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题立意训练

 老刘tdrhg 2018-04-10
 现在作文经常给学生一段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那么,如何把握材料的主旨,如何领略材料的内涵是值得每位老师思考的课题,我
   1.抓关键词(句)法
    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关键句,一般是些评价议论性的总结观点的句子,其多在材料的末尾。
      例1、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这“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审题到这样的程度,立意与命题还能成为问题吗?
       立意:永不满足   再接再厉                追求是无止境的
     2、以果溯因法(因果分析法)
     ——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  空间不宽    水域狭窄   藏鱼不多  井里捞      结果:  两条大鲤鱼   三条鲫鱼 几只米虾  空白   
         通过“这是为什么”的分析,学生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解题步骤-----三步走:
          第一步:整体概括(对象﹢事件﹢结果)
          第二步:追问原因(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第三步:确定中心(组织观点句)
         立意组句:原因作主语﹢谓语﹢结果作宾语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审题方法:由果溯因法。
       结果:苹果出现了五角星图案
       原因: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
      通过“这是为什么”的分析,我们能很快明白材料的主旨: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3、辨证关系法 
      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如: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之间,也是依存关系。
          据此,我们可立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决定成败,就此立意即可。 
     4、明确褒贬法(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例1、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立意——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5、联系实际法——
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
       例1、(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分析: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我们很容易想起“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
        6、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 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 侧面和反面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老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乌鸦         乌鸦学老鹰抓小羊→羡慕→被牧羊人抓住              知人难,知己更难 正确认识自己
    牧羊人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                        要确定好人生的位置 人贵有自己之明 
     孩子       “它也很可爱啊!”                                             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
例题分析  (09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一)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1、以果溯因法(有几个“因”,就有几个立意角度 )
(1)幼龟 “侦查兵”:失职——责任,个人与群体。
(2)幼龟群:盲从——拒绝盲从,不轻信经验。
(3)游客:好心办错事,善心帮倒忙。
(4)老鹰:审时度势;坚持不懈。
(一)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2、肯定(或正面)和否定(或反面)的角度
(1)幼龟 “侦查兵”:
肯定——冲锋在前真勇敢          否定——忘记使命太遗憾
(2)幼龟群:否定——不要盲从     肯定——大海(梦想)的召唤
(3)游客:
肯定——不知者不怪,施救者善良之心可赞    否定——帮助人要了解其实际需求,不能想当然。
(4)老鹰:审时度势;坚持不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所以,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