡、番磠砂(染硃砂斑用)、紫排石(染萄葡斑用)、紫矿石(染枣斑用)、臙脂石(染桑堪斑用)、安澜砂(磨光坯体用)、金丝矾(染蜡茶色用)、鸭嘴胆矾(染鸚羽绿脚地用)、晋矾(染谷色脚地用)、黄明矾(染蜡茶色脚地用)、白明矾(染各色脚地用)、寒水石(用法不详)、水银(鎏金、商金、鑠金用)、硃砂(染硃砂斑用)、石青(染石青斑用)、石绿(染石绿斑用)、铜录(染绿色脚地用)、古墨(作黑漆古、蟹壳青用)、黄丹(染铅古色脚地用)、硼砂(染水银古脚地用)、方解石(作各色脚地用)、白蜡(作发光顏色用)、黄蜡(作蜡模坯用)、无名异(作青磁色用)、血竭(作朱红斑色用)、赤石脂(作海棠红脚地用)、云南棋子(作瓷釉色用)、云南料石(作瓷釉色用)等三十二种。(註:明.吴中〈宣德鼎彝谱〉卷二)

(二)治炼:论者谓炉之美恶视铜质。宣庙铸炉,时上问工以何法炼铜始精,工匠对以「六火,则现珠光宝色」,上為求其倍佳,而命炼十二火。实则一般炼剑仅用七火已可纯青,此用十二火,据传每斤铜得其精者才四两(註:明.项子京〈宣炉博论〉)。此外,淬炼后复用赤炭鎔条於钢铁筛格上,取其熔液极清先滴下者用以為炉,至於存格上者则以製作他器,此為宣德製炉之所以得名。

為了治炼,首批铸炉就用去燃料煤炭及大櫟炭各八万六千四百斤,磨光用杨木桴炭六百斤,光砂一千二百斤,大风箱二十具,大小铁罐二万餘个,技铸局工匠、火夫、风箱夫、磨光匠等一百三十四人,自六月开炉起铸至十一月止,用时约一五O天始就。第二批件数更多,费工费料更不在话下。

铜质之高下视对锡、铅之质量而定,尤其是铅,宜净宜嫩,有沙眼及顽硬者不取,盖顽铜难以出水,沙眼多则少光泽。质色相合,铜铅合宜,则质净嫩,色多而光润,但铅太多则杂重,致铜色昏暗。清冒辟疆在其〈宣炉歌注〉云:「如好女子肌肤,柔腻可掐,形容近似。」愈炼则色愈内融,质愈外现,斯谓美矣!

宣炉之合金本色有三种:仙桃色、秋葵色、栗壳色。而仙桃色為最,秋葵、栗壳色则又次之(註:明.项子京〈宣炉博论〉)

(三)上皮色:古人论宣炉之价值首重款式、次及炉色。而炉色之迷人非徒外入,实乃自内出者,故於冰铸之时不能不下药水提洗。按生铜经炼仍不能发光,必经磠砂等药附铜,得火入而能出,其理在引铜汁外现,不非以厚色掩盖其本质。

论者以為宣炉初铸沿永乐炉法以仿宋烧斑,中年则掩铜质,用番磠浸擦薰洗,以显露蜡茶本色;至末年本色尽显,愈淡愈妙。新炉出冶,磨治滑熟,即上色药,火功一气而成,铜质佳者,往往金光璨烂矣!

色皮的脚地各色用料已如前述,以青绿一色之製作為例,「取内库损缺不完之三代古器,选其色之翠碧者椎之成末,以水银法药等和倾入洋铜汁内,与铜俱鎔,器成之后,复以青绿硃砂诸色,用安澜砂化水银為汁,调诸色涂抹炉身,令漏入猛火,次第敷炙,至于五次,则青绿之色沁入炉骨,复以白蜡鎔化,烘清炉鼎,擦以棕帚,揩以布帛,则内外青绿硃斑垤起,即以利刃剔之,亦不遽去,妙者可与三代汉魏之器无殊。」(註:明.项子京〈宣炉博论〉)

炉皮装饰多样,有以真金鑠為泥,数次涂抹入铜内,以火炙成,称為「渗金」,有三种:大片称金片,成点者為点金;大小相间名雨雪点,既贵亦雅,所费不貲,实非民间所能仿。他如鎏金腹下為涌祥云、鎏金口下為覆祥云等等不一而足,要之须得质美火透,药色尽退,精华在隐显之间乃妙。至於金片作云贴铸之类,也是一法,终属下乘。

宣德年间製作宣炉之参与工匠百餘人,名字均能考察(註:明.吴中〈宣德鼎彝谱〉卷一)。

(四)后代仿製:宣德以后歷朝均有仿造者,也有私家製作的,万历天啟年间京师(北京)学道及施家所造称為北铸;金陵(南京)甘家(甘文堂)所造称為南铸。另有苏州蔡家所造称為苏铸最富盛名。渠等虽因间有质高火到,款色俱佳者,但施家炉体多厚重,甘铸多薄壁,常為鉴赏家所詬病,此外尚有周文甫、张鸣岐、王凤江、胡文明、徐守素、王常、汤子祥、石叟等都是明代铸铜名手,所製作品充斥市场,难怪明代末年,〈改过斋杂记〉谓:「宣德年铸薰炉,海内所珍,今多贗物,真者百之一耳,市者一炉索数十金,卒难得其佳者」,可以明白。

其后清初三代以后的官家香炉製作也仿宣炉,而私人如:胡四、蟹钳、刘贞甫、刘学诗等人所铸,质色尚佳,但乏明代之古朴庄重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