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食篇】天津建卫600年·一方水土一方特产

 网罗天津卫 2018-04-10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一方特产,在天津这块土地上,独特的环境造就了独有的土特产品,清朝羊城归客撰写的《津门纪略》上记载:津沽出产海物俱全,味美而价廉。春季最著者则蚬蛏、河豚、比目等类;秋令螃蟹肥美甲天下;冬令卫河银鱼,驰名远近。更有铁雀佐酒亦佳。黄芽白菜胜于江南冬笋者,以其百啖不厌也。

  天津的土特产品,因其丰富珍美而闻名于世,虽然有些东西因为各种原因慢慢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但更多的土特产品,伴随着天津独有的民俗、民风,一直发展至今。

  天津水产

  天津的海产鱼虾,一般来自渤海湾。海产品中如海螃蟹、对虾等打捞后立即用海水加工煮熟由小贩串街走巷喝卖。过去的初春时节,人们常听到海下人的喝卖声:“大海螃蟹来咧”、“咸干的大对虾咧!”卖时都是两只头尾相插成对出卖。旧历三月底,黄花鱼陆续上市。到了旧历五月,鲥鱼上市。

  进伏以后,比目鱼来到人们餐桌上。天津人把比目鱼叫“塔么”,学名是“鳎目”,这个季节最肥。

  在河产鱼中首先是“河豚鱼”,腹内鱼白最为味美,文人常称之为“西施乳”,这种鱼有剧毒,必须通过仔细的收拾才能吃,一般家庭中不敢买吃。清代周芝良就曾描写过“值那一死西施乳,当日坡仙要殉身”,可见河豚鱼的美味让人宁可用生命来做赌注。

  “河蟹”更是天津人最喜食的佳品,素有“七尖八团”之说,就是在七月间尖脐肥,八月则圆脐肥。清末至民国以来天津的西、南郊都有大片沼泽地,南郊还有大片稻田,适于养殖螃蟹。

  还有银鱼和紫蟹,这在下面将有详细阐述。

  天津对虾

  天津的渤海湾是我国对虾主要产地之一。对虾名称的来历,并不是因为对虾成双结对生活的缘故,实际上,对虾的一生中,雌雄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极短,据说在很久以前,出售时总是按对计价的,统计网获时,也以“对”为计算单位,如此长久延续,对虾的名称就确定并流传下来。对虾的学名实际叫中国对虾,或东方大虾。

  对虾体长,雌性的成虾约18—20厘米,雄性稍小一些,约13—15厘米。甲壳薄,壳滑明亮。雌性呈青色,雄性呈棕黄色。对虾性纤弱,白天多在温暖的沿海泥底匍匐爬行,有的静卧不动,到夜晚才窜来窜去觅食充饥。

  对虾的特点是,个大体壮,壳薄肉肥,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对虾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是名贵的海产珍品,吃时可蒸煮、油炸、面托等。在医学上,对虾还被当作药用材料。

  津门冬令四珍

  铁雀、银鱼、紫蟹和韭黄为津门冬令年菜四珍。津门历代美食家、诗人常将铁雀与银鱼并列为佳肴美馔,留下不少赞美诗篇。有诗云:“树上弹来多铁雀,冰中钓出是银鱼,佳肴都在封河后,闻说他乡总不如。”

  铁雀,形似麻雀,略大,头有三道花纹,腿黑色。秋末冬初自长城以北飞来,故有“盘山冰雪高三尺,铁脚飞飞始展翎”之说。人们常在初冬雪后扫雪设饵,罟网捕之。铁雀由于秋季食草籽、谷粒等,肥腴异常,柔嫩味鲜,食后有补肾、壮阳、益气之功能。

  银鱼,学名“安氏新银鱼”,为渤海湾特产,生长在咸水中,味道鲜美,远远胜于太湖银鱼。银鱼古称会残鱼,相传是残羹入水化成,浑身肉嫩刺软。银鱼每至秋末冬初长至七寸多长,二两余重,鲜肥满籽,成群结队进入海河产卵。上溯至三岔河口时,河面薄冰初覆,渔民破凌以罟网之。传说此时此地的银鱼眼圈为金色,最为珍贵。崔旭在《津门百咏》中赞美银鱼“出网冰鲜玉不如”。所以,早在明朝中叶,就设置“银鱼场太监”督办“卫河银鱼”进贡京师。

  紫蟹,学名中华绒鳌蟹。《天津卫志》记载“津门蟹,肥美甲天下。”因天津为九河下梢,且多淀、港、塘、洼及沟渠稻田,生态环境利于螃蟹生长。津门紫蟹与江河湖蟹不同,为春夏季孵化的小蟹,生长在津西洼、淀的蒲草、芦苇丛中和津南小站、葛沽和宁河等地的沟渠稻地中,经秋季食虫鱼、稻穗等,秋后长至银元大小,全身呈青褐色,布满紫色釉斑,所以叫紫蟹。紫蟹皮薄而酥,肉嫩而细,不论尖团脐皆有酱紫色的膏黄,鲜美无比,食后余香满颊经日不散。

  韭黄,为冬季暖窖内避光条件下长出的韭菜。相传汉代时曾试种过,因不合时令而被视为不祥之物,遭到禁止。津门韭黄最初产于清朝同治年间,为津西芥园一带的朱家花窖偶然所得,因色鲜味美,当时世人皆以奇珍试之,因此《津门竹枝词》中称其:“芽韭交春色半黄,锦衣桥畔价偏昂。”朱家将方法保密,获利颇丰,后来事情逐渐泄漏,窖农竞相效仿。至光绪中叶,日见其多。风味菜品中除常用韭黄做副料用以配色提味外,冬令则以时菜上市。

  天津大白菜

  白菜,俗称大白菜,其幼苗没有包心叫小白菜。大白菜又名“黄芽菜”,因其洁白光润如象牙,又称“牙菜”。又因其“凌冬不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先人称它为“菘”,被誉为“百菜之王”。

  天津大白菜俗称“御河”菜,御河即南运河,水性甘甜而柔,适于灌溉蔬菜。《津门纪略》所说的“黄芽白菜胜于江南冬笋者,以其百啖不厌也”,指的就是天津大白菜。

  天津大白菜有早、中、晚熟三种,按照耐热和抗寒等特性,又可分为白麻叶(或称白口菜)和青麻叶(或称青口菜)。早熟种从八月份陆续上市,其中以白麻叶为主;中晚熟种,则以青麻叶为主。天津青麻叶最为著名。

  大百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口,苏东坡曾赞美“白菘类羔豚”,而且有医食兼用的特点。

  卫青萝卜

  卫青萝卜是天津特有的名产,是萝卜中的优良品种之最,其特点是内外青绿,脆甜可口,价廉物美,生吃可代替水果。天津民谚有云:萝卜就茶,气得大夫满街爬。

  天津人常说:“小刘庄的萝卜,俩味儿的!”这是七八十年前的往事了。当时,在小刘庄挂甲寺一带,盛产青萝卜,因后来城市发展,修建工厂,萝卜不得不易地而生。目前,沙窝萝卜、葛沽萝卜,已经代替了小刘庄萝卜。

  萝卜既是大众化的营养保健食品,又可制作成宴席上的佳肴,可荤可素,可以单用,可作配料,可以雕刻,还可以煮饭熬粥。

  卫青萝卜,在国内外颇有名气,目前已成为外贸出口的名特产品。

  天津冬菜

  一种调味食品,采用天津良种大白菜,加大蒜、盐等辅料腌制而成。因制作时间多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故你”冬菜”。它色泽金黄,菜身鲜嫩。特味香浓,味美可口。除用作佐餐小菜、调味品外,还可开胃、清凉、去痛解毒。

  相传在清乾隆年间,河北省沧县“艺丰园”酱园用白菜加盐拌以糖蒜,做成什锦小菜出售,称为“素冬菜”,后来,天津大直沽“广茂店”酱园又制成“五香冬菜”。1890年天津大直沽酒店又做出了“荤冬菜”。

  1920年,大直沽“义聚永”酱园在静海县纪庄子就地采购白菜,设场切菜,把天津制作冬菜技术传到静海。直到20世纪40年代,天津特产的冬菜,最高可生产20万吨左右。近年来,更是远销海内外。

  天津甘栗

  天津甘栗是栗中最佳品种之一,肉质细腻,甘甜而面,香美可口,主要产区在天津蓟县。甘栗的食用方法很多,最为风行的是糖炒栗子。栗在医学上可作为药用,治肾虚、腰腿无力,并有养胃健脾之功效。

  天津核桃

  原产于西羌、甘肃西部一带,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所以又叫胡桃。天津核桃栽培历史已有几百年了,主要产地在蓟县山区,具有个大、皮薄、仁满、味美、出油率高,可供食用、榨油或药用,能润肤、黑发、固精、化痰、补气、养血、防止胆固醇升高。现行销国际市场。

  红小豆

  天津土特产品,又名赤豆、朱砂豆,主要产地在武清县。颗粒饱满,色泽红亮,皮薄,豆沙多。它营养丰富,除含蛋白质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磷等。可制成多种食品,还有一定的药物作用,能利尿、消肿、解毒、排脓,对老年性肥胖症也有一定疗效。

  天津小枣

  产地主要在静海县、蓟县、西郊区和大港区。长圆形,皮薄,核小,肉厚,味甜。内有金色细丝,又称“金丝小枣”,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钙、磷、铁等。可生吃,也可晒干后做多种甜食,还可作中药,有益气、补血、养肾、安神之效,能治虚损、劳伤等症。

  盘山柿子

  产地集中于盘山一带,栽种历史悠久。传说唐太宗曾在这里种柿观赏。明代张定《在田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乞食途中,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正饿得发昏时,发现一树霜柿正熟,就吃了几个柿子,终能继续赶路。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带兵经过柿树原地,将身上赤袍披在树上,封柿树为“凌霜侯”。柿子果实扁圆肥大,腰部有沟痕,状若磨盘。果面呈橙黄色,个大,皮薄,无核,汁多,味甜,耐贮藏,内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除食用外,兼有药用价值。

  天津红果

  天津土特产品,产地集中在蓟县山区,为国内红果中的良种。个大,果肉紧密,果质酸甜适口,维生素C、铁、钙等含量高于一般鲜果,是一种开胃品。可生吃,也可做成糕、酱、糖块等,还可作为中成药原料,能消积、化滞,对冠心病、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小站稻

  天津著名农产品,原产天津南郊小站地区的优质粳稻而得名,现产地遍及天津各郊区、县。清同治十三年(1863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命令淮军提督周盛传部修筑塘沽新城,他们在来往途中“量地设站,四十里一大站,十里一小站”,今小站镇由此得名、周盛传在这一带大力垦田种稻。经长期培育,于是生产出了那银珠粒粒的小站稻米。小站稻米晶莹如珠,米香浓郁,引人食欲。如今经过历代改良稻种,米质更佳,粒大而圆润,营养丰富,煮熟后味美可口。(白冬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