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葵子茯苓散---治妊娠身重·小便不利

 学中医书馆 2018-04-09
葵子茯苓散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冬葵子50g 茯苓9g 上2味,共为细末,日3次,每服4g。 (功效)通窍利水,渗湿通阳。 (主治] 主证;妊娠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头晕,舌质淡红, 苔白,脉濡。 副证:身微种,或足跗水肿,胀满。
(临证加减}
1.急性泌尿系统感染体实者,本方合八正散以健脾清热利湿。
2.泌尿结石,本方加海金砂、金钱草、鸡内金、车前子、 猪苓、龙胆草,以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3.急性肾盂肾炎,本方合用小柴胡汤与六味地黄汤,常获 良效。
4.本方证若兼胀满者,加紫苏、莱菔子、砂仁;头面四肢 皆肿者,加泽泻、白茅根、猪苓;喘者,加葶苈子、桑白皮、 杏仁。
5.本方因药味较少,常与他方合用,如与淡渗利湿药同用, 可加强利水之功,且很少伤正气。 6.葵子茯苓散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疗急性肾炎:基本方 为冬葵子、苦参各15g,茯苓12g,川贝9g。外感风热型8例加 麻黄6g,连翘lOg,石膏工5g;疮毒浸淫型,加竹叶、银花、连 翘各lOg,蒲公英工5g;湿热内蕴加萆藓、白术各lOg,薏苡仁 15g;正气虚弱型加党参、白术、黄芪各lOg。治疗2—4周。[湖 北中医杂志,1986,(6):25]
7。本方加汉防己,三味各二两。治妊娠身体浮肿,小便不 利,洒淅恶寒,名葵子散。[太平圣惠方]
8.葵子五两,茯苓三两。二味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小便利则愈。《时氏产经》云:如不通,恐是转胞,加发灰少许 调服,极妙,名葵子汤。吻人良方]
9.茯苓、槟榔、猪苓、砂仁、木香、陈皮、泽泻、白术、 木瓜、大腹皮、桑白皮、苏梗各等份,加生姜,水煎服。治妊娠 水肿胀满,或喘而难卧,名茯苓导水汤。[医宗金鉴]
lO.赤茯苓、麦门冬、泽泻、白术各三两,桑白皮、紫苏、 槟榔、木瓜各一两,大腹皮、陈皮、砂仁、木香各七钱半。为粗 末,每服半两,加灯心草二十五根,水煎,空腹服。治水肿,头 面手足遍身肿如烂瓜之状,喘满倚息,不得转侧,不得平卧,小 便秘涩,溺时痛如刀割,尿量绝少,其色如黑豆汁者,名导水茯 苓汤。仁奇效良方l

(原文}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8)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 茯苓三两 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 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经义阐释工 本条论述妊娠水气的证治。“水气”是指气化不利。“身重、小便不 利”是因气化不利,水湿停聚而致,重者可以出现身肿,常常称之为“子肿”。湿阻阳遏, 则阳气不能布达于外,故见洒淅恶寒;湿阻于内,清阳不升,则起即头眩。诸症是由水 气内停,阳气受阻而致。小便不利虽为本证之标,但利小便应为当务之急,故急需通窍 利水治之。方选葵子茯苓散。 子肿是因水气内停而致,而水气内停之因虽多,应与脾肺关系最为密切,临证时可 参阅《傅青主女科.妊娠浮肿》所曰:“妊娠有至五个月,肢体倦怠,饮食无味,先两足 肿,渐至通身头面俱肿,人以为湿气使然也,谁知是脾肺气虚乎!夫妊娠虽有按月养胎 之分,其实不可拘于月数,总以健脾补肺为大纲。盖脾统血,肺主气,胎非血不荫,非 气不生,脾健则血旺而荫胎,肺清则气旺而生子。苟肺衰则气馁,气馁则不能运气于皮 肤矣;脾虚则血少,血少则不能运血于肢体矣。气与血两虚,脾与肺失职,所以饮食难 消,精微不化,势必致气血下陷,不能升举,而湿邪即乘其所虚之处,积而成浮肿症,非 由肺脾之气血两虚而然耶。治法当补其脾之血与肺之气,不必祛湿,而湿自无不去之理, 方用加减补中益气汤”(方由人参、黄芪、柴胡、甘草、当归、白术、茯苓、升麻、陈皮 组成)。 (方药评析) 方中葵子性滑利窍行水,茯苓利水渗湿健脾,二药共奏通窍利水之功。 本汤方证的病机为水气内停,阳气受阻,治之当通阳利水,为何方中无投一味温通之品, 此即《温热论》中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道理。有医者认为葵子性滑利窍,易 坠胎,此说可供临证时参考,但不必拘泥,详见本方“(现代研究)”。 上条与本条均有妊娠小便病变,但二者差异较大,前者为下焦血虚有热,气郁化燥 而致小便难,伴有溲解灼热疼痛之症,身无肿。后者为水气内停,湿阻阳遏引起小便不 利,即指尿量少,溺时无明显疼痛,但有身肿,恶寒等症,前者当以养血润燥,清利湿 热,方选当归贝母苦参丸。后者当以通窍利水为法,方选葵子茯苓散。 (文献选录) 张石顽:膀胱者,内为胞室,主藏津液,气化出溺,外利经脉,上行 至头,为诸阳之表,今膀胱气不化水,溺不得出,外不利经脉,所以身重洒淅恶寒,起 即头眩。但利小便,则水去而经气行,表病自愈。用葵子直入膀胱,以利癃闭,佐茯苓 以渗水道也。(《张氏医通》) 尤怡:妊娠小便不利与上条同,而身重恶寒头眩,则全是水气为病,视虚热液少者, 霄壤悬殊矣。葵子茯苓滑窍利水,水气既行,不淫肌肤,身不重矣,不侵卫阳,不恶寒 矣,不犯清道,不头眩矣。经曰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虚之变,不可不审也。(《金匮 要略心典》) 吴谦:妊娠外有水气则浮,洒淅恶寒,水湿贮于肌肤,故身重,内有水气则小便不 利,水湿阻碍阳气上浮,故起即头眩也.葵子茯苓者,是专以通窍利水为主也。(《医宗 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黄元御:妊娠内有水气,身体沉重,土湿木郁,疏泄不行,故小便不利,木郁阳陷, 阴气外束,故洒淅恶寒,水湿阻隔,阳气升浮,故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滑窍而泄水也。 (《金匮悬解》) (临床应用] (1)赵氏用本方治孕妇心脏性或肾脏性水肿,见心悸肿满,小便不 利,身重恶寒,起则头眩等症。 (2)治子肿:段氏认为妊娠8—9月,属于实证子肿,心腹胀急或为子痫先兆者可 用本方治疗。葵子茯苓散临床运用时,可适当加味。除具备原文所述证候外,若兼腹满, 可加紫苏、砂仁;头面四肢皆肿者,加泽泻、猪苓;喘者,加葶苈子、桑皮。 (现代研究) 王氏报道,对于葵子茯苓散中“葵子”一味药,《本草纲目》云:“能 利窍通乳,消肿滑胎也”,所以一些《金匮》注家也认为葵子性滑利,有滑胎之弊,妊娠 不宜用。但从本方看出葵子并非妊娠禁用之品,但若素体气虚,或有滑胎史者,则不宜 用本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