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学习笔记11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4-08
太阳病提纲 太阳表证(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我们这次用的教材是五版教材,我们虽然是用五版教材,但是我们
主要是用五版教材的中的原文,我们并不是讲教材后面的讲解,打开讲义第9页,我们首先看太阳病的纲要。

   我们的讲义是打乱原文的次序,重新归类编排的,为了使大家
知道这个条文,在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原书中的次序,每条
条文的后面用了个小括号,标上了它的号码。

   《伤寒论》“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作为第一条,它以“某之为病”,这样的句式来描述。其实“太阳为病”,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主谓词组,指太阳这个系统发生了疾病。

   这个“之”字,加在这里的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就引出下文,必须说太阳为病以后,它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有脉浮、有头项强痛、有恶寒,这样的临床症状。

   以后每一经的病,我们遇到“某某之为病”的时候,这就是提示我们,这是这经病的提纲。

   称之为提纲要具备两个条件:

A.要说明这经病的主要证候,主要内容是什么。

   比方说太阳病,它的主要证候,主要内容是表证。因此它应当
以一个表证的条文,作它的提纲。这是一个条件。作为一经病的提纲应当提示这一经病主要证候主要内容。

B.作为一个病的提纲,它应当表述出来,这一经病主要证候的或是临床表现,或者是病机本质,或病变特点,这是不固定的。

   我们现在还没有学后面的内容,比方说太阳病以“脉浮,头项
强痛而恶寒”作为 提纲,它就说明了,这是个表证的临床特征,它说明了太阳病的主要是表证,而作为表证来说,它的主要症状应当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所以有以上这两条够了,它就可以作为一个提纲。

   以后我们讲到其它病的提纲的时候,我们就用它来检验检验那个条文够不够这一经提纲证的条件。

下面我们具体来谈

1. 脉浮

   “脉浮” - 轻按即得,举之有余,按之少力,如水漂木。脉浮体现了体表受邪,正气抗邪于表,气血浮盛于外。

   因为这个脉象是反应人体气血运行状态的,当气血浮盛于外的时候,这个脉也必然应之而浮,所以浮脉主表,在临床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后世医家就有一种说法是“有一分浮脉就有一分表”。

   不过我们应当注意的是,这个脉的浮与不浮,应当和这个人的
基础脉象相对照。

   比方说,有的人他比较胖,皮下脂肪比较厚,平素他的脉,一个很胖的人的脉,你摸起来,使劲往下按才能摸得到,他得了表证,正邪抗争于表。你按照一般的情况轻轻地一摸,你摸不到,因为他脂肪太厚了,再往下按按的时候才摸到了,你不能说他的脉不浮。因为和他生理的脉象相比较,他可能已经浮出来了;而对于一个很瘦的人,皮下脂肪很少的人,你甚至把胳膊放在这,能够看得见动脉搏动的这种人,他既没有表证的表现,你一摸他的脉,轻取即得,你就说他是表证,这个就不一定能作为诊断依据了。所以脉的浮和不浮,这主要是以他本人的基础脉象作为参照,相对来说脉浮就可以主表,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另外,浮脉主表,那么必须是“举之有余”,就是有力,它提示了正气能够抗邪于表。

    而不是轻取即得,一按中空,那就是芤(kou)脉那种脉象(多见于大出血、伤阴之后的脉象);或者是轻轻一摸有,稍稍一按,一点力量都没有,那也可能是虚阳外浮,那么我们不能把它们作为主表的浮脉。
    另外,这个浮脉主表,在临床上具有比较广泛的意义,过去我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感冒了之后脉轻取即得,这才叫浮脉。实际上表证的意义是非常广泛的。

    1976年唐山地震前夕,当然我们那个时候并不知道7月份要发生地震,我们是4月份,我和刘渡舟老师,带着我们75级的同学,到唐山地区开门办学,那是在唐山地区的抚宁县。
    当时,有一个同学得了荨(qian)麻疹,我们现在许多同学都读作荨(xvn)麻疹,现在国家规定的读音,改成读荨(qian)(xvn)都可以了。后来我就问国家的管理语言的机构,我说,这个字,荨,应该(qian),你们为什么改成荨(xvn)呢?他们说了一句话,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了。现在我听你们医生都读荨(xvn)麻疹,而且病人也这样读,既然这么多人都来走这条路,所以我们就规定读荨(xvn)麻疹也是对的。现在读荨(qian)麻疹倒有点心虚了。
   我们这个同学得了荨麻疹,每天晚上痒痒的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开始找我看,我就用一般凉血的、燥湿的、祛风的、止痒的药,吃了三天药,这小伙子还是一夜一夜睡不了觉,到了晚上就痒痒。
   然后那个小伙子又去找我了,说,老师,吃了你三付药了,还是不好。因为我和刘老住一个房间,我说,让刘老师给你看看。
   刘老师在那里给他摸脉,摸完了脉,问我,你说是什么脉象啊?我说,这小伙子瘦,这个脉轻轻一摸就摸到了。他说,什么轻轻的一摸就摸到了,你说他是不是浮脉?我说,老师他没得感冒,能说他是浮脉吗?老师说,没得感冒就没有浮脉了?这个小伙子什么地方痒呀?我说,皮肤痒啊。老师说,皮肤是表还是里呀? 我说,皮肤当然是表啊,不是里啊。老师说,既然皮肤痒这是表,你承认,脉又轻取即得当然是表证了。我说,老师这是表证啊。老师说,是啊。我说,那怎么办?老师说,表证就得发汗啊。我说,这个病要发汗?老师说,是呀。我说,那用什么方子呀?老师说,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的方子,湿热在表。我说,好,我开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我写方子问老师药量。开完了之后,老师对小伙子说,你把药拿回来之后,白天不用吃它,每天晚上临睡觉之前,你吃了之后,多喝一点热水,盖上被子发汗,连发三天汗。治疗荨麻疹,我还从来没用过这种方法,连发三天汗后,这小伙子荨麻疹不起了,那个地方洗澡也困难,后来我发现他身上脱了好多屑,荨麻疹就好了。这个小伙子现在在一个部队医院里工作。因为他当时就是个军人。

   唐山地震以后,我们回到了北京,有一天协和医院的,一个我们中医学院的毕业生给我打电话,说,我们儿科住着一个小儿肾炎的病人,化验的这个尿的指标总是不能改善,时间也比较长,我们用西医的手段,似乎看不到很快见效的希望,能不能找中医来看看。我说,你们协和医院,咱们祝老就是你们医院的呀。他说,祝老现在在日本。我说,你们想找谁看?他说,我们想找刘老给看看。
   我就陪着刘老去了。孩子头面水肿,尿的化验很糟糕。老师摸脉,完了,我也摸。老师问我,什么脉?我说,他的脉轻轻的一摸就摸到了。他说,轻取即得就是浮脉。我说,浮脉怎么办?他说,浮脉发汗呀。我说,他没有感冒啊?他说,你看看他,头面肿,脉轻取即得,头面不就是表吗?上半身肿者发其汗嘛。我说,老师用什么方子?老师说,麻花连翘赤小豆汤啊。我说,发几天汗?他这个时间发长点,发七
天汗。你看,这个人发七天汗。后来,我听协和医院的大夫给我打电话说,从发了这七天汗以后,这个孩子头面水肿逐渐逐渐消了,化验,也逐渐改善了。
   我记得十几年前,我在中医学院里走着,突然来了个女孩,年轻、漂亮,走过来说,郝大夫你还认识我吗?我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你呀。她说你忘了,我就是在协和医院儿科住院的那个得肾炎的那个小孩。那个时候她脸肿的那个样子,我根本就不认识她,我怎么也不可能和她现在那种苗条的漂亮的身材结合起来。我说你怎么能记得住我?她说,您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说您和刘教授。我现在在中医学院参加一个培训班,我总是想拜访你们两个,结果在马路上就碰到了。我说,你现在怎么样呀?她说,从那回治好了以后,我的肾病就一直没有再犯过了。现在我在中国银行工作。你看这就是一个转机。

   又过了一些日子,地坛医院我的同学给我打电话说,我们这里有一个黄疸的病人,已经好几个月了,黄疸不能退,按说不应当这么长时间。我说,你想怎么办呀?他说,要请刘老来看看。
   我跟着刘老就去了。这个病人是个阳黄,急性黄疸性肝炎,又是大夏天,敞着胸,那个黄的颜色,鲜黄如橘子色,你只要看见一次,你会终生不忘,那种黄就是黄如蜡染,作为一个传染病,我总是胆怯。刘老师说,摸摸脉,摸摸脉。我就大着胆子,摸了摸脉,接触接触他的皮肤,摸完脉了,回到医生办公室。老师说,脉怎么样?我说,他脉有点浮。老师问,那浮脉怎么办呀?我说,他现在是黄疸性肝炎,湿热在里,没有表证。老师说,你说他身上痒不痒?我说,他身上痒。他说,身痒,脉浮,这就是表证。我想他是黄疸性肝炎,胆盐沉积在皮肤,刺激那个神经末梢,他当然身上痒了。可是老师就把这种身上痒,这种脉浮当作表证来看待。我说,老师怎么办呀?他说,你会治疗呀。我说,那我会了,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老师说,啊,这才学会。所以我学会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要学上三遍。老师经常说,你的悟性够差的。
   这个人也是用这张方子,发了七天汗,从此黄疸指数一天比一天低。这个人当时是北京园林局的一个干部,据说,这个人前几年还在世。

   所以,脉浮主表,在临床上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不要认为,只是感冒了才叫表。

   皮肤病、皮肤的过敏、身上的瘙痒,甚至包括一些牛皮藓,只要脉浮,我们都可以用解表的方法来治疗,所以浮脉主表是泛指表证而言,并不能够限定在,它就是太阳表证。光是浮脉,可能是太阳表证,也可能不是太阳表证,所有的表证它都是脉浮的。

2. 头项强痛

   要想诊断为太阳表证,除了浮脉外,必须有第二个症状,头项强痛。

“头项强痛”是头痛项强的意思。
“头痛”主要是后头部疼痛。
“项强”项强主要是后项部拘紧不柔和。

   后头部和项部为太阳经脉所过,这是太阳经脉受邪,经气不利的表现。因此,这一症状是诊断太阳病的一个定位性的症状,没有它则不能诊断为太阳病。

   比如:这个人有脉浮,有偏头痛,有耳聋,目赤,脉轻取即得,带
有弦象,则可诊断为少阳经脉受邪。诊断为少阳头痛。

   又比如:病患有脑门痛,目痛鼻干,满脸通红,脉轻取即得,则为阳明在经脉受邪,那是阳明经的表证。

   只有头项强痛兼有脉浮,才可以断定为太阳经脉受邪,这才可以诊断为太阳表证。

3. 恶寒

   而恶寒 - “而”字在这里是表述进层的,是个进层连词。进层连词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我们应当这样翻译“太阳之为病,脉浮,头痛项强,而且一定会见到恶寒”,它有而且一定的意思。

   因为太阳表证是风寒邪气伤人体表阳气的证候。体表阳气被风寒邪气所伤,阳气不足,温煦肌表的功能失司,所以人自然首先会感到怕冷。太阳阳气有什么功能啊?温养肌肤,现在太阳的阳气被风寒邪气所伤,温养肌肤的功能不足了,当然第一个信号,人体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怕冷,恶寒就是怕冷。后世医家认为“有一分恶寒,有一分表”。 

   但是,当肾阳不足,表阳失助时,那个时候是真正的表阳虚,它也可以有恶寒。

   如何区分恶寒是外寒伤表阳,还是里阳虚导致的表阳不足呢?这就一定要结合脉象来看。脉浮的,是外寒伤表阳。

   注意:

   只有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这三个症状结合起来。我们才可以诊断这就是太阳表证。缺一不可。 

脉浮      提示 - 邪在表。
头项强痛   提示 - 邪在太阳经。
恶寒     提示 - 外来风寒邪气伤了太阳的阳气。

   因此,作为太阳表证来说,这三个症状都应当具备,缺一不可,单独一条,都不能够诊断为太阳表证。

   之所以把这一条,作为提纲。首先它体现了太阳病的主要证候是表证。其次它体现了太阳病的表证应当以脉浮、头项强痛、和恶寒为主要临床特征。符合这两个条件,所以可以把它作为太阳病的提纲。
   我们应当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作为一个经的提纲,它只是说这一经的主要证候。比方说,太阳病它还有腑证,还有变证,还有类证。这个提纲它就不能够包括它的非主要证候,象腑证、象变证。它只是代表了、包括了,它的主要证候 - 表证。

   当然对于太阳病来说,寒邪伤表以后,人体的阳气奋起抗邪,阳气出现病理性的亢奋,病证会出现发热,所以对于太阳病在它的整个病程中,它一定会有发热的。
   后世医家提出,作为太阳病的提纲,还缺少发热,没有发热怎么能说是太阳病呢?实际上,太阳病的发热,有的可以先出现,有的可以后出现,因此在提纲里头就不再提它了。有了这三个症状,只有脉浮,也可以提示正气可以抗邪于表。这就可以作为太阳病的提纲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