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武演绎 • 下篇

 传承中医经方 2018-04-08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甲寅年生于新疆和田,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马新童中医工作室创始人。现任世界中联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高级顾问及北京彭城堂中医馆特聘专家。目前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及孔医堂限号出诊。





玄武演绎 · 下


玄武演绎 · 下篇 来自心通中医传承工作室 24:31

国医学馆的各位老师、同仁,大家晚上好!非常欢迎各位如期来参加咱们直播间的玄武演绎(下)。

今天玄武演绎的(下),我们主要讲六个方子: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和甘草附子汤。



北方玄武之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在《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讲,“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因此,我们的玄武演绎(下)就以附子作为主要的药来讲解这六个方剂。


第一步我们把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以及芍药甘草附子汤进行比较。

我们看一下,这三个方子当中,桂枝加附子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附子一枚(炮,去皮)。在宋本中炙甘草是三两。我们看条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那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呢?它是桂枝三两,没有芍药,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附子一枚(炮,去皮)。“太阳病,下之后,其人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芍药甘草附子汤呢?芍药与炙甘草都是三两,附子一枚(炮,去皮)。“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我们对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以及芍药甘草附子汤进行了横向的比较。现在我们再对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以及甘草附子汤进行比较。

这三个方子当中,炙甘草都是二两。桂枝附子汤中桂枝是四两,生姜是三两,白术附子汤中(生姜)是一两半,还有的版本(生姜)也是三两。桂枝附子汤中的附子是两枚,宋本里面是三枚,大枣是十二枚。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抟(tuan)),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附子汤主之。”


那么甘草附子汤呢?炙甘草二两,桂枝四两,附子二枚(炮去皮),白术是二两。


“风湿相搏(抟(tuan)),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 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佳。”


我们看一下图解:我们把桂枝放在南方,把芍药放在了东方,把生姜放在西方,大枣放在中央,甘草和附子放在北方。

这就是一个桂枝加附子汤的完整的法式图。我们从《神农本草经》当中,把其中最主要的、相关的六味药摘录出来,供大家研究。

附子,味辛温,生山谷,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芍药,味苦平。生川谷。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甘草,味甘平。生川谷。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一名山蓟,味苦温。生山谷。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为了让大家很好的记忆,我把这几个方子进行了总结,暂且叫做“歌括”吧,主要是对《长沙方歌括》进行了调整和重新加工,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一枚安,汗因过发漏漫漫,

尚有恶风尿又难,肢急常愁伸屈难。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脉微恶寒促无力,更加附子一枚举。


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甘附子胜灵丹,芍甘平行三两看,

汗后恶寒虚附一,经方秘旨谁能攒。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

三姜二甘枣十二,痛难转侧此方探。


白术附子汤

白术附子大便坚,脉涩虚浮湿盛风,

桂枝附子须去桂,加术四两有神功。


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术二平,桂枝四两亦分明,

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宜缓行。


我们来看一看桂枝加附子汤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我们来看具体的病案——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汗证的一个病案。

患者男,17岁,主诉是手掌出汗如水淋15年。既往史: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2年。刻下症:手掌出汗、潮湿,无法写字,伸出手来一会儿就会滴水。二便正常,食欲不振,睡眠可,余无异常。我们用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条文)“太阳病,下之后,其人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这是桂林古本里面这么写的。

我们看看具体的病例:

患者杨某,女,47岁,就诊时间:立冬后七天。刻下症:面色偏黑,心慌,心前区疼痛,阴天、雾霾天加重,左半身无力,有麻木感,左半边脸发麻,眼结膜出血,恶寒,无汗,双下肢浮肿,疲乏无力,月经后期,末次月经119号,月经量少,口唇干燥,舌脉:舌红苔薄,舌面水滑。中医诊断:胸痹、心悸、阳蹻病、虚劳。西医诊断:心肌桥。


这位女性,复诊时心前区疼痛、心慌好转,精神好转,疲乏无力,头晕,记忆力差,颈部腰背疼痛。我们用了十四味建中汤来善后;十四味建中汤是宋朝《太平惠民合剂局方》里面的一个方子。



我们再看一看用桂枝附子汤来治疗胸痹和痹症的案例,还是这个病人。

第三诊:服药两天后右眼出血,后出现左眼角皮疹,头晕较前加重,腰部疼痛难忍,今晨起左脸麻,双手麻,心慌,周身关节疼痛。中医诊断:胸痹、痹症;西医诊断:腰椎髓核粉碎术后。用桂枝附子汤。


那么,桂枝附子汤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的区别在哪里呢?一,桂枝的量变成了四两,同时附子变成了两枚或者三枚。就这么两味药剂量的增加,它的范围就会扩大。大家看到了吧?那么,同样一个病人,我用了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后面又变成了十四味建中汤进行调理,倒过头来,再用桂枝附子汤进行调整。随着她的证的变化,我们的药方发生变化。


 


我们看看芍药甘草附子汤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临床病例:

段某,男,31岁,816号来的。刻下症:左侧大腿内侧疼痛,呈阵发性掣痛、酸痛,走路跛行,双腿感觉无差异,无麻木感,口唇发乌。舌脉:舌体震颤,舌大质紫,舌下脉络迂曲,舌苔白腻。两尺脉沉。这是他的西医检查:左下肢股静脉、胫后静脉近心段及肌间静脉血流瘀滞缓慢;腰椎轻度退行性改变,L3/4-L5/S1间盘膨出。


我们用芍药甘草附子汤三剂后,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三痹汤。其实大家好好看一下这个方子:药方当中加了十克麻黄,加了附子三十克,芍药增加到30g,炙甘草变到30g。这就相当于这方子合了芍药甘草附子汤,加了麻黄以后这方子又暗含了麻黄附子细辛汤。


再来是二诊:

患者诉服药后头痛,恶心,欲吐,腿酸困,挤压痛点才疼,着急后加重。(他们)前面说的头痛,恶心,欲吐,我们刚开始觉得(是不是)煎煮方法不对,后来打听以后是饮食上出现了问题,和药物其实没有关系的。这个病人是巴盟的一个病人。


 


我们再看桂枝附子汤和白术附子汤原文指征: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抟(tuan)),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附子汤主之。


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抟(tuan)),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大家看看,在太阳病篇和痉湿暍病脉证篇中是一样的;一个叫去桂加白术汤,还一个叫白术附子汤,那么药物是一样的,药物比例是有一点区别的。下面我们把宋本的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桂林古本做了一个对比,大家可以看一下。



我们现在讲一个白术附子汤的一个病例:

这个病人今天上午前来看病,这是第四诊了:她说胃部顶胀不消化,大便干,需用药物辅助,不服药几天不解大便,心慌,眠差,颈部、肩部疼痛,右侧肩关节为重,(痛不可转侧),睡眠打鼾严重,脚心热,手麻,小便色黄红,舌脉:脉浮虚大,左关脉涩。既往有胆结石病史,因此左关脉出现涩滞。我们常常认为这是个结石脉。中医诊断:痹症、肩凝证、便秘、心悸、不寐、胃痞。这个病人刚来的时候正在难受,我们用取象的方法扎了两针,这是我们的一个针法。用大鱼际、两侧肩井,扎她手的时候她的肩膀的疼痛一下子就减轻了。

因为(对)这个病人(来说)大便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对吧?她说她要治打鼾、打呼噜,其实呢,她最关键的问题是便秘,我认为这才是她真正的主症呢。所以说,我用了白术附子汤,大家请看一下。


  


我们再继续看一下甘草附子汤的原文指征:“风湿相博(抟(tuan)),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大家看一下,炙甘草是二两,附子二枚(炮去皮),白术二两,桂枝四两。


大家想,甘草附子汤只有这四味药,如果说我们的药物比例、剂量不按这个来进行,(那么我们)恣意去改,它能叫甘草附子汤吗?它能出很好的效果吗?这个就很难说啦。


我们看看甘草附子汤治疗痹症的一个案例:

郝某,女,46岁,大雪前二天(2016-12-5)来的。(二诊)关节疼好转,右肘关节屈伸不利,78月份时自觉右肘部有凉风,右手掌指关节、腕关节变形,关节疼痛难忍,晨僵,肩部疼痛,双膝关节肿胀,汗出,怕冷,怕风,皮肤发粘,大便粘(湿)。

我们中医诊断:1、痹症2、癥瘕积聚。西医诊断:1、类风湿性关节炎2、子宫肌瘤3、肝血管瘤。我们用的甘草附子汤,我们按一两等于十五克来计算。这是MRI:右侧肘关节滑膜增厚并骨侵蚀,周围软组织水肿,右侧肘关节前侧及内侧多发结节,考虑肿大的淋巴结。2016-9-18 CT:右侧肘关节骨关节炎改变,肘关节积液,滑膜增生;右侧尺骨冠突旁游离骨块影。


我们看一下她的结果:

三诊的时候(2016-12-12),服药后疼痛好转,大便粘、有时不成形。右侧肘关节疼痛好转,但仍不能屈伸。我们仍然用甘草附子汤进行加味。我们加了鸡血藤、威灵仙和秦艽。


那么第四诊(2016-12-19),关节疼痛明显好转,近几天感冒,鼻塞,咳嗽、白痰,周身发热,汗出,现在心慌胸闷,疲劳乏力。

中医诊断:1、心悸2、感冒3、痹症;西医诊断:1、类风湿性关节炎2、子宫肌瘤3、肝血管瘤。我们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进行治疗。(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脉微恶寒促无力,更加附子一枚举)。我们这里的一两按十克进行计算。


我们现在用古方的时候,特别是经方的时候,我们经常光说它的理,而对药物的相对比例、剂量的关注度还是有待提高的。如果说这个方子非常好,而药物的相对比例以及绝对重量不够,那么会影响到整个方子发挥作用。实践证明:张仲景他原方原量的效果远远高于你进行了其他加减的剂量。



道者,一源四质,就是象、数、理、气:我们讲“先天讲对待,对待者数也;后天讲流行,流行者气也;存在都有理,主宰者理也;万事万物皆有象,显藏者象也。”

象、数、理、气;我们从四个角度都要把它能够说清楚、或者看清楚,我们才能够把中医很好的传承下来。我们一贯主张“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天人地合参,是道的层面;神气形同调,是法的层面;病脉证并治,是术的层面。我们把道、法、术一以贯之,这才是我们的中医;中医既是道,也是法,也是术。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我讲解,感谢大家!



整理 | 黄静、孔令新

校对 | 李彦超

编辑 | 黄薰莹

审核 | 关瑞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