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百零八、身发黄

 仲景中医交流 2022-01-21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身发黄

【辩证诊断】

1、(1阳明病应遍身有汗,谓之热越。今头汗出,身无汗,是热不得越也。渴而引饮,小便不利,是停水也。热与湿瘀,从土而化,外薄肌肉,谓之湿热发黄也。

2或其人素有寒湿,为表邪遏郁,或已成黄,又经发汗,传入太阴,从阴而化,谓之湿寒发黄也。

3阳明属阳,故其色明亮。太阴属阴,故其色晦暗也。

4太阳蓄血亦有发黄,多与狂病并生,法当从蓄血治也。

5环口黧黑冷汗者,阴黄死证也。身体枯燥如烟熏者,阳黄死证也。

2谷疸:己食如饥,食难用饱,饱则心烦头眩,此欲作胃疸者,即名谷疸,若已见黄色, 疸已成也,得之于胃有湿热,大饥过食也。

酒疸:得之于饮酒无度,而发是病也。

女劳症:疸而额黑,少腹急,小便自利,得之于大劳大热与女交接也,病属胃、肾。

瘀血发黄:少腹急,小便自利,但不额黑耳。

黄汗:汗出黄色染衣,面目微肿,得于素有湿热,汗出入水浴之也,皆湿热而成。

阴黄:身重而痛,厥冷如冰,则属湿寒。

【辩证治则】

1在临床上黄疸:

1在表

A无汗,要发汗,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解表去黄。如果再遇寒湿,就配茵陈五苓散。这里的表证是无汗的

B有汗就用桂枝汤黄芪。黄芪也去黄。

2在里,可用茵陈蒿汤,还有栀子大黄汤

3在半表半里

A发黄而呕,再有热,就是小柴胡汤证,即可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配伍茵陈蒿汤或配五苓散,无一不可,不配伍也行。如果用小柴胡的话,柴胡证状要相当的俱全。

B如果兼里实,即用大柴胡汤茵陈蒿汤就行了。

C烦的更厉害,可合用栀子柏皮汤

2发黄有数证:

1一为发汗太过、或阳明病被火烤,劫血液外泄皮中,隐隐见黄色。可利用竹叶石膏汤,把血里面的津液补回去,热就会退掉,小便也会正常,小便不利就是根本没有津液了

2一为风湿内阻,身如薰黄。

3一为阳明之燥已成,太阴之湿未化,而为湿热内实之发黄。若汗不外泄,小便不利者,则为水郁之发黄。栀子豉汤,若不解,则宜栀子厚朴枳实汤,使热从下泄而黄自退。

4一为胆汁外溢,郁于皮里膜外,而成阳热无实之发黄。

3阳黄,色鲜明,像橘子一样,好治,10天可治好。全身发黄发高热者:

1无表证无里实而身发黄栀子柏皮汤。这是热瘀在三焦里,大小便正常,无腹胀

2身发黄,无汗,病人没有汗的时候,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身发黄,病人有汗且实热在里,就是茵陈蒿汤。淤热在肠子里,肚子很胀,大小便不利。下手一定要重,一剂。

4阴黄,暗暗的黄,身体里面寒了,一样可以用茵陈蒿汤,里面加些附子,因为附子能驱寒,这个处方要因症而做些加减会更好用的。

5病人伤寒,可是病人本来有湿在里面,麻黄汤一发汗,可是里湿还是没有去掉,就身黄。湿是脾脏,脾是土黄,是阴黄的,所以看到黄;寒湿的时候,方剂有术附汤五苓散,都是可以去寒湿的。

6阴黄是黎黑的,病人看起来是黑黑黄黄的,这就是湿家,舌苔很黄表示体内很热。那是因为湿停留在四肢的肌肉上面。用麻黄加术汤来发表。

7黄柏脏腑之湿热柏皮经络之湿热,故发热身黄用柏皮

8阳明病无汗:

1小便不利,苔黄腻,胃里面糟糟的,吃东西吃下下去,身发黄。栀子豉汤

2身如虫行,是因为胃里无津液。可用桂枝加黄芪汤。如果便秘不能用承气汤,可用麻子仁丸

9黄疸病发黄、大便便秘:茵陈蒿汤

10阴黄临床上较为少见茵陈四逆汤茵陈理中汤以及茵陈术附汤,皆可对症加减运用:用之得当,则效若桴鼓。

11阳明病被火,或者遇到火灾,小便不利,身发黄,头上微汗,竹叶石膏汤

12黄疸病全身发黄,小便没有。茵陈五苓散

13、(1发斑红紫,身热口中干渴者,阳明经血热也。宜加减三黄汤

2发黄明亮,兼见口渴溺赤者,脾经之湿热也。宜茵陈栀子汤

3发黄黑暗,兼见口和不渴者,脾经之寒湿也。宜茵陈五苓散

14病人伤寒,可是病人本来有湿在里面,麻黄汤一发汗,可是里湿还是没有去掉,就身黄。湿是脾脏,脾是土黄,是阴黄的,所以看到黄;寒湿的时候,方剂有术附汤五苓散,都是可以去寒湿的。

15黄疸是多种疾病多种原因所引起的胆汁外溢入血而呈现全身黄染的一种征象,是湿热郁结所形成。热胜于湿则为阳黄其黄色晦暗不明;湿胜于热则为阴黄其黄色鲜明

1若症见黄疸伴有寒热往来等症者,虽属阳黄亦可用小柴胡汤,因少阳主胆并有柴胡症之故。若腹痛者,去黄芩加白芍;若发热重者,去人参加桂枝以发之

2阴黄,症见色暗黄,腹部胀大,小便不利,脉沉迟者,可用真武汤防己、木通、茵陈,温阳利水以退黄。

3黄疸也有因虚劳致营卫失调而成黄疸者(虚劳性黄疸),其特点是小便自利,故用小建中汤加茵陈以调和营卫,并退黄。

16发黄与狂,有气血之分:

1小便不利而发黄者,病在气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也。湿热留于皮肤而发黄,卫气不行之故也。

2若小便自利而发狂者,病在血分,抵当汤证也。燥血结于膀胱而发黄,营卫不敷之故也。

17阳明病内有郁热的时候,如果还没有身发黄,栀子豉汤,已黄宜栀子柏皮汤

18太阳身发黄(恶寒头痛):

1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汗之;

2少腹硬、小便自利者,抵当汤下之。

阳明身发黄(无恶寒头痛)

1但头汗、小便不利、腹满者,茵陈、大黄(茵陈蒿汤)以下之;

2身热、发黄与误治而致者,栀子、柏皮(栀子柏皮汤)以清之。

19皮肤稍微显黄色(湿在肌表)和面部有浮肿感、脉迟者,属麻黄证

【辩证比较】

1、(1栀子大黄汤枳实栀子豉汤症若发黄者,酒黄疽,心中懊憹或热痛,更加大黄,名栀子大黄汤。即于枳实栀子豉汤中加入大黄。酒黄疽者,为嗜酒之人,酒毒郁滞而生热,因而发黄,此必胃中有宿毒,故加大黄以利之。

2栀子干姜汤:微有烦躁而不见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等重症,此虽热邪不去,但烦躁微而不甚,故以干姜温中,以栀子清解心中之热。

3栀子柏皮汤:发热而不恶寒,心烦,柏皮亦可清热,主胃肠中结热。此方用于黄疸发热心烦而不可下者,本方尚可用于口舌之病

4茵陈蒿汤:发黄,腹微满,小便不利,或渴,或大便硬者。热邪及里之时,与水气相结,而成淤热,身发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里有水气之候。此证又以不汗出不渴,故致黄色颇深如橘子色。此方尚可用于口、舌热疮,以及齿龈肿痛属热者。或眼目疼痛等证。

2、(1表实无汗发黄者,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汗之。

2里实不便者,宜茵陈蒿汤下之。

3无表里证热盛者,宜栀子柏皮汤清之。

4阴证发黄者,宜茵陈四逆汤温之。

5若大便溏,小便秘,发黄者,宜茵陈五苓散利之。

3、(1发黄、小便不利、或渴无余证者,茵陈五苓散主之。

2发黄、大便不通者,茵陈蒿汤主之。

3若乃一身尽黄、腹胀、大便必黑,时溏者,硝石攀石散主之。

4发黄、心中懊侬,栀子大黄汤

5发黄、腹满、小便不利,大黄硝石汤

6发黄、头痛恶风,自汗出,桂枝加黄芪汤

7发黄呕逆,小半夏汤主之。

8发黄、胸胁苦满,小柴胡汤主之。

9发黄腹中拘急,小建中汤主之。

4身黄,脉沉结,少腹鞭:

1小便不利,没有瘀血,用茵陈蒿汤,去膀胱的热。膀胱里面如果太热,胆汁分泌就太热,病人会身黄;

2小便利,病人发狂,如果小便很黄、便秘,大承气汤,否则就是瘀血,抵当汤

5、黄疸病证方治表

黄疸分类

谷瘅

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胃中苦浊,小便不通,热流膀胱,身体尽黄


阳明病,脉迟,腹满,饱则烦、头眩,小便难,虽下之,腹满如故


谷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

茵陈蒿汤

酒瘅

心中懊侬,而热不能食,时欲吐


病酒黄疸,小便不利、心中热足下热


酒黄瘅,清言了了,腹满欲吐

脉浮者吐之

脉弦者下之

酒疸心中热,欲吐者

瓜蒂散

酒疸心中懊侬或热痛

栀子大黄汤

酒瘅下之,久久为黑瘅,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状,大便黑,皮肤不仁,其脉浮


女劳瘅

额上 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不利


黄家,日哺发热,反恶寒,膀胱急,少腹满,小便不利,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瘅,此谓女劳

虚劳小建中汤

前证腹胀如水状,大便黑,时溏,此女劳,非水病

硝石攀石散

其它黄疸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

桂枝加黄芪汤

黄瘅,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表和里实

大黄硝石汤

黄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

小半夏汤

诸黄腹痛而呕

柴胡汤

黄瘅小便不利

茵陈五苓散

诸黄

猪膏发煎

6在伤寒里面一共三个方子,治疗全身发黄发高热者:

1无汗,病人没有汗的时候,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病人有汗且实热在里,就是茵陈蒿汤

3无表证无里实而身发黄,栀子柏皮汤

【经典回顾】 

1、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语难出。若发汗者,小便不利;若被下者,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2、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3、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鞭,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而微汗出,及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客气动膈,膈内拒痛,短气燥烦,心中懊恼,胃中空虚,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5、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6、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鞭者,为阳明病也。

7、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8、阳明病,面含赤色,发热,不可攻之。攻之,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也。

9、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稍差,病过十日,外不解,脉续弦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10、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11、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12、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13、伤寒淤热在里,身必发黄,栀子柏皮汤主之

14、伤寒身黄发热者,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15、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者,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数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16、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也。

17、湿家,病身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18、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19、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20、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

21、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22、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小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23、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薺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24、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25、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26、腹满,舌痿黄,燥不得睡,属黄家。

27、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极为难治。

28、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29、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用硝矾散主之。

30、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31、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32、诸黄,猪膏发煎主之。

33、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蒿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34、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35、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消渴中)

36、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即小柴胡汤见呕吐按本方加减法腹痛去黄芩加芍药]

37、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38、师曰:夫尺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