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点练:古代诗歌鉴赏(语言与技巧)

 老刘tdrhg 2018-04-10

1.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越调】小桃红·寄鉴湖诸友

                               张可久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注秋雨豆花:农历八月秋雨称为豆花雨。平山:平山堂。锦云:本指彩云,此处借指缤纷的荷花。沧浪:本指水青色,此处暗用《楚辞·渔父》“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

这首曲首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精妙,请找出并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的金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凤栖梧

                               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王粲登临: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襄阳十余年,后登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本词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妙在何处?请结合全词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放 慵

                               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古人评诗有“诗眼”说法,本诗第二句哪个字是诗眼?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水仙子·渡瓜洲

                               赵善庆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凋 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这首小曲的前三句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 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上阕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于西京守岁

                               骆宾王

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

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

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

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

注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年间,作者自蜀返京后不久,母亲去世,葬于浐水之滨。

诗的颔联构思精巧,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睡 燕

                               谢宗可

补巢衔罢落花泥,困顿东风倦翼低。

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

魂飞汉殿人应老,梦入乌衣路转迷。

却怪卷帘人唤醒,小桥深巷夕阳西。

(1)“睡”作为全诗的诗眼,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

 

 

 

 

(2)本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两例作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 水

                               杜 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注此诗系杜甫安史之乱客居成都时作。桃花浪:桃花汛。连筒:用竹筒汲水的水车。

(1)此诗写景状物运用了什么突出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2)首句“三月桃花浪”中“浪”能不能用“汛”替换?请简要概括理由。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西楼忆行简

                               白居易

每因楼上西南望,始觉人间道路长。

碍日暮山青簇簇,漫天秋水白茫茫。

风波不见三年面,书信难传万里肠。

早晚东归来下峡,稳乘船舫过瞿塘。

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任职,弟弟白行简在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任职。

(1)第三联中,“三年”“万里”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什么作用?

 

 

 

 

 

 

(2)全诗紧扣“望”展开,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捣练子令

                               [南唐]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春江花月夜(节选)

                               [唐]张若虚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有人认为“深院静,小庭空”在语意上有重复之嫌,你的观点如何?请简要分析。

 

 

 

 

 

 

(2)张若虚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李煜词的末尾两句“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都是借月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它们表现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题型8对点练:古代诗歌

鉴赏(语言与技巧)

1.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炼字之妙。在首句“一城秋雨豆花 凉”中,明显是形容词“凉”最具有表现力,既是景物的特点,也是作者心情的表现。

参考答案:“凉”字精妙。“凉”,清凉,一个“凉”字,既写出秋日雨后气温转寒之意,又含秋后花稀作者心境凄凉况味,表现出作者漂泊异地时内心生出的凄凉感受。

2.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炼句之妙。这句词写的是登临所见之景,是一幅秋水长天、鸿雁孤飞之图。落寞、孤单、凄清之情都蕴藏在景物描写之中,是典型的化景物为情思的以景结情手法。

参考答案: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写飞雁不断,水天茫茫,描绘了一幅雁飞秋水图。以大雁南飞来衬托自己的思归之情,以水天茫茫来象征自己前路茫茫,归家无期。含蓄深远,意蕴无穷。

3.解析:此题考查一句诗中的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在“浓春醉海棠”中,“醉”无疑是诗眼。可围绕“醉”字的拟人手法和海棠在春天的情态以及诗人的情感分析。

参考答案:“醉”字是诗眼。“醉”在诗中是“使海棠盛开,花色红颜如醉”之意(或浓浓春意使海棠也沉醉)。“醉”用拟人的手法使景物生动形象,富有诗意。被陶醉的不但有海棠,还有欣赏春色的人,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的陶醉与闲适之情。

4.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前三句句式整齐,是排比;“锦衣”是比喻;“长条瘦”是拟人;结合具体描写的对象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参考答案:排比。前三句句式工整,势如贯珠,描绘了秋天的凄凉衰飒之景。比喻。“锦衣”比喻绿色的荷叶,“锦衣收”生动描绘了荷叶凋残蜷缩的形态。比拟。“瘦”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柳叶凋落、柳枝干枯的特点。

5.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从“哪些”一词中,可以看出手法不止一种。“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是反复,也是白描;“忆对”与“今宵”是对比,也是虚实结合。要结合表达效果分析。

参考答案:对比和反复。“忆 对”与“今宵”,用往昔花好月圆的中秋美景,反衬今夜无月的孤寂;“在杯中”“湿纱窗”,反复咏叹,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虚实结合。借“今宵楼上一尊同”巧妙地将往昔与今夜的中秋景致联系在一起。白描写景。“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寥寥数笔 传神地勾画出花月掩映杯酒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

6.解析:对诗歌“构思”的精妙分析,要注意手法与作用。“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这两句有对照 也有虚实结合,表面写节令,实则写心情。“忽见”与“方知”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在西京守岁时的独特的心理感受。

参考答案:虚实结合,意蕴丰富。既实写季节的变化,冬去春来,也暗喻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孤独忧郁之中忽然发觉寒冷的冬天行将结束,春天已指日可待。用词巧妙,细腻传神。“忽见”的“忽”与“方知”的“方”,两相对照,细致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心灵的触动。

7.(1)解析:此题考查一首诗的诗眼。“诗眼”一般是诗歌描写的中心或抒情 的关键。在这首描写“睡燕”的诗中,“睡”贯串全篇。首联“困顿”“倦”是写睡;颔联“蝶化”“怕莺啼”是写睡;颈联“魂飞”“梦入”是写睡;尾联“怪人唤醒”是写睡;围绕这些关键词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首联写睡因和睡态:燕子因衔泥补巢疲累,因此低垂下翅膀入睡。颔联、颈联写睡梦:燕子学庄周梦蝶,梦魂轻盈,来到汉宫探访与它同名的赵飞燕,又飞进了历经沧桑的乌衣巷,却迷失了当年熟识的来回路。尾联写睡醒:燕子被惊醒后嗔怪卷帘人,而此时夕阳西下、小桥深巷的场景却还在似梦非梦中。(意思对即可)

(2)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 法。从诗歌的内容看,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燕子,采用的是拟人手法;诗中还运用了一些典故,如“金屋”“ 蝶化”“乌衣巷”“汉殿”等,凸显了燕子的形象,寄托了兴亡之叹。

参考答案:用典。化用了金屋、梦蝶、汉殿、乌衣巷等典故,展现了燕子梦境的迷离,寄托了兴亡之叹。拟人。诗人选用“困顿”“怕”“惊”来描画燕子的情态,生动地凸显了睡燕的形象。(其他说法如“托物言志”,言之成理亦可)

8.(1)解析:这首诗写了三月春水暴涨后江岸的景象,有动景有静景。首联和颔联写的是静景;颈联和尾联写的是动景。将春来江水上涨后岸边的景色和人、鸟的 活动相映衬,显示了诗人在战乱中暂得的片刻安宁。

参考答案:动静结合,互相衬托。汛期水位抵达江岸边旧痕迹,水线吞没江岸边沙滩,水色青碧得可撼动江岸边人家,都是静景描写;人在岸上接线抛饵垂钓,水车转动着灌溉小园,野鸟在江面上争浴喧闹,都是动景描写;动静互为映衬,画面显得灵动。

(2)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从注释上看,“桃花浪”即“桃花汛”,但从表情达意上看,“浪”有动感,能寄托诗人此时片刻的安宁闲适之情。整体看,“浪”字优于“ 汛”字。

参考答案:不能。理由:“浪”能让人联想到阳春三月桃花烂漫;“浪”能表现江水的浩大气势;“浪”能隐指春水色调的浪漫;“浪”能寄托诗人赏景时情怀的闲适。“汛”没有这些效果。(如果有不同理解,能自圆其说亦可)

9.(1)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再把词语放到诗句语境中,分析它对于整个诗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两个词语分别写出了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相距路途遥远。答题时要联系思想内容对艺术技巧进行具体阐释。

参考答案:“三年”“万里”是说兄弟分隔时间久长,空间遥远。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意思一一分说,又彼此呼应相互映衬,既交代了登楼远望的原因,也突出了忆念之情的强烈难解,还寓含宦海浮沉世路艰难的悲凉无奈之情。

(2)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与语言。兄弟一东一西,中 间隔着凶险的三峡,相聚不易。兄弟长期分隔,诗人登楼遥望,忆念起弟弟,或者是因忆念弟弟而登楼遥望。首句承题目而来,“楼上”呼应“登西楼”,“西南”点出弟弟所在。接着用“觉”引出“人间道路长”之感。颔联“暮山”“秋水”表明是远望所见。颈联“三年”“不见”,“书信难传”是由“望”引发的感叹。尾联“早晚东归”表明是盼望弟弟来相聚。围绕这些内容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全诗以“望”领起,借“望”抒发了真挚深沉的情感。首联以登楼起兴,点出远望一事及所望之人,接着总述远望所感,倍觉世路漫长。颔联承“望”展开,写远望所见,山水重重阻隔。颈联转写远望所思所忆,兄弟分隔,思念情深。尾联写远望所盼,盼望弟弟早日 平安来相会。

10.(1)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可以从这两句话表现的对象和表达的情感分析。“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空”写的是人物的感受 。从这个角度看,两者不重复。

参考答案:这两句并不重复,而是词人有意为之。“深院静”是写重重院落,寂静无声,令人压抑、苦闷,侧重听觉感受;“小庭空”是写庭院小而空荡,了无生机,让人百无聊赖,侧重视觉效果;此二句连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极写主人公的孤独与空虚。(意思答对即可)

(2)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从描写的内容上 看,张若虚的“卷不去”“拂还来”是从拟人角度写月光,而李煜“数声”是从听觉角度写月光,“到帘栊”是视觉,结合起来看是视听结合。

参考答案:李煜词采用视听结合、声色交融的方式,写出秋月的清光和断续的捣衣声共同触动了词人内心孤独的心弦,引发了他的万千思绪,被动地承受着愁情满怀之苦。张若虚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月”,闺中思妇睹月生愁,思念尤甚,但是多情的月光真诚地依恋着她,卷不走也拂不掉,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无法摆脱的愁苦和迷惘。(意思答对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