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婢汤 --发越水气·兼清里热

 学中医书馆 2018-04-10
越婢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18g 石膏25g 生姜9g 甘 草6g 大枣15枚 上五味,以水600ml,先煮麻黄,去上沫,再下余味,煮取 300ml,分三次温服。 注;方后加减者,“恶风者加炮附子一枚”,恶风乃表阳虚, 卫阳不固,加附子意在壮阳以行水而止汗;“风水加术四两”,此 乃里湿太甚,故加白术,使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以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与麻黄同伍以祛表湿,使之表里并行,以增强利水消 肿之功. (功效)发越水气,兼清里热。 (主治) 主证:风水初起,一身悉肿,身热恶风,微微汗出,口渴或 不渴,舌苔白腻,脉浮数者。 副证:骨节疼痛。
(临证加减)
1.肿甚身重,为湿邪重,加炒薏苡仁、苍术燥湿。
2。头面先肿,或兼咳喘为肺气郁满,加浮萍、川贝母、杏 仁以加重宣肺行水下气之力。
3.一身悉肿,小便不利,加茯苓、车前子、泽泻利水。
4。烦渴而小便少者,为热闭水道,加白茅根、甘草梢、琥 珀粉、滑石清热利尿。
5.恶寒身楚,为寒邪偏重,酌加苏叶、防风、荆芥、桂枝 等以辛温散寒。
6.咽喉肿痛,为风热上搏,加板蓝根、北豆根、桔梗、连 翘,清热利咽。 .
7.恶风汗多,为表虚失固,加生黄芪、防风、白术,散精 输肺,固表止汗,使麻黄、石膏得宣通水道之效。甚者加附子, 扶阳固表,且助白术逐水祛湿。
8.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历风气,下 焦脚弱,名《千金》越婢汤.
9.取原方剂量工/8,合人桂枝汤原方剂量1/4。治表邪久郁 不解,兼有里热之轻证,症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l=i渴微烦, 脉浮大有力者,名桂枝二越婢一汤。L信寒论]
10。本方去石膏、生姜、大枣、加杏仁。表散风寒,宣肺平 喘。治疗外感风寒之咳喘,痰白质稀,恶寒,无汗,舌淡红,苔 薄白,脉浮紧,名三拗汤。[和剂局方]
11。渴与不渴之辨:主治云:“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 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按本条证,若大可疑 者,然张仲景论病,往往有如此者。伤寒脉浮缓,身不疼,用青 龙汤;表有热,里有寒,用白虎汤;无表里证,用大承气汤,若 执守株之见,以为误字,为搀人,为结简,。为衍文,则全书中, 竟无措手处。夫恶风者,郁阳气于表也,不渴者,肌肉中有热, 而里无热也。自汗出者,肉中蒸郁之极乃汗出,犹阳明病多汗之 义.无大热者,亦肉中有大热,而表反不甚热也。此等疑似证, 若以后人之见,而观古人之心,则竟不能窥精微之所在,说者又 谓不渴当作而渴。愚谓此说尤非是,凡论中不渴者,不一而足, 是本当渴而反不渴.是以故渴不渴字面,以警人之匆匆不可看过, 更取上章皮水,其脉亦浮,外证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 如鼓,不渴,当发其汗。又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 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等文, 以玩索之,则疑义涣然冰释矣。[椿庭经方辨.日本名著出版社,~977] 12.越婢汤方名探讨:方名释义,古今有四种观点:①“婢” 当是“脾”,传写之误,如章虚谷;②“婢”指“脾”,并非传写 之误,而是因为“脾”与“婢”有类似属性而借用,如成无己; ③越婢之名得于越国之婢,如钱天来;④“婢”为“痹”传写之 误,如南京中医学院张谷才。文中认为,四说皆不通, “婢”乃 “卑”,“越婢”乃“越卑”之意,水湿重浊沉降,卑处多湿而有 “卑湿”之称, “越”乃“散”之意,使水湿散发于上即“越卑” 之意,于此作注,于理可通。[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7,《4,:49] 工3.越婢汤合五苓散治疗急性荨麻疹合并血管性神经性水 肿:临床见症风团广泛,色红,并同时于其后数天内出现血管性 水肿,眼睑肿如卧蚕,口唇肿大突出,且兼全身水肿,甚或出现 腹水,腹水如鼓,尿量明显减少.或伴发热,微恶风寒。基本方 为麻黄、大枣、茯苓、生白术、桂枝、连翘、猪苓各log,乌 梅、泽泻各15g,生石膏30g,炙甘草6g。每日工剂,分3次水 煎服。[新中医,1994,(7,:51]

(原文) 裹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 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方见下)(5) (词语注解] ①里水:据《脉经。卷八》注“一云皮水”.此宜从. ②黄肿:据《脉经。卷八>)注此指洪肿,即肿势很盛。 ⑧“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应移至“越婢加术汤主之”后理解为宜。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皮水的证治。皮水乃脾虚不运,肺气不宣,通调失职,水气 停留于肌肤之中所致,因水气太盛则“一身面目洪肿,其脉沉”,三焦气化不利,气滞水 阻则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又使水无去路,肿势增剧,则曰“故令病水”.首条目皮水其脉 亦浮,此言皮水“其脉沉”,似不一.实乃与水肿的程度有关,首条为“外证胕肿,按之 没指”为病之初,证情不重,故脉浮,此条为一身面目洪肿,且小便不利,为病势重并 有发展,故其脉沉。此条与第三条“寸口脉沉滑者”的机理相同,可以结合起来理解。 本证病机为水气内停,郁而化热,治当发汗利水,清泄里热。根据越婢加术汤的药 物组成有石膏推知本证当有里热,此热是因水湿之气郁久而得,故本证除肿外,当有里 热之象如口渴、便于,舌边尖红等。 “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为插笔、倒装句,主要是突出运用越婢加术 汤的辨证思想。其意为假如小便自利,口渴者,是因津、气两伤而致,此时为虚实夹杂 证,不可单发汗行水,亦就是说越婢加术汤的适应证只能是水气内停、夹有郁热,若出 现津气两伤者不可用之。 (方药评析] 本方药物组成有麻黄、石膏、生姜、甘草、白术、大枣.方中重用麻 黄、石膏,二者相伍宣散发泄水气,兼清郁热;麻黄配生姜发散解表,祛除水气;麻黄 配甘草能宣畅肌表之气,表气通而小便通利,水气得去;白术补脾燥湿,麻黄配之,能 除表里之水气,亦能防麻黄发汗太过之弊。诸药相配,共奏发汗利水,宣泄郁热之功。本 方由越婢汤加术而成,前方主治风水,后者主治风水重证或皮水,即表里水气兼顾。 (文献选录) 程林;里有水则脉沉,小便不利,溢于表则一身面目黄肿,故与越婢 加术汤,散其水。若小便自利,此亡津液而渴,非里水之证,不用越婢汤也。越婢加术 汤当在'故令病水’之下。(《金匮要略直解》) 尤怡:里水,水从里积,与风水不同,故其脉不浮而沉。而盛于内者,必溢于外,故 一身面目黄肿也。水病小便不利,今反自利,则津液消亡,水病已而渴病起矣。越婢加 术是治其水,非治其渴也。以其身面悉肿,故取麻黄之发表,以其肿而且黄,知其湿中 有热,故取石膏之清热,与白术之除湿,不然,则渴而小便利,而故犯不可发汗之戒耶? 或云此治小便利,黄肿未去者之法,越婢散肌表之水,白术止渴生津,亦通。(《金匮要 略心典》) 陈无犀。越婢汤发肌表之邪,以清内蓄之热,加白术运中土,除湿气,利小便,此 分消表里法也。(《金匮方歌括》) 丹波元简:案此条诸家,并以自 '一身面目黄肿’至'故令渴也’,悉属越婢汤证, 殊不知此与肠痈大黄牡丹汤条同为倒装法,程注义独长矣。第据《脉经》黄肿乃洪肿之 讹。又据《外台》引《古今录验》:皮水越婢加术汤主之,及哎脉经》注文:里水亦皮水 之讹,义尤明显。或疑脉沉用麻黄之义,考哎本经》:麻黄为肺家之专药,李氏详辨之。 皮水水气壅遏于皮肤之间,用麻黄而发之,则气行水利,而脉道开,沉乃为浮,此等之 义,身试亲验,然后知经文之不我欺也。(《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临床应用) (见中风历节病篇) (现代研究) (见中风历节病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