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麻黄醇酒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9g 上l味,以酒500ml,煮取200ml,一次服完,冬月用酒, 春月用水煮之。 (功效)发汗解表。 (主治]身目发黄,色泽浅淡,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 浮紧。 (临证加减) 1.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加茵陈、车前子,以清热利水. 2.治喘而发黄,或身疼痛者,加杏仁、紫苏子,以定喘 止痛。 3.治伤寒瘀热不解,郁发于表为黄疽,其脉浮紧者,加桂 枝、茵陈,以汗解之。 4.《金匮》治黄疸八法:综观“黄疸病篇”,对于发黄的治 疗大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清利湿热:以湿热郁蒸发黄为重点,如谷疸、酒疸,故 治法以清利湿热为主要方法.但要进一步分清湿盛、热盛、湿热 俱盛而做相应之处理。湿胜者用茵陈五苓散;热盛者用栀子大黄 汤;湿热两盛用茵陈蒿汤。总之,湿重的以利小便为主;热重以 通大便为主。 (2)发汗:由外邪诱发所致发黄,有表证者可以桂枝加黄芪 汤解肌托表。 (3)涌吐:若湿热内蕴于胃,病热趋于上者,则因势利导, 以吐法,使病邪从上排出,宜瓜蒂散。 (4)温法:因素体阳虚或误治伤阳,黄疸病从寒化,脉迟属 太阴寒湿者,可采用温脾化湿法,如茵陈理中汤。 (5)补法:由脾胃虚衰,气血亏损所致之“萎黄”证,治宜 用小建中汤,以复气血之源。 (6)和法:黄疸病如有肝胆之邪犯胃,见有寒热往来,腹痛 而呕者,可用小柴胡汤,疏肝和胃。 (7)润燥:胃肠燥结,腑气不通,脾胃失健,气血不继,瘀 血阻滞,皮肤失于濡养之发黄证。可用猪膏发煎以润导大便行瘀 散结,促使脾胃功能恢复,身黄自退。 (8)消瘀:如前所述,湿热黄疽乃湿热郁蒸殃及血分,所谓 “瘀热以行”所致。治疗时除清热利湿外,当兼用活血消瘀之品, 以使瘀热得解,黄疸可愈.若女劳疸兼有瘀血者,可用硝石矾石 散消瘀破积消热。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2.伤寒·金匮要略方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