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怎样跟师学习扶阳医学的(上)

 医者仁心经方 2018-04-09


各位老师大家晩上好!按照计划安排,今天晚上由我与大家共同分享学习扶阳医学的体会。我呢,于1999年7月1日患严重乙肝入住深圳市东湖医院,8月1日突发严重急性心衰,经抢救后勉强脱险。从那之后,我在生与死的边缘苦苦挣扎了九年的时间。高血压、冠心病、肾上腺皮脂醇增多症、腔隙脑梗、脑萎缩、脑动脉硬化、室性早搏、房颤、肿瘤……这些并发症接踵而至。


什么叫生不如死?什么叫奄奄一息?什么叫弥留之际?恐怕只有在病痛中经历过生生死死、百般磨难的人才能真正体悟。那九年间,我先后住进过很多医院:深圳东湖医院、合肥第六人民医院、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上海纺织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深圳孙逸仙心脏病医院、深圳北大中心医院、武汉中山医院、武汉亚心医院、四川省立医院、四川华西科大附属医院、香港伊利莎白医院……但这些医院都没有治好我的病。


西医治不好我的病,就找中医吧。京城名医之后、岭南名医传人、香港伤寒大家、中国国医大师……我看过的医家数以百计,吃过的中药不计其量,但我的病情却是不断恶化,不见好转。


那时的我,脸是潮红的、大便是秘结的、嘴唇是焦干的、舌苔是白中罩黄的、血压高且是不稳定的、脉搏是数的、头面是易汗的。吃不好饭、睡不了觉、走不了路、说不了话,每当夜晚来临便鬼魅丛生,灾异迭见。我常常半躺在床上魂不守舍地苦熬到天亮,心底总有个声音在对我说:今夜可能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夜。


在我看过的众多中医师中,除了一位道姑(之后也成了我的第一位师父)把我辨为阳虚,并对我进行了有效施治之外,其余医家均将我辨为阴虚,其用药也就可想而知了。我多次被送往医院急救,就是拜这些“名医”所赐,辨证错误吃错药导致的结果,所谓“庸医杀人不用刀”就是对这些伪中医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也更加理解了卢铸之太老师所说“先医医,而后医病家”这句话,对于当今社会具有多么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认为上天对我是公平的。虽然历经磨难,但上天垂怜,让我结缘了扶阳医学,不仅治好了我所有的病,还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以及中医的神奇和伟大;


我认为上天对我是厚爱的。九死一生的经历,让我突破了生死,体验了人间诸多病痛,尝遍了大自然的神农百草,对于一个诚心向医的人来说,这种经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认为上天对我是赋予使命的。那频临死亡的百般磨难,是上天赋予我伟大使命的前奏。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正指引着我将扶阳医学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为弘扬祖国的中医事业搬一块砖、添一片瓦、尽一份力。


84岁高龄的彭师重善,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楷模。他跟师卢永定十五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四十年治病救人分文不取,如今又再传再带弟子,其悬壶济世之志值得医林同道永远传颂!


我还要感谢世界华人协会的著名华人领袖马万祺博士、曾宪梓博士、程万琦博士、霍震寰博士等。他们从第一届《扶阳论坛》始,就关心、支持、资助扶阳医学的传承和发扬,在此也一并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讲座的题目是:我是怎样学习扶阳医学的


如何才能学好扶阳医学呢?我认为首先要熟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伤寒论要熟悉。因为扶阳医学来源于伤寒论,如果说“伤寒论”是中国中医的精华,那么“扶阳医学”就是精华中的精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把传统中医变简单了,扶阳医学则使中医更加简单了,至少不需要去背方,套方了。


第二,对钦安三书要熟悉。熟悉钦安三书的目的就是要学会辨阴阳,辨阴阳是扶阳医学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学习和运用扶阳医学的关键就是不能错辨阴阳,误辨阴阳。否则,轻者误人害己,重则下咽即死。所以我们说,不学郑钦安,阴阳不过关。


第三,对易经基础知识要熟悉。扶阳医学的“理法方药”与易经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卢氏临证实验录》这本书里的方解和结语,可以说每句话都是易经。


第四,对四个方向的立法要熟悉。扶阳医学把治病的立法归为四大类,即桂枝法系列,桂附法系列,附子法系列和非桂附法系列,要熟练掌握这四个方向的立法。


第五,对常用药物配合要熟悉。卢铸之太老师的《金寿老人药解》总共总结了197味药及其相互配合,但在临床中常用的也只有60几位药,就可以治所有的病。我就问过一位师父,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几十味药可以治所有的病?她说你学过音乐,为什么1、2、3、4、5、6、7七个音符可以创造出千千万万的歌曲,而每一首歌都不一样呢?所以关键要看药物配合。比如:桂枝+苍术;桂枝+茯苓;桂枝+砂仁各自的配伍是做什么用的,等等。还要看在什么立法体系中使用,作用都不一样。


第六,对治病的次第要熟悉。扶阳医学非常讲究治病次第,慢性病一般情况下按六经的顺序去治,简单一点讲就是按上中下三焦的顺序去治。同时要坚持的治病原则是脉证相符以脉为主;脉证不符,或以脉为主,或以症为主;比如腹泻,如果脉上没有反应,但必须先解决腹泻问题。再比如急性心衰,首先就要去救急,救命,这个时候就不能再去按六经的次第去治。


第七,对扶阳脉法要非常熟悉。特别是紧脉和滞脉,一定要非常熟悉,因为这是我们用姜桂附的依据。因为紧为有寒,滞为不通或气不足,都需要用温阳的药物。另外,脉诊又是辨证,立法、处方、遣药的依据。特别是疑难杂证,没见过、没治过、甚至没听过的病,怎么入手呢?就从脉象入手。


第八,对立法的转换时机要非常熟悉。法与法之间要适时进行转换,病人出现了什么反应,在什么样的关键点上要进行法的转换,这一点很重要。比如,前面几次讲座我们讲了附子+黄芪建中填精法,特别是肾衰病人,各种肿瘤病人,一旦转换到这个法的治疗而没出现什么不良反应,那么这个病治愈的机会就非常大了。如果这一关透不过,病就比较麻烦。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转换到这个法的治疗上呢?通过下面的医案,我会细讲。


我们常常说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但在现实中,有多少中医是按照辨证论治的思路去治病的呢?如果都能做到辨证论治,那些老中医就不会给我开出那种处方了。现实社会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辨病论治、辨症论治、按病套方、按症遣药。这种方式必定使疗效大打折扣。因为病和症状都是表象,同样的症状也许是不同的脏腑气机问题造成的,怎么能有固定的方呢?而只有“证”才是疾病的病机,所以辨证论治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过去所学理、法、方、药,理是理,法是法,方是方,药是药,中间没有什么联系,至于怎么样联系,那就在每个医生脑子里你自己去联系好了,弄对了,临床上效果就很好,比如经方派的方证对应,选择对了效果也很好。但是遇到不是那么典型的,可能疗效就不好,而疗效不满意时,你自己要去摸索这类疾病治疗的方法与规律,可能等你摸索到了好的方法之后,头发都变白了。


扶阳医学完全脱离了固有的治病模式,而是通过分析脉诊并结合其他的诊断手段,比如四诊合参,医易互通,辨象论治,在得到病人详细的内部情况后,依据病人当时的基本情况先立一个法,这个法有可能是桂枝法,也有可能是附子法或桂附法,或非桂附法等,然后在这个基本法的基础上再随症加减。做到脉、法、药三位一体的统一。


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扶阳医学脉、法、药三位一体的治病模型,因为它打破了千年以来背脉、背法、背方、背药,而且相互之间毫无联系的状况。我们应该放下过去所有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扶阳医学的优点,把脉法药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这种直指核心的治病模型应用于临床,会出现拨云见日,吹糠见米的功效。


另外,学好扶阳医学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立信,首先要相信扶阳医学的神奇功效,而不能带着怀疑之心去学,更不能带着批判的态度去学习扶阳医学,这样都是学不好的。


二是要空杯,什么叫空杯呢?就是要把原有的思维模式,治病模式全部放下,甚至把过去背的方子也全部忘掉,不能用过去的思维方式去看待扶阳医学。


三是要过三关,也就是切脉关、辨证关和立法关。



我在学习扶阳医学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呢叫随症加减,也就是在熟记基本法的前提下,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随症进行加减。因为在学习扶阳医学的初始阶段,我也不会把脉,也只能这样随症进行加减。


第二阶段辨脉论治,也就是有什么样的脉,就立什么样的法,就处什么样的方。这就叫做无问其病,以极为归。当熟悉了扶阳脉法之后,将辨脉论治应用于临床,其疗效会出现质的飞跃,医技水平也会提高几个层次。


第三阶段医易论治,也就是卢太老师说的“医必先明其理法,而后可言方药”,这个理和法就是医和易的结合。


第四阶段辨象论治,象是气和神的象(经络之气,藏腑之气,灵气),所以治病的最高阶段就是治气和治神,也就是我们现在“扶阳禅”研修班目前正在进行的学习内容,这个班是严格限制人数的,学员还要必须通过审核。



现在我们进入医案辨析内容分享,下面是卢老师为我治病的处方:


初诊:2007年8月14日;


处方:


桂枝尖15g、苍术15g、炙甘草5g、   南楂20g、

生姜20g;


广藿香15g、石菖蒲20g砂仁15g、    白蔻仁15g茯苓15g、     陈皮15g

6付。


此方在标准桂枝法(桂枝、术、草、楂、姜、陈皮、砂仁、茯苓、的基础上加了:


广藿香(舌苔厚)


白蔻仁(扩胃囊,立中气)


石菖蒲(肺脉紧;开窍,往下拉)。


另外:


南山楂(膀胱脉紧)


茯苓(利小便)


砂仁(纳五脏之气归肾)


当时还有痰,为什么不加法夏?肾气太弱,法夏是鼓荡阳气的,防止连根拔起,所以暂时不用。


什么叫标准桂枝法呢?标准桂枝法,就是在彭师传给我们的桂枝基本法(桂枝,术,草,楂肉,姜)的基础上,再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情,病情的不同阶段,不同的体质等等,为病人再量身定制一个标准的桂枝法。这个标准的桂枝法呢,就是在一段时期以内,对这个病人进行治疗的一个基本不变的法,在这个标准法的基础上,再根据病人不同的症状和脉象进行加减化裁。


这个方子吃了6付之后腿就不肿了,舌苔下去了一些,嘴唇焦干的问题也解决了。这个方子里没有滋阴药,为什么能解决我的干燥问题呢?卢太师在《金寿老人药解》上说到茯苓在桂枝法里的功用时说:“其功皆在利小便”。


为什么会口舌干燥,嘴唇焦干呢?这是因为,天气下而为雨的过程出现了障碍之后,大地自然也就会出现干旱。大地干旱在人身上是什么反应呢?地为土,脾主土,脾开窍于口。所以,这个“干旱”首先就会出现在口上,就会有渴或者出现消渴,就会有口舌干燥。桂枝+茯苓能使云下而为雨,解决太阳寒水下而为雨的障碍,那么大地有了雨水的滋润就不再干旱,体现在人体身上,那当然就能治人体的干旱,当然就能治渴、治口舌干燥了。所以,这里不需要用养阴生津的药。因为,桂枝法就是治太阳寒水的。


只要能使天气下而为雨,只要能利小便,那么就能不治渴而渴自治,不滋阴而阴自升。只要太阳寒水的正常循环恢复了,我的口舌焦干,我的下肢浮肿,我的烦躁失眠,包括我身上所有的死水和不能循环起来的水,统统都能变成活水了。


关于这个桂枝法呢,我再仔细的讲一下,我们先来看一看卢铸之太老师在《卢氏临证实验录》里是如何阐述桂枝的。卢铸之太老师说:


用桂枝尖引气机由土而木,由木而心肺,仍降于土。


如果按五行相生原理,应该是水生木。但是,为什么这里说桂枝尖引气机由土而木,而没有说由水而木呢?因为,桂枝处于坎卦之上,艮卦之下的山水蒙卦,艮卦是阳气的门阀,艮卦在八卦中为山,为土。所以说,桂枝尖引气机由土(艮)而木(震),由木(震)而心(离),仍降于土(坤)。这是按照八卦图左升右降的运动方向进行的方解,大家可以参照后天八卦进行学习。



桂枝尖拨动太阳(山水蒙),透达少阴(坎),使里面通达。


少阴为太阳之里,太阳为少阴之面,气机可得。


桂枝尖起少阴之气(坎)与太阳(山水蒙)相合,使阴阳协合。


用桂枝尖引少阴之气(坎)与太阳(山水蒙)相接,使太阳由水(坎)而土(艮),由土(艮)而木(震),由木(震)而火(离),随脾之运化(坤)交通于上下内外。


这是按后天八卦左升右降进行的方解。


下面这些卢太师关于桂枝的阐述,大家参考后天八卦扶阳图自己看,不再细说。


用桂枝尖化阴为阳,拨开云雾。


用桂枝尖打开太阳(山水蒙),启少阴之微阳(坎中一阳)交于脾胃(艮)。


借桂枝尖打开太阳(山水蒙),引水泉微阳(坎中一阳)上沸。


桂枝尖由少阴(坎)太阳(山水蒙)升举于上,建立中都(艮土)。


用桂枝尖再开太阳(山水蒙),启少阴之微阳(坎中一阳),随太阳布于三焦。


用桂枝尖拨开太阳,引少阴(坎)之气,与太阳(山水蒙)相接。


用桂枝尖(山水蒙)引元阳(坎中一阳)出于少阴(坎),务期邪去而正复。


用桂枝尖宣开太阳(山水蒙),拨动少阴(坎)。


用桂枝尖分化太阳之气(山水蒙)透达少阴之底(坎)。


用桂枝尖拨开太阳道路(山水蒙),宣通膀胱气机,肾气升,微阳(坎中一阳)起。


用桂枝尖化太阳之气(山水蒙),使气机(艮)交于肝胆(震、巽),两木(震为肝木,巽为胆木)得其润泽,木(震、巽)调而火(离)可得其来源。


还有啊,目前流行的脐针和魏氏八卦挑针也都如扶阳医学一样,都是按照卦象来治的,效果也非常的好。


上面第一诊就是桂枝法,凡是需要拨动太阳,透达少阴的一切病症,均可以用桂枝法入手。绝大多数慢性病,亚健康,太阳证长期携带等症,均可以用桂枝法做为初始之法,而且还可以用此法为基础据症变法,比如:


1)伤寒无汗:苍术+生陈皮:


2)伤风有汗:白术+淫羊藿;


3)伤风头疼:白芷+天麻+曼荆子;


4)眼睛干涩:谷精草+密蒙花;


5)鼻子过敏:白辛荑;


6)牙龈肿痛:骨碎补+白芷;


7)咽喉痒痛:厚朴+木蝴蝶;白芷,石菖蒲;


8)脸部过敏:蛇床子+地肤子+(苍耳子+陈艾);(痒加花椒);


9)肺寒有痰:法夏十砂仁+菖蒲;


10)陈痰粘嗓:制南星+法夏;


11)肺燥咳嗽:浙贝母+广紫菀;(杏仁,苏子,木蝴蝶);


12)肝区不适:广木香+佛手+(玄胡+郁金);


13)胃酸胃疼:五灵脂+海螵蛸;


14)吃饭不香:大麦芽+白叩(胃不能纳);


15)血压高:南楂+明天麻;



二诊:2007年9月6日


处方:


广藿香15g、苍术15g、炙甘草5g、   南楂20g、

生姜20g;


法半夏20g、陈皮15g、茯苓20g;(炙甘草5g);


石菖蒲20g、白叩15g;


6付。


应用要点:


第一,该方为广藿香法。如果无法判断能否用桂枝法,就用广藿香法,其他不变;


第二,假热可以用姜桂,真热绝不能用姜桂;


第三,寒热不分之时,不要用姜桂立法;


第四,若能辨清是假热,就用桂枝法或南藿香法;


第五,南藿香法是普遍意义上都能用的“法”;


第六,舌苔白而罩黄、腻、厚,有郁热,先用藿香法。


下面我在顺便讲一下治病毒性流感之法(彭师传授),因为在桂枝法系列中,治疗病毒性流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方案一(预防处方):


桂枝30,    茅术15,

炙甘草15,生楂肉20,生姜60。


茯神15,法夏15,

砂仁15,石菖蒲20,

天麻15,防风20,

香白芷20,

大麦芽20。



方解:


防风+术(有杀菌作用);

防风+天麻(祛除风邪,有杀菌作用);

楂肉+大麦芽(助消化,肚子不好就加用大麦芽);

楂肉+大麦芽+术(助肠胃,从内部增加功能从而祛流感)。

提升肺气:法夏+砂仁+石菖蒲(提升肺气,流感往往走肺);

桂枝+术楂肉+生姜(协合营卫,增强人体抵抗力);



方案二


在病人不发烧的情况下,而且又不符合桂枝法立法前提的病人处方(用桂枝法原则:一个纲领,三个禁忌,八个不可汗),大家在《大医火神师徒传道录》里自己看。


桂枝法的使用原则


 1. 一条纲领 

能否使用姜桂附的法和药的总纲:凡是真热、里热、温病、真正的阳明证,都绝不能使用姜桂附的法,也包括了桂枝法系统的各个法。

这句话有四个要点:

 一是真热。什么是真热,什么是里热、伏热?用手摸患者额头,越摸越炙手,此为真热。 

二是望诊。望其面,就如从煤矿里出来似的灰扑扑的,或者如行了远路灰尘满面的,舌干有芒刺,这就是阳明证或温病的象征。 

三是问诊。口渴,饮冷。口渴但不喝冷水的不算阳明证。《伤寒恒论》郑钦安专门注过,凡口渴不饮冷的,不是阳明证。 

四是切脉。脉伏,短促,急(六至以上)。脉不洪大,也没有浮起来,很短促、急。有时候脉很隐,摸不出来,这就是伏。 若是真热、里热、温病、真正的阳明证,绝不能用姜桂附,桂枝下咽则死。一定要慎重! 


2. 三条禁用原则 

一是阳虚极,阳外越,有脱阳之证,不要用桂枝法,只能用四逆汤或白通汤来回阳、挽阳。肾脉突然浮起来,还有其他阳外越的症状,在郑钦安书上讲了几条,要去看一看。 二是癫狂病人、神经病人,忌用桂枝法。若用则病人要发狂。要治疗,需在癫狂减轻、辨证准确后,癫狂病人亦有阳虚,还是可以用姜桂附法,也是后期才用。 

这里顺便讲一下癫狂病人用法: 朱茯神,茅术(苍术、贡术),法夏,西砂仁,琥珀,炙甘草(若病重用生甘草),伏龙肝,葱白。

用淫羊藿,也不用生姜,姜桂附一律不用,回阳药、阳药都没有用,也没有用凉寒药。若有外感,加南藿香就够了。 此法中用法夏是降浊升清,西砂仁纳气,若需开膈,嗝气、腹胀等,砂仁带壳或者砂壳。 

三是小孩麻疹忌用桂枝法,身上生籽籽,红色,关键是耳朵背后也有,凡是小孩生籽籽,就要观察耳朵背后有没有,有的话就是麻疹。全身籽籽可以用桂枝法,但只要耳朵后面有籽籽即为麻疹,就不能用桂枝法,要用荆芥花之类的药。 

一条纲领和三条禁用领会掌握了才有资格用姜桂附,否则,没有资格用姜桂附。

 

3. 八条不可汗 

用桂枝法的麻黄汤法(桂枝,苍术,山楂肉,生陈皮,炙甘草,生姜)发汗,要注意有的人用广皮也会发汗。 

麻黄汤法有以下禁忌: 一是脉浮当汗,但是尺脉迟者不可汗。因为营气不足,血已很少,不可汗。 二是脉浮紧当汗,但身重、心悸者不可汗,尺脉沉取微弱,即里虚,发汗有亡阳之顾。此时当用四逆白通汤。 

三是咽喉干燥者不可汗。因津液已伤,咽喉才干燥,若发汗,则坎中之真气微弱,寒水即凝于中,阻碍胃气升,此时当用桂枝法行水,加茯苓、贡术;若喉干是因为燥气影响的津液少,则用清润之法,即桂枝法中用小茴香加当归,或者桂枝法加人参。 

四是血家不可汗。流鼻血,吐血,妇女经期,都属血家。血已亏,汗多伤血,伤血就亡阳,再发汗,可能引起阳外越。我们的月经方一般用贡术,用苍术少。 

五是平时汗多者不可汗,再汗心就乱,人恍惚,小便隐痛。 

六是疮家不可汗。再发汗,汗出易痉挛、发抖。 七是淋家不可汗。淋家指小便点滴淋漓,若发汗,汗则便血,即血尿。

 八是衄家不可汗。指流鼻血,若再汗,血伤,流血更甚,损阳。所以治鼻血不用苍术,用贡术。


 回头来看基本法,基本法最重要也在这里,有汗用贡术,就是不能再发汗了,无汗用苍术,无汗才发汗,意思就是苍术就是发汗的,所以在桂枝法里不可汗的情况要注意到。


你们有时候问用不用生陈皮啊,用不用广皮啊,我说不用,目的是什么呢?尽量少汗。那么我今天就回答这两个问题。


 广皮化菀陈,咳嗽很久的,陈痰瘀积胸中,此时用广皮;

生陈皮是汗闭了,需要发汗,用我们的麻黄汤法时才用;

青皮疏肝,肝气实在不太畅,它只是疏肝,但是我们用得还是少,一般在妇科的时候才用。

凡是陈皮、青皮都可能引起出汗,所以我们用得很少。

咳凶的,陈痰不出,肺上有毛病,我们用广皮,利于把菀陈吐出。

不要把“发汗用陈皮”当成非用不可的,感冒了要根据情况来用。



处方:将方案一处方中桂枝换成广藿香,不用姜。


广藿香20、茅术15,

炙甘草15,生楂肉20。

茯神15,    法夏15,

砂仁15,    石菖蒲20。

天麻15,    防风20,

香白芷20,大麦芽20。


应用要点:


在病人不发烧的情况下,而且又不符合桂枝法立法原则,可使用该法。


广藿香法的构成是将方案一处方中桂枝换成广藿香,不用姜,其他不变。


广藿香法是普遍意义上都能用的“法”。


方案三(制作药包)


处方:


把方案二处方中的楂肉改成小茴香20,制作成药包,携带,摆放。


方案四(适用已发烧的病人,37.5度以上)


处方:


荊芥花25,防风20;

苍术15,    陈皮15;

香白芷20,油厚朴;

南山楂25;

薄荷20,生甘草15。


应用要点:


小儿用量减半。


一般情况下吃两付就能退烧,退烧之后再吃处方一或处方二,2~3付。


处方一或处方二吃2~3付后,就加淫羊藿再吃一付;淫羊藿是沟通阴阳的,卢太老师说淫羊藿九一之数最富,河图上九是金之成数,一是水之生数,所以淫羊藿是水中金也。


如果无法判断能否用桂枝法,就用广藿香法,其他不变。


假热可以用姜桂,真热绝不能用姜桂。


寒热不分之时,不要用姜桂立法。


只有在发烧37.5度以上,辨不清真热假热之时,再用退烧方(处方四)。


若能辨清是假热,就用桂枝法或南藿香法。


上述一套方案对流感、腹泻都有效果。成都曾经发生瘟疫加痢疾,卢永定老老师就用了广藿香的那个法,煮了一大锅供路人用。广藿香法具有普遍使用性,该法姜都不用,而桂枝法则针对性比较强。



附:“卢火神”防疫方剂:


桂枝15克,   苍术15克;

炙甘草5克, 生姜20克;

法半夏20克   陈皮15克;

茯苓15克;

白芷15克    广藿香15克

石菖蒲20克, 白蔻12克 



适应症状:感受风寒、饥饱不匀、伤食生冷、精神惊恐、吸入秽浊臭气 。

适应人群:所有灾区的人,特别是战斗在救灾第一线的广大部队、武警等抢险人员。有病可以治病,无病可以预防。 服用方式:水煎,一日分三次服用,小孩量减半。 



三诊:2007年9月13日


处方:

桂枝尖15g、苍术15g、炙甘草5g、  生姜30g;

茯苓15g、    陈皮15g、生黄柏15g、

金钱草30g   车前子30g海金沙30g、瞿麦20g、泽泻15g;

6付。


应用要点:


标准桂枝法:桂枝尖、苍术、茯苓、陈皮、草、姜。


标准桂枝法+生黄柏+(泽泻、金钱草、车前子、海金沙、瞿麦)。


苍术+生黄柏:苦寒燥湿。


过去我们讲过去湿的三种办法:

一是用铁掀挖沟可以排湿,比如茯苓,泽泻;

二是用太阳晒可以气化去湿,比如桂枝,佩兰,法夏,生姜;

三是用风吹可以行气去湿,比如木香,藿香等诸香。


湿病时间太久了,情况也就变化了,就象一大堆稻草,刚刚被雨淋透了,水淋淋的一大堆稻草还没干的时候,突然天晴了,太阳照射在这堆稻草堆上,会怎样呢?处在外面露天部分的稻草会被太阳晒干。但是,里面呢?大家把手伸进稻草堆里面去试试看?不仅湿还存在,一点也没少,湿漉漉的,而且还很烫,烫手!太阳的光热被里层潮湿的稻草吸收之后化成了热,郁在里面,所以很多医家一旦谈起湿,后面就加了一个“热”字~就变成了湿热。


而我现在的情况是外燥内湿,所以,再怎么去挖沟排水,行气风吹,太阳晒都作用有限了,这个时候就必须下决心~用苦寒去燥湿。湿的对立面是燥!也就是说用这个燥,就可以去治这个湿,在人体很深的阴经里形成燥的局面去治湿。天气凉了,秋天冬天来了就燥,也就是说温度下降了,寒冷来了就会燥。所以就要用药形成一个寒冷的局面,这样才能产生燥,从而用燥去治湿。也就是用桂枝把皮肤毛孔打开,相当于把稻草挑起来,把寒风吹进去,从而去燥湿。这付处方用了苍术+生黄柏就有这个苦寒燥湿的意。


卢太老师说,生黄柏还可以润木息风。下助太阳之气,上助离火之明。与桂枝相通,水土皆温,木更畅旺,离火更明,相火更位。一切虚阳冰消,龙雷之火能藏,暴露之火能隐,抑郁之气能消。


钦安祖师封髓丹就是生黄柏,砂仁,炙甘草;我们在临床上加入上安桂和木蝴蝶,治口腔溃疡,嗓音沙哑等非常有效。


瞿麦利小肠、膀胱之蓄尿蓄血;凡膀胱与小肠开合不利,以此引之通之。


吴雄志老师在肿瘤群里说,瞿麦可以用来治疗子宫内膜癌、用来通经、催产等等,这与扶阳医学的理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在临床上也常用瞿麦与天花粉配合,治疗肝系统的肿瘤,比如治疗睾丸癌、子宫内膜癌等等。有时也会用于肝硬化,肝腹水的病人,治干燥的同时利水。可以在桂枝法和附桂法里面使用。


海金沙,镇肝,上通心包,下通小肠,将心包积水引入小肠,当然,这是在桂枝法条件下使用。心包有没有积水,按压一下膻中穴就能知道。


四诊:2007年10月4日


处方:(舌苔很厚腻,而且罩黄。)


广藿香15g   生白术15g明天麻15g、陈皮15g、香白芷15g、白叩15g、硃茯神15g、砂仁15g、石菖蒲20g、生姜30g;

6付。


应用要点:


★此方为广藿香法(将君药桂枝换成藿香)。

卢太老师说,广藿香既通脾胃,又通肺窍;既开膻中,又开皮毛;引膈间之秽浊,外出皮毛;上通鼻孔,下出魄门,为分清分浊之能使。


★香白芷,把太和之气引向头,升清降浊。


石菖蒲(肺脉紧时用)


硃茯神(引离中之阴交于坤土。硃茯神可以形成一个法的系列,治疗失眠,高血压,精神类疾病等都很有效,这个以后再讲);


明天麻(肝胆脉浮,低压偏高,用明天麻祛外风,镇内风);


此处方为什么没用南山楂?因为膀胱脉不紧。


五诊:肝部不适备用方,2007年10月11日


处方:


桂枝尖15g、生白术15g炙甘草5g      南山楂15g 

生姜30g;


茯苓15g、砂仁15g、陈皮15g;


广木香15g、佛手15g

玄胡15g、    郁金15g。


应用要点:


★桂枝基本法:

桂枝、术、草、楂、姜、茯苓、砂仁、陈皮;

加上广木香+佛手+玄胡+郁金。


★玄胡治右胁疼痛。


★郁金破结气,开气快郁。


★佛手,调气通肝,理脾胃。凡气郁于五脏,以此宣之。

佛手+陈皮+砂仁理膈间之气,化脏腑之阴。


膀胱脉紧故用南山楂。


脉湿滞、小便量少故用茯苓。



六诊:2007年10月17日


处方:


制附片60、桂枝尖20、生白术15、炙甘草5、

生姜50;

砂仁15、陈皮15、明天麻15;

杭巴戟20、    菟丝子20

生龙牡各30、熟枣仁15

6~12付。



处方重新排序:


制附片60+(桂枝尖20、生白术15、砂仁15、明天麻15、陈皮15、炙甘草5、生姜50)+(杭巴戟20、菟丝子20)+(生龙牡各30、熟枣仁15)。


应用要点:


★熟枣仁:心率快,安眠。


★生龙牡:肝脉浮,整体脉都微浮,用生龙牡收涩。


★明天麻:去风。


★杭巴戟+菟丝子:填精。


这个第六诊呢,叫做附桂填精法。你看呀,这个方子呢,在四逆立极的前提下(附片、草、姜),在附桂法里又加用了杭巴戟和菟丝子。杭巴戟和菟丝子这两位药呢,就是补坎水填肾精的。在扶阳医学里呢,一般情况下固肾气填肾精的药都少不了杭巴戟和菟丝子。


什么叫填精呢?什么又叫做“精”呢?要弄明白什么是“精”,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是阴阳。扶阳医学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呢~就是辨阴阳。


什么是阳,什么又是阴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呀:“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句话基本上将阴阳的主要方面包含进去了,因此,只要弄通了它,阴阳的学问也就可以基本解决。


刘力红博士在《思考中医》里说呀,“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主要是讲的一年里的阴阳变化以及万物的生长情况。


阳生阴长主要讲上半年,也就是春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阳渐渐生,阴渐渐长,两者的关系非常协调。联系到具体的自然,春日以后,白日渐长,气温渐高,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阳气的不断增长。那么阴呢?阳化气,阴成形,这些成形的,属阴的万物也随着这个阳的增长而不断地繁茂,真正的一派欣欣向荣。这个过程真正是阳在生,阴在长,夫唱妇随。与我们以往所说的对立的、消长的关系不同,并不是阳产生了,万物反而消灭,完全不是这么一个情况。如果用现代一些的语言来形容这个过程,那么,阳气就好比能量,我们可以设想在天地之间有这样一个能量库,而在春夏这两季,能量是处在一个释放的过程,随着能量的释放,万物得到这个能量的供给,便逐渐的生长,繁茂起来。否则,万物凭什么会生长繁茂呢?就是因为这个阳气的释放,这个能量的释放造成的。这是阳生阴长。

那么,阳杀阴藏呢?这是讲秋冬的变化。这个“阳杀”不能看成真正的杀灭,“阳杀”与“阳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然春夏的阳生指的是阳的释放,能量的释放。那这个释放不是会无休止的进行下去。这好比我们拳击,拳头伸展打出去了,如果拳头还老是停留在这个状态,那就没办法进行第二击。所以,必须先把拳头收回来,才能打下面的一击。阳气也是这样,老是生发,老是释放是不行的!这样就不能持续。所以,生发、释放到一定程度后,它就逐渐地转入到收藏,这个阳气的收藏相对于释放而言,就是“阳杀”。阳杀了,能量收藏起来了,天地万物得不到这个能量的供给,万物的生长就趋于停止,而且渐渐地凋零、枯萎,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秋冬景象。上述的这个过程是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所以,收藏到一定的程度后,又要开始新一轮的生发、释放。这便是《素问》所讲的“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阳指的是生发、释放的这个过程,阴指的是收藏的过程。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指的也是这个过程。用《素问》的“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就可以阐述上面的这个转换。上面是刘力红老师对阴阳的论述。


大家都知道,目前社会上对扶阳学派非议与指责比较多,认为扶阳派是剑走偏峰。其实呢,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深入地了解扶阳学派,从而形成了错误的印象而已。社会上有很多人呀,完全是凭“扶阳”二字去给扶阳派下定义的,假如一旦他们深入了解了扶阳派的辨证立法全过程,肯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非议了,不但不会有那么多的非议,而且还会认为扶阳派才是真正的,中医的正派。


我们现在继续讨论这个附桂填精法,先来讨论一下什么叫做“精”。


《素问·生气通天论》里面说呀,“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也就是说阴呢是藏精的,而阳呢是卫外的,所以说呀,这个“精”实际上呢既不是阴,也不是阳,这个问题我认为一定要搞清楚。


但是呀,现在很多人在概念上都搞混淆了,把这个“精”当作阴来看,所以呢,习惯上他们就把“精”称之为阴精,把填精当成了滋阴,我认为这是误解。大家可以想想看呀,如果“精”就是阴,那《素问·生气通天论》里面说的这个藏精又怎么解释呢?它还怎么藏精呢?这从逻辑上也讲不通呀。


所以呀,我很赞同刘力红老师的说法,“精”实际上指的就是阳气的蓄积状态,能量的蓄积状态就叫做“精”,我认为这个解释才是对“精”的正解。某样东西爆发的能量越大,说明它阳气的蓄积状态就越强,比如说原子弹,原子弹蓄积的阳气就非常强,所以说呀,使用核能源的核潜艇,就比常规潜艇有更大的动力和远航能力,对吧?


“精”是阳气的聚集状态,那么阴的藏精作用就是帮助阳气实现聚集,把阳气聚集到一起的这个过程就是阴。大家记住了,什么叫阴呢?阴是帮助阳气进行蓄积的,阳气能不能聚集?阳气能不能由释放状态转入蓄积状态?就要靠这个阴的作用,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里面说的:“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既然精是阳气的聚集态,那么这个“精”又藏于何处呢?《素问·六节藏象论》里面又讲呀:“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蛰呢,就是藏伏的意思,也就是说肾是主藏的,所以肾又叫做封藏之本,肾封藏的就是这个阳气,就是这个“精”。而肾为水藏,为坎卦,坎卦的象是什么呢?就是两阴之中包涵一个阳。所以呀,两阴之间封藏的这个东西就是阳,而我们扶阳医学所说的立极,指的就是这个坎中一阳立极。


我们生存的地球呢,也相当于是一个坎卦,地核就类似于真阳和命火。科学家确定地核的温度是6000摄氏度,其炙热程度可与太阳表面相媲美。这就是说,地球如同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核电站,人类则生活在它厚厚的地壳上。而距地球表面4000英里深的地方,一颗直径达5英里的由铀构成的球核呢,正在不知疲倦地燃烧着、搅动着、反应着,并因此产生了地球磁场以及为火山和大陆板块运动提供能量的地热。所以说呀,这个地核呢,就相当于是地球的坎中一阳,以使我们地球的生气得以不断延续,这与我们人身涵藏的真阳命火是非常一致的。


所以说呀,我们扶阳学派的理法方药都离不开这个潜藏的坎中一阳呀。我们常说的以火立极,指的就是以这个坎中一阳立极,就是以真阳命火立极,就是以处于封藏状态的这个阳气立极,也就是以“精之处”立极,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啊!所以呢,既然以“精之处”立极,那么我们的扶阳填精法呢,就应该是扶阳医学的立极之法!大家说对吧?


好了,现在我们继续谈这个填精法,谈谈杭巴戟和菟丝子,再来谈谈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开始填精。


根据上面的分析,精呢是阳气的封藏状态,精就封藏在那个坎卦里,就是两阴之间包涵的那个阳。所以呀,既然这个时候卢老师要开始给我填精,说明我的的精,我体中封藏的阳气也就是坎中一阳已经亏损到极点了,我这时的“极”已经不行了,根基不稳了,如果还按照正常的治病次第去治已经不行了,所以需要填精立极。


我把这个法还称之为水土合德之法,附片,炙甘草,姜,四逆立极于坎;桂枝于山水蒙引坎水之气交于艮而实现坎艮合徳,坎为水、艮为土,坎艮合德也就是水土合德。



对于这个精呢,我同样有着很深的体悟。我的《扶阳修炼笔记》书稿里的第一章叫“涌泉出精”。为什么叫涌泉出精呢?因为我们这个道家法脉,在修炼过程中,“精”就是从涌泉穴里蹦出来的,所以叫涌泉出精。


2012年的8月18日,是我闭关修炼的第96天。我象往常一样静坐念咒,二十分钟之后,右脚底涌泉穴呢,突然蹦出几个活力十足的小精虫,这些精虫如芝麻般大小,在我右小腿内侧蹦来蹦去,嬉戏玩闹,精气神俱足。我当时呀是一阵狂喜,因为我曾经听文师父说,对于我们这个道派来说呢,涌泉出精是气机发动的前奏,是功夫上身的预兆。


在随后的三天时间里呢,这些精虫越聚越多,成群结片的精虫啊逐渐布满全身的每一个毛孔。起初的时候呢,全身每块肌肤都奇痒无比,随后呢又感到全身舒畅。当时我的感受是又惊又喜,所以呀在闭关笔记里呢,我把这些从涌泉穴里蹦出来的精虫称之为“小惊喜”。并顺随涌泉与精虫之意呢,我把《扶阳修炼笔记》的第一章就取名为:涌泉出精。


这些从涌泉穴里蹦出来的小惊喜越蹦越多,成群结片的布满了全身的每一块肌肤,甚至连睫毛上啊、眉毛上啊、每一根头发丝上啊,都全部爬满了跑来跑去的小惊喜。这些小惊喜仿佛组成了另外的一个世界,有的呢沿着我的耳轮,一圈一圈的,具有渗透力的为我按摩耳朵;有的在闹市集会、有的在迎亲嫁娶、有的在嬉戏玩耍、有的在敲锣打鼓、有的在工程建设~总之,这些小惊喜构成了一个另外的世界,另外的空间,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热闹非凡、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这时啊,我想起了出自道家的那句话:“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我们人类呢,像蝼蚁一样整天忙忙碌碌,蝇营狗苟,却不知世界原来如此精彩奇妙。这个世界呀,既包括宏观宇宙这个“其大无外”的大世界,也包括人体内部这个“其小无内”的微观世界。这些用肉眼甚至用显微镜都看不见的小惊喜,居然在人体身上构建了那样精彩纷呈的微观世界。


构成这个微观世界的精虫呢,就是这样从涌泉穴里蹦出来的,所以叫涌泉出精。那么涌泉又是什么呢?顾名思义,涌泉呢就是水如泉涌的意思。涌泉是人体的一个穴位,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足少阴肾经就起于涌泉。《黄帝内经》里说呀:“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呢,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发源于足下,涌出灌溉于周身各处。涌泉穴位于脚底中间凹陷处,也就是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的地方,而道家呢把涌泉穴称为人的第二心脏。


这些越聚越多的小惊喜也就是精虫,几天之后就在心脏对应位置的后背,形成一个拳头那么大的窝,就象蜜蜂构建的窝一样,这些小惊喜堆积在这个窝里高速旋转,形成了一个高速旋转的太极,这时我忽然想到了四个字:炼精化气!炼精化气就是这样来的,只有真正去修炼才能真正体悟到。这些精虫在太极老巢果旋转化气之后,又会开辟一条气道,由精化成的气沿气道向命门移动,然后带脉起动,再之后就中脉起动,这是关于修炼的事,今天不多说。


所以呀,这个第六诊加了杭巴戟和菟丝子就是为了固肾填精。在扶阳医学的填精法系列里,杭巴戟与菟丝子配合使用,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组对药。大家可以看看《卢氏临证实验录》,可以看看《扶阳讲记》,再看看《火神门》期刊第一期彭师的医案就能明白,在辨证立法过程中,一旦进入到扶阳填精法系列,基本上首先使用的药物就是杭巴戟与菟丝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