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半夏汤--治黄疸病

 学中医书馆 2018-04-10
小半夏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半夏15g 生姜15g 上二味,以水700ml,煮取150ml,分2次温服。 (功效)蠲散水饮,降逆止呕。 (主治) 主证:痰饮呕吐,唾多清水,饮食不下,口不渴,苔白滑, 脉弦滑。 副证:头痛目眩,口淡,恶心呕吐,不思饮食。
(临证加减)
1.小半夏汤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书中共有三用,分别 见于“痰饮”、“黄疸”、“呕吐”三篇之中,张仲景在书中对小半 夏汤的论述也较简单,兹将原文都摘于下。痰饮篇云:“呕家本 渴,褐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黄疸篇云:“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 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呕吐哕下利篇云:“呕吐, 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从以上诸条分析,不难看出小半夏 汤主证是呕吐。[张仲景药法研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

2.小半夏汤加味治疗胃失和降:用于较严重的妊娠恶阻、 呃逆、呕吐症。基本方小半夏汤,为半夏、生姜2药组成。若脾 胃虚寒者加干姜、附子、党参、白术、丁香、吴茱萸;胃火上逆 者加竹茹、黄芩、山栀子、生大黄、枳实;外邪犯胃者加苏叶、 藿香;饮食积滞者加枳实、陈皮、山楂、神曲;热滞者加生大 黄;肝热犯胃者加左金丸、竹茹、石斛;胃阴不足者加竹茹、沙 参、麦冬、生地、芦根、石斛、枇杷叶;痰饮内停者加茯苓、白 术、陈皮;胃出血者减少生姜的用量,加代赭石、生大黄、花蕊 石、田三七、白芨、竹茹;肠痹瘀阻者宜加生大黄、桃仁、枳 实、陈皮、当归身、莱菔子;毒蕈中毒宜用大剂量生姜(生姜能 解毒蕈之毒性),加生大黄.呕吐较为复杂,呕吐停止后,仍要 从本论治。[新中医,1990,cy,:25~26]

3.寒热错杂作呕者,兼见舌质红,苔黄,本方加黄芩、黄 连,以清热.

4.胃虚者,可与党参、茯苓、陈皮相配伍,以通补之。 3。夹食滞者,加枳实或枳壳、神曲、麦芽,以消导之。

5.小半夏汤加味治疗放化疗引起呕吐的经验:小半夏汤之主 证为呕而不渴,胃有停饮,上逆作呕,本方有蠲饮止呕之效。根 据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出现的症状,可随症加减.常用方为姜半 夏12g,生姜9g,茯苓lOg,陈皮6g。呕吐伴头晕,心悸,不欲 饮,舌苔腻者,为停饮较重,在上方中加苍白术各lOg,泽泻 lOg,石菖蒲lOg;若食人即吐,舌苔黄者,为胃内有热,予姜半 夏6g,生姜9g,竹茹9g,藿香lOg,黄芩6g;若呕吐不重,伴反 胃恶心,胸中烦闷,系肝气克脾乘胃,予姜半夏6g,生姜lOg, 佛手或佛手花lOg,代代花6g,绿萼梅6g,旋覆花lOg;若呕吐后 纳差,舌红少苔,胃中不适,系胃气损伤,胃阴不足,予姜半夏 6g,生姜lOg,山药lOg,麦冬lOg,鸡内金6g,生谷麦芽各lOg; 若呕吐后食纳尚可,但食后不适,脘腹胀满,系脾气受损,予姜 半夏6g,生姜lOg,党参lOg,白术lOg,扁豆lOg,山药lOg;若 呕吐吞酸,伴头痛,脉弦,系肝胃不和,予姜半夏6g,生姜lOg, 吴茱萸lOg,青皮6g.[中医杂志,1993,c8,:4753

6.本方加甘草,治痰涎,进饮食,名殊胜汤。CQ氏家藏方]

7。本方去生姜加干姜,治干呕或呕吐清涎者,名半夏干 姜散。

8.本方生姜改用生姜汁(先煎半夏,冲人生姜汁半匙至一 匙),治胸中似喘非喘,似呕非呕,似呃非呃,烦闷不舒者,名 生姜半夏汤。

9。圆白半夏,刮净捶扁,以生姜汁调和,飞白面作软饼, 包裹半夏,慢火炙令色黄,去面,取半夏为末,米糊丸绿豆大, 日干,每服三四十丸,温热水下之.治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 急痰呕,中满虚肿,亦消宿瘀,百病通用,名半夏丸。[直指方]

10.治七情伤感,气郁生涎,随气上逆,头目眩晕,心嘈忪 悸,眉棱骨痛,大半夏洗净,汤泡七次,切作片子。上件,每服 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人沉香水一呷温服, 不拘时候,名玉液汤。俨氏济生方]

11.痰饮上逆、呕吐,胸脘痞闷,眩晕,心悸者,本方加茯 苓,名小半夏加茯苓汤。
(原文}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 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28) 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经义阐释] 此论支饮呕吐的预后及治疗。患饮病而呕吐者,应当出现口渴,这是 由于饮邪从呕吐而去,阳气渐复的缘故,故云“渴者为欲解”。如果呕吐后未出现口渴, 表明内有水饮停聚于膈间胃脘等处。故宜蠲饮散结,降逆止呕,用小半夏汤主治. 对原文“呕家本渴”,注家约有两种看法,一种将“呕家”看作泛指各种原因致呕的 病人,如沈明宗作外邪致呕者,徐彬作火热致呕者,皆认为呕多伤津故渴;一种将“呕 家”解作痰饮病呕吐者,如喻昌、赵良仁,认为饮去阳复故渴,如喻昌、李。结合下 文文意,似以第二种看法更妥。 . 此外,对于本证的归属,多数注家根据原文辨为支饮,如徐彬、沈明宗、尤怡、吴 谦等。但对饮停部位则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是心下支饮波及于胃,如朱光被、高学 山、曹家达等;有的则认为在膈中,如喻昌。以本证的病机与主症看,似以前说较为全 面。据此后世一些学者认为本证宜辨属支饮兼狭义痰饮,如张家礼《金匮要略译释》即 持此见,确实言之在理。 (方药评析] 本方专以治呕,故被后世医家看作治呕的祖方.方中半夏温燥蠲饮,生 姜辛散开结,二药又皆能降逆止呕。合而用之,使饮去结开,胃气和降,则呕自止。原 方“用水七升,煮取一升半”,意在久煎浓煎,既可减轻半夏的毒性,又能加强二药蠲饮 降逆的作用。 (文献选录} 赵良仁:呕家为有痰饮动中而欲出也;饮去尽而欲解矣。反不渴,是 积饮所留。夫支饮者,由气不畅,结聚津液而成耳。半夏之味辛,其性燥;辛可散结,燥 可胜湿,用生姜以制其悍。孙真人云:生姜,呕家之圣药.呕为气逆不散,故用生姜以 散之。(《金匮玉函经二注》) 尤怡:此为饮多而呕者言.渴者饮从呕去,故欲解;若不渴,则知其支饮仍在,而 呕亦未止。半夏味辛性燥,辛可散结,燥能蠲饮,生姜制半夏之悍,且以散逆止呕也。 (《金匮要略心典》) 高学山:胸寒致呕,然呕能提气,呕者阳起而善渴者常也,故渴为呕家欲解之候。今 虽呕而反不渴,是呕为寒饮上逆,而不渴为内饮拒水之故。岂非心下之胃脘有支饮乎?半 夏辛燥而降逆,生姜温膈以祛寒,俾胸阳一展,则饮去而呕将自平矣。此亦暴饮之少留 者也。(《高注金匮要略》) 按:赵注对病机的阐述较透彻,尤注对方药的分析较简炼,高注对方药的认识可补 尤注之不足。 (临床应用) (1)治心腹虚冷:《干金要方.卷十八。痰饮>>载:病心腹虚冷,游 痰气上,胸胁满,不下食,呕逆,胸中冷者,小半夏汤主之方(半夏一升,生姜一斤,橘 皮四两)。 (2)治气郁涎逆:《严氏济生方。眩晕门》载玉液汤治七情伤感,气郁生涎,随气上 逆,头目眩晕,心嘈忪悸,眉棱骨痛。大半夏洗净,汤泡七次,切作片子,每服四钱,水 二盏,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入沉香水一呷温服,不拘时候。 (3)治五噎:《圣惠方。五十卷.治五噎诸方》载:治五噎,胸膈咽喉不利,痰逆食 少方,半夏七枚,小者,汤洗去滑捣,细罗为散,都为一服,以浓生姜汤调服之。 (4)治呕吐甚不能服药者:《类聚方广义》载:呕吐甚,或病人恶汤药,呕吐恶心, 不能服对证方者,皆宜兼用本方。 . (5)治多种疾病引起的呕吐、呃逆、反胃:本方随证加味,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引 起的呕吐,如美尼尔氏综合征、外科手术后,神经性呕吐、胰腺炎、肝炎、胆囊炎、尿 毒症等。张氏报道,用小半夏汤加味治疗几例不同原因的呕吐,收到较显著的效果。其 中一例陈××,男,53岁。1973年10月22日因慢性胃窦炎伴息肉样变,行胃次全切除 术。术后第六天发生胆汁性呕吐,持续七十多天不能进食,全靠输液维持。每次呕吐大 量苦水(胆汁),曾于同年12月21日行二次手术(松解粘连),但呕吐未能缓解。予中 药旋复代赭汤、泻心汤、左金丸等加减以及益气养阴、生津和胃等剂治疗亦无效。1974 年1月4日改用小半夏汤加人参,方用:生半夏9g,生姜9g,别直参9g(另煎),浓煎 40ml,分两次服。服一剂后,苦水明显减少。连服五剂,未再呕吐,并能进食。刘渡舟 治郝××,男,65岁。呕吐频繁而口不渴,所吐皆为痰涎之物。脉弦而滑,舌苔白滑且 腻。辨证为胃中有饮。处方:半夏15g,生姜15g,陈皮lOg,一剂即愈。据介绍,日 本医家也常用本方加味治疗妊娠性呕吐、顽固性呕吐等病证,疗效甚佳。姚氏。32)治疗王 ××,女,53岁,退休工人,1963年5月10 日初诊。眩晕三天,呕吐频繁,呕吐物俱 是清水涎沫,量多盈盆,合目卧床,稍转动便感觉天旋地转。自述每年要发作数次,每 次发作长达月余,痛苦不堪。西医诊断为“内耳眩晕症”。刻诊见形体肥胖,苔薄白而腻, 脉沉软滑。此水饮停胃,浊邪僭上,清空不清。法当和胃化饮,饮化浊降则诸症自除。处 方:制半夏12g,生姜lOg,二剂。5月13日复诊,眩晕、呕吐均止。原方加茯苓12g, 续服二剂。并予丸方(二陈汤加白术、姜汁泛丸)常服,以求巩固。追访二年,未发作。
(原文]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臼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喊。哕者,小 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20) (经义阐释} 本条是论述寒湿黄疸误治变证的证治。它与《伤寒论》第199条“阳 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之 意相似。虽黄疸病,但小便色不黄,欲自利,说明太阴脾虚有寒,当见腹满,其特征为 喜温喜按,为脾虚寒湿阻滞,气机不畅所致。“喘”此指少气不足以息,为中焦气虚引起。 此时当温中补脾,可用理中之辈,即本篇第十章“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 药”之理。若将此误为有里热反用性寒之品清泄里热治之,则脾阳更伤,引起胃气上逆, 而致哕,此时当用小半夏汤和中降逆止呃,待呃止后,再辨治其黄疸。此用小半夏汤是 治本病之标的方剂,非治黄疸的正方。当然未经误治而见寒饮内停,胃气上逆之呃逆者, 此方仍可用。临床上可配入温中益气之品. ' (方药评析) 方中半夏和中降逆,生姜止呃,并解半夏之毒,二药相伍则可和胃降 逆,温中止哕。 . . .:... (文献选录) 徐彬:此言黄疸中有真寒假热者。谓内实小便必赤,今色不变,加自 利,虚寒也,虽腹热能满,虚亦满,实证有喘,虚亦喘,误以为热而攻除之,则虚其胃 而哕;哕由胃虚而气逆,逆则痰壅,故曰哕者小半夏汤主之。谓哕非小故,惟姜半能行 痰下逆而调胃,胃调然后消息治之,非小半夏汤即能治黄疸也。(《金匮要略论注》) 沈明宗:此湿多热少气虚之证也。小便黄赤如金,则为黄疽,此小便色不变,欲自 利者,肌表必是淡黄而不枯燥,乃湿郁热微,气虚之证也。湿滞于脾,则为腹满,脾湿 壅肺,则为喘逆;然有湿无热,不可再除去热,但除热之剂,必以苦寒而伤胃阳,则阴 湿不行,化为痰饮,上逆作哕,故以半夏、生姜涤痰除饮而止哕逆。俟哕止,再治其疸, 要知小半夏汤非黄疸之专方,窃拟小半夏加茯苓汤可以善后耳。(《金匮要略编注》) 尤怡:便清自利,内无热征,则腹满非里实,喘非气盛矣,亦不可以寒药攻之,热 气虽除,阳气则伤,必发为哕。哕,呃逆也。魏也谓胃肠为寒药所坠,欲升而不能者是 也。小半夏温胃止哕,哕止然后温理中脏,使气盛而行健,则喘满除,黄病去,非小半 夏能治疸也。(《金匮要略心典》) (.临床应用) 见第十二章小半夏汤证。 .
原文)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12)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寒饮停胃的呕吐证治。本条亦见于《金匮》痰饮病篇28条。 呕吐是由于寒饮内停,胃失和降所致,故以呕吐清稀的痰涎为特点。文中“诸呕吐”之 “诸”,不可解作“众”、“凡”之意,而应与小半夏汤的主治范围结合理解。由于呕吐较 剧,胃气上逆而不降,胃气不和而不纳,故谷不得下。治用小半夏汤散寒蠲饮,降逆和 胃。 (文献选录] 赵良仁:呕吐谷不得下者,有寒有热不可概论也。食入即吐,热也;朝 食暮吐,寒也;此则非寒非热,由中焦停饮气结而逆,故用小半夏汤。(《金匮玉函经二 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